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一禾 Luo yihe(1961-1989)出生於中國北京,幼時隨父母下放中國河南農村淮河平原,在那裏接受啓蒙教育。1979年考入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1983年開始發表詩作和詩論,1984年畢業,任北京《十月》雜志編輯,主持西南小說及詩歌專欄,兩次獲得優秀編輯奬。1988年參加《詩刊》舉辦的青春詩會。1989年5月14日凌晨因腦血管大面積出血,昏倒在天安門廣場,5月31日不治逝世。身後留下長詩《世界的血》和《大海》及大量短詩、詩論、論文等,整理出版的著作有詩集《世界的血》(1990,長春)、《駱一禾詩全編》(1997,上海)、《駱一禾的詩》(2011,北京)等。駱一禾強調身心合一意義上的性靈本體論詩學,他欽崇“美神”,意圖以此抒寫宏大玄遠之詩。他認為詩的創造力涌現於衆多詩歌巨匠的共時行列之間,他們代表不同的文明相互競爭,形成偉大的合唱。這種偉大的合唱,“其實乃是諸多經過時間熔煉和選汰的、有力和主導的詩歌心象集合而成的”。一個詩人,應該能提供類似的、具有總結性質的心靈符號。正是基於對偉大的“詩歌共時體”的思考和對集合詩歌心象的強調,他的詩歌顯出了衹屬於自身的輪廓,朝着原型的、史詩的、總體的文明視野敞開。長詩《世界的血》和《大海》的寫作,正屬於駱一禾沉毅、謙抑地對待人類智慧、傳統而構想的方案的一部分。正如有論者指出的那樣,這兩件中國當代詩歌的傑作“展示了知性的綿密力量,卻又將之和諧地融匯於高邁放達的激情和想象中。無論是其精神內核還是其構成形式,它們都堪稱典範。”
1989年3月26日,海子離世。“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詩稿仍請交給駱一禾處理。”在短短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裏,駱一禾傾盡全力整理海子的詩稿,奔走於高校作關於海子的演講,並與西川組織了為海子募捐的活動,在北大組織了上千人參加的“海子詩歌朗誦會”,嚮詩壇力薦海子。
5月14日凌晨,駱一禾因腦血管大面積出血,在天壇醫院昏迷18天後,於5月31日去世,年僅28歲。作於5月13日夜的《海子生涯》成為其生前絶筆。在他死後的第二年,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長詩《世界的血》。
對於中國詩歌的前景和詩人的任務,駱一禾提出了“修遠”的命題,顯示了詩人宏闊的歷史視野與深邃而沉潛的人格品質。2011年,《十月》雜志設置“駱一禾詩歌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