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人物列表
贺铸 He Zhu(宋代)蔡伸 Cai Shen(宋代)欧阳修 Ouyang Xiu(宋代)
杨万里 Yang Wanli(宋代)姜夔 Jiang Kui(宋代)晏殊 Yan Shu(宋代)
秦观 Qin Guan(宋代)朱淑贞 Zhu Shuzhen(宋代)吕本中 Lv Benzhong(宋代)
王观 Wang Guan(宋代)胡铨 Hu Quan(宋代)李从周 Li Congzhou(宋代)
刘辰翁 Liu Chenweng(宋代)辛弃疾 Xin Qiji(宋代)王雱 Wang Pang(宋代)
潘阆 Pan Lang(宋代)张林 Zhang Lin(宋代)蒋捷 Jiang Jie(宋代)
张先 Zhang Xian(宋代)宋祁 Song Qi(宋代)柳永 Liu Yong(宋代)
王之望 Wang Zhiwang(宋代)朱藻 Zhu Zao(宋代)晏几道 Yan Jidao(宋代)
周邦彦 Zhou Bangyan(宋代)贺铸 He Zhu(宋代)马庄父 Ma Zhuangfu(宋代)
俞国宝 Yu Guobao(宋代)无名氏 Mo Mingshi(宋代)李元膺 Li Yuanying(宋代)
陈亮 Chen Liang(宋代)高观国 Gao Guanguo(宋代)史达祖 Shi Dazu(宋代)
张炎 Zhang Yan(宋代)王安石 Wang Anshi(宋代)王沂孙 Wang Yisun(宋代)
刘克庄 Liu Kezhuang(宋代)汪元量 Wang Yuanliang(宋代)仇远 Chou Yuan(宋代)
彭泰翁 Peng Taiweng(宋代)赵彦端 Zhao Yanduan(宋代)艾申 Ai Shen(宋代)
张抡 Zhang Lun(宋代)李曾伯 Li Cengba(宋代)赵功可 Zhao Gongke(宋代)
吕南公 Lv Nagong(宋代)王之道 Wang Zhidao(宋代)方千里 Fang Qianli(宋代)
卢祖皋 Lu Zugao(宋代)葛立方 Ge Lifang(宋代)徐伸 Xu Shen(宋代)
毛滂 Mao Pang(宋代)孙光宪 Sun Guangxian(宋代)韩缜 Han Zhen(宋代)
杨无咎 Yang Mojiu(宋代)晁补之 Chao Buzhi(宋代)晁端礼 Chao Duanli(宋代)
许棐 Xu Fei(宋代)韩元吉 Han Yuanji(宋代)赵鼎 Zhao Ding(宋代)
汪元量
宋代  南宋(1241年1317年)

诗词《莺啼序·重过金陵 Dalian university Resume Jinling Tomb》   《满江红(吴江秋夜)》   《金人捧露盘(越州越王台) Kin holding plate exposed More states Yuewang Taiwan》   《琴调相思引(越上赏花) Piano notes lovesickness casue More on Flower》   《长相思(越上寄雪江) Long lovesickness Yueshangjixue River》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Gossip teen idol Qiantang Lantern Festival》   《好事近(浙江楼闻笛) Good near Zhejiang Building Pipe》   《洞仙歌(BC2E·陵赵府兵后僧多占作佛屋) Dong xiange Ling Zhao Fu bing After the monk Selfishly, excluding others Buddhas House》   《莺啼序(重过金陵) Dalian university Resume Jinling Tomb》   《六州歌头(江都)》   更多诗歌...

阅读汪元量在诗海的作品!!!
  南宋末诗人、词人。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或稍后,以词章给事宫廷,不久,为宫廷琴师。与柴望(著有《秋堂集》)、马廷鸾(著有《碧梧玩芳集》)等有交往。宋恭帝德□二年(1276),元兵入杭州,俘恭帝赵□、皇太后全氏、太皇太后谢氏先后赴大都,汪元量随谢氏北行。文天祥兵败被执,囚于大都,汪元量曾屡至囚所探视。文天祥为汪元量集杜甫诗句,成《胡笳十八拍》,并为元量作品作序。赵□等于至元十九年被迁往上都(今属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二十年,又被迁往今西北内地,汪元量仍随行,到过祁连山带。以后,又因祭祀到达过四川青城山及五岳。至元二十五年十月,赵□学佛学于土番(今西藏)。元量即以黄冠道人的身份南归,至元二十六年抵杭。不久,他再次入湘、川,并数次到庐山。以后又有入湘之行。
  汪元量的友人李珏跋元量所撰《湖山类稿》,称元量"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艰关愁叹之状,备见于诗","亦宋亡之诗史"。"宋亡之诗史",是汪元量诗的主要特色。《醉歌》10首中,"声声骂杀贾平章",揭露贾似道之流荒废政事,贻误国家的罪恶;"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签名谢道清",直呼最高当权者太皇太后谢氏之名,痛斥她率先投降的可耻行径。满腔悲愤,不愧史笔。《越州歌》20首,描述了元兵南下时半壁河山遭受蹂躏的惨象:"东南半壁日昏昏,万骑临轩趣幼君。三十六宫随辇去,不堪回首望吴云";"阵西风满地烟,千军万马浙江边。官司把断西兴渡,要夺渔般作战船"。亡国之痛,悲歌当哭。又有《湖州歌》98首,从"丙子正月十有三,挝□伐鼓下江南,皋亭山下青烟起,宰执相看似醉酣"写起,以七绝联章的形式,依次记述"杭州万里到幽州"的所历所感、所见所闻:"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两淮极目草芊芊,野渡灰余屋数椽。兵马渡江人走尽,民船拘敛作官船"。景真情挚,非有切身感受者不能道。
  《湖州歌》、《越州歌》、《醉歌》是汪元量"诗史"的代表作。其深度和广度都超出其他宋遗民同类的诗。它记述的史实,往往能补史籍之所未及。
  汪元量南归后,写了不少诗来反映人民在元朝统治下所过的痛苦生活,如《钱塘》"平芜古路人烟绝,绿树新墟鬼火明",《兴元府》"官吏不仁多酷虐,逃民饿死弃儿孙"等,可以看成是"宋亡诗史"的部分。
  汪元量早期创作《居拟苏武》四首、《月夜拟李陵诗传三首》,立意、谋篇、遣辞都模仿古诗《李陵与苏武诗》、《苏武诗》,痕迹过于显露。元兵南逼,国势飘摇,他的诗融入了时代的内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师法杜甫,模仿杜甫的秦州体,自认为"篇篇妙入神"(《杭州杂诗和林石田》),颇有心得。他在颠沛困顿之中,进步领悟到杜诗"句句好"(《草地寒甚毡帐中读杜诗》)。他在大都所作《黄金台和吴实堂韵》中写道:"君臣难再得,天地不重来",感到大势已去而又执著地眷恋故国;在《平原郡公赵福王挽章》中写"南冠流远路,北面幸全尸",声讨元统治者虐待宋宗室。这些诗作继承了杜甫的沉郁,而又有他自己那个时代所赋予的苍凉和悲愤。他为挽文天祥而作的《浮丘道人招魂歌》,则学杜甫的《同谷七歌》,深得其章法。南归后写的山水诗,偶有明快之笔,但大多数是抒写寂寞哀愁心情的,如"孤舟行客愁无那,十二峰前十二滩"(《夔门》)。还有些诗则受江湖派的影响,意境幽窄。
  以"德□之变"为界限,汪元量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的主要内容是描述宫廷生活。如〔莺啼序〕《宫中新进黄莺》写黄莺的伶俐,〔汉宫春〕《春苑赏牡丹》写牡丹的娇媚,曲尽物态,颇有情致。〔失调名〕《宫人鼓瑟奏霓裳曲》写宫人的哀怨。这些词辞采华美,结构缜密,虽然境界不高,但能做到典丽而不堆砌,工致而不晦涩。他的〔长相思〕中的"阿哥儿,阿姑儿,两个天生对儿",则通俗活泼,充满欢乐情绪。
  "德□之变"以后,汪元量的词作内容与风格都有了变化。至元十三年赴大都途中,他发出了"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的慨叹。在大都期间,在组〔忆秦娥〕词中,他写南宋宫人"强将纤指按金徽,未成曲调心先悲。心先悲,更无言语,玉箸双垂","天沉沉,香罗拭泪行穷阴。行穷阴,左霜右雪,冷气难禁",冲破了传统的"宫怨"作品中的幽愁暗恨,表达了被俘者的苦楚和眷恋故国的心情。其他如〔人月圆〕"不堪回首,离宫别馆,杨柳依依",〔满江红〕《和王昭仪韵》"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都感人至深。这些作品继承并发扬了陆游、辛弃疾、陈亮爱国词的传统,不事雕琢,直抒观感,言显意真。南归后,山河变色," 肠断江南倦客,歌未了,琼壶敲缺"(〔暗香〕),孤寂忧伤,眷怀故国,成为这时期作品的主要内容,而且感情更趋深沉。代表作是〔莺啼序〕《重过金陵》。
  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汪元量《湖山类稿》13卷,《汪水云诗》4卷,《水云词》2卷,已佚。清代乾隆间,鲍廷博刻刘辰翁选《湖山类稿》5卷(前4 卷为诗,第5卷为词),《水云集》1卷。以流传系统不同,重见的诗很多。二者共收诗 300多首,词20多首,《四库全书》即以鲍氏二本著录。今人孔凡礼自明代抄本《诗渊》及《永乐大典》残卷中辑得汪森本未收诗约 100首,词20多首,与汪氏二本合为编,题为《增订湖山类稿》,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
  
  [文天祥及宋元之际的诗人]
    汪元量,字大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供奉内廷的琴师,元灭宋后,跟随
  被掳的三宫去北方,后来当了道士,自号水云,又南归钱塘,不知所终。汪元量的特殊
  经历,使他对由于国家的覆亡所带来的耻辱有他人所不及的痛切感受,所以他的诗中有
  不少感慨深沉的作品。尤其是《醉歌》十首、《越州歌》二十首、《湖州歌》九十八首,
  用七绝联章的形式,每首写事,组合成相互衔接的流动画面,分别纪述了南宋皇室
  投降的情形、元兵蹂躏江南的惨状,和他北上途中所见所闻,广泛地反映了南宋亡国前
  后的历史,因此有“宋亡之诗史”之称。
    汪元量的诗受江湖诗人的影响,不常用典,不多议论,每每以朴素的语言白描叙事,
  却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悲恸。如《醉歌》中“乱点连声杀六更,荧荧庭燎待天明。侍臣已
  写归降表,臣妾佥名谢道清”首,据实直书谢太后屈辱地签署降书事,既包含愤慨,
  也包含着悲悯;《湖州歌》中“谢了天恩出内门,驾前喝道上将军。白旄黄钺分行立,
  点猩红似幼君”首,写年仅六岁、却是国家的象征的帝昺作为俘虏离开内宫时的情
  形,字面极其平淡,而内心的伤痛却无比沉重;《湖州歌》中另首,“太湖风卷浪头
  高,锦舵摇摇坐不牢。靠着篷窗垂两目,船头船尾烂弓刀”,写被掳的宫女面对元兵的
  亮闪闪的弓刀吓得不敢睁开眼睛,也是表面上着力不多,实际凝聚了作者内心深处的血
  泪。在汪元量的其他诗作中,则有不少的以登临眺远、怀古伤今的方式抒写心中的悲愤,
  如七律《石头城》、《金陵》等,其中《彭州》诗是他北上途中路经彭州(今江苏徐
  州)时所写:
    我到彭州酒觞,遗儒相与话凄凉。渡江九庙归尘土,出塞三宫坐雪霜。歧路茫茫
  空望眼,兴亡滚滚入愁肠。此行历尽艰难处,明月繁华是锦乡。
    已经成为“遗儒”的文人们持酒相对于沦陷之地,感怀历史的兴亡,悲叹眼前的渺
  茫路程,诗中那种沧桑感和亡国之痛,没有亲身经历这切的人是难以感受到的。
    在宋元之际,有大批遗民诗人在写兴亡的感叹,如谢枋得、谢翱、郑思肖、林景
  熙、萧立之、文及翁等。他们或是写沉痛的故国之思,如谢翱《秋夜词》:“愁生山外
  山,恨杀树边树。隔断秋月明,不使共处。”或是写悲愤的民族之情,如林景熙《读
  文山集》:“书生倚剑歌激烈,万壑松声助幽咽。世间泪洒儿女别,大丈夫心寸铁。”
  或是抒发自己坚贞不屈的意志,如谢枋得《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
  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或是表现失却故国的怅恨情思,如萧立
  之《茶陵道中》:“山深迷落日,径窅无涯。老屋茅生菌,饥年竹有花。西来无道路,
  南去亦尘沙。独立苍茫外,吾生何处家。”这些诗篇或悲愤或愁苦,都充满了沉郁苍凉
  的气氛,从而改变了南宋后期诗歌纤弱秀婉的风气。因为时代的巨变,使许多文人无法
  再沉浸在恬淡闲适的人生情趣中,也无暇在追踪古人的风格技巧和雕琢字面中悠然吟唱,
  于是,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抒写自然涌发的“哀”与“愤”的情感,成为宋元之际遗民诗
  的基本特点。
    他们为宋代文学写下了悲切而又高亢的最后个音符。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骆玉明,youth扫校)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