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貫: | 湖北蘄春 | ||
閱讀鬍風在诗海的作品!!! |
鬍風(1902年11月2日-1985年6月8日),湖北蘄春人,原名張光人,筆名𠔌非、高荒、張果等。文藝理論傢,文學評論傢,翻譯傢,七月派詩人,中國左翼文化代表人之一。曾任中國左翼作傢聯盟宣傳部長,與魯迅甚有交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因其文藝思想與主政者不和而遭到整肅,並掀起一場涉及面巨大的政治批判運動。改革開放後被平反。
早年
1923年入國立東南大學附屬中學(後改為中央大學實驗中學與附屬中學、南京大學附中、南師附中),曾與巴金等人同學。1925年進北京大學預科,一年後改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1929年赴日慶應大學英文科留學,加入日本普羅科學研究所藝術研究會,並在日本刊物《藝術學研究》和《普羅文學講座》上介紹過中國左翼革命文學。擔任中國左翼作傢聯盟東京分盟負責人之一。
進入左聯
1933年回上海參加左翼文藝運動,曾任左聯宣傳部長、行政書記。
1935年,編輯秘密叢刊《木屑文叢》發表小說,反映蘇區鬥爭,並且介紹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理論。
1936年初,合作編輯《海燕》,翻譯反映朝鮮、臺灣人民反殖民鬥爭的短篇小說集《山靈》,收錄臺灣左翼作傢用日本語創作的小說,如楊逵《送報伕》、呂赫若《牛車》等,是世界漢譯日本語臺灣文學的第ㄧ人。
1937年抗戰爆發後,鬍風在上海編輯《七月》文學周刊,出版了《七月詩叢》和《七月文叢》叢書。
1938年,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委,兼任復旦大學教授,著有詩集《為祖國而歌》、雜文集《棘原草》、文藝批評論文集《劍·文藝·人民》、《論民族形式問題》,譯文集《人與文學》。
1941年,皖南事變後他編輯出版了文學雜志《希望》,其間著有文藝批評論文集《為了明天》《論現實主義的路》等。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1949年起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傢協會理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著有抒情長詩《時間開始了!》和特寫集《和新人物在一起》,雜文短記《從源頭到洪流》,長詩《為了朝鮮·為了人類》。
遭到批判
鬍風雖然在政治上擁護中共,但在文藝理論的主張上多次與中共在文藝界領導人(如周揚)的觀點相衝突,從1945年起,他的文藝理論多次受到批評,性情直率的鬍風則也毫不客氣的做反批評。
1951年起,一些人寫信給《文藝報》編輯部,要求再次批評鬍風文藝思想。1952年初,《〈文藝報〉通訊員內部通報》陸續刊登了這些來信,從此拉開運動序幕。1955年1月中共中央批轉中央宣傳部《關於開展批判鬍風思想的報告》。2月,中國作協主席團擴大會議决定對鬍風文藝思想進行全面批判。4月13日,鬍風舊友舒蕪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抨擊文章《鬍風文藝思想反黨反人民的實質》,同時還交出了在1940年代與鬍風的私人通信。5月13日至6月10日毛澤東發起批判鬍適資産階級唯心主義運動,認為鬍風反對《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因此令《人民日報》在5月13日至6月10日發表《關於鬍風反革命集團的材料》共三批,並親自寫編者按。在此期間,人民日報還在每天第三版用五分之二以上甚至全幅整版,刊登聲討文章、讀者來信和漫畫鼓動聲勢。鬍風隨後被判為反革命,並於同年5月18日被捕。同時還涉及2100多人,逮捕其中92人,正式定為“鬍風反革命集團分子”的78人,骨幹23人。鬍風入獄十年後被正式判刑14年,後文革時期重判為無期徒刑。
平反及去世
1979年獲釋,1980年、1986年、1988年,經歷三次平反過程,纔徹底平反。其間曾出任第六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委、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傢協會和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顧問等職。在徹底平反前的1985年去世。。
作品及著作
在中國文壇是一位創作頗豐、活躍的理論批評傢,他的理論涉及詩歌、報告文學、小說、戲劇、電影、兒童文學、小品文等,其文學理論著述輯成三捲本《鬍風評論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鬍風一生主要致力於文學理論研究,著有《為祖國而歌》,雜文集《棘原草》,文藝批評論文集《劍·文藝·人民》、《論民族形式問題》、《在混亂裏面》、《逆流的日子》、《為了明天》、《論現實主義的路》,散文集《人環二記》,譯文集《人與文學》,特寫集《和新人物在一起》,雜文短記《從源頭到洪流》,《關於幾年來文藝實踐情況的報告》(即《三十萬言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