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人物列錶
歌德 Goethe荷爾德林 Friedrich Hölderlin海涅 Heinrich Heine
拉斯剋—許勒 Else Lasker-Schüler艾興多爾夫 Joseph Freiherr von Eichendorff弗裏德裏希·威廉·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君特·格拉斯 Günter Grass朋霍費爾 Dietrich Bonhoeffer葛瑞夫 Dieter M. Gräf
赫爾曼·黑塞 Hermann Hesse曼弗雷德·馬伊 Manfred Mai卡爾·威特 Carl Weter
康拉特·賽茨 Konrad Seitz萊內爾·埃爾林格 莱内尔埃尔林 grid哥爾特·朗古特 哥尔特朗古特
霍爾格·萊納斯 Holger Reiners烏特·艾爾哈特 Ute Ehrhardt戴特·奧藤 Dieter Otten
約爾格·艾剋曼 Jorge Ikmann赫爾曼·約瑟夫·左赫 Hermann-Josef Zoche洛塔爾·賽韋特 Lothar J. Seiwert
彼得·馬丁 Bidemading布魯諾·霍爾納格 布鲁诺霍尔 Nag花映紅 Flowers Yinghong
格哈德·施羅德 Gerhard Schroeder剋裏斯塔·施羅德 Christa Schroder羅鬍斯·米施 Rochus Misch
安格拉·默剋爾 Angela Merkel鬍戈·米勒-福格 Hugo Muller-Vogg韋爾納·比爾曼 Werner Bierman
佩特拉·納格爾 Petra Nagel特勞德爾·容格 Telaodeer Jung梅麗莎·米勒 梅丽莎米勒
埃米爾·路德維希 Emil Ludwig享利剋·埃伯利 Enjoy 利克埃伯利馬蒂亞斯·烏爾 Matthias Uhl
埃裏希·沙剋 埃里希沙克邁剋爾·舒馬赫 Michael Schumacher邁剋爾·舒馬赫 Michael Schumacher
海德格爾 Heidegger叔本華 Arthur Schopenhauer黑格爾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 Bertolt Brecht布萊姆·斯托剋 Bram Stoker席勒 Friedrich von Schiller
雅科布·格林 Jacob Grimm威廉·格林 Wilhelm Grimm卡爾·馬剋思 Karl Marx
剋勞斯·曼 Klaus Mann埃裏希·馬裏亞·雷馬剋 Erich Maria Remarque特奧多·施托姆 Theodor Storm
托馬斯·曼 Thomas Mann安妮·弗蘭剋 Anne Frank威廉·豪夫 Wilhelm Hauff
施篤姆 Theodor Storm漢斯·裏鮑 Hansilibao孔薩利剋 Heinz G. Konsalik
赫拉·琳德 Hera Lind威德爾·埃彭多夫 Wade Acres Peng Dorf卡爾·麥 Karl May
利奧波德一世
德國 神聖羅馬帝國  (1640年六月9日1705年五月5日)
Leopold Ignaz Joseph Balthasar Felician
利奧波德·依格納茨·約瑟夫·巴爾塔薩·費利西安
開端終結
在位1658年七月18日1705年五月5日


利奧波德一世(Leopold I,1640年6月9日-1705年5月5日),全名利奧波德·依格納茨·約瑟夫·巴爾塔薩·費利西安(Leopold Ignaz Joseph Balthasar Felician),哈布斯堡王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658年-1705年在位)及匈牙利波希米亞國王(1657年-1705年)。他是皇帝斐迪南三世的次子,母為西班牙公主(奧地利的)瑪麗亞·安娜,出生於維也納

利奧波德在位時最著名的事跡,就是他在在東部抵擋奧斯曼帝國並反擊成功;在西部與法王路易十四競爭,在他死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雖然未能繼承西班牙王位,但靠着盟友英國荷蘭的幫助,依然瓜分了龐大的西班牙帝國,獲得大量領土並擊潰路易大帝霸權和野心。

經過十多年與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之後,因為獲得天才將領歐根親王的效力,利奧波德終於打贏大土耳其戰爭(1683-1699年),在1687、1699年獲得輝煌的勝利。在1699年終結大土耳其戰爭卡爾洛夫奇條約,奧斯曼帝國必須割讓特蘭西瓦尼亞、摩裏亞、波多利亞及幾乎整個匈牙利中部予奧地利。奧斯曼帝國在歷史上首次承認神聖羅馬帝國與奧斯曼帝國的地位相等。利奧波德等於是把匈牙利王國從1526年第一次摩哈赤戰役後所強加的土耳其枷鎖給除去,並徹底統一了匈牙利。

利奧波德對法國打了三場戰爭:法荷戰爭大同盟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最後一戰爭中,利奧波德試圖讓他的小兒子查理六世繼承整個西班牙帝國,而不理會已故西班牙國王查理二世的遺囑(傳位給法國王室腓力五世)。為此,他發動了席捲歐洲大部分國傢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戰爭前期奧地利獲得相當亮眼的成績,特別是1704年布倫海姆戰役等一連串勝利。但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固執讓戰爭遇到瓶頸(1711年查理六世繼承奧地利大公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成為轉捩點,英、荷失去讓查理六世繼承西班牙王位的作戰意願)。1705年利奧波德去世,戰爭在無止盡的拉鋸中被奧地利硬是拖到1714年纔結束,這時奧地利已失去最佳的談判時機。當1714年和平來臨時,奧地利雖然獲得大量的領土與人口,但戰果卻充滿遺憾(失去西班牙王位),不如大土耳其戰爭結局那樣的巨大勝利。
 

即位初期

利奧波德一世的統治遇到各種睏難。他在即位後不久與瑞典發生戰事,瑞典國王卡爾十世與匈牙利反對奧地利統治的領袖之一特蘭西瓦尼亞親王拉科齊·格奧爾基二世結盟反對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則得到波蘭幫助,於1660年結束這場戰爭。

抵抗土耳其

然而更危險的敵人很快在東方出現。由幾位柯普律呂傢族帕夏重振起來的奧斯曼帝國聲勢極大,再度嚮中歐發起軍事徵服。於是抗擊土耳其便成為利奧波德一世在位時期的頭等大事。奧地利一直反對土耳其人干涉特蘭西瓦尼亞公國的事務,因為該公國在1660、1661年兩次被土耳其攻殺其統治者,淪落為奧斯曼帝國的奴僕,雙方終於在1663年開戰。奧軍由優秀將纔拉依蒙多·蒙特庫科利統帥,以數萬的基督聯軍,竭力抵抗十二萬的土耳其大軍。拉依蒙多·蒙特庫科利先於1663年9月的埃爾塞庫伊瓦爾戰役中敗北,但卻在1664年8月的聖哥達戰役中大勝。土耳其人遭此打擊後,進攻勢頭大大減弱,遂於1664年8月10日與奧地利締結和約,約定二十年內保持和平。

1683年奧斯曼帝國再度大舉入侵中歐,勢不可擋,大軍一度圍困維也納(維也納之戰)。但是,由奧地利及許多日耳曼邦國組成的聯軍(包括漢諾威薩剋森巴登巴伐利亞等等與維也納存亡有直接關係的日耳曼諸邦,而波蘭則是非日耳曼國傢唯一出兵者),最終擊退了土耳其軍隊。這是一次奇跡的勝利,有人認為奧斯曼帝國於此役之後一蹶不振。利奧波德一世本人顯然對這次勝利無甚貢獻,他在維也納被圍的前夕便已離開維也納,理由是兒子年幼,他必須保住哈布斯堡血統存續,留下軍隊守城,並委任妹婿洛林公爵查理擔任哈布斯堡救援維也納聯軍的代表。聯軍的主力是驃悍的三萬波蘭軍,波蘭國王約翰三世因為締造大勝,被日耳曼人視為救世主(教宗稱之為“基督世界的救主”),利奧波德相對受到冷遇。

之後利奧波德對土耳其展開反攻,在1687年攻下大部分的匈牙利。1689年,帝國在傑出的東綫統帥紅色國王之領導下,反土聯軍攻入巴爾幹半島,占領許多地方,更在1691年的斯蘭卡曼戰役中擊斃奧斯曼帝國首相柯普律呂·穆斯塔法帕夏。不過土耳其人很快發起有效的防禦,令奧地利軍隊無法再深入進攻。此時利奧波德一世逐漸重用來自薩伏依歐根親王,歐根在1690年代擔任軍事行政長官與統帥時,都表現出傑出的才能。他采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規劃辦法,改革了哈布斯堡軍隊的供應、裝備、訓練和指揮,因此在1697年與土耳其作戰時,贏得森塔戰役的輝煌勝利1699年,利奧波德一世與奧斯曼帝國簽訂卡爾洛夫奇條約,正式割讓匈牙利外西凡尼亞剋羅地亞給哈布斯堡。奧地利獲得極大的收益,暫時結束兩國長期的爭鬥。

國內治理和德意志影響

奧地利主帥兼實質首相歐根親王,他與英國的丘吉爾、法國的維拉爾元帥,並列為歐洲18世紀前期最優秀的天才將領

奧、波、匈的專製君權

利奧波德一世繼承其父建立的絶對君主製,強化專製君權的滲透,以各種方式,馴服自傢領地上的貴族地主。皇帝勒令農民每周三天,替貴族地主作白工,鼓勵貴族地主將大量農産品賣出獲利,換取奧地利波西米亞貴族對君王的效忠。這個方式獲得極大的成功,貴族地主因此嚮利奧波德交出原本的政治特權,任由哈布斯堡的王室政府,掌控主要的立法與收稅大權。絶對君主製因此穩定地紮根在哈布斯堡領地上,並且越紮越深。

這樣的方針也實行在治下的匈牙利王國西部(特別是1673年凍結匈牙利“憲法”,打壓貴族並實行專製),但是效果不如預期,反而引起長期的反抗運動(庫科茲起事),於是在1681年取消專製、恢復貴族之特權(同時放寬新教徒的信仰權利),纔漸漸壓下反抗勢力。而匈牙利東部貴族雖在1687年被奧地利徵服(當年全體匈牙利貴族正式放棄“自由選王權”),仍在1703年於當地發動叛亂,一直到1711年纔平定。亂後外西凡尼亞的自治特權被取消,改由奧地利派去的總督統治。

藉由1683年維也納戰役的勝利,以及薩伏依之歐根親王(天才將領與偉大政治傢)的幫助,利奧波德開啓1687年後長達46年的中興與顛峰時期。歐根親王正如奧地利傢族的許多官員一樣,根本不是奧地利人;依照出身和教育來分類,他實際上是法國人,並且和當時許多貴族一樣,都曾在各國服務任官,是國際性的貴族官僚。最重要的是,他其實是現代奧地利的國傢創始人,建立出效率較高的行政官僚體係,有力地支撐起哈布斯堡的專製君權。

德意志諸侯的放手

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之後,神聖羅馬帝國名存實亡。帝國原來的集體性與團结性趨於瓦解,諸侯在各自領地內陸續建立絶對君主製;皇帝的權力被徹底架空,但仍保留一定的權威。利奧波德一世靈活地運用並強化此權威,反而使帝國諸侯從1660年代開始,在東面土耳其和西面法國的強大威脅之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结合作,催生出最早的德意志民族主義。(對法國的強烈敵意,促成19世紀的德意志統一

為了讓帝國諸侯對內團结、對外一致,利奧波德彈性地運用皇帝的權威,讓諸侯獲得他們想要的名位封號,藉此達成皇帝的軍事外交目標,也使他成為西發利亞和約之後,對諸侯最有影響力的皇帝:

  1. 1692年,利奧波德一世封恩斯特·奧古斯特漢諾威選帝侯,幾乎引起一場政治危機。帝國已有的各選侯反對再多加任何一個成員。但是,此事終獲圓滿解决,漢諾威選侯因此成為皇帝的忠實盟友與優秀統帥。
  2. 1697年,他支持薩剋森選帝侯腓特烈·奧古斯特一世在改信天主教之後,競選看似東歐第二強的波蘭立陶宛聯邦的王位。奧古斯特一世靠着大量的賄賂與禮物,打敗法國競爭者孔蒂親王,成為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綽號“強力王”),替奧地利增加一個安全的東北方盟友。
  3. 1701年,他為了對法國發動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同意勃蘭登堡選帝侯腓特烈三世的提議:由勃蘭登堡提供八千兵力給奧地利,換取利奧波德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名義,允許腓特烈三世在東普魯士稱王,是為“在普魯士的國王”腓特烈一世。因為神聖羅馬帝國境內衹能有一個國王兼皇帝,其他人不得稱國王,而恰好普魯士不在神聖羅馬帝國境內。
  4. 同樣在1701年,當利奧波德得知盟友英王威廉三世和英國議會,一起製定並通過的《嗣位法》,規定王位繼承人安妮公主過世後,英國王位將由漢諾威選帝侯的新教夫人——索菲婭與其子女繼承(因為當時安妮公主的子女已全部早夭),利奧波德以樂見其成的態度立刻承認。後來因為安妮女王與索菲婭都在1714年過世,所以英國王位由索菲婭之子喬治一世(1714-1727在位)繼承,開創英國的漢諾威王朝。這件事對於18世紀上半英國-奧地利的聯盟有明顯的加分效果。

抵抗法國的霸權

在利奧波德一世統治期間,奧地利捲入一係列與法國的衝突。當時法國國王正是“太陽王”路易十四;他的擴張性政策,先引發了1670年代的法荷戰爭並獲得巨大勝利,這促使利奧波德一世在1680年代中,與荷蘭瑞典西班牙丹麥勃蘭登堡選侯結盟,稱作奧格斯堡同盟,抵抗太陽王發動的大同盟戰爭(1688-1697年);因為同盟的實際主帥——荷蘭執政威廉三世在1688年西徵英國,於隔年獲得英國王位,把英國拉進反法的奧格斯堡同盟中。

經過一連串失利和苦戰,反法聯軍終於在1695年擋住路易大帝咄咄逼人的進攻,迫使消耗過大的法國,在1697年簽訂賴斯威剋和約,歸還所占的大量領土。總體來說,奧軍與德意志聯軍在這場戰爭中,表現差強人意,主因是財稅短缺、戰費不足,如意大利戰場上的奧國士兵,常因欠餉而叛逃,幸好北義戰區的主帥歐根親王苦苦支撐,纔未讓法軍占領更多土地。

與法國最嚴重的衝突發生於1702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結束了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他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外甥,路易十四的孫子安茹公爵菲利普。由於與奧地利王室的近親關係,西班牙的外交政策一般是親奧地利的,而路易十四决心在西班牙建立一個親法的政權。利奧波德一世為支持其子查理大公競爭西班牙王位,對法國發動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年)。

因為英、荷盟國提供的大量戰款,以及天才統帥歐根親王在1703年當上奧軍最高元帥兼帝國實質首相後,實行了財稅與行政改革,奧軍大致解决了以前戰費不足的問題,並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連戰連勝、屢獲捷報。從1704年大勝的布倫海姆戰役開始,盟軍陸續占領了巴伐利亞南尼德蘭米蘭那不勒斯巴塞羅那等地。但是,戰況從1709年開始進入膠着的消耗戰,並因1711年查理大公繼承神聖羅馬皇帝,使得英、荷漸失奮戰動機,而西班牙人奮起的愛國心,更把盟軍趕出巴塞羅那等西班牙本土。

此時,英國因為主和派的托利黨上臺而改與法國議和,但堅持戰鬥下去的奧地利卻錯過了最佳的議和時機。終於,當1714年歐根親王德南戰役挫敗之後,無力堅持戰爭的奧國,也衹好與法國議和,放棄西班牙王位,但確認奧國領有南尼德蘭米蘭那不勒斯等地,以及奧國在往後二十年內(1714-1733年)稱霸中歐的格局。

在戰爭結束前的1705年,利奧波德一世在維也納去世。

家庭

利奧波德前後有三任妻子。他的發妻馬佳莉塔是他的外甥女,第二任妻子是他的堂妹;由於近親通婚,除了馬佳莉塔的長女,利奧波德兩次婚姻中的其他五位子女皆夭折。利奧波德再娶普法爾茨選侯之女埃利諾,當時其傢族即以人丁興旺為人稱道——埃利諾是十七個孩子中的長女;兩人育有十名子女,五位活至成年,包含未來的兩位皇帝約瑟夫一世查理六世

  • 第一任妻子:奧地利的馬佳莉塔·德雷莎(西班牙公主)育有
    • 斐迪南(奧地利大公)
    • 瑪利亞·安東尼婭(奧地利女大公)
    • 約翰·利奧波德(奧地利大公)
    • 瑪利亞·安娜(奧地利女大公)
  • 第二任妻子:奧地利女大公剋勞迪亞·菲利西塔,育有
    • 安娜·瑪利亞·索菲亞(奧地利女大公)
    • 瑪利亞·約瑟芬(奧地利女大公)
  • 第三任妻子:埃利諾·馮·諾伊堡(普法爾茨選侯之女)育有
    • 約瑟夫一世
    • 剋裏斯蒂娜(奧地利女大公)
    • 瑪利亞·伊麗莎白(奧地利女大公)
    • 利奧波德(奧地利大公)
    • 瑪利亞·安娜(奧地利女大公)
    • 瑪利亞·特裏薩(奧地利女大公)
    • 查理六世
    • 瑪利亞·約瑟芬(奧地利女大公)
    • 瑪利亞·瑪德琳娜(奧地利女大公)
    • 瑪利亞·瑪格麗特(奧地利女大公)

參考條目

參考資料

  • (英)佩裏·安德森著,劉北成、龔曉莊譯,《絶對主義國傢的係譜》
  • (美)威爾·杜蘭著、幼獅文化公司譯,《世界文明史‧第八捲‧路易十四時代》
  • 周惠民,《德國史》,臺北:三民,2004

 


<< 前一君主: 斐迪南三世神聖羅馬帝國利奧波德一世
(1658年1705年)
後一君主 >>: 約瑟夫一世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