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劉半農 Liu Bannong(現代中國)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郭沫若 Guo MoRuo(現代中國)
周天遊 Zhou Tianyou(現代中國)方詩銘 Fang Shiming(現代中國)柯劭忞 Ke Shaomin(現代中國)
連橫 Lian Heng(現代中國)陳尚君 Chen Shangjun(現代中國)吳樹平 Wu Shuping(現代中國)
吳則虞 Wu Zeyu(現代中國)趙超 Zhao Chao(現代中國)張惠誠 Zhang Huicheng(現代中國)
火焰塔 Huo Yanta(現代中國)呂思勉 Lv Simian(現代中國)費正清 John King Fairbank(現代中國)
錢穆 Qian Mu(現代中國)黃仁宇 Ray Huang(現代中國)舒敏 Shu Min(現代中國)
王覺溟 Wang Jiaoming(現代中國)梅毅 Mei Yi(現代中國)陳羨 Chen Xian(現代中國)
樊樹志 Fan Shuzhi(現代中國)何茲全 He Ciquan(現代中國)柏楊 Bai Yang(現代中國)
羅璽綱 Luo Xigang(現代中國)葛劍雄 Ge Jianxiong(現代中國)瀟水 Xiao Shui(現代中國)
嶽南 Yue Na(現代中國)魏昌 Wei Chang(現代中國)顧誠 Gu Cheng(現代中國)
文韜 Wen Tao(現代中國)易中天 Yi Zhongtian(現代中國)周膺 Zhou Ying(現代中國)
劉江華 Liu Jianghua(現代中國)林洛 Lin Luo(現代中國)屈維英 Qu Weiying(現代中國)
茅十七 Mao Shiqi(現代中國)蔣勝男 Jiang Shengnan(現代中國)唐博 Tang Bo(現代中國)
孫傑 Sun Jie(現代中國)許志竜 Xu Zhilong(現代中國)嚮斯 Xiang Si(現代中國)
張鳴 Zhang Ming(現代中國)河邊 He Bian(現代中國)落榜生5 La Bangsheng(現代中國)
林語堂 Lin Yutang(現代中國)趙柏田 Zhao Baitian(現代中國)陳舜臣 Chin Shunshin(現代中國)
倪政興 Ni Zhengxing(現代中國)王春瑜 Wang Chunyu(現代中國)吳晗 Wu Han(現代中國)
子金山 Zi Jinshan(現代中國)朱岩 Zhu Yan(現代中國)孫立群 Sun Liqun(現代中國)
趙焰 Zhao Yan(現代中國)牛貫傑 Niu Guanjie(現代中國)張研 Zhang Yan(現代中國)
郭燕紅 Guo Yangong(現代中國)二月河 Eryuehe(現代中國)閻崇年 Yan Chongnian(現代中國)
王任叔
現代中國  (1901年十月19日1972年七月25日)
網筆號: 巴人
出生地: 浙江省寧波奉化市大堰鎮大堰村
去世地: 浙江省寧波奉化市大堰鎮大堰村

散文集 leisurely corpus《王任叔文集》

閱讀王任叔在散文天地的作品!!!
王任叔
王任叔
  王任叔(1901年10月19日-1972年7月25日),筆名巴人等,浙江省寧波奉化市大堰鎮大堰村人。中國現代作傢,文學評論傢,歷史學家。
  
  生平
  
  王任叔8歲上學。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四師範學校,五四運動時任寧波學生聯合會秘書。1920年畢業後在鎮海、鄞縣、慈溪、奉化等地小學任教,其間,參加當地進步團體剡社。1922年5月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並由鄭振鐸介紹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完成短篇小說傑作《河豚子》,以極短的篇幅,平淡的語言對描繪了當時掙紮在死亡邊緣的農村百姓的絶望與無助,控訴了社會的黑暗與荒誕。同年他的長詩《洪爐》修訂完畢。1925年開始主編剡社月刊《新奉化》,11月小說《疲憊者》在《小說月報》發表,引起文化界重視。
  
  1926年7月去廣州,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秘書處機要科秘書、代科長,轉為中國共産黨黨員,曾將機密材料告知共産黨。次年6月被捕,由莊崧甫保釋。同年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監獄》出版。1929年1月去日本,研究社會科學與普羅文學。10月日本當局逮捕中國進步留學生和共産黨人,被迫回國。翌年在上海參與發起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參加中國左翼作傢聯盟。1931年4月第二次被捕,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與中國共産黨失去聯繫。1935年因《娜拉》案牽連,第三次被捕,旋由毛思誠等保釋。次年7月在上海參與發起中國文藝傢協會,參加營救“七君子”的活動。
  
  1937年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秘書長、參與夏衍創建的《救亡日報》的編輯工作,任編委。翌年重新加入中國共産黨,任中共江蘇省委文委委員。8月開始以巴人筆名發表文章,與許廣平、鄭振鐸、鬍愈之等共同編輯《魯迅全集》。1939年春起領導上海文藝工作。1941年3月奉命去香港,7月赴新加坡,執教南洋華僑師範,與鬍愈之、鬱達夫等領導文化界開展反法西斯鬥爭。1942年2月與雷德容等飄泊到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1943年遭侵印尼日軍通緝,隱居原始叢林中泅拉巴耶小村,以刀耕火種維生。日本投降後,參加蘇島華僑民主同盟,主編《前進周刊》、印尼文《民主日報》,寫成大型話劇《五祖廟》,並為對被殺害的鬱達夫撰寫悼文,要求嚴懲兇手。1947年7月被荷蘭軍隊逮捕,經組織營救獲釋,10月到香港。
  
  1948年8月奉命去河北省平山縣,任中共中央統戰部第三室綜合研究組組長等職。翌年出席全國第一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1950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尼西亞特命全權大使。因天熱,在使館招待會時見無人,赤膊喝飲料,被記者拍下,造成惡劣國際影響。故於1952年1月被調回國,任外交部黨組成員、政策研究委員會委員。1954年雜文集《文學論稿》問世,對官僚主義教條主義進行了批評。同年4月調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社長、總編輯,1957年任社長兼黨委書記,為出版社的發展擴大作了大量的工作,曾積極參與“反右傾”運動,主持了馮雪峰,聶紺弩等的批判。
  
  1959年康生點名批評巴人,指出巴人和蔣介石是同鄉,且巴人曾在國民黨任職,從而導致巴人作為文學界的代表人物,與史學界的尚鉞,經濟學界孫冶方開始共同受嚴重批判,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被剝奪文學創作權利後,他轉嚮史學研究。於1966年初完成160萬字史學專著《印度尼西亞歷史》的初稿。“文化大革命”中遭批鬥、隔離審查。1966年被抄傢,受盡折磨。1968年開始有大字報宣傳巴人是鬱達夫被害事件中嚮日本人告密的叛徒,使得巴人遭到更嚴重的迫害。1970年3月被遣返家乡,安置在村西頭的兩間舊茅屋裏,嚴重的摧殘使得他精神崩潰。1972年7月25日病逝。葬大堰村後山。
  
  1979年6月巴人獲得平反,恢復政治名譽。作品《巴人雜文選》、長篇歷史小說《莽秀纔造反記》及《印度尼西亞史》等相繼出版。在大堰村北面瓦屋山腳的巴人墓重修,墓碑上刻着老友鬍愈之題的“王任叔巴人同志之墓”大字。 2001年10月19日紀念王任叔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召開。
  
   作品
  
   短篇小說集
  
   * 《監獄》、《破屋》、《在沒落中》、《殉》
  
   中篇小說
  
   * 《阿貴流浪記》、《證章》
  
   長篇小說
  
   * 《莽秀纔造反記》
  
   文學理論
  
   * 《巴人文藝論集》
  
   * 《文學論稿》
  
   * 《文藝短論》
  
   * 《文學初步》
  
   雜文
  
   * 《巴人雜文選》
  
   * 《邊風錄》
  
   史學
  
   * 《印度尼西亞史》
  
   翻譯
  
   * 《彌爾塞的幻象》
  
   * 《一個行路者死了》
  
   * 《十二個犧牲者》
  
   * 《耶奴朗斯之死》
  
   * 《和平》
  
   * 《賽跑》
  
   * 《爪哇現代史》
  
   * 《荷屬東印度史》
  
   * 《印度時代》
  
   * 《女教師日記》
  
   參考
  
   * 《巴人自傳》
  
   * 《巴人研究》 全國巴人學術討論會編 上海書店 1992 ISBN 7-80569-635-7/1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