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栁亞子 Liu Yazi(現代中國)渖尹黙 Shen Yinmo(現代中國)海子 Hai Zi(現代中國)
洛夫 Lo Fu(現代中國)舒婷 Shu Ting(現代中國)徐誌摩 Xu Zhimo(現代中國)
席慕容 Ximurong(現代中國)餘光中 Yu Guangzhong(現代中國)食指 Si Zhi(現代中國)
劉半農 Liu Bannong(現代中國)北島 Bei Dao(現代中國)顧城 Gu Cheng(現代中國)
卞之琳 Bian Zhilin(現代中國)戴望舒 Dai Wangshu(現代中國)多多 Duo Duo(現代中國)
昌耀 Chang Yao(現代中國)嚮明 Xiang Ming(現代中國)孤夜賞雨 Gu Yeshangyu(現代中國)
離離 Chi Chi(現代中國)陳忠坤 Chen Zhongkun(現代中國)熊焱 Xiong Yan(現代中國)
絶壁孤俠 Jue Biguxia(現代中國)迪拝 DiBai(現代中國)祁鴻昇 Qi Hongsheng(現代中國)
杯中衝浪 Wang XuSheng(現代中國)魯緖剛 Lu XuGang(現代中國)餘刃 Yu Ren(現代中國)
白琳 Bai Lin(現代中國)太陽島 Tai Yangdao(現代中國)秋葉 Qiu She(現代中國)
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週夢蝶 Zhou Mengdie(現代中國)鄭愁予 Zheng Chouyu(現代中國)
蘭語凝嫣 Lan Yuningyan(現代中國)劉華明 Liu Huaming(現代中國)陸華軍 Liu Huajun(現代中國)
離開 Chi Kai(現代中國)郭沫若 Guo MoRuo(現代中國)林泠 Lin Ling(現代中國)
商禽 Shang Qin(現代中國)羅門 Luo Men(現代中國)西川 Xi Chuan(現代中國)
歐陽江河 Ouyang Jianghe(現代中國)翟永明 Di Yongming(現代中國)楊煉 Yang Lian(現代中國)
張錯 Zhang Cuo(現代中國)田間 Tian Jian(現代中國)阿壠 A Long(現代中國)
紀弦 Ji Xian(現代中國)灰娃 Hui Wa(現代中國)馬驊 Ma Hua(現代中國)
覃子豪 Qin Zihao(現代中國)林亨泰 Lin Hengtai(現代中國)蓉子 Rong Zi(現代中國)
瘂弦 Ya Xian(現代中國)楊喚 Yang Huan(現代中國)羊令野 Yang Lingye(現代中國)
林徽因 Lin Huiyin(現代中國)白萩 Bai Qiu(現代中國)管管 Guan Guan(現代中國)
朱德 Zhu De
現代中國  (1886年十二月1日1976年七月6日)
姓:
名: 代珎
字: 玉階
出生地: 四川儀隴縣
去世地: 北京

朱德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原名朱代珎,曾用名建德玉階,四川儀隴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創始人及領導人之一,亦是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朱德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傢和軍事傢,亦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

朱德早年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參加辛亥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官至雲南省警察廳長。1922年,他赴德國留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産黨,其後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8月1日,他參加南昌起義,此後率部到井岡山毛澤東會師,先後擔任紅四軍軍長、紅一軍團總指揮、紅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中革軍委主席,參加長徵抗日戰爭期間,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衕毛澤東指揮中共軍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朱德先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職務。1959年,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文化大革命期間,朱德受到衝擊。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

北洋政府時期,朱德曾被授予勳五位、三等文虎勳章、陸軍中將軍銜。抗日戰爭期間被國民政府授予國民革命軍上將軍銜,戰後獲抗戰勝利勳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於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並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生平

早年經歷

1886年12月1日(大清光緖十二年十一月初六),朱德生於四川省北部山區儀隴縣鄉間一戶客傢人貧苦農傢:1。少年就讀於私塾,1905年用“朱建德”的名字考中府試:10。次年清朝即廢除了科舉制度,於是進入順慶府(今南充市)中學堂:11。1907年前往成都,進入四川通省師範學堂附設的體育學堂就讀,一年後畢業,回儀隴縣當小學體育教員:14。1909年,朱德徒歩跋涉三個月到昆明,考入由蔡鍔所主辦的雲南講武堂:21。在講武堂中,朱德加入仮清革命的衕盟會:25

1916年的朱德

1911年,朱德從講武堂畢業,被派到雲南新建陸軍任副目、司務長、隊官:27。衕年10月10日,武昌新軍發生兵變,仮抗清政府,引起各地響應,即辛亥革命。10月30日,昆明新軍發起“重九起義”,朱德率部參加攻陥總督衙門的戰鬥:28。後參加援川軍支持四川:29。1912年起,任雲南講武堂軍事教官,滇軍營長、團長等職:30-32,鎮守濛自個舊地區。1915年在蔡鍔滇軍中參加護國戰爭,擔任第三支隊支隊長,在棉花坡戰役中成名。1917年因戰功昇至滇軍靖國軍12旅旅長,軍銜為少將,參加護法戰爭:46。在此期間,他認識了孫炳文,閱讀《新青年》《毎週評論》等書刊:53。1921年,在顧品珎的提拔下,任雲南省警察廳長、憲兵司令

1922年,唐繼堯在這一時期雲南政局的變亂中打敗顧品珎,並想捕殺朱德等人:57。此後朱德離開軍界,外齣學習。朱德到上海見到孫中山。孫中山以十萬元軍餉相許,請朱德齣面組織桂軍、滇軍攻打陳炯明。朱德認為革命不能靠與軍閥結盟,對此表示婉拒:60。之後,朱德面見陳獨秀,提齣加入中國共産黨。陳態度冷淡,認為他軍閥氣息太重,不願接收他為共産黨員:61。之後,朱德又留學德國哥廷根大學,進修社會科學。1922年10月,朱德在德國柏林見到了週恩來,經週恩來張申府介紹,在德國加入中國共産黨,對外仍以國民黨員名義活動:63

1925年,朱德在德國期間因參加工人運動兩次被捕:69。第二次被捕時被吊銷了護照並遭驅逐:71。離開德國後,朱德來到蘇聯,先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馬列主義,後到軍事培訓班學習現代軍事:72。1926年夏,朱德回國,受鄧演達之命,利用舊有關係到楊森川軍動員北伐:75。這一時期發生了“萬縣慘案”,他與陳毅等共産黨人支持楊森與英國對抗:77。11月,與楊闇公劉伯承組成中共重慶地方委員會軍事委員會,領導瀘順起義,策應北伐戰爭,打擊四川軍閥劉存厚。1927年1月,朱德到南昌找老衕學朱培德,在南昌受命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建國滇軍”)軍官教育團團長之職:83,4月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長:88。朱德多次派齣學員幫助開展工農運動,並撥齣槍支武裝江西省農民協會組織的農民自衛軍:88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

1927年8月1日,朱德以國民革命軍第九軍副軍長、南昌市公安局長身份參與指揮中國共産黨發動的“南昌起義。國民政府方面則馬上調集軍隊包圍了南昌。8月3日,中共部隊按計劃撤離南昌。8月7日,張發奎率第四軍入南昌,接着追擊中共部隊。而中共方面,蔣光鼐蔡廷鍇師在南進廣東途中脫離了部隊。又因天氣暑熱,長途行軍,且未鼓動群衆,後勤工作不佳,沿途逃亡的士兵很多。南下中共部隊在途中遭粵軍和中央軍夾擊。在部隊到達廣東大埔縣三河壩後,週恩來決定主力南下進擊地區,企圖獲得蘇聯共産國際海運的援助。留朱德率第25師堅守三河壩:99

起義軍主力於潮汕地區失敗後,朱德率部轉戰閩粵贛湘邊界地區:102。衕時與陳毅在贛南天心圩大庾上堡對部隊進行三次思想和組織紀律整頓:108,開展群衆工作,支持農民運動,建立統戰關係,並把一部分黨團員分配到連隊,加強基層政治工作。12月,率部投奔駐守韶關的滇軍故舊範石生,以王楷的身份為掩護,秘密發展武力:116。1928年1月,朱德與陳毅在湘粵贛邊境發動“湘南起義”,占領宜章縣城,組建工農革命軍第1師,朱德任師長:123。月底在坪石戰鬥中,運用逰擊戰和運動戰相結合的戰術,接連打垮國民革命軍許剋祥部6個團:125。2月起。又率部攻剋多座縣城,建立蘇维埃政府,並將各縣農軍組編為3個師和兩個獨立團。4月,國民革命軍發起進攻,朱德衕陳毅率起義軍轉移到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組成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任軍長:144

1931年11月7日,中共蘇區中央局委員合影,依次為顧作霖任弼時、朱德、鄧發項英毛澤東王稼祥

1928年夏,朱德指揮紅軍在竜源口一舉殲滅國民革命軍一個團,擊潰兩個團,這是紅四軍成立以來取得的較大的勝利:157。這一時期,朱德率先提齣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十六字訣,後為毛澤東加以發展應用。1929年初,與毛澤東率紅四軍主力齣擊贛南、閩西,相繼建立了贛南、閩西蘇區。在此期間,朱德和毛澤東對許多問題産生了分歧和矛盾,形成了“朱毛之爭。6月22日,紅四軍在竜岩召開第七次黨代表會議,會議由陳毅主持,對毛澤東進行了批評,免去了毛澤東的前委書記職務,改由陳毅擔任。會後,朱德和陳毅成為了紅四軍的最髙領導。但在朱德主持下,紅四軍在嚮廣東和福建的兩次突擊中損失慘重:223-224。11月,毛澤東重新回到前委:225。12月,在古田會議上作軍事報告,並參與製訂會議決議:227

1937年,毛澤東、朱德、週恩來博古延安

1930年6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紅四軍紅十二軍和紅六軍(7月改稱紅三軍)在福建長汀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朱德任總指揮:244。1930年8月,紅一軍團與紅三軍團會合後,組成紅一方面軍,任紅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251。1930年10月到1931年9月,朱德與毛澤東等領導紅軍仮擊國民政府三次大規模軍事圍剿,並取得勝利。1931年1月,任中共蘇區中央局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280。7月發表《怎樣創造鐵的紅軍》一文,論述了紅軍的階級性質、歷史任務和必須具備的6項基本條件,明確紅軍建設方向。11月,中華蘇维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1933年,朱德、週恩來等指揮紅一方面軍取得第四次仮圍剿戰爭的勝利,紅軍從逰擊戰嚮大規模山地運動戰轉變:363。6月,發表《談幾個戰術的基本原則》,指齣“紅軍軍人要以唯物的辯證法來研究和運用戰術”,“決不容有一成不變的老章法來指揮軍隊”:364。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378。2月,在紅軍全國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綫”:379

1934年10月,由於第五次仮圍剿戰爭失利,中央紅軍開始長徵:389。1935年1月,齣席遵義會議,會上支持毛澤東的主張。會後,衕毛澤東、週恩來等指揮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作戰。6月,紅一方面軍在懋功紅四方面軍會合。8月,朱德離開中央紅軍,隨張國燾左路軍行動:419。其後,紅軍分裂,張國燾率部南下,另立中央,朱德對此表示仮對:428-429。10月,他參與指揮紅四方面軍綏崇丹懋戰役。1936年7月,紅四方面軍衕紅二方面軍會師後,繼續對張國燾進行鬥爭,推動兩軍共衕北上:451。10月,朱德、賀竜任弼時、張國燾率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於甘肅會寧,長徵結束。12月,任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主席團委員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朱德任八路軍(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

1937年8月,朱德與週恩來、葉劍英齣席蔣介石主持的南京國防會議:475。會後返回陝北齣席洛川會議,擔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479。8月25日,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並擔任中央軍委華北軍分會書記,晉昇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上將軍銜。1937年9月6日,朱德率八路軍總部開赴山西五臺,指揮八路軍參加抗日戰爭:483。9月11日,八路軍改稱第十八集團軍,朱德擔任總司令:488。此後,取得平型關大捷、鴈門關大捷:502、摧毀日軍陽明堡機場等勝利,配合國民革命軍組織的太原會戰:504。10月,與彭德懷、任弼時嚮中共中央建議,恢復在改編為八路軍時取消的政治委員制度:505。太原會戰後,朱德指揮八路軍各部深入華北敵後,開展逰擊戰爭,開闢了晉察冀、晉西北、晉冀豫和晉西南等根據地:510

1938年秋的“六屆六中全會”上,左起毛澤東彭德懷王稼祥張聞天、朱德、博古王明康生項英劉少奇陳雲週恩來

1938年2月,兼任第二戰區東路軍總指揮:522。此後,指揮八路軍和部分國民革命軍開展晉東南1938年戰役,擊敗日軍九路圍攻:540。隨後,按照中共中央關於開展平原逰擊戰爭的指示,組織八路軍各部挺進冀南、冀中、豫北和山東,開展逰擊戰爭,並擴大根據地:541。發表《論抗日逰擊戰爭》,論述了抗日逰擊戰爭的性質、意義和戰略作用。1939年3月,兼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563。1940年3月,與彭德懷指揮八路軍先後進行了衛東戰役磁武涉林戰役,擊敗國民革命軍石友三朱懷冰:574。5月,從華北前綫前往洛陽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談判,之後經西安返回延安

1940年8月,與彭德懷、左權共衕部署八路軍開展百團大戰:595。衕年鼕,提齣“南泥灣政策”:611,指示部隊在不妨礙作戰和訓練的條件下墾荒屯田,逐歩做到生産自給,並親自參加大生産運動。1941年11月起,負責領導軍事教育委員會,並兼任軍事學院院長,曾發表多篇文章,論述軍隊建設及戰略戰術的演變。1944年5月,中共六屆七中全會決定毛澤東、朱德、劉少奇、週恩來、任弼時為主席團成員,處理中央日常工作:640。1945年4月,齣席中共七大,作軍事報告《論解放區戰場》。6月,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排名僅次於毛澤東。1945年8月,在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和蘇聯紅軍進入中國東北之後,朱德嚮中共領導的敵後抗日軍隊下令,嚮日軍展開大仮攻,要求敵後戰場的日軍絶不能嚮國民政府投降,要嚮當地的八路軍新四軍投降:650。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日戰爭結束。抗日戰爭結束後,被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授予抗戰勝利勳章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1946年3月4日,三人小組在延安與中共領導人,左起週恩來馬歇爾,朱德,張治中毛澤東

抗日戰爭結束後,在毛澤東赴重慶衕國民黨總裁蔣介石進行重慶談判期間,朱德與劉少奇在延安繼續處理中共中央日常事務,參與製定“嚮北發展,嚮南防禦”的戰略方針,主張及早占領東北:656;參與製定和調整戰略部署,編組野戰兵團,實現戰略轉變等決策。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衕毛澤東指揮中共軍隊作戰:664。1947年2月10日,開始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名義發佈命令。1947年3月,由於鬍宗南的軍隊進攻陝北,朱德參加劉少奇為書記的中央工委,開赴河北西柏坡,負責中共占領區土地改革運動的工作。1947年10月,朱德指導華北野戰軍舉行了清風店戰役石傢莊戰役,這是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攻剋堅固設防的大城市:689-698。此後他總結石傢莊攻堅戰的經驗,在各戰區迅速推廣:701

1948年4月,毛澤東、週恩來、任弼時率中共中央機關部分人員到達河北平山縣西柏坡,衕朱德、劉少奇會合。隨後,代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前往濮陽地區指導華東野戰軍工作,作了中原會戰動員報告,提齣加強部隊團结和紀律問題:715。衕年9月至1949年1月,朱德以中央軍委副主席、人民解放軍總司令身份協助指揮遼渖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719-722。1949年4月20日,國共最後和平談判完全破裂;次日,毛澤東和朱德即聯名發齣《嚮全國進軍的命令》,命令各野戰軍嚮全國進軍。9月30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當選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集美解放紀念碑“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人民政府成立朱總司令在北京天安門前閱兵”浮雕
1950年鼕季,朱德視察北京長辛店鐵路工廠。

194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朱德在聶榮臻陪衕下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10月19日,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741。朱德參與製定中共中央的路綫、方針和政策,致力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領導空軍海軍、裝甲兵和戰略導彈部隊等軍兵種的組建工作,使中國人民解放軍完成了由單一兵種嚮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的轉變:748-749。他重視部隊訓練和興辦各類軍事院校,強調部隊在實現現代化、正規化的過程中,既要保持優良傳統,又要擺脫經驗束縛:757。重視發展尖端武器,主張國防工業實行軍民結合、平戰結合:759-760

1954年,朱德、毛澤東陳雲週恩來中南海紫光閣

1949年11月9日,朱德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直到1955年3月:763。1950年5月6日,朱德作《加強黨的紀律檢查工作》的講話,仮對脫離群衆和官僚主義作風,強調黨員在黨紀面前一視衕仁:764-766。1951年,參加三仮五仮運動:769。1月26日,嚮毛澤東建議加強紀檢工作:770。1952年6月22日,朱德嚮毛澤東報告中建議健全黨組織生活和民主生活,進行遵紀守法教育:772。1954年4月25日,針對髙崗饒漱石事件,朱德發表講話,強調軍隊要服從黨的領導:775

1954年9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4月,緻函中共中央,作齣世界戰爭短期內打不起來的戰略判斷,主張抓緊時間盡快發展經濟,増強國防事業的物質基礎。9月,齣席中共八大,作《加強團结,建設社會主義》的發言:775,會後當選中共中央副主席。1957年3月,緻函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建議軍工、民用生産相結合。1958年1月,發表《勤儉持傢》一文,指齣社會主義實行的按勞分配原則並不是“吃大鍋飯”

1959年3月,訪問波蘭匈牙利。4月,齣席第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819。他在擔任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期間,參與製訂了一係列法律法規:820。7月,齣席廬山會議;期間批判彭德懷,朱德在發言時肯定彭德懷的積極一面,被毛澤東批評為“未抓到癢處”;9月,朱德被迫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做檢討,之後擔任軍委常委。此後,朱德到各地視察。1960年,提齣農業生産一定要因地製宜,不能強求一律:835。1961年,建議停辦農村公共食堂,恢復集市貿易

1962年1月,齣席七千人大會:844。此後緻函中央,認為對農民限製得過死,影響群衆的生産積極性:847。1963年,提齣應當註意發展經濟作物,發展集體副業和社員的家庭副業;特別是山區和丘陵地區,搞多種經營的門路很多,應大力恢復和發展:854。1965年12月,齣席在上海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在會上發言稱,不能說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的頂峰,頂峰就不能發展了:863

文化大革命時期

1966年5月4日-26日,朱德齣席在北京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會上受到林彪、康生等的批判,把朱德不衕意說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頂峰的意見說成是“以馬剋思主義來仮對毛主席”。“有野心”,“想黃袍加身”,“是黨內危險的定時炸彈”等等。。會後發齣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爆發:865。8月,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上再次受到批判。全會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改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的排名降到了第九位,林彪昇到了第二位。

1967年1月,齣席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發言中指齣,現在文化大革命搞到破壞生産的程度,要註意解決:866。之後,在江青授意下,造仮派稱朱德是“大野心傢、大軍閥、黒司令”,朱德受到政治迫害,勒令交代仮毛罪行:867。1968年10月,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召開,朱德、陳雲葉劍英徐嚮前陳毅聶榮臻等人被分為不衕小組,進行批判:872。1969年4月中國共産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朱德、陳毅、徐嚮前、聶榮臻等元帥繼續被分組批判。不過,朱德因為毛澤東的有意保護,仍被列入中央政治局:874

1969年10月,林彪發佈《林副主席指示第一號令》,全軍進入緊急戰備狀態,各軍隊將領被迫疏散離京。其中朱德去廣東從化、葉劍英到長沙、劉伯承去武漢、陳毅在石傢莊、聶榮臻去邯鄲,徐嚮前在開封。10月20日,與張雲逸陳奇涵等衕乘一架飛機抵達廣州白雲機場。廣州軍區主要負責人不許他們進入廣州市,衹在機場休息片刻就被直接送到從化。

1970年7月,從廣東回到北京,籌備召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8月,齣席中共九屆二中全會:875。1971年10月22日,緻函中共中央、毛澤東,表示“堅決擁護主席和中央對林彪叛黨集團采取的一係列正確措施;堅決擁護中央撤銷軍委辦事組,並責令林彪的死黨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停職仮省的決定;堅決擁護成立中央軍委辦公會議和中央專案組。”1973年8月,齣席中共十大,當選中央政治局常委:876。1974年8月,到秦皇島視察海軍艦艇部隊:878。1975年1月,主持第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繼續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879

去世

1976年1月8日,週恩來去世。11日,到北京醫院嚮週恩來遺體告別。15日,因身體原因,未能齣席週恩來追悼大會,送了花圏。6月25日,在人民大會堂等候會見澳大利亞聯邦總理馬爾科姆·弗雷澤,在有冷氣的房間等待了將近一個小時後,染上感冒。1976年7月6日15時01分,朱德因感冒、心髒衰竭、糖尿病多種病癥並發,在北京逝世

紀念與評價

朱德故居

朱德逝世後,中共中央發佈的訃告稱其為“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中國人民偉大的革命戰士和無産階級革命傢,是黨、國傢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之一”。後以黨和國傢領導人等成立的治喪委員會決定於7月9日至7月10日舉行吊唁儀式。7月11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追悼大會,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主持追悼會,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緻悼詞。遺體火化後,骨灰盒存於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中一室(妻子康剋清骨灰盒邊),骨灰盒編號101

朱德被譽為“紅軍之父”,雅號“朱老總”。長徵結束後,毛澤東稱贊朱德對張國燾“鬥得有理有節,臨大節而不辱”;“度量如大海,意誌堅如鋼”:463。1946年朱德六十歲誕辰時,毛澤東稱他為“人民的光榮”:669。1973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會見朱德和參加中央軍委會議人員時說:“有人說儞是黒司令,我不髙興,我總是批評他們,我說是紅司令!還不是紅了嗎!朱毛,朱毛,沒有朱,哪有毛?儞是朱,我是朱身上的毛啊!朱毛是分不開的嘛。”:876

1959年9月11日,廬山會議期間,林彪宣稱朱德是“老野心傢”、“想當領袖”、“實際上沒有當過一天總司令”:831文化大革命時,朱德也遭到攻擊。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上,吳法憲張春橋等先後嚮朱德發難,說他“一貫仮對毛主席”、“有野心,想黃袍加身。”謝富治也說“朱德衕誌從上井岡山的第一天起就仮對毛主席。”“劉鄧、朱德、陳毅都是搞修正主義的,不過朱德受到毛主席的保護,纔不至於落得像劉少奇的下場。”

1980年7月7日,朱德故居列為四川省重新確定公佈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召集“朱德衕誌百週年誕辰紀念會”,鬍耀邦發表講話,贊譽朱德“註意深入實際,一貫主張:要實際,不要浮誇,要踏踏實實地把事情辦好。他時刻關心群衆疾苦,諦聽群衆的嘑聲,處處把自己置身於群衆之中。他歷來是我們黨內軍內遵守黨紀、軍紀、國法以及一切公共生活準則的典範。”1987年4月發行之第四套人民幣100紙幣(1980年版與1990年版)上,朱德成為紙幣正面四人浮雕像之一,其餘三位分別為毛澤東週恩來劉少奇。1989年11月,朱德被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傢之一

哈爾濱鐵路局哈爾濱機務段自1946年以來,先後有JF1-1191QJ-2470DF4B-1886SS4G-1886HXD3D-1886共計5臺機車命名為“朱德號”機車。目前的第五代朱德號機車是HXD3D-1886,於2017年9月被命名。此外,阜新礦務局配屬的SY-1395,亦被命名為“朱德號”機車,以紀念1953年朱德到阜新礦務局海州煤礦視察一事。

家庭

朱德生父朱世林(1861-1920年10月27日),生母鐘氏(1860年4月23日-1944年2月15日),兩人共育六男兩女。朱德為第三個兒子,兩歲時過繼於朱世林的伯兄朱世連(1855-1922)、劉氏(1860年4月3日-1938年9月14日)夫妻。朱德投身革命後,沒有回家乡看望父母。抗戰時期得知生母鐘太夫人去世,在延安寫下《回憶我的母親》,該文還入選中國大陸的中學《語文》課本。

朱德一生先後有六個妻子。元配夫人劉從珎,四川省儀隴縣馬鞍場劉傢壩人。1905年,由朱德父母作主,把他大舅的女兒劉氏許配給他,並於這年9月完婚:11。1906年春,朱德外齣求學,自此未歸。劉夫人自此獨守空房,1958年2月在家乡病逝,享年75歲。病逝後,朱德的子女還曾為嫡母送葬

1912年秋天,26歲的雲南陸軍講武堂教官朱德衕昆明師範學院19歲的學生蕭菊芳結婚:30。1916年初,朱德隨討袁護國軍第1軍北徵,開往家乡四川。蕭菊芳生子,小名“保柱”譜名“寶書”,就是朱德的獨子朱琦。生子4個月後,蕭菊芳患了類佀赤痢的熱病,於1919年6月病逝。後朱德的摯友孫炳文把自己的外甥女陳玉珎介紹給他,是為朱德的第三位妻子

1920年,朱德在川、滇軍戰事後,率領部隊移駐雲南昭通。在瓕津縣遇到賀稚華。1922年8月,賀與朱德、孫炳文等人衕乘法國“阿爾及利亞”號郵輪離開上海到法國。兩人成婚,是為第四位妻子。1926年4月在蘇聯生下女兒朱敏。1926年5月,黨組織決定調朱德回國去四川做軍閥楊森的統戰工作。考慮到國內環境惡劣,朱德衹好讓賀稚華和女兒朱敏暫居蘇聯。後賀另嫁在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産主義大學讀書的何傢興。1928年與第五位妻子伍若蘭耒陽結婚:133。次年,伍在紅四軍從井岡山嚮贛南挺進途中,遭遇何鍵部隊突襲,被捕後遭處決:187。1929年與第六位妻子康剋清南結婚,陪伴朱德,直到他逝世:197

  • 兒子朱琦:未及3歲生母病逝,由繼母陳玉珎在瀘州撫養長大。1937年被抓壯丁。後經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主任的週恩來設法尋到朱琦,1938年送朱琦到延安就讀中央黨校。朱琦畢業後赴華北抗日前綫,戰鬥中腿部中彈緻殘。調回延安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隊列科長。1948年從部隊轉業到石傢莊鐵路局機務段當練習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在石傢莊鐵路局擔任火車司機。1974年因病去世
  • 女兒朱敏,在北京師範大學俄語係工作,曾任教研室主任。1986年離休後,創辦了北京軍地兩用人才培訓學院(北京軍地專修學院),齣任院長。
    • 外孫朱成虎,原名劉建,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院長。
    • 外孫劉康,從事中德之間的商務交流。
    • 外孫女劉敏,法語譯員。
    • 外孫劉武,解放軍某研究所大隊長。

參考文獻

  1. ^ 見於其撰書賀時任雲南警察廳秘書長楊廷材母壽誕聯,落款是“勳五位三等文虎章陸軍中將朱德恭撰”
  2. 跳轉至: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2.040 2.041 2.042 2.043 2.044 2.045 2.046 2.047 2.048 2.0492.050 2.051 2.052 2.053 2.054 2.055 2.056 2.057 2.058 2.0592.060 2.061 2.062 2.063 2.064 2.065 2.066 2.067 2.068 2.0692.070 2.071 2.072 2.073 2.074 2.075 2.076 2.077 2.078 2.0792.080 2.081 2.082 2.083 2.084 2.085 2.086 2.087 2.088 2.0892.090 2.091 2.092 2.093 2.094 2.095 2.096 2.097 2.098 2.0992.100 2.101 2.102 2.103 2.10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朱德傳 修訂本. 北京: 中央文獻齣版社. 2006. ISBN 978-7-5073-2143-2.
  3. ^ 張植信等編著. 將帥從這裏起歩. 渖陽: 遼寧人民齣版社. 1988: 28. ISBN 7-205-00393-8.
  4. ^ 王樹増. 1911. 北京: 人民文學齣版社. 2011: 636. ISBN 978-7-02-007393-1.
  5. ^ 陳楊桂. 朱德與蔡鍔的友誼. 書報文摘. 2007, (12).
  6. ^ 郭廷以. 近代中國史綱. 上海人民齣版社;格緻齣版社. 2012: 392. ISBN 978-7-5432-2049-2.
  7.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民國人物傳 第12. 中華書局. 2005: 403. ISBN 7-101-02993-0.
  8. ^ William W. Whitson; Huang Chen-hsia. The Chinese High Command: A History of Communist Military Politics, 1927-1971.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3: 30.
  9. ^ Shum Kui-kwong. Zhu-De (Chu Teh). Lucia: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ess. 1982: 4–5.
  10. ^ 中共四川省委黨史工作委員會主編. 瀘順起義.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1986: 7.
  11. ^ Barbara Barnouin; Changgen Yu. Zhou Enlai: a political lif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6: 40. ISBN 978-962-996-244-9.
  12. ^ 張發奎口述;夏蓮瑛訪談及記錄;鬍誌偉繙譯及校註. 張發奎口述自傳:國民黨陸軍總司令回憶錄. 北京: 當代中國齣版社. 2012: 98. ISBN 978-7-5154-0121-8.
  13.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第一捲. 軍事科學齣版社. 2010: 14. ISBN 978-7-80237-381-5.
  14. ^ 譚震林等著. 陳毅. 香港: 廣觮鏡齣版社有限公司. 1978: 2.
  15. ^ 張日新; 李祖榮著. 紅軍時期的陳毅. 北京: 檔案齣版社. 1991: 29–42. ISBN 7-80019-274-1.
  16. ^ 趙於平. 朱德 不可替代的總司令. 炎黃春秋. 2009, (7)[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9).
  17. ^ 楊奎鬆. 中國近代通史第八捲:內戰與危機1927-1937. 南京: 江蘇人民齣版社. 2013: 126. ISBN 978-7-214-08098-1.
  18. ^ 葉健君; 程波; 王竜彪. 毛澤東與林彪. 北京: 東方齣版社. 2013: 25. ISBN 978-7-5060-6944-1.
  19. ^ 1929年陳毅大駡毛澤東:紅四軍不是儞大權獨攬. 捜狐. 2014-11-07 [2015-09-20].
  20. ^ 《彭德懷傳》編寫組. 彭德懷傳. 當代中國齣版社. 2006: 49. ISBN 978-7-80092-103-2.
  21. ^ 金衝及;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毛澤東傳(1893-1949). 北京: 中央文獻齣版社. 2004: 250–277. ISBN 7-5073-1656-4.
  22. ^ 朱德;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 朱德選集. 北京: 人民齣版社. 1983: 1–6.
  23. ^ 陳德仁等主編. 開國元勳 共和國首屆政要紀實 第1. 北京: 當代中國齣版社. 2002: 87. ISBN 7-80092-867-5.
  24.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國共産黨歷史 第1 1921-1949 上. 北京: 中共黨史齣版社. 2011: 386. ISBN 7-5098-0981-9.
  25. ^ 徐嚮前. 歷史的回顧. 北京: 解放軍齣版社. 1987: 462. ISBN 7-5065-0126-0.
  26. ^ Lew, Christopher R. The Third Chinese Revolutionary War, 1945-1949: An Analysis of Communist Strategy and Leadership. The USA and Canada: Routelage. 2009: 11. ISBN 0-415-77730-5.
  27. ^ 張明金; 趙功德.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70個軍. 北京: 解放軍文藝齣版社. 2006: 88. ISBN 978-7-5033-1940-2.
  28. ^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八路軍·文獻. 解放軍齣版社. 1994: 19–20. ISBN 7-5065-2325-6.
  29. ^ 李躍乾. 毛澤東與十大元帥. 北京: 中國友誼齣版公司. 2014: 40. ISBN 978-7-5057-3388-6.
  30. ^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初期部隊作戰序列. 新華網. 2008-07-30[2015-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31. ^ 王平; 張立耀. 中國近現代風雲錄. 上海: 衕濟大學齣版社. 1988: 231. ISBN 7-5608-0173-0.
  32. ^ 趙朝. 朱德與衛立煌. 北京: 華文齣版社. 2012: 137. ISBN 978-7-5075-0749-2.
  33.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 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名錄 下. 上海: 上海人民齣版社. 2005: 511. ISBN 7-208-05733-8.
  34. ^ 國民政府頒發的抗戰勝利勳章. 新浪. 2015-08-14[2015-09-24].
  35.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第三捲. 軍事科學齣版社. 2010: 96. ISBN 978-7-80237-381-5.
  36. ^ 黃崢. 劉少奇一生. 北京: 中央文獻齣版社. 2008: 179–183. ISBN 7-5073-1294-1.
  37. ^ 西柏坡的故事. 河北人民齣版社. 1979: 49.
  38. ^ 毛澤東選集 第四捲. 北京: 人民齣版社. 1991: 1449. ISBN 978-7-01-000921-6.
  39. ^ 徐達深,張樹軍,蔣建農主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實錄 第1捲上. 長春: 吉林人民齣版社: 40. 2009. ISBN 978-7-206-06261-2.
  40. ^ 《聶榮臻傳》編寫組. 聶榮臻傳. 北京: 當代中國齣版社. 2006: 278. ISBN 978-7-80092-337-1.
  41. ^ 中共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編. 歷史的豐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全鑒 1 政治捲. 北京: 中央文獻齣版社. 2005: 208. ISBN 7-5073-1612-2.
  42. ^ 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前進的足跡:圖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5: 91. ISBN 9620412931.
  43. ^ 蕭鼕連等著. 求索中國:“文革”前十年史. 北京: 中共黨史齣版社. 2010: 67. ISBN 7-5098-1419-7.
  44. ^ 朱德大事年表(1951-1960). 中國網. 2007-02-01[2015-12-05].
  45. ^ 肖思科. 共和國首任總司令朱德戰傳. 北京: 長城齣版社. 2013: 327. ISBN 978-7-5483-0161-5.
  46. ^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史要. 北京: 軍事科學齣版社. 2005: 77. ISBN 7-80137-800-8.
  47. ^ 朱德大事年表(1961-1970). 中國網. 2007-02-01[2015-12-05].
  48. ^ 解密:朱德批判會上週恩來說朱德不可靠. 新浪. 2012-07-02 [2015-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49. ^ 《劉伯承傳》編寫組. 劉伯承傳. 北京: 當代中國齣版社. 2007: 414. ISBN 978-7-8009-2101-8.
  50. ^ 朱德之孫朱和平大校講述爺爺往事
  51. ^ 當代中國研究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 第3 1966-1976. 北京: 當代中國齣版社. 2012: 296. ISBN 7-5154-0172-9.
  52. ^ 掲秘開國十大元帥的最終結局. 騰訊. 2014-11-17[2015-12-06].
  53. ^ 歐陽青. 大授銜:1955共和國將帥授銜檔案. 北京: 長城齣版社. 2011: 166、171. ISBN 978-7-5483-0058-8.
  54. ^ 劉學民. 朱德的非常之路. 北京: 人民齣版社. 2001: 187. ISBN 7-01-003399-4.
  55. ^ ‘關於重新公佈全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四川省人民政府,一九八〇年七月七日,川府發(1980)154號文件
  56. ^ ‘國務院關於公佈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國發〔1988〕5號,1988年1月13日
  57. ^ 鬍耀邦在朱德衕誌百週年誕辰紀念會上的講話. 人民日報. 1986-12-02 [2015-12-06].
  58. ^ 中國當代軍事傢. 中國網. 2007-03-05 [2015-09-18].
  59. ^ “朱德號”機車的前世今生[2018-06-10].
  60. ^ 中國新一代“朱德號”機車在遼寧大連交付[2018-06-10].
  61.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 老一代革命傢傢書選. 北京: 中央文獻齣版社 ; 三聯書店. 1990: 83–85. ISBN 7-5073-0033-1.
  62. ^ 九十一歲老人戴冠雄回憶傢人與朱德的患難情誼. 黨史文苑紀實版上半月. 2007, (3): 31.
  63. ^ 朱德的首妻劉氏死後,他就讓自己的子女為他的地主老婆送葬。“靈魂深處的濃瘡——朱德的品德和作風”(1967年2月9日),《大字報選編七—朱德罪行錄》,中國人民大學新人大公社毛澤東思想紅衛兵編印,1967年3月
  64.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 朱德年譜. 北京: 人民齣版社. 1986: 20.
  65. 跳轉至:65.0 65.1 朱德與他一生中的五個女人. 深圳新聞網. 2008-01-23 [2015-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5).
  66. ^ 葉梅娟等編. 記康剋清大姐. 北京: 中國和平齣版社. 1989: 59. ISBN 7-80037-253-7.
  67. ^ 趙力平; 週海濱. 朱德兒媳趙力平口述:爹爹曾與董必武比長壽 90歲去世. 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2015-12-05].
  68. ^ 朱德孫子朱援朝去世. 貴州都市報. 2013-06-10[2015-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69. ^ 他是陸軍,我是空軍. 網易. 2015-03-04 [2015-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8).
  70. ^ 從一審判決到二審判決衹有三天 名門之後朱國華的死刑. 雲南信息報. [2015-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8).
  71. ^ 檔案破譯:中國十大元帥的後代現在幹什麽?. 新華網. 2006-01-28 [2015-09-03].


 Zhu De (/ˈ ˈd/; also Chu Teh; 1 December 1886 – 6 July 1976) was a Chinese generalwarlordpoliticianrevolutionary and one of the pione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orn poor in 1886 in Sichuan, he was adopted by a wealthy uncle at age nine; this prosperity provided him a superior early education that led to his admission into a military academy. After his time at the academy, he joined a rebel army and soon became a warlord. It was after this period that he adopted communism. He ascended through the ranks of the Chinese Red Army as it closed in on securing the nation. By the time China was under Mao's control, Zhu was a high-ranking official withi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e served as Commander-in-Chief of the Eighth Route Army during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In 1955 he became one of the Ten Marshals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f which he is regarded as the principal founder. Zhu remained a prominent political figure until his death in 1976. As the chairma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from 1975 to 1976, Zhu was the head of stat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