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趙焰 Zhao Yan(現代中國)白先勇 Bai Xianyong(現代中國)
餘秋雨 Yu Qiuyu(現代中國)於丹 Yu Dan(現代中國)孟憲實 Meng Xianshi(現代中國)
徐城北 Xu Chengbei(現代中國)葉坦 She Tan(現代中國)李寶臣 Li Baochen(現代中國)
王衛平 Wang Weiping(現代中國)董健 Dong Jian(現代中國)周傑倫 Jay Chou(現代中國)
劉德華 Andy Lau(現代中國)黃曉陽 Huang Xiaoyang(現代中國)楊瀾 Yang Lan(現代中國)
張立憲 Zhang Lixian(現代中國)鬍一虎 Hu Yihu(現代中國)李子大道 Li Zidadao(現代中國)
張靚蓓 Zhang Jingbei(現代中國)鄭培凱 Zheng Peikai(現代中國)傅謹 Fu Jin(現代中國)
鬍金兆 Hu Jinzhao(現代中國)佩德羅•阿爾莫多瓦 Pedro Almodovar(現代中國)吳虹飛 Wu Hongfei(現代中國)
夏君 Xia Jun(現代中國)方子 Fang Zi(現代中國)石鐘山 Shi Zhongshan(現代中國)
王寶強 Wang Baojiang(現代中國)梅紹武 Mei Shaowu(現代中國)梅衛東 Mei Weidong(現代中國)
王崢 Wang Zheng(現代中國)朱軍 Zhu Jun(現代中國)高曉曦 Gao Xiaoxi(現代中國)
竇欣平 Dou Xinping(現代中國)師洋媽媽 Shi Yangmama(現代中國)張小蛇 Zhang Xiaoshe(現代中國)
丁志可 Ding Zhike(現代中國)徐昕 Xu Xin(現代中國)廖小東 Liao Xiaodong(現代中國)
李伶 Li Ling(現代中國)張西 Zhang Xi(現代中國)郭敬明 Guo Jingming(現代中國)
萬冰 Mo Bing(現代中國)水能沉 Shui Nengchen(現代中國)金海濤 Jin Haitao(現代中國)
周冰冰 Zhou Bingbing(現代中國)濮存昕 Pu Cunxin(現代中國)童道明 Tong Daoming(現代中國)
方俞 Fang Yu(現代中國)黃健翔 Huang Jianxiang(現代中國)李小牧 Li Xiaomu(現代中國)
田亮 Tian Liang(現代中國)楊景賢 Yang Jingxian(現代中國)陳凱歌 Chen Kaige(現代中國)
蘇七七 Su Qiqi(現代中國)顧志坤 Gu Zhikun(現代中國)翁思再 Weng Saizai(現代中國)
蔡登山 Cai Dengshan(現代中國)花映紅 Flowers Yinghong(現代中國)李伶伶 Li Lingling(現代中國)
王順鎮
現代中國  (1937年)
網筆號: 洪川
籍貫: 興化仙潭村

傳記 biography《隋文帝》

閱讀王順鎮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王顺镇
  王順鎮[第一屆“羅貫中歷史小說創作奬”優等奬得主]筆名洪川、東方卜明,1937年生於興化木蘭溪畔的仙潭村,1961年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係。先後在福建省和莆田市藝術研究所工作,國傢一級編劇中國劇協會員,福建省劇協常務理事,市作傢協會副主席。曾執筆創作歷史劇《魂斷燕山》,以滿票獲第二屆全國優秀劇本奬(今改名“曹禺奬”)。本書榮獲臺灣實學社第一屆“羅貫中歷史小說創作奬”優等奬。
  
  王順鎮筆名洪川,既是劇作傢、又是小說傢。他創作的歷史劇《魂斷燕山》、《燭影搖紅》,歷史小說《長河落日》、《竹林七賢》、《謝安》等數百萬字作品,暢銷7個國傢和地區,好評如潮。
  
  人物詳述
  
  王順鎮認為,創作離不開大量的閱讀。1961年他廈大中文係畢業時,除了中國的文學名著外,還讀完500多部當時國內已經翻譯出版的外國名著,可那時多讀書是錯誤的,因此他還嚮全係作過檢討。
  “文科學到極緻,就是讀史。剛開始讀歷史時,你會覺得非常枯燥。但是,等到你真正讀進去時,你會發現,歷史是非常迷人的。”王順鎮說,“我中午不午睡,晚上不過12點不休息,主要精力都花在閱讀上,這個習慣大概堅持了50年。最近這兩年,我的生活纔做了一些調整。”如今老王已年逾7旬,依舊神采奕奕(如圖)。
  福建省藝術研究院院長王評章曾這樣說過:“順鎮基本上是沉浸在史籍和古書中的,但他的思想卻是現代的、新鮮的。他從歷史中讀出的都是現在,從現在中又都讀出歷史。”
  1961年至1970年,王順鎮在福建省戲劇研究所工作。1981年調到當時的莆田地區文化局劇目工作室工作,主持本地區戲劇工作,以組織輔導本地區的戲劇創作為主要任務。在他抓戲劇創作的6年中,莆田地區連續三屆共有5個劇目榮獲“全國優秀劇本奬”(後改稱“曹禺奬”),其中由他執筆的歷史劇《魂斷燕山》以滿票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劇本奬”。這五部劇本後來都被收入《中華文學通史》,成為聞名全國的“閩派戲劇”奠基之作,對全國歷史劇的創作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20多年後,著名戲麯評論傢、原中央藝術研究院戲麯研究所所長王安葵在一篇文章中這樣指出:鄭懷興的《新亭淚》與周長賦的《秋風辭》、洪川、凡夫的《魂斷燕山》等作品為新時期福建劇作在全國的地位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引領了全國戲麯創作的潮流。
  20世紀90年代,王順鎮開始轉嚮歷史小說創作。他先後創作出《長河落日》、《竹林七賢》、《謝安》,以及大型係列歷史小說《三十六計》中《樹上開花》、《調虎離山》、《渾水摸魚》、《隔岸觀火》等。
  當時,老王無意中得到一則臺灣徵稿的消息,就把《長河落日》這部歷史小說郵寄到臺灣。臺灣的出版社接到書稿,甚是喜歡。後來這部作品還榮獲“第一屆羅貫中歷史小說奬”。
  之後,臺灣的出版社邀請老王繼續寫稿,讓他組織作傢創作《三十六計》大型係列歷史小說。老王組織了全省10多位熟悉中華歷史的作傢共同創作,並由他統一提供創作素材、佈局。該叢書描述了從春秋戰國到清朝三千年間的傑出人物等。《三十六計》交稿後,臺灣、大陸都一版再版(差不多每年一版),出版商賺得“一塌糊塗”。臺灣大概印刷了8、9次,大陸印刷了7、8次,印數遠遠超過臺灣。
  《竹林七賢》是老王比較滿意的作品。原福建省戲劇研究所副所長陳貽亮曾這樣評價《竹林七賢》:“順鎮用他特殊的深邃的眼光和尖銳的視角去觀察、剖析歷史,無論是語言、文字、事件的安排,矛盾的設置,人物關係和人物心裏的描繪,都是與衆不同的,都是王順鎮式的,特別是作品的深刻度,比我所看過的其它歷史小說,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管是歷史劇、還是歷史小說,王順鎮都大獲成功。“不管戲劇還是小說,都離不開刻畫人物,衹要人物活竜活現、是深刻的,那它就是上品。”王順鎮從寫戲劇過渡到寫歷史小說,一點也不覺得吃力。
  “‘人事盡時理現’,讀史讀多了,你就自然會發現自然規律,包括歷史活動規律、人類活動規律、民族盛衰規律、甚是一個人的成長規律。”王順鎮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是由遺傳基因、文化基因、“場”等共同决定的。
  在創作上,老王有一條原則:“寫劇本也好、寫小說也好,我基本做到一點:別人用過的招數不用。從真實出發,從事實出發的東西纔有生命力,但是也不能搞得幹巴巴,你要讓人物復活,讓他活蹦亂跳,要很有特色,很有依據、很真實。復活後,還要把人物帶到他原先的生活環境,如果寫的是公主,你把她要帶進古代宮殿,這就是典型環境、典型的人物性格。”
  “我不但把人物帶進古代,自己也進入古代。我寫《長河落日》時,每一回寫作之前,我都要反復地播放《春江花月夜》、《塞上麯》、《陽光三疊》,營造相同的文化氛圍。”
  老王笑着說:“我也養成一個‘職業病’,小說寫完之後,在夢中,常常有另外一部小說在形成了,故事情節完整,人物之間會對話,還跟我對話。那情節很快,就像過電影一樣在我腦海裏播放。所以把自己從故事中解脫出來,我有一個辦法,就是通過讀佛經,讓自己的腦袋瓜空白。”
  老王認為,凡是一流的作品,都揭示着真理,二、三流的作品衹是重複着衆所周知的道理。寫書跟做人一樣,要對民族負責、對讀者負責。
  老王強調說,讀了歷史,對世界、對人生的看法都不一樣了。人會因此變得更加豁達,不會為雞毛蒜皮的事情爭執不休。讀史可以說是開捲有益,它會讓人變得聰明。
  
  評論文章
  
  挖掘史墓的作傢——王順鎮●修懿
  在我的印象中,王順鎮是個謎。要解開這個謎,似乎很難。
  他好像很神秘,又很高深,總讓人覺得應該仰視他。他時常以淵博的歷史知識去“好為人師”地指導別人,幾乎沒有聽過他贊賞別人的話,卻常見聞他以不屑的表情和語氣直截了當地否定別人的見解。
  生活在現實中的王順鎮猶如是剛從歷史的群山中走出來似的,渾身都是歷史味。他對歷史各個朝代的更替了如指掌,可以稱之為“史通”;而且,他經常以史識來對應當代,說,歷史常有輪回現象。也許是他太明了這人世了,人類的一切活動他都可以有史實的對應解釋。
  以史為鏡來映照世態人心,這是老王的思維方式之一。其實他是現實社會人事的“大軍師”,但他總覺得很少人能理解他的“高謀”,有點“麯高和寡”的憤懣和遺憾。
  然而,他感到欣慰的是,他精心創作的歷史小說《長河落日》上下捲在臺灣實學社出版而獲得該社第一屆“羅貫中歷史小說創作奬”優等奬,前不久湖南文藝出版社以《隋文帝》為書名分“席捲下”和“葉落長安”上下捲出版。
  老王很在乎他的歷史小說。他覺得不需要有太多的解釋,他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註腳。臺灣實學社稱王順鎮為“資深劇作傢”、“歷史小說傢”。《長河落日》出版後,該社又出版了他的三捲本力作長篇歷史小說《竹林七賢》。同時,出版社還讓他組織主編三十六計係列歷史小說叢書。他在主編這套叢書的同時,還自己動筆寫出了其中幾本,如已出版的《樹上開花》、《調虎離山》等。
  《長河落日》是老王三十年前寫的初稿近年內修改出來的,以隋朝初年的朝政爭奪與人性情仇的故事為描繪內容,波瀾壯闊的政權鬥爭,爾虞我詐的骨肉相殘,讓人看起來“掠奪與復仇”的驚心動魄。湖南文藝出版社改其名為《隋文帝》,有一種書市經營操作的意識。其實這部歷史小說不用包裝,本身就很有情節動人、氣派不凡的閱讀吸引力,而且能引人深思。
  據小說傢黃驗說:“《長河落日》寫活了歷史,寫活了人性。從中可以讀到大决策、領導心理學、權力與人性的善惡。這是歷史小說登峰造極之作。”
  讀王順鎮先生的歷史小說,有一種歷史沉重的壓迫感。他擅長通過歷史事件進行深層的人性心理剖析,對歷史人物在當時的生存空間和心理微妙把握得非常精緻準確,甚至營造出許多生動形象的細節把人心細膩地刻劃出來,既是填補歷史的空隙,又是延伸歷史的內涵。有時還善於抓住某個歷史事件的偶然性因素,發掘出必然性結果。
  同時,他在創作歷史小說時,整個身心沉浸在歷史人物的活動環境中,設身處地地把人物人性的負面(陰暗心理)描繪得活竜活現,力透紙背。尤其是對政爭、權術、人性的刻劃剖析,描摹得令人覺得歷史好像是由個別人物隨意性的扭轉,給人以歷史縱深感的無窮聯想和啓迪。
  老王好象是在挖掘歷史墳墓,翻檢出適合社會人類文明發展須以警示的人物心理。不能說他是帶着欣賞心情來展示這些心理,而應該看作他是帶有批判的意識描繪這些歷史人事的。
  他的《竹林七賢》也是把“七賢”人物放在勾心鬥角權心傾亂的政爭背景中。而且還別出心裁地運用魔幻現實主義、象徵寓言的手法穿插進行描敘,有空靈感和神秘感在文本中沁透出來。如在《隋文帝》下捲中有一段長孫晟與耿詢的對話,有關鳥語與人語的區別的神秘描述,令人驚異又嘆服他的春秋筆法。 挖掘歷史墳墓,王順鎮看穿了歷史實性,他幾乎可以把歷史長河中的某個時段的麯折迂迥都透視得清晰明白。也許他經常躺在被歷史書架圍起的竹躺椅上,一邊前後搖晃着身體,一邊上下思考着歷史人物的心理軌跡。
  他所寫的歷史小說雖然充滿着血腥味、計謀術,但他的本意並非要讀者去步歷史後塵。在《隋文帝》的結尾中有一段這樣寫道:
  “世間的苦難,一個傢族的顛沛、人與人之間的殘害,要淪落到怎樣的境況才能得到平靜?人活在世上,必須永不止息地、不分親疏地相互殘殺嗎?”
  這位1937年出生於木蘭溪畔仙潭村的國傢一級編劇,曾與人合作《魂斷燕山》歷史劇獲全國優秀劇本奬,現為市作協主席的王順鎮先生,好像永遠帶着謎樣心理在一鏟一鏟地挖翻歷史的“文墓”?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