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 人物列錶
杜洛杜斯 杜洛 dos維庸 Francois Villon杜·貝萊 Joachim du Bellay
高乃依 Pierre Corneille維剋多·雨果 Victor Hugo夏爾·波德萊爾 Charles Baudelaire
斯特芳·馬拉美 Stephane Mallarme魏爾倫 Paul-Marie Veriaine洛特雷阿蒙 Comte de Lautréamont
蘭波 Arthur Rimbaud古爾蒙 Remy de Gourmont保爾-讓·圖萊 Paul-Jean Toulet
弗朗西斯·雅姆 Francis Jammes法爾格 Léon-Paul Fargue剋洛岱爾 Paul Claudel
保爾·瓦雷裏 Paul Valery夏爾·佩吉 Charles Peguy蘇佩維埃爾 Jules Supervielle
布洛東 André Breton艾呂雅 Paul Eluard阿波裏奈爾 Guillaume Apollinaire
雅剋·普萊維爾 Jacques Prévert阿拉貢 Louis Aragon保爾·福爾 Paul Fort
亨利·米修 Henri Michaux埃雷迪亞 José Maria de Heredia阿爾托 Antonin Artaud
勒韋迪 Pierre Reverdy拜斯 Saint-John Perse普呂多姆 Sully Prudhomme
勒內·夏爾 René Char伊凡·哥爾 Yvan Goll博斯凱 Alain Bosquet
博納富瓦 Yves Bonnefoy勒內·格魯塞 Rene Grousset阿蘭·佩雷菲特 Alain Peyrefitte
米歇爾·大衛-威爾 Michelle David - Will白晉 Joachim Bouvet卡特琳娜·耐 Katrina resistant
若澤·弗雷什 José Frèches米歇爾-施奈德 Michelle - Schneider尼古拉·薩科齊 Nicolas Sarkozy
阿娜伊斯·寧 Anaïs Nin讓·多米尼剋·鮑比 Jean-Dominique Bauby米歇爾-安托瓦納·布尼耶 Michel-Antoine Burnier
米歇爾·孔達 Michel Contat埃萊娜·格裏莫 Hélène Grimaud塔麗塔·特裏帕亞 Tarita Teriipaia
讓·菲利普 To Philip尼瑪·紮瑪爾 尼玛扎玛尔剋洛維一世 Clovis I
剋洛泰爾一世 Clothaire Ier希爾德裏剋三世 Childeric III丕平 Pepin III
查理大帝 Charlemagne路易一世 Louis the Pious查理二世 Charles II (le Chauve)
路易二世 Louis II路易三世 Louis III卡洛曼二世 Carloman II
帕特裏剋·莫迪亞諾 Patrick Modiano
法國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1945年七月30日)
Jean Patrick Modiano
帕特裏剋·蒙迪安諾

Patrick Modiano

帕特裏剋·莫迪亞諾(又譯作帕特裏剋·蒙迪安諾,法語:Patrick Modiano意大利語Patrizio Modiano,1945年7月30日),法國小說傢,出生在法國的布洛涅-比揚古。帕特裏剋·莫迪亞諾的父親是意大利猶太人後裔,母親是比利時表演藝術傢路易薩·庫佩恩 (Louisa Colpijn)。

他於1972年獲法蘭西學術院小說大奬。1978年又由於小說 《暗店街龔古爾文學奬。2010年他獲得了法蘭西學會頒發的表彰其終身成就奇諾·德爾杜卡世界奬(Prix mondial Cino Del Duca)。2014年10月9日獲得諾貝爾文學奬,成為第十五位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的法國人,頒奬詞稱他的作品喚起了對最不可捉摸的人類命運的記憶,捕捉到了二戰法國被占領期間普通人的生活。他是第一位先後獲得龔古爾文學奬和諾貝爾文學奬的法國作傢。
 

生平

帕特裏剋·莫迪亞諾的父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相識於巴黎,而後,便開始了他們之間的半隱秘的關係。帕特裏剋·莫迪亞諾孩提時代的家庭氣氛是:父親經常不在傢(那時他父親在從事走私活動),他常聽到關於大人講父親遇到了什麽麻煩;而母親又常常需要出門旅行(他母親是著名的表演藝術傢)。他必需靠政府資助讀完中學。那時,他和兄弟呂迪(Rudy)相依為命,不幸的是,呂迪在10歲時患病去世(帕特裏剋·莫迪亞諾在他從1967年到1982年期間的作品前面都寫上獻給呂迪)。呂迪的去世宣佈了他孩提時代的結束。對他和呂迪在一起生活的時期,在他的心裏一直存在着明顯的懷舊情節。

帕特裏剋·莫迪亞諾就讀Jouy-en-Josas的 Montcel小學,在上薩瓦省Thônes的聖約瑟夫中學 (Collège Saint-Joseph)和巴黎亨利四世中學(Lycée Henri-IV)讀的中學。在他在亨利四世中學讀書時,教他幾何的老師是著名作傢雷蒙·格諾(Raymond Queneau)。雷蒙·格諾也是帕特裏剋·莫迪亞諾母親的朋友。他在阿訥西(Annecy)獲得了高中畢業文憑,但他沒有再繼續接受高等教育。

認識《莎西在地鐵》(Zazie dans le métro)的作者雷蒙·格諾對他來說起了關鍵的作用。雷蒙·格諾把他帶進了文學界,使他有機會出席伽利瑪出版社(Éditions Gallimard)舉辦的雞尾酒會。就是在伽利瑪出版社1968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說《星形廣場》(La Place de l’Étoile)。在他給雷蒙·格諾讀了他的草稿後,那一年把時間全部花在了寫作上。

2010年,《星形廣場》(La Place de l'Étoile)推出了德文譯本。該德文譯本為他贏得了德國的西南廣播公司最暢銷書排名奬(Preis der SWR-Bestenliste)。該獲奬公報說:這部小說是後猶太人大屠殺時代的一部主要作品。令人驚奇的是帕特裏剋·莫迪亞諾的大多數作品都翻譯成了德文,唯獨這部舉足輕重的作品(而且是處女作)的翻譯整整晚了42年,因為該小說曾頗受爭議。其中有多處諷刺性的反猶太主義的內容。由於同樣的原因,該書的英譯本也至今還沒有出現。

1973年,帕特裏剋·莫迪亞諾與法國著名導演路易·馬勒合作創作了電影劇本《拉孔布·呂西安》。該影片由法國著名導演路易·馬勒執導。影片描述的是一個法國男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拒絶參加法國抵抗組織後,加入了法國蓋世太保。該影片由於缺乏男主人公加入蓋世太保的正當的政治理由,而引起巨大的爭議。

1970年9月12日,帕特裏剋·莫迪亞諾與多米尼剋·哉荷福斯(Dominique Zehrfuss)結婚。2003年10月6日,多米尼剋·哉荷福斯在接受《》(Elle)雜志采訪,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我們結婚那天,給我留下的災難性的記憶。天下着雨。我們的儐相是特裏剋·莫迪亞諾青少年時代的老師雷蒙·格諾和我父親的朋友馬爾羅(Malraux)。他們兩個在激烈地爭論着關於讓·杜布菲(Jean Dubuffet)的話題,我們就像是在看一場網球賽。再說呢,有意思的是,我們應該留一些當時場景的照片,可是當時唯一有照相機的人,又忘記了帶膠捲,我們當時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還是在雨傘下的背影。”他們婚後生了兩個女兒吉娜( Zina )(生於1974年,電影製片人)和瑪麗(生於1978年,演員)。

書目

  • 星形廣場》(La Place de l'Étoile) (1968)
  • 《夜巡》(La Ronde de nuit) (1969)
  • 《環城大道》(Les Boulevards de ceinture)(1972)
  • 《拉孔布·呂西安》(Lacombe Lucien)(1974)
  • 凄涼別墅》(Villa triste) (1975)
  • 《家庭手册》(Livret de famille) (1977)
  • 暗店街》(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 (1978)
  • 《一度青春》(Une Jeunesse) (1981)
  • 《記憶的小路》(Memory Lane )(1981, 由Pierre Le-Tan配圖)
  • 《如此勇敢的男孩們》(De si braves garçons) (1982)
  • 《消失了的街區》(Quartier Perdu) (1984)
  • 八月的星期天》(Dimanches d'août) (1986)
  • 戴眼鏡的女孩》(Catherine Certitude) (1988) (由Sempé插圖)
  • 《緩刑》(Remise de Peine) (1988)
  • 《兒童更衣室》(Vestiaire de l'enfance) (1989)
  • 《蜜月》(Voyage de noces)(1990)
  • 《廢墟中的鮮花》(Fleurs de Ruine) (1991)
  • Un Cirque passe (1992)
  • 《春季之犬》(Chien de printemps) (1993)
  • 《走出黑暗》(Du plus loin de l'oubli)
  • 《多哈·布呂代》(Dora Bruder) (1997)
  • 《陌生的女子們》(Des inconnues) (1999)
  • 《小首飾》(La Petite Bijou) (2001)
  • 《夜半撞車》(Accidentnocturne) (2003)
  • 《傢譜》(Un pedigree) (2004)
  • 青春咖啡館》(Dans le café de la jeunesse perdue) (2007)
  • 《地平綫》(L'Horizon) (2010)
  • 《夜的草》(L'Herbe des nuits)(2012)
  • 《這樣你就不會迷路》(Pour que tu ne te perdes pas dans le quartier)(2014)

電影劇本

根據小說改編

  • 《青春》(Une jeunesse)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由Moshé Mizrahi執導), 1983
  • 《伊翁娜的香水》(Le parfum d’Yvonne) (根據小說《凄涼的別墅》改編) 由Patrice Leconte執導, 1994

原創劇本

  • 《拉孔布·呂西安》(Lacombe Lucien) (與路易·馬勒共同創作), 1973
  • 《旅途愉快》(Bon Voyage) (與Jean-Paul Rappeneau共同創作), 2003

參考文獻

  1. ^ Patrick Modiano ha vinto il Nobel per la Letteratura. ilpost. [2014-10-09].
  2. ^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4. Nobelprize.org. [2014-10-09].
  3. ^ 諾貝爾文學奬 法國小說傢獲奬中央社,103年10月9日
  4. ^ 法國作傢莫迪亞諾獲2014年諾貝爾文學奬. 網易環球眼. 2014-10-09.
  5. ^ P. Modiano, Un pedigree, p. 78, Gallimard, Paris, 2005, ISBN 978-2-0707-7333-6.
  • Jean-Louis de Rambures, interview with Patrick Modiano (in French) in: "Comment travaillent les écrivains", Paris 1978

延伸閱讀

  • Dervila Cook: Patrick Modiano's (Auto)Biographical Fictions. Rodopi, Amsterdam & New York 2005 ISBN 90-420-1884-4
  • Martine Guyot-Bender & William VanderWolk: Paradigms of Memory: The Occupation and Other Hi-Stories in the Novels of Patrick Modiano. Peter Lang, Frankfurt 1998 ISBN 0-8204-3864-2
  • Akane Kawakami: A Self-Conscious Art: Patrick Modiano's Postmodern Fictions.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85323-526-0 (Hardback) und ISBN 0-85323-536-8 (Paperback)
  • Alan Morris: Patrick Modiano. Oxford 1996 ISBN 1-85973-098-1 (Cloth) ISBN 1-85973-004-3 (Paper)
  • William VanderWolk: Rewriting the Past. Memory, History and Narration in the Novels of Patrick Modiano. Rodopi, Amsterdam 1997 ISBN 90-420-0179-8

外部鏈接

 


Jean Patrick Modiano (French: [ʒɑ̃ patʁik mɔdjano]; born 30 July 1945), generally known as Patrick Modiano, is a French novelist and recipient of the 2014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He previously won the 2012 Austrian State Prize for European Literature, the 2010 Prix mondial Cino Del Duca from the Institut de France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 the 1978 Prix Goncourt for 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 and the 1972 Grand Prix du roman de l'Académie française for Les Boulevards de ceinture. His work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more than 30 languages and have been celebrated in and around France, but most of his novels had not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efore he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