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人物列錶
寇準 Kou Zhun(北宋)蘇軾 Su Shi(北宋)黃庭堅 Huang Tingjian(北宋)
范仲淹 Fan Zhongyan(北宋)米芾 Mi Fei(北宋)趙佶 Zhao Ji(北宋)
徐鍇 Xu Kai(北宋)趙桓 Zhao Huan(北宋)趙禎 Zhao Zhen(北宋)
趙頊 Zhao Xu(北宋)郭茂倩 Guo Maoqian(北宋)宋庠 Song Xiang(北宋)
許景亮 Xu Jingliang(北宋)趙恆 Zhao Heng(北宋)趙世延 Zhao Shiyan(北宋)
朱肱 Zhu Gong(北宋)薛居正 Xue Juzheng(北宋)張擬 Zhang Ni(北宋)
趙匡胤 Zhao Kuangyin(北宋)趙光義 Zhao Guangyi(北宋)趙曙 Zhao Shu(北宋)
趙煦 Zhao Xu(北宋)法天 Heaven(北宋)施護 Dānapāla(北宋)
法賢 Faxian(北宋)惟淨 Wei Jing(北宋)釋德洪 Shi Dehong(北宋)
宋鸞 Song Luan(北宋)劉希嶽 Liu Xiyue(北宋)陸佃 Lu Dian(北宋)
周固樸 Zhou Gupiao(北宋)投子義青 Touziyiqing(北宋)吳縝 Wu Zhen(北宋)
宋子安 Song Zi'an(北宋)
投子義青
北宋  (1032年1083年)
姓:
名: 義青
網筆號: 義青
籍貫: 青社
今属: 河南偃師
閱讀投子義青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義青(1032-1083)俗姓李,青社(今河南偃師)人。

七歲時,在妙相寺出傢。起初,他還在寺院裏聽講經,一天,忽然註意到許多前輩禪師在他們所做的偈中,都提到了此心即佛等一些禪宗的思想。他猛然省悟,想道:“佛法是與文字無關的,講經有什麽用?”於是不再去聽講經,而是四處行腳參訪。
浮山法遠當時住在會聖岩,他受大陽警玄之托,為其物色嗣法弟子。一天夜晚,法遠夢見自己養了一隻青色大鷹,覺得是個吉兆。第二天一早,義青正巧來到會聖岩,法遠十分熱情地招待了他。
法遠要義青認真參究一下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這段因緣。三年後,法遠忽然問義青:“你還記得三年前我要你參的那段話頭嗎?談談你的心得吧。”義青正要開口,法遠急忙用手堵住他的嘴。義青一下子覺悟了,於是嚮法遠施禮答謝。法遠問:“你妙悟玄機了嗎?”
義青答:“要有的話也早已吐出來了。”
法遠的侍者在一旁說:“義青今天好像在病中出了一場大汗。”
義青瞪了他一眼,說:“閉上你的狗嘴。你再囉嗦,我真的要吐了。”
此後義青又在法遠門下學了三年,法遠時常用曹洞宗的禪法開示他,義青都能契合無間。
一天,法遠將大陽警玄的半身肖像、皮履、直裰交給義青,囑托道:“你代我繼承大陽警玄的禪法,光大其宗風,不要在此地久留。你到圓通法秀禪師那裏去吧。”
義青投奔圓通法秀後,並不參禪問道,每天衹是蒙頭大睡。
職事僧告訴法秀:“有個僧人總是白天睡覺,應該按院規處理。”
法秀問:“是誰?”
職事僧答:“義青。”
法秀說:“且慢處理,等我去問問。”
法秀帶着柱杖走進僧堂,看見義青正在睡覺,於是用柱杖敲着禪床,呵斥道:“我這裏可沒有閑飯給你吃了以後睡大覺。”
義青揉着眼睛爬起來,問:“師父叫我幹什麽?”
法秀說:“為什麽不去參禪?”
義青不動聲色地說;“吃飽了的人對任何美味佳餚都不感興趣。”這是一句雙關語,一是表明我並不是來吃閑飯的,二是暗示正等待應接禪機。
法秀立即回應:“無奈有些人就是不同意你的看法。”
義青說:“等到別人都同意,還有什麽意思?”意謂自性自知自用,依照本性行事。如果按照他人的意願行事,就喪失了自性。
法秀見義青機鋒凌厲,不禁問道:“上座從什麽地方來?”
義青答:“浮山法遠禪師那裏。”
法秀恍然大悟:“怪不得這麽死皮賴臉。”於是兩人握手,相視而笑。表明他倆應對默契,心投意合。
義青從此名震禪林。
義青後住舒州(今安徽潛山)投子山勝因院,世稱“投子義青”。
一天,投子義青上堂說:“遇上孤村陋店,別在那裏停留;祖佛玄妙關隘,當即飛身而過。儘管如此,已經是如同蘇秦遊說碰壁,難以返回傢園;好像項羽兵敗來到烏江,如何逃得了睏頓無望之命?”
說着,投子義青話鋒一轉:“各位禪僧來到這裏,如果前進就落入天魔之手,如果後退就陷入餓鬼之道,如果不進不退,恰恰又沉溺在死水之中。各位想想看,怎樣才能平安無事呢?”
在場的僧衆無言對答。投子義青見此情景,衹好自問自答:“任憑它三尺大雪,壓不住一寸靈鬆。”
參禪悟道之路是一條艱難險阻之路。即使是平時勤奮、努力、小心翼翼,在歧路不停留,不迷路;在險要處快閃身,不墮落,仍難免碰壁,無法前進。而且在很多時候,都是進也進不得,退也退不得。如何才能平穩前進呢?投子義青指明了一條出路:“任憑它三尺大雪,壓不住一寸靈鬆。”衹要一切放下,走自己的路,哪怕再險惡的環境,也能平穩前進。
投子義青的禪風樸實,常常是一開口就見其胸襟。
有僧人問:“什麽是佛?”
投子義青答:“佛。”
僧人問:“什麽道?”
投子義青答:“道。”
僧人問:“什麽是禪?”
投子義青答:“禪。”
僧人又問;“月未圓時如何?”
投子義青答:“吞卻三個四個。”
僧人接着問:“圓後如何?”
投子義青答:“吐卻七個八個。”
又有僧人問:“金鎖未開時如何?”
投子義青答:“開。”
僧人又問;“金雞未鳴時如何?”
投子義青答:“沒這個音響。”
僧人接着問:“鳴後如何?”
投子義青答:“各自知時。”
投子義青的句句答話都是實話,他是樸實人,所以說老實話,而且這老實話又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人們還以為他有很深的玄虛,很大的機變。其實佛就是佛,道就是道,禪就是禪,月未圓將圓,月圓後必缺,金鎖未開須開,金雞未鳴則無聲,以及鳴後天亮,各自知時,那都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別無花樣,別無奇巧。可見天下最深的玄虛,就是樸實;最大的機度,就是老實。有些樸實的禪風,盡可隨問隨答,毫不費心,毫不費力

舒州投子義青禪師,青社李氏子。七齡穎異,往妙相寺出傢,試經得度。習百法論。未幾嘆曰:「三祇塗遠,自睏何益?」乃入洛聽華嚴,義若貫珠。嘗讀諸林菩薩偈,至即心自性,猛省曰:「法離文字,寧可講乎?」即棄遊宗席。時圓鑒禪師居會聖岩,一夕,夢畜青色鷹,為吉徵。屆旦師來,鑒禮延之。令看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因緣。經三載,一日問曰:「汝記得話頭麽?試舉看。」師擬對,鑒掩其口。師瞭然開悟,遂禮拜。鑒曰:「汝妙悟玄機邪?」師曰:「設有也須吐卻。」時資侍者在旁,曰:「青華嚴今日如病得汗。」師回顧曰:「合取狗口。若更忉忉,我即便嘔。」自此復經三年,鑒時出洞下宗旨示之,悉皆妙契。付以大陽頂相皮履直裰,囑曰:「代吾續其宗風,無久滯此。善宜護持。」遂書偈送曰:「須彌立太虛,日月輔而轉。群峰漸倚他,白雲方改變。少林風起叢,曹溪洞簾捲。金鳳宿竜巢,宸苔豈車碾。」令依圓通秀禪師。師至彼無所參問,唯嗜睡而已。執事白通曰:「堂中有僧日睡,當行規法。」通曰:「是誰?」曰:「青上座。」通曰:「未可,待與按過。」通即曳杖入堂,見師正睡。乃擊床呵曰:「我這裏無閑飯與上座,吃了打眠。」師曰:「和尚教某何為?」通曰:「何不參禪去。」師曰:「美食不中飽人吃。」通曰:「爭奈大有人不肯上座。」師曰:「待肯,堪作甚麽?」通曰:「上座曾見甚麽人來?」師曰:「浮山。」通曰:「怪得恁麽頑賴。」遂握手相笑,歸方丈。由是道聲籍甚。初住白雲,次遷投子。上堂,召大衆曰:「若論此事,如鸞鳳衝霄,不留其跡。羚羊挂角,那覓乎蹤。金竜不守於寒潭,玉兔豈棲於蟾影。其或主賓若立,須威音世外搖頭。問答言陳,仍玄路旁提為唱。若能如是,猶在半途。更若凝眸,不勞相見。」上堂:「宗乘若舉,凡聖絶蹤。樓閣門開,別戶相見。設使捲簾悟去,豈免旁觀。春遇桃華,重增眼病。所以古人道,嚮上一路,千聖不傳。諸仁者,既是不傳,為甚鐵牛走過新羅國裏?」遂喝曰:「達者須知暗裏驚。」僧問:「師唱誰傢麯?宗風嗣阿誰?」師曰:「威音前一箭,射透兩重山。」曰:「如何是相傳底事?」師曰:「全因淮地月,得照郢陽春。」曰:「恁麽則入水見長人也。」師曰:「衹知荊玉異,那辨楚王心?」僧禮拜,師以拂子擊之。復曰:「更有問話者麽?如無彼此著。」便問:「和尚適來拈香,祝延聖壽,且道當今年多少?」師曰:「月籠丹桂遠,星拱北辰高。」曰:「南山直聳齊天壽,東海洪波比福源。」師曰:「雙鳳朝金闕,青鬆古韻高。」曰:「聖壽已蒙師指示,治化乾坤事若何?」師曰:「不如緘口退,卻是報皇恩。」上堂:「默沉陰界,語落深坑。擬著則天地懸殊,棄之則千生萬劫。洪波浩渺,白浪滔天。鎮海明珠,在誰收掌?」良久,卓拄杖曰:「百雜碎。」上堂:「孤村陋店,莫挂瓶杯。祖佛玄關,橫身直過。早是蘇秦觸塞,求路難回。項主臨江,何逃睏命。諸禪德到這裏,進則落於天魔,退則沉於鬼趣。不進不退,正在死水中。諸仁者,作麽生得平穩去?」良久曰:「任從三尺雪,難壓寸靈鬆。」師作五位頌並序:「夫長天一色,星月何分。大地無偏,枯榮自異。是以法無異法,何迷悟而可及。心不自心,假言象而提唱。其言也,偏圓正到,兼帶葉通。其法也,不落是非,豈關萬象。幽旨既融於水月,宗源派混於金河。不墜虛凝,回途復妙。」頌曰:「正中偏,星河橫轉月明前。彩氣夜交天未曉,隱隱俱彰暗裏圓。偏中正,夜半天明羞自影。朦朦霧色辨何分,混然不落秦時鏡。正中來,火裏金雞坐鳳臺。玄路倚空通脈上,披雲鳥道出塵埃。兼中至,雪刃籠身不回避。天然猛將兩不傷,暗裏全施善周備。兼中到,解走之人不觸道。一般拈掇與君殊,不落是非方始妙。」師示寂,書偈曰:「兩處住持,無可助道。珍重諸人,不須尋討。」投筆奄息。闍維多靈異,茲不盡具。獲設利五色,同靈骨塔於寺北三峰庵。

[五燈會元 - 宋·普濟]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