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人物列錶
歌德 Goethe荷爾德林 Friedrich Hölderlin海涅 Heinrich Heine
拉斯剋—許勒 Else Lasker-Schüler艾興多爾夫 Joseph Freiherr von Eichendorff弗裏德裏希·威廉·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君特·格拉斯 Günter Grass朋霍費爾 Dietrich Bonhoeffer葛瑞夫 Dieter M. Gräf
赫爾曼·黑塞 Hermann Hesse曼弗雷德·馬伊 Manfred Mai卡爾·威特 Carl Weter
康拉特·賽茨 Konrad Seitz萊內爾·埃爾林格 莱内尔埃尔林 grid哥爾特·朗古特 哥尔特朗古特
霍爾格·萊納斯 Holger Reiners烏特·艾爾哈特 Ute Ehrhardt戴特·奧藤 Dieter Otten
約爾格·艾剋曼 Jorge Ikmann赫爾曼·約瑟夫·左赫 Hermann-Josef Zoche洛塔爾·賽韋特 Lothar J. Seiwert
彼得·馬丁 Bidemading布魯諾·霍爾納格 布鲁诺霍尔 Nag花映紅 Flowers Yinghong
格哈德·施羅德 Gerhard Schroeder剋裏斯塔·施羅德 Christa Schroder羅鬍斯·米施 Rochus Misch
安格拉·默剋爾 Angela Merkel鬍戈·米勒-福格 Hugo Muller-Vogg韋爾納·比爾曼 Werner Bierman
佩特拉·納格爾 Petra Nagel特勞德爾·容格 Telaodeer Jung梅麗莎·米勒 梅丽莎米勒
埃米爾·路德維希 Emil Ludwig享利剋·埃伯利 Enjoy 利克埃伯利馬蒂亞斯·烏爾 Matthias Uhl
埃裏希·沙剋 埃里希沙克邁剋爾·舒馬赫 Michael Schumacher邁剋爾·舒馬赫 Michael Schumacher
海德格爾 Heidegger叔本華 Arthur Schopenhauer黑格爾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 Bertolt Brecht布萊姆·斯托剋 Bram Stoker席勒 Friedrich von Schiller
雅科布·格林 Jacob Grimm威廉·格林 Wilhelm Grimm卡爾·馬剋思 Karl Marx
剋勞斯·曼 Klaus Mann埃裏希·馬裏亞·雷馬剋 Erich Maria Remarque特奧多·施托姆 Theodor Storm
托馬斯·曼 Thomas Mann安妮·弗蘭剋 Anne Frank威廉·豪夫 Wilhelm Hauff
施篤姆 Theodor Storm漢斯·裏鮑 Hansilibao孔薩利剋 Heinz G. Konsalik
赫拉·琳德 Hera Lind威德爾·埃彭多夫 Wade Acres Peng Dorf卡爾·麥 Karl May
路德維希·艾哈德 Ludwig Wilhelm Erhard
德國 西德  (1897年二月4日1977年五月5日)
Ludwig Erhard
路德維希·威廉·艾哈德
開端終結
在位1963年1966年

路德維希·威廉·艾哈德(德語:Ludwig Wilhelm Erhard,1897年2月4日-1977年5月5日),德國政治人物、經濟學家、“社會市場經濟之父”。他從1949年到1963年任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經濟勞動部長,從1963年到1966年任聯邦總理。

教育和職業

路德維希·艾哈德出生於巴伐利亞菲爾特,1913年中學畢業後到1916年在紐倫堡受商人職業教育,他作為士兵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在比利時伊普爾負重傷。戰後他從1919年到1922年在紐倫堡商業學校(今埃朗根-紐倫堡大學經濟和社會學係)上大學,此後他又轉到法蘭剋福大學企業經濟學。1925年他獲博士學位,他的導師是弗朗茨·奧本海默,他的博士論文的題目是《價值單位的實質和內涵》。從1925年到1928年他在父母的企業中作經理,從1928年到1942年他在紐倫堡的德國産品經濟觀察研究所工作,由科學助理作起,最後升任副研究所長。1930年代初他試圖獲得教授地位沒有成功,原因可能是因為他不肯加入納粹組織。從1942年到1945年他領導他建立的工業研究所。1944年他發表了一篇題為《戰爭財政和債務鞏固》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假設德國戰敗並考慮戰後經濟重建的問題。當時的納粹反抗者卡爾·弗裏德裏希·歌德勒被這篇文章深深打動。納粹出於偶然忽略了這篇文章,因此艾哈德可能逃過死劫(據他人的回憶說,艾哈德對他的這篇文章落入誰手非常漫不經心)。

1947年慕尼黑大學授予艾哈德名譽教授稱號,1950年波恩大學請他任教授職。

家庭

1923年艾哈德與其妻子路易斯結婚,兩人有一個女兒。

政黨

1949年前艾哈德是一個自由黨人士,但他認為他的政見在一個比較大的黨中更有可能實現,因此他開始為基民盟出力。他以無黨派人士出任部長職,直到1963年他纔正式加入基民盟(實際上他是在1966年3月23日當任基民盟主席時纔正式加入的,但在官方文獻中他的加入日期被提早了三年)。從1966年到1967年他是該黨的主席,1967年後則擔任榮譽主席。

議員

艾哈德從1949年到逝世為止一直擔任德國聯邦議會的議員,從1949年到1969年始終以烏爾姆選區直接議員的身份當選,從1972年到1976年則以巴登-符騰堡基民盟議員身份參選。1972年和1976年他以最年長的議員的身份宣佈選後的聯邦議會的正式開議。

艾哈德是聯邦德國成立後開始的25年中不間斷被選入議會的10名議員之一。

1945年後的政治生涯

從1945年到1946年艾哈德在巴伐利亞州任商業和企業部部長,但這段時間裏他的工作的成績不大。

1947年他領導英美占領區管理部門的特殊貨幣和貸款專傢委員會研究貨幣改革。

1948年3月2日德國自由民主黨提名艾哈德為美英法聯合占領區所組成的聯合經濟區的經濟管理部門首長,這樣艾哈德實際上就成為西部占領區的經濟政策負責人。在西德進行貨幣改革(1948年6月20日)前五天占領國代表纔通知他這項措施的實行。6月19日艾哈德通過電臺宣佈取消價格約束和義務提供服務的規定。第二天美國占領軍司令憤怒地將艾哈德招來訓斥他自主改變了占領軍的命令。艾哈德回答說:“我沒有改變這些命令,我廢除了這些命令。”今天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艾哈德的這個自主行動是後來德國戰後“經濟奇跡”的主要條件。

1949年9月20日聯邦總理康納德·阿登納任命艾哈德為聯邦經濟勞工部長。1957年大選後他於10月29日還出任副總理。

艾哈德是社會市場經濟的奠基人之一,他召集了威廉·勒普剋等與他志同道合的人為經濟部副部長,他們對德國開始時期的經濟政策的影響非常大。艾哈德本人始終反對將當時德國經濟的發展稱為“經濟奇跡”,他本人總是說,世界上沒有奇跡。他認為這個發展是成功的市場經濟政策的結果。

作為一個堅信市場經濟的經濟學家艾哈德常常與阿登納的社會政策發生矛盾,與其激烈的是1957年關於養老金改革的爭執,最後還是阿登納戰勝了,但是艾哈德和自由民主黨的人士始終認為當時决定的養老金方案從長遠的觀點上來看是無法支付的。但阿登納作為總理不顧艾哈德的顧慮决定通過了這個改革。今天德國老年人多,出生率小,養老金係統睏難重重使得許多經濟學家和政治傢認識到當時艾哈德的顧慮是正確的。

艾哈德與阿登納之間的關係從一開始就矛盾重重,阿登納譴責艾哈德常常不參加部長會議,對他的部控製不周密,講話時不加考慮。而艾哈德則通過宣傳為自己建立了一個擁護者隊伍。不過不是所有擁護艾哈德的人都擁護他的政策,有不少人擁護他來反對阿登納。這些人希望通過艾哈德取代阿登納作為過渡總理。

1957年艾哈德的勢力已經大到讓阿登納不得不任命他為副總理。此後艾哈德三次有機會排擠阿登納,但艾哈德在政治鬥爭中始終負阿登納一籌而沒有成功,這使得他的擁護者非常失望。

1963年10月16日艾哈德終於繼阿登納成為總理。雖然當時艾哈德實際上還沒有加入基民盟,但他在選舉中非常受歡迎,因此他經基民盟推選為總理候選人。阿登納和許多其他人認為艾哈德不能胜任總理職務,許多人從一開始就將他看作是一個過渡性的人物,他們認為艾哈德的任務衹是贏得1965年的選舉。

艾哈德的總理任期非常不順利,基民盟的人指責他的政策使得德國和法國之間的關係變壞了。艾哈德與他的外交部長格哈特·施羅德都是“大西洋派”的人,他們將與美國的關係看得比與法國的關係重。此外阿登納繼續在幕後操縱反對艾哈德。阿登納從一開始就反對艾哈德成為總理,他一直認為艾哈德不勝這個職。1965年艾哈德雖然在大選中獲得了基督教民主聯盟第二好的結果,但在組閣的時候他就遭到了自己黨派的反對,此後他的威信大降。為了保持他的威信,他逼迫基民盟選他為黨的主席,但這也沒有改變他的處境。1966年在德國發生了一起財政危機,自由民主黨的部長辭職,而艾哈德在基民盟也無法獲得足夠的支持,因此他被迫於12月1日辭職。

榮譽

1977年艾哈德逝世於波恩,後於5月11日受國葬。 


Ludwig Wilhelm Erhard (German: [ˈluːtvɪç ˈʔeːɐ̯haʁt]; 4 February 1897 – 5 May 1977) was a German politician affiliated with the CDU, and the second Chancellor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West Germany) from 1963 until 1966. He is known for leading the West German postwar economic reforms and economic recovery (Wirtschaftswunder, German for "economic miracle") in his role as Minister of Economic Affairs under Chancellor Konrad Adenauer from 1949 to 1963. During that period he promoted the concept of the social market economy (soziale Marktwirtschaft), on which Germany's economic policy in the 21st century continues to be based. In his tenure as Chancellor, however, Erhard lacked support from Adenauer, who remained chairman of the party until 1966, and failed to win the public's confidence in his handling of a budget deficit and his direction of foreign policy. His popularity waned, and he resigned his chancellorship on 30 November 1966.
<< 前一君主: 康拉德·阿登納西德路德維希·艾哈德 Ludwig Wilhelm Erhard
(1963年1966年)
後一君主 >>: 庫爾特·格奧爾格·基辛格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