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人物列錶
普希金 Pushkin佚名 Yi Ming
丘特切夫 Qiuteqiefu萊蒙托夫 Mikhail Yuryevich Lermontov
安年斯基 Annenski巴爾蒙特 Balmont
索洛古勃 Suoluogubo梅烈日柯夫斯基 Dimitrij Sergeevic Mereskovskij
安·別雷 An Bely洛赫維茨卡婭 Luoheweici Kaja
赫列勃尼科夫 He Liebo Melnikov庫茲明 Kuzmin
伊戈爾·謝維裏亞寧 伊戈尔谢维里亚 Ning馬雅可夫斯基 Vladimir Mayakovsky
亞歷山大·勃洛剋 Alexander Blok勃留索夫 Cult Bo
吉皮烏斯 Gippius蒲寧 Ivan Bunin
弗·索洛維約夫 弗索洛维约夫馬·沃洛申 马沃洛 application
霍達謝維奇 Khodasevich波普拉夫斯基 Poplavski
古米廖夫 Gumilyov阿赫瑪托娃 Anna Akhmatova
茨維塔耶娃 Marina Tsvetaeva曼德爾施塔姆 Osip Mandelstam
帕斯捷爾納剋 Boris Pasternak葉賽寧 Sergei Yesenin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Vladimir Nabokov維亞·伊萬諾夫 Weiyayiwan Ivanov
安德列·沃茲涅興斯基 安德列沃兹涅 Xing Ski柴可夫斯基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尤裏·加夫裏科夫 尤里加夫里科夫尤裏·葉梅利亞諾夫 Yuri Emelianov
羅伊·麥德維傑夫 罗伊麦德维 Jeff瓦列金·別列什科夫 Valery Kim Do Leshkov
米哈伊爾·雅羅斯拉維奇·霍羅布裏特 Mikhail Khorobrit鮑裏斯·米哈伊洛維奇 Boris Mihajlovic
丹尼爾·亞歷山德羅維奇 Daniel尤裏·達尼洛維奇 Yuri
伊凡一世 Ivan I (the Money bag)謝苗一世 Simeon (the Proud)
伊凡二世 Ivan II (the Fair)德米特裏·頓斯科伊 Dimitri I (of the Don)
瓦西裏一世 Vasily I瓦西裏二世 Vasily II (the Blind)
伊凡三世 Ivan III of Russia (the Great)瓦西裏三世 Vasily III
伊凡四世 Ivan IV (the Terrible)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 Fyodor I Ivanovich
鮑裏斯·戈東諾夫 Boris Godunov費多爾二世 Feodor II
偽德米特裏一世 False Dmitriy I瓦西裏四世 Vasili IV
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羅曼諾夫 Mikhail I Fyodorovich Romanov阿列剋謝一世 Alexis I
費奧多爾三世 Feodor III伊凡五世 Ivan V Alekseyevich Romanov
彼得大帝 Peter I葉卡捷琳娜一世 Catherine I
勃列日涅夫
俄羅斯 蘇聯  (1907年元月1日1982年十一月10日)
列昂尼德·伊裏奇·布裏玆涅夫
開端終結
在位1964年1982年

  列昂尼德·伊裏奇·布裏玆涅夫(俄語:Леони́д Ильи́ч Бре́жнев聽 文件-播放,又譯勃列日涅夫,1907年1月1日(儒略歷1906年12月19日)—1982年11月10日),蘇聯政治傢,曾任蘇聯共産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後為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维埃主席團主席和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蘇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
  
  1906年12月19日,勃列日涅夫出生於今烏剋蘭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剋。1931年加入蘇聯共産黨,1944年升為少將。1952年任蘇共中央書記。1953年斯大林逝世後,改任蘇軍總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任哈薩剋黨中央第一書記,積極推行赫魯曉夫的墾荒政策。1956年再次當選為黨中央主席團候補委員和中央書記。1957年開除馬林科夫集團後,升任主席團正式委員。1960年任蘇聯最高蘇维埃主席團主席。1964年10月14日參與推翻赫魯曉夫的政變,任蘇共第一書記。在結束了赫魯曉夫的無序而帶有自由化色彩的改革之後,勃列日涅夫的政策總體趨嚮於保守和僵化,其領導期間腐化和裙帶風盛行。他在任期間,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大國。 在他統治後期,由於超高的軍費開支和失敗的計劃經濟,蘇聯經濟已經停滯。
  
  對外方面他註重外交,推行“主權有限論”,聲稱當華沙條約成員國的社會主義政權受到威脅時,蘇聯可以進行武力干涉,此為著名的勃列日涅夫主義。他1968年派軍隊侵略捷剋斯洛伐剋。1976年5月,他成為蘇聯元帥。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蘇聯最高蘇维埃主席。1979年,由於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親蘇聯的政策,他發動了阿富汗戰爭,成為導致蘇聯衰落和最終解體的重要因素之一。
  
  任內1969年在珍寶島、鐵列剋提等地爆發了中蘇邊界衝突,之後蘇聯與中國關係長期沒有改善。但勃列日涅夫死前發表的1982年“塔什幹講話”,被認為是中蘇解凍的早期訊號。1982年12月10日在莫斯科逝世,享年75歲。
  
  勃列日涅夫晚年開始大搞個人崇拜,具有濃重的“勳章情結”,一生獲得114枚勳章。1976年12月,70歲生日時獲得“蘇聯英雄勳章”,這是當時蘇聯的最高勳章,一般衹授予為蘇聯國傢和社會做出偉大貢獻的人士。同樣出於慶生,他還獲得“列寧勳章”和“金星勳章”超過三次。1978年他還獲得軍隊最高勳章“勝利勳章”,成為二戰結束後唯一獲得該勳章人士。他死後,1989年蘇聯取消了他的這枚勳章資格。
<< 前一君主: 赫魯曉夫蘇聯勃列日涅夫
(1964年1982年)
後一君主 >>: 安德羅波夫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