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
1935年十二月1日)
张五常
張五常(1935年12月1日-),香港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代表人物之一,畢業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係。
張五常教授為現代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産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他於1935年出生在香港,抗日戰爭時期曾隨父母到廣西避難,耳聞目睹中國內地農村之艱苦,從小起就希望中國國傢富強,人民幸福。其著作《佃農理論》獲得芝加哥大學政治經濟學奬。
張五常 - 經歷
1935年 -- 在香港西灣河太富街十二號二樓出生。
1938年 -- 到鄰傢念幼稚園,老師叫吳姑娘,與其哥哥同校。
1941年 -- 十二月日本占領香港, 後先到澳門,經惠州,麯江(今韶關),最後避難至廣西桂林,柳州等地。
1945年 -- 返港後求學廣東佛山華英中學,考學不入,升學後又降級,最後被開除。
1948年 -- 就讀香港灣仔書院。
1952年 -- 就讀香港皇仁書院,第一年留級,重讀一年後中文仍差一分纔及格,因而被開除學籍。
1954年 -- 在香港父親的文來行工作,習攝影。
1954年 -- 赴加拿大多倫多求學,無果,曾從事攝影。
1959年 -- 就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商科,後轉讀經濟。
1961年 -- 攻讀碩士學位,導師赫舒拉發。
1963年 -- 攻讀博士學位,博士資格口試不過,導師赫舒拉發和現代産業經濟學創始人艾智仁。
1967年 -- 在長堤大學完成博士論文《佃農理論》,同年到芝加哥大學做博士後研究。
1969年 -- 轉到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後被聘為教授。
1982年 -- 為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係係主任。
2000年 -- 退休。並開始着手著寫<<經濟解釋>>。
2002年 -- 屢訪各大學演講,在大陸掀起“張五常熱”。
2003年 -- 遭美國政府指稱逃稅而遭通緝,委托律師控告美國政府。
2008年 -- 為羅納德‧寇斯(Roland. H. Coase,1910- ) 著寫小書<<中國的經濟制度>>大獲好評。
張五常 - 其人其事
張五常1959年起,張五常進入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習
他早年師從現代新制度經濟學大師阿爾奇安和科斯,科斯稱張五常是最為瞭解他的思想真諦的人;他與現代産權大師諾斯、巴澤爾共事多年其思想互相影響與激勵;他與大多數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交往甚篤,張五常香港的傢往往成了他們進人中國的橋頭堡;他多次陪弗裏德曼來中國,與國傢領導人暢談中國改革之大要;他也應邀參加諾貝爾奬頒發大典,被奉為嘉賓;他被選為1997—1998年度美國西部經濟學會會長,這是第一次授予美國本土之外的經濟學家的殊榮,等等。此等際遇,在中文世界的經濟學家中,恐怕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但是,這衹是張五常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張五常還是中文世界最好的經濟學散文傢,他的《賣橘者言》風靡一時;他是著名的攝影傢,可與香港著名的攝影傢簡慶福等人一比高下;他對書法藝術了如指掌,在談到中國各傢各派的書法藝術時真是竜飛鳳舞,愉悅之情洋溢於表。
博士論文,一鳴驚人
1959年起,張五常進入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習,1966年初,張五常以“佃農理論:應用於亞洲的農業和臺灣的土地改革”為題作為博士論文的開題報告,並寫了十一頁的提綱,希望能聽取老師們的意見。
張五常阿門·阿爾奇安:張五常的導師
張五常的《佃農理論》後來成了現代合約經濟學的開山之作。其中的幾文在期刊上發表後也成了現代新制度經濟學的經典。例如,由EdwardElgar出版社出版的經濟理論經典文選中的《交易費用經濟學》一書,在選出這個學派最有影響與代表性的40篇文章中,張五常教授就有4篇入選,而其中兩篇就是本書的主要章節。
與科斯神交,深受贊賞
約翰遜是當時研究佃農理論的權威,張五常對他的分析手起刀落。約翰遜不僅不介意,還再三要赫氏催促張五常申請芝大每年一個的奬金。1967年秋天,張五常到芝加哥大學任職,並在開學後幾天就到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拜訪了科斯。張五常和科斯成了好朋友。
即使80年代張五常到了香港,一位教授路過香港,告訴張五常一個故事。科斯到他們大學演講,聽衆濟濟一堂。在演講中,科斯直截了當地說,引用他的思想的人都引用得不對。到了個人提問時,一位聽衆問道:“當今之世,有沒有一個引用你的思想的人是引用對了的?”科斯回答說:“衹有張五常”。怪不得科斯在1991 年諾貝爾經濟學奬授奬儀式的演講詞中,多次提到張五常教授對新制度經濟學的重大貢獻。
最受歡迎的教授,“最劣的教師”
1991年,在香港大學一些所辦的“最差教學奬”的選舉中,張五常被選為“最劣的教師”。張五常榮登劣座,幾乎全香港嘩然!其實,這十分自然,如果按照東方傳統的教育模式及標準,張五常的教學肯定會與其要求不合。
張五常講課,從來不備課,也沒有講義,更不在黑板上板書。在他看來,自己天天思考的經濟學,備課是多此一舉。即使是正式場合的演講他也不會有多少準備(如:1991年到瑞典對衆多諾貝爾奬得主的演講,1998年到美國任西部經濟學會會長的演講)。
中國經濟制度分析的第一人
張五常新制度經濟學創始人之一
率先將新制度分析係統地運用到中國經濟問題研究的第一人,非張五常莫屬了。張五常受著名新制度經濟學大師科斯、阿爾奇安和德姆塞茨親傳,與諾斯、巴澤爾共事多年,耳儒目染,一代新制度經濟學宗師呼之欲出(科斯在他的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奬演說中多次提到張五常對新制度經濟學的貢獻(科斯,1994)。諾斯也多次提到張五常對他經濟思想的影響。)。張五常對新制度經濟學的最大貢獻應該是把制度分析的方法係統地引入到對中國經濟問題的研究。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張五常將産權制度的分析方法應用在臺灣的土地改革上並創立了“新租佃理論”。
張五常以純粹的制度分析對中國的農業改革、城市企業改革、中國金融改革及中國腐敗等問題都提出了自己的論點。可以說,20世紀整個80年代張五常完全獻身於中國經濟改革的制度分析、政策建議,其在香港用中文寫的《賣橘者言》、“中國的前途”、“再論中國的前途”、“中國的經濟革命”等著作一時洛陽紙貴,風流萬千,影響了中國整整一代的改革者及青年學子。
張五常 - 經典之作:《佃農理論》
張五常《佃農理論》
《佃農理論》之價值隨着時間推移其重要性越來越大,它不僅成了現代合約經濟學的開山之作,而且其中的幾文在期刊上發表後也成了現代新制度經濟學的經典之作。例如,由EdwardElgar出版社出版的經濟理論經典文選中的《交易費用經濟學》一書,在選出這個學派最有影響與代表性的40篇文章中,其中兩篇就是《佃農理論》的主要章節。
《佃農理論》主要是以現代新制度經濟學的觀點對分成租佃製作出了新解釋,推翻了以往的傳統理論,建立了“新佃農理論”。其理論的要義是透過某些因素的變動,不管是分租、定租或地主自耕等,其土地利用的效率都是一樣。如果産權弱化,或是政府過度幹預資源配置時,將導致資源配置的無效率。如果能確定土地為私人産權,明晰産權制度,允許土地自由轉讓,這是使生産要素與土地發揮最大效率的不二法門。這種由案例實證中演繹出的一般理論後來成了新制度經濟學的經典之作。
張五常 - 個人著作
1967年《佃農理論》獲得芝加哥大學政治經濟學奬。在華盛頓大學期間,張五常曾五次獲得美國科學基金會研究資助,從事交易費用、合約理論、香港租屋合約及發明專利的研究。1967年起張五常從事顧問工作,曾受聘於美國電話公司、美國和加拿大政府機構,以及美孚等多傢石油公司,從事多年的石油工業的合約研究(其研究成果深為學界贊賞,但由於版權問題,其成果無法讓世人分享。)
主要論文有:“私有産權與分成租佃”、“交易成本、風險規避以及合約安排的選擇”、“合約結構和非專有資源理論”、“價格管製理論”、“企業的合約性質”、“交易成本範式”等等。
以下為著作集:
• 《賣桔者言》-為張五常通俗經濟學作品中最廣為人知的一本
張五常《賣桔者言》
• 《佃農理論》-為張五常之畢業論文
• 《經濟分析》
• 《中國的前途》
• 《再論中國》
• 《學術上的老人與海》
• 《中國的經濟革命》
• 《隨意集》
• 《憑欄集》
• 《世界經濟學》
• 《經濟大觀園》
• 《狂生傲語》
• 《離群之馬》
• 《經濟的看相與把脈》
• 《經濟大時代》
• 《中國的前景》
• 《大哉斯道》
• 《經濟學的缺環》
• 《五常談學術》
• 《張五常英語論文選》-為張五常過往所寫之英語論文結集
• 《經濟解釋》 -分四捲捲一科學說需求;捲二供應的行為;捲三制度的選擇;捲四五常學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