现代中国 人物列表
柳亚子 Liu Yazi(现代中国)沈尹默 Shen Yinmo(现代中国)海子 Hai Zi(现代中国)
洛夫 Lo Fu(现代中国)舒婷 Shu Ting(现代中国)徐志摩 Xu Zhimo(现代中国)
席慕容 Ximurong(现代中国)余光中 Yu Guangzhong(现代中国)食指 Si Zhi(现代中国)
刘半农 Liu Bannong(现代中国)北岛 Bei Dao(现代中国)顾城 Gu Cheng(现代中国)
卞之琳 Bian Zhilin(现代中国)戴望舒 Dai Wangshu(现代中国)多多 Duo Duo(现代中国)
昌耀 Chang Yao(现代中国)向明 Xiang Ming(现代中国)孤夜赏雨 Gu Yeshangyu(现代中国)
离离 Chi Chi(现代中国)陈忠坤 Chen Zhongkun(现代中国)熊焱 Xiong Yan(现代中国)
绝壁孤侠 Jue Biguxia(现代中国)迪拜 DiBai(现代中国)祁鸿升 Qi Hongsheng(现代中国)
杯中冲浪 Wang XuSheng(现代中国)鲁绪刚 Lu XuGang(现代中国)余刃 Yu Ren(现代中国)
白琳 Bai Lin(现代中国)太阳岛 Tai Yangdao(现代中国)秋叶 Qiu She(现代中国)
佚名 Yi Ming(现代中国)周梦蝶 Zhou Mengdie(现代中国)郑愁予 Zheng Chouyu(现代中国)
兰语凝嫣 Lan Yuningyan(现代中国)刘华明 Liu Huaming(现代中国)陆华军 Liu Huajun(现代中国)
离开 Chi Kai(现代中国)郭沫若 Guo MoRuo(现代中国)林泠 Lin Ling(现代中国)
商禽 Shang Qin(现代中国)罗门 Luo Men(现代中国)西川 Xi Chuan(现代中国)
欧阳江河 Ouyang Jianghe(现代中国)翟永明 Di Yongming(现代中国)杨炼 Yang Lian(现代中国)
张错 Zhang Cuo(现代中国)田间 Tian Jian(现代中国)阿垅 A Long(现代中国)
纪弦 Ji Xian(现代中国)灰娃 Hui Wa(现代中国)马骅 Ma Hua(现代中国)
覃子豪 Qin Zihao(现代中国)林亨泰 Lin Hengtai(现代中国)蓉子 Rong Zi(现代中国)
痖弦 Ya Xian(现代中国)杨唤 Yang Huan(现代中国)羊令野 Yang Lingye(现代中国)
林徽因 Lin Huiyin(现代中国)白萩 Bai Qiu(现代中国)管管 Guan Guan(现代中国)
邓曙光
现代中国 

故事演绎 narrative educe《西游真相》

阅读邓曙光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邓曙光品六小龄童
  
   六小龄童在各个场合一再强调说:“谁品的都没我早” “我写的内容学者未必能悟出”“戏说、趣说、颠覆我都很反感。
  
  是《西游记》和美猴王成就了六小龄童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魔幻色彩和有着神奇想象力的作品,电视连续剧在视觉特效技术还很落后的情况下,靠的是《西游记》故事自身的魅力,导演的驾驭调度能力和演员自身扎实的功底。章金莱作为一个背负着一个家族一百年来一直与猴戏结缘的猴戏的传人,他扮演的美猴王的确很精彩,活泼顽皮,被很多观众,特别是老年和儿童观众所认可和喜爱。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能够成为那个年代的经典之作,六小龄童功不可没。六小龄童对他所扮演的孙悟空倾注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作为一个演员,他的敬业精神,是值得尊重和学习的。
  
  《六小龄童品西游》章金莱开篇第一句话就提出了一个谁成就了谁的问题,他问孙悟空、西游记、吴承恩三者之间是谁成就了谁,章金莱自己解答说,这如同人们在争论是鸡生蛋与蛋生鸡的问题一样,说不清道不明。但是,是《西游记》和美猴王成就了章金莱却是一件谁都明白的事。很难想象如果章金莱没有出演美猴王这个角色,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演员,《西游记》可以没有六小龄童,还会有七小龄童、八小龄童,但六小龄童不能没有《西游记》。
  
  拿吉尼斯世界记录来证明一个演员是六小龄童的可悲和耻辱
  
  一个演员用17年的时间演美猴王,六小龄童说这是上了吉尼记录的,邓曙光说,用17年的时间不断重复演绎同一个角色,是件很无奈的事情,吉尼斯世界纪录并不能代表对一个演员在表演才华和演出事业上的认可,对一个演员的认可,是各种电影电视奖,是奥斯卡、金鸡、百花、而不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弄到最后还要拿吉尼斯世界记录来证明自己,对一个演员来说,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和耻辱。
  
  跟风不可耻,可耻的是不诚实
  
   因为赶上了品读经典的图书热潮,《品西游》出版后,六小龄童一再强调说,不是为了跟风才去写,谁品得都没他早。早在2004年年初,他就开始写这本书了,如果赶不上当下流行的某种潮流,那应该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写书又不是抢商标注册权,又不是猪八戒抢西瓜,谁先抢着就是谁的,至于跟不跟风,不说则罢,一说反而此地无银了。倒是出版社毫不讳言,完全依照商业竞争的需要,就是想从四大名著里挖掘其它资源。六小龄童还没写完,先以半部占个市场位置再说。御风而行是种智慧和能力,跟风不可耻,也没啥大不了的,可耻的是不诚实。
  
  要是比演戏,就连吴承恩对《西游记》也没六小龄童有发言权
  
  童话作家郑渊洁说,“对于《西游记》这本书,六小龄童最有发言权,否则他不可能将孙悟空演得惟妙惟肖。”邓曙光笑着说,你就是让吴承恩来演孙悟空,我怕也不可能比六小龄童演得更好,况且他还演了17年美猴王还有他的百年猴戏世家,这样比起来,就连吴承恩都没有六小龄童有发言权,吴承恩写《西游记》也没用那长时间,至于比演猴戏,吴承恩更不是六小龄童的对手了。
  
  《西游记》成就了六小龄童,但六小龄童不能反客为主,将西游记》视为己有。说六小龄童对《西游记》最有发言权,郑渊洁是没有这个权利的,他的推论近乎搞笑,可见郑渊洁还是蛮有童心、有童趣的。对一部深入人心影响广泛的文作品来说,《西游记》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个唐僧、孙悟空,《西游记》是全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谁也无权干涉他人的精神自由。凡是看过《西游记》的人就有发言权,甚至没读过原著只要知道《西游记》故事的人,都有发言权。
  
  六小龄童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了
  
  六小龄童在品西游之初就讲了一个关于两块石头的寓言故事,很久以前在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受到众人的敬仰与膜拜,而另一块石头却没有受到任何一个人的关注。一块石头问另一块石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那个被雕成佛像的石头回答说,因为当初你怕痛,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不在乎一刀刀割在身上痛,所以产生了今天的不同。六小龄童的解读是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是一个关注想要的,一个关注惧怕的。邓曙光说,六小龄童选这个故事是想强调个人努力,可他选错了故事,因为谁也不知道哪块石头怕痛,哪块石头不怕痛。成人一点,理智一点,不那么幼稚,谁都知道造成两块石头截然不同的变化的原因,不是石头怕不怕痛的问题,石头是被动的,是雕刻家选石头的问题,说穿了,是个机遇问题。
  
  六小龄童不顾客观和事实,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了两块无辜的石头上,是不愿意承认机遇对自己的成功影响,而更愿意让人们相信,他的成功靠的是他自己的能耐和本事。很多时候,六小龄童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就像我们不知道《西游记》,知道美猴王,知道六小龄童,却不知道章金莱一样。章金莱很多时候也不明白自己究竟是谁,很多时候,他都误以为自己就是美猴王,甚至以为自己是吴承恩、是唐僧。如同那块被刻成佛像的石头一样,现在那块石头虽然有佛的外形,却不是佛,人们敬仰和膜拜的是佛而不是石头,六小龄童在饰演了美猴王,虽有美猴王的外形,却不是美猴王,人们喜爱和欣赏的是美猴王,却不是六小龄童,这其中是个可悲的误会,那块石头既不是佛,也不是石头。六小龄童也把自己弄得既不是美猴王也不是章金莱了,都非常不真实,只有山里那个未经雕刻的石头还依然保持着石头的本色,还是块真实的石头。
  
  邓曙光解读孙悟空拜服唐僧的真正原因
  
  本性高傲的孙悟空为什么要拜倒在唐僧脚下?这是解读《西游记》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按照六小龄童的解释,首先是因为孙悟空最后成为斗战胜佛,修成正果,是靠了唐僧的提携和帮助才实现的。这明显是将本末倒置,颠倒了因果关系,唐僧取经是为了摆脱生老病死,这是孙悟空不需要的。六小龄童还有一个解答,是因为孙悟空曾亲口对唐僧说过,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儒家三纲五常的伦理,孙悟空说这话是在他们成为师徒之后,再说了,要让象孙悟空这样从小就没爹没妈的野孩子,理解什么师徒父子是很困难的,孙悟空果真如此本分循规蹈矩,遵从这些什么父子师徒之道,那他为何又在玉皇大帝面前不守君臣之道呢?孙悟空还说过,“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只拜了三个人,西天拜如来,南海拜观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邓曙光说,这里孙悟空说了假话,他真正第一个拜的是方寸山上的菩提祖师,孙悟空五行山下拜唐僧之前,还没有机会拜如来和观音。这里可以解释成孙悟空拜唐僧是报唐僧的解救之恩,表面上看,显得有情有义,实际上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镇压在五行山,相当于无期监禁,现在要释放孙悟空,如来佛才是真正的法官,审判者。观音也只充当了一个宣判者的角色,至于唐僧,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开牢门的狱卒,孙悟空如果把这个人情算到唐僧身上无疑是算错了人了。
  
  孙悟空拜唐僧的真正原因究竟又是什么呢,邓曙光说,孙悟空之所以拜唐僧,是因为唐僧背后的如来佛,如来佛才是孙悟空最强大最可怕的对手,孙悟空自出世以来一直很顺利,大闹天宫,还差一点就把玉皇大帝给掀下了宝座,可如来佛突然到来,没费吹灰之力,举手之间就把他给拍到了五行山下,一压就是五百年,这对于孙悟空来说无疑是非常大的一个打击,如来佛究竟有多大本事,自己跳不跳得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才是孙悟空必须面对的问题。孙悟空之所以拜唐僧为师,是因为怕自己斗不过如来佛,从花果山出世到被镇五行山,孙悟空一直所遵循的是服强不服弱的丛林法则,而不是儒家的那一套什么君臣父子的伦理法则。所以,他选择了一种体面的妥协,或者说是在对自己的对手没有充分的了解之前所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
  
  那么如来佛为何会选择如此一种拐弯抹角的方式释放孙悟空呢?是为了给孙悟空一个面子,一个台阶,孙悟空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当初就是为了争面子才大闹蟠桃宴的,如果硬要孙悟空拜倒在他如来佛的脚下,以孙悟空的臭脾气,万一翻脸,弄得大家都没面子,也没了回旋的余地,如来佛是看准了孙悟空死要面子的弱点。让孙悟空拜一个毫不相干一无所能的唐僧为师,孙悟空反倒能够接受,实际上却是让孙悟空做了他的徒孙,如来佛实在很高明。
  
  六小龄童低估了吴承恩的智慧
  
  古人就曾说过《西游记》像个闷葫芦,是说里面蕴含着一些天机,吴承恩的确在《西游记》里打了一些埋伏,邓曙光说读《六小龄童品西游》就会感觉到六小龄童实在太低估了吴承恩的智慧,以六小龄童的智力,他理解不了吴承恩,也解读不了《西游记》,读他的《品西游》,会读出章金莱作为一个演员的悲哀和他作为一个作家的勉强。
  
  唐僧取经用的时间不是17年
  
  六小龄童说“一个演员用17年的时间把世界名著拍完,这是上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而且,历史上玄奘大师真正西天取经的时间也是17年。”六小龄童把他演戏的时间和唐僧取经时间上的巧合放在一起相提并论,似乎暗示这这中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唐僧取经17年成了正果,被封了佛,演了17年美猴王的六小龄童上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看来,六小龄童也的确品出来了一些学者们品不出来的东西。
  
  演美猴王用了多长时间,可以以六小龄童自己说的为准,唐僧取经的时间却不是六小龄童说了就能算的,很多人都知道,就算不知道,上网一按鼠标也就知道了。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西出长安,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回到长安。这是一个连六岁的小孩都能明白的事,可以说18年,也能说19年,却绝不可能是17年,看来,六小龄童要拿自己演猴子和唐僧取经的时间扯关系,还得再演一两年。
  
  六小龄童想给每个人的头上都上个箍
  
  在反对趣说、戏说、颠覆之后,六小龄童总算还意识到文学和影视创作不是他一个人说了可以算的,对于改编和创作《西游记》给出了基本的创作底线,就是主要情节和角色的基本性格不能变,可以延伸出很多故事。邓曙光说六小龄童自己戴个箍不算,还想把这个箍强加在别人头上,要大家都老老实实呆在《西游记》画下的圈圈里不动,无非也就是换上几个妖怪,再重复几次脱险的老套路,多编几个故事来继续折腾一下唐僧和猪八戒,把81难弄成91难或者更多的难。正如郑渊洁在序言里所说,《西游记》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先人有足够的想像力,遗憾的是,如今我们中国人的想像力日渐式微。这的确是件很让中国人遗憾的事情,可这并不是如郑渊洁所说的只能归功于应试教育,更要归功于像六小龄童这样抱着先人大腿不敢放手的人,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人,认为人们的想像力只能限定于他所给出的范围。六小龄童硬是想充当《西游记》的看门狗,骨子里面充满了奴性,六小龄童在电视剧里扮演的是无拘无束自由任性的孙悟空,可骨子里面更像软弱无能的唐僧,呆在孙悟空用金箍棒画的圈圈里面不敢出来,也出不来,更像那个无能的沙悟净,听师父的话,别让他生气。
  
  吴承恩本人就是一个颠覆者一个叛逆者
  
  六小龄童说什么趣说、戏说、颠覆,我都很反感,邓曙光说,其实趣说、戏说、甚至是颠覆,并不代表不严肃,更不代表恶搞,没趣也不代表严肃,可六小龄童说这话让人很反感,《西游记》能吸引广大读者和观众也在于《西游记》故事的和演出非常有趣,至于六小龄童作为一个演戏的人,说出这种话来,大概是因为自己已经没什么戏了,说到颠覆,吴承恩本人就是一个颠覆者,他用趣说、戏说的方法颠覆了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法师,用小说中那个懦弱无能的唐僧彻底颠覆了历史上那个坚毅执着的玄奘。
  
  六小龄童不该忘本
  
  六小龄童强调他的《品西游》不是趣说,更不是戏说,而是秉承严肃的态度,还说,如果你只想有趣,这个出发点就不对,因为这本书不是写给孩子看的。邓曙光说,六小龄童演的美猴王特点就在于有趣,很多喜爱他的观众也都是孩子,六小龄童演得美猴王活泼顽皮,更具有技巧性,象是一个行走江湖耍把式卖艺的,是孩子眼中美猴王,周星驰在《大话西游》演得孙悟空透出一股叛逆狂傲、孤独寂寞,甚至是无奈,更符合作为一个妖怪的孙悟空,是成人眼中的孙悟空。
  
  六小龄童后来恼羞成怒地说,要恶搞,回去搞爷爷奶奶去,别恶搞《西游记》,这话听起来让人感到恶心,反对恶搞是对的,可反到别人爷爷奶奶那儿去,就太过分了,谁的爷爷奶奶也没招惹六小龄童,也没恶搞《西游记》。关人家爷爷奶奶什么事,谁都知道《西游记》里面的主要人物都是没有后代的,就算猪八戒在高老庄招过亲,可也没留下个什么猪头猪脸的孝子贤孙。
  
  至于六小龄童认为当年他塑造的孙悟空是别人不可超越的艺术形象,一个演员有这样的自信心是好的,塑造艺术形象不是比赛跑和登山,艺术创作,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己努力演好美猴王,也希望别人能够演好孙悟空,这才是六小龄童应该有的态度,把自己当成标准和样板,当成别人无法逾越的巅峰,那是不对的。周星驰演的电影《大话西游》,今何在的小说《悟空传》,林庚的《西游漫话》,都是非常优秀和精彩的文艺作品。
  
  孙悟空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扮相
  
   在脸上贴几根猴毛,化化装,谁都可以装扮成孙悟空。一定没有谁能比六小龄童装得更象。问题是孙悟空不是一种扮相,更是一种精神,孙悟空拔根猴毛也能变出个跟他一样的猴子,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可以变成各种飞禽走兽,不一定是孙悟空的外形,但骨子里一定是孙悟空的精神,是孙悟空的灵魂,就连六小龄童都说,是孙悟空那桀骜不驯,强调自我的自由个性和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使他的形象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采,成为人们所普遍追求的一种理想,有能力,有个性的人性美的象征。六小龄童同时又说,对于权势孙悟空也无可奈何,因为孙悟空本人也被紧箍咒所束缚,他也必须服从权势。
  
  邓曙光说,我在《西游真相》里写了一个两个猴子打架的故事,故事说两只猴子吵架,都说自己是真的孙悟空,另一个是假的孙悟空。一只猴子冲另一只猴子叫骂,妖猴,你以为你长个猴脸,提根棒子你就是孙悟空了,头上还戴个金箍,也不怕人笑话,像个耍猴的,还自以为很美,给个百无一用的和尚当徒弟,卑躬屈膝,点头哈腰,妖猴就是妖猴,妖性都没了,猴性都没了,像条狗一样讨好卖摇尾巴,还和一头猪一起称兄道弟。亏你还有脸说自己是什么齐天大圣,还叫什么美猴王。说着,一呲獠牙,一声狂笑,我呸,叫孙悟空,你不配。后来,两个猴子打了一架,再后来,一只猴子打死了另一只猴子。这里面,没讲谁是谁,其实,无论是谁打死谁,被打死的那个绝对不是孙悟空,因为孙悟空的名字代表着永不屈服,绝不妥协,也绝不被收买的精神。
  
  六小龄童扮演的美猴王在外表上看来的确是惟妙惟肖,很精彩,可他在骨子里面不是那个无拘无束敢于挑战一切权威和束缚的孙悟空,就连那个满是情趣的猪八戒都不是,他更象是那个因循守旧拜服在如来佛面前不敢抬头的唐僧,还有那个在师父面前唯唯诺诺的沙悟净,当然,有时候,他还会自以为自己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以权威自居,不许天下人胡思乱想。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