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 人物列錶
金素月 Kim Su-鞠孝汶 Ju Xiaowen柳謹助 Liu would like to help
文忠成 Cheng Wen-Zhong安相憲 Ahn Sang-Constitution金商奎 Business Kyu Kim
法頂禪師 France Top Zen MasterAn aness An aness樸水現 Park water is
瀋雄振 沉雄 vibration李琳 Li Lin金尹秀 King YIN Xiu
李智蓮 Li Zhilian金美敬 Jin Meijing金昭亨 Kim So Hyung
尹東赫 Yoon Dong-Hyuk佚名 Yi Ming徐銀暎 Silver Ying Xu
張允柱 Zhang Yun-chu李真漢 Li Zhen Han金太希 Jin Taixi
成德柱 Cheng De-chu張英淑 Zhang Yingshu金賢珍 Jin Xianzhen
田美玉 Tian Meiyu安美憲 An Meixian張慧敏 Zhang Huimin
崔閏奎 Run-Kyu Choi權基泰 Right Kitai樸賢秀 Pu Xianxiu
李智誠 Lizhi Cheng金紅信 Jin Hongxin李河源 Lee Heyuan
安容均 Enron were李明博 이명박, Lee Myung-bak柳浩然 Liu Haoran
金娜娜 Jin Nana丁若鏞 Ding Ruoyong
丁若鏞
朝鮮 清代  (1762年六月16日1836年二月22日)
歸農
美鏞、美庸、頌甫
茶山、輿猶堂、三眉、俟庵、紫霞道人、苔叟、籜翁、鐵馬山人
籍貫: 全羅道羅州
出生地: 京畿道廣州郡
閱讀丁若鏞在旅游地理的作品!!!
丁若鏞(정약용)(1762年農歷6月16日-1836年農歷2月22日)李氏朝鮮時期官員,哲學家,實學家。其兄是朝鮮早期天主教徒。原名歸農。字美鏞,號茶山、輿猶堂、三眉、俟庵、紫霞道人、苔叟、籜翁、鐵馬山人等。
丁若鏞,李氏朝鮮時期文學家、哲學家,實學的集大成者。字美庸、頌甫,號茶山,又號與猶堂、三眉、俟庵。祖籍全羅道羅州。
1762年生於京畿道廣州郡的一個兩班家庭。幼年攻讀儒傢經典和詩律。1776年開始研究實學。1789年文科甲科及第,歷任檢閱、弘文館修撰、京畿道暗行御史、經學副承旨、兵曹參議、刑曹參議。
1801年,在李朝鎮壓天主教時受到其兄牽連,被流配到長鬐,次年改流配康津,1818年回到故鄉。18年的流配生活,使他接觸到農村的現實,對其實學思想的發展産生了深刻的影響。他以堅貞不屈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刻苦鑽研實學和西洋新學。有關哲學、歷史、文學、地理、政治、經濟以及語言等方面的主要著作均成於此時。被釋回鄉後,繼續潛心著述,卒成實學大傢。1836年卒。

丁若鏞-人物觀點

丁若鏞繼承並發展了先行的北學派和星湖學派實學家的思想。哲學上繼承“氣元論”的傳統,認為世界起源於物質性的氣即太極,主張衹有通過感覺方可認識外界事物,反對一切宗教的神秘論和迷信的宿命論,在科學技術方面,他認識到技術在社會生活上的巨大作用,並在修築水原城中自造起重機,還和樸齊傢等人一起推廣種痘法,在治學方面,反對“空理空談”和形式主義,主張結合實際研究學問,政治上反對門閥主義和世襲製,提倡土地公有、共同耕作、按勞動量多寡分配的“閭田製”,文學方面,反對單純“吟風詠月”和形式主義,強調文學的教育意義。
丁若鏞從實學立場出發,反對儒學者“空理空談”,主張結合實際研究學問,強調各種學問的研究均應以達到“利用厚生”為目的。他深刻揭露封建當權者的腐敗和無能,同情農民疾苦,反對門閥世襲制度,提倡民主政治、廢除宗教,主張實行土地公有、共同耕作、按勞役多寡分配的閭田製。他的這些社會、經濟、宗教改革的思想和方案,達到了當時朝鮮最先進的水平,使他成為實學思想的集大成者。
丁若鏞繼承徐敬德、李瀷的“氣元論”傳統,吸收當時自然科學的成就,形成唯物主義自然觀。他認為世界起源於物質性的氣即“太極”。他說:“太極者誰也,天地之胚胎也。”氣有“輕清”和“重濁”之分,謂之“兩儀”,兩儀又生四者即天、地、水、火,形成宇宙萬物。“萬物之生皆受氣化。”他反對一切宗教宿命論,揭露了風水說、擇日法以及相術的虛偽和危害。但他的唯物主義是不徹底的,對當時哲學上的“理氣之爭”采取折衷的態度。他認為,從世界的本質上看,“氣元論”是對的,但從認識過程上看,“理元論”也有道理。他的哲學思想包含着樸素的辯證法因素,他明確指出:“凡在天地之間者莫不變”,“在他之物”,“皆兩瓣相合”,“一陰一陽之謂道者,天之所以生育萬物”,而其變化是由事物自身的運動引起的。
在認識論上,丁若鏞反對 “萬物皆備於我” 的唯心主義先驗論,認為人通過感覺器官才能認識外界事物。他說:“物與我之相接,其門路在於耳目,耳收聲,而納之於心,目收色,而納之於心。”“非此有形之接於耳目,何以知無形之理。”但他把思維器官看做心,表現出直觀性和幼稚性。他否認“惟上智下愚不移”,強調衹要努力,任何人都可以變成聰明人。
在倫理道德觀上,丁若鏞反對天賦道德觀,主張“仁、義、禮、智之名成於行事之後”,強調人性的差別不是先天的,而取决於後天教育,指出“上智下愚之非性品明矣”。但他沒有擺脫唯心主義倫理道德觀,而從性善說出發,維護封建等級制度。他認為“人則樂善恥惡修身嚮道”是“受天命不移”,肯定了嚴格區分等級制度的必要性,強調這是“聖人馭世安民之大權”,是“今日之急務”。
他提出的社會經濟改革方案,有以往實學家所沒有的創見,對朝鮮近代思想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著有《與猶堂全書》五百零三捲,最著名的著作有《經世遺表》、《牧民心書》、《毛詩講義》等。文學方面以漢詩、政論見長,《饑民詩》、《夏日對酒》、《狸奴行》是其著名的詩文作品。

丁若鏞-論著作品

丁若鏞興趣廣泛,對哲學、歷史、文學、地理、政治、經濟以及語言等都進行過研究。著作有《與猶堂全書》、《孟子要義》、《周易四箋》、《易學緒言》、《經世遺表》、《牧民心書》、《毛詩講義》、《東茶記》等,詩詞有《饑民詩》 《夏日對酒》 《狸奴行》等。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