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柳亞子 Liu Yazi(現代中國)瀋尹默 Shen Yinmo(現代中國)海子 Hai Zi(現代中國)
洛夫 Lo Fu(現代中國)舒婷 Shu Ting(現代中國)徐志摩 Xu Zhimo(現代中國)
席慕容 Ximurong(現代中國)餘光中 Yu Guangzhong(現代中國)食指 Si Zhi(現代中國)
劉半農 Liu Bannong(現代中國)北島 Bei Dao(現代中國)顧城 Gu Cheng(現代中國)
卞之琳 Bian Zhilin(現代中國)戴望舒 Dai Wangshu(現代中國)多多 Duo Duo(現代中國)
昌耀 Chang Yao(現代中國)嚮明 Xiang Ming(現代中國)孤夜賞雨 Gu Yeshangyu(現代中國)
離離 Chi Chi(現代中國)陳忠坤 Chen Zhongkun(現代中國)熊焱 Xiong Yan(現代中國)
絶壁孤俠 Jue Biguxia(現代中國)迪拜 DiBai(現代中國)祁鴻升 Qi Hongsheng(現代中國)
杯中衝浪 Wang XuSheng(現代中國)魯緒剛 Lu XuGang(現代中國)餘刃 Yu Ren(現代中國)
白琳 Bai Lin(現代中國)太陽島 Tai Yangdao(現代中國)秋葉 Qiu She(現代中國)
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周夢蝶 Zhou Mengdie(現代中國)鄭愁予 Zheng Chouyu(現代中國)
蘭語凝嫣 Lan Yuningyan(現代中國)劉華明 Liu Huaming(現代中國)陸華軍 Liu Huajun(現代中國)
離開 Chi Kai(現代中國)郭沫若 Guo MoRuo(現代中國)林泠 Lin Ling(現代中國)
商禽 Shang Qin(現代中國)羅門 Luo Men(現代中國)西川 Xi Chuan(現代中國)
歐陽江河 Ouyang Jianghe(現代中國)翟永明 Di Yongming(現代中國)楊煉 Yang Lian(現代中國)
張錯 Zhang Cuo(現代中國)田間 Tian Jian(現代中國)阿壠 A Long(現代中國)
紀弦 Ji Xian(現代中國)灰娃 Hui Wa(現代中國)馬驊 Ma Hua(現代中國)
覃子豪 Qin Zihao(現代中國)林亨泰 Lin Hengtai(現代中國)蓉子 Rong Zi(現代中國)
瘂弦 Ya Xian(現代中國)楊喚 Yang Huan(現代中國)羊令野 Yang Lingye(現代中國)
林徽因 Lin Huiyin(現代中國)白萩 Bai Qiu(現代中國)管管 Guan Guan(現代中國)
周驥良
現代中國  (1921年)
籍貫: 安徽東至

傳記 biography《李鴻章與慈禧》

閱讀周驥良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周骥良
  周驥良(1921年出生)
  
  安徽東至人。中共黨員。1945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歷史係。1949年後歷任天津軍管會文藝處創作組、天津文化局幹部,《星報》副主編,天津作傢協會副秘書長、民間文藝傢協會主席,天津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民俗研究會會長、天津僑聯作傢藝術傢聯誼會主席,《民風》主編。1960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
  
  著有長篇小說《我們在地下作戰》,長篇傳記小說《川島芳子前傳》、《吉鴻昌》、《女間諜覆滅記》、《楊虎城》,中篇小說《毋忘國恥》,特寫集《吉鴻昌將軍》、《大風暴之歌》、長篇連載《李鴻章與慈禧》等。長篇小說《楊虎城》發表於1993年,小說敘述了著名抗日愛國將領楊虎城的一生。從他打釘子槍開始,打土豪劣紳起傢,到發動了著名的西安事變,後被迫出走國外,最後犧牲在重慶渣滓洞。小說出版後,在海峽兩岸引起廣泛關註。
  
  《吉鴻昌》獲河南省優秀作品奬,《聰明的藥方》獲中國第二屆少年兒童文學三等奬。
  
  信奉箴言
  
  “所謂‘守身如執玉’,從字面意思來講,就是說我很珍惜生命,就像手捧着名貴的寶玉一樣精心呵護。”據介紹,20歲起周驥良就患有肺結核。“我大口吐血不止,無奈之下休學1年,所以我的大學整整讀了5年。撿了條命回來我就下定决心今生要善待自己,呵護這副羸弱之軀。”
  
  一生不沾煙酒的周驥良生活很有規律,還自編了一套“周氏養生體操”,共分六節,包括鴨子鳧水、倒行、蹲腿、上舉下摸、腳趾按摩等。每天清晨、中午、下午他都有固定時間鍛煉,幾十年雷打不動。周老受華佗“五禽戲”的啓發,自創了“鴨子鳧水”這節操,盡量模仿鴨子在水中的遊姿彎腰下夠,幾年下來腰帶都縮進了兩格多!
  
  周老信奉“多”和“緣”兩字箴言,“多”就是多活動、多勞動、多用腦。即使85歲高齡,他仍堅持自己做飯自己操持傢務,如今手有點發顫了還筆耕不輟。說到“緣”字,他告訴記者,人生貴在有緣,他把一生中經歷的坎坷當作是體驗生活,看作是緣分。他結交了很多朋友,他說:“與朋友在一起是一種精神會餐,其樂融融,對身體大有好處。”
  
  著名文章
  
  梅蘭芳三改《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是梅派戲的經典劇目。這戲最初名《楚漢爭》,是楊小樓的劇目,和梅蘭芳本無關。一次有人議論,說楚漢相爭並無是非可言,倒黴的是老百姓;可憐的是虞姬,死得冤枉!梅是善於聽話的人,决定改編《霸王別姬》,以古鑒今。
  
  改編完的本子,虞姬成為一號人物,但和《楚漢爭》一樣,也要連續兩場才能演完。梅大師請內行、票友、親友來看非正式演出。白天看前場,夜間看後場,大傢全無異議,惟獨一位既非內行,也非票友的聽蹭戲的人在倒抽涼氣。梅大師趕忙過來請教。那人說連看兩場實在纍人,還說如果衹看了其中的一場,觀衆是否也要倒抽涼氣?梅大師認為言之有理,决定縮寫《霸王別姬》。
  
  壓縮後的《霸王別姬》確實洗練得多,博得彩聲一片,梅大師應該知足了。但在一場演出中,他發現坐在第一排的一位老者連連搖頭,不以為然。梅大師下場之後就吩咐管事的打聽這位老者是何許人也,這可難壞了管事的。幸好,在另一出戲裏老者又落座在前排,梅大師就囑咐管事的快給那位老先生送水果去,打聽清楚姓名和住址,就說他要去拜訪老先生。轉天梅大師登門了,幾句寒暄過後,這就照直問來。這位老人姓朱,深諳劍術,就說你的舞劍路數和尚小雲的舞劍路數完全一致。尚小雲是武生的底子,他舞劍剛勁十足,你怎麽比得了?再說虞姬是賢惠的女性,應以柔勝剛,整個路數都要改。梅大師連聲道謝,回去之後另起爐竈,重新編排,這纔形成現在的路數。
  
  梅蘭芳的成名不是偶然的,他有句從藝名言:“一師二友三觀衆。”《霸王別姬》的三改,恰是最好的說明。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