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 人物列錶
蘇曼殊 Su Manshu(近代中國)王國維 Wang Guowei(近代中國)
趙爾巽 Zhao Erxun(近代中國)李定夷 Li Dingyi(近代中國)
梁啓超 Liang Qichao(近代中國)蔡東藩 Cai Dongfan(近代中國)
李寶嘉 Li Baojia(近代中國)張祖翼(梁溪坐觀老人) Zhang Zuyiliangxizuoguanlaoren(近代中國)
孫希孟 Sun Ximeng(近代中國)黃小配 Huang Xiaopei(近代中國)
徐枕亞 Xu Zhenya(近代中國)劉鶚 Liu E(近代中國)
吳趼人 Wu Jianren(近代中國)頤瑣 Yi Suo(近代中國)
林紓 Lin Shu(近代中國)儲仁遜 Chu Renxun(近代中國)
黃世仲 Huang Shizhong(近代中國)遁廬 Dun Lu(近代中國)
雲間天贅生 Yun Jiantianzhuisheng(近代中國)黃南丁氏 Huang Nadingshi(近代中國)
冷佛 Leng Fo(近代中國)蘇輿 Su Yu(近代中國)
王先謙 Wang Xianqian(近代中國)徐珂 Xu Ke(近代中國)
孫詒讓 Sun Yirang(近代中國)易順鼎 Yi Shunding(近代中國)
宋玉卿 Song Yuqing(近代中國)羅惇曧 Luo Dunrong(近代中國)
張謇 Zhang Jian(近代中國)馬建忠 Ma Jianzhong(近代中國)
許南英 Xu Naying(近代中國)葉德輝 She Dehui(近代中國)
李葭榮 Li Jiarong(近代中國)孟森 Meng Sen(近代中國)
佚名 Yi Ming(近代中國)黎遂球美周 Li Suiqiumeizhou(近代中國)
夏仁虎 Xia Renhu(近代中國)許國英 Xu Guoying(近代中國)
黃瀎 Huang Jun(近代中國)虞公 Yu Gong(近代中國)
黃質 Huang Zhi(近代中國)錢基博 Qian Jibo(近代中國)
陶希聖 Tao Xisheng(近代中國)蔣芷儕 Jiang Zhichai(近代中國)
辜鴻銘 Gu Hongming(近代中國)鬍開明 Hu Kaiming(近代中國)
陳蓮痕 Chen Lianhen(近代中國)漢史氏 Han Shishi(近代中國)
宣南吏隱 Xuan Naliyin(近代中國)張春帆 Zhang Chunfan(近代中國)
吳沃堯 Wu Woyao(近代中國)程善之 Cheng Shanzhi(近代中國)
周大荒 Zhou Dahuang(近代中國)韻清女史呂逸 Yun Qingnvshilvyi(近代中國)
李涵秋 Li Hanqiu(近代中國)張恨水 Zhang Henshui(近代中國)
葉楚傖 She Chucang(近代中國)蔡元培 Cai Yuanpei(近代中國)
韓兆琦 Han Zhaoqi(近代中國)許地山 Xu Dishan(近代中國)
陳炯明
近代中國  (1878年1933年九月22日)
字: 競存
籍貫: 海豐

  陳炯明(1878年-1933年),字競存,廣東海豐人 。中華民國時期廣東軍政領袖,畢生堅持[聯省自治]的政治主張,致力於以和平協商的方式統一中國,與孫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權]不惜以武力徵戰謀求統一中國的政治綱領不合,最終分道揚鑣、反目成仇,為國共兩黨至今均不受歡迎的近代爭議人物。陳炯明下野後退居香港,協助海外最大的華僑社團組織‘洪門’轉型為中國緻公黨,並首任該黨總理。1933年病卒於香港,翌年遷葬廣東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
  1878年出生於廣東海豐。1898年中清朝秀纔。1906年就讀廣東法政學堂,為第一屆學員,同屆同學中有鄒魯,教員中有朱執信、古應芬。1908年以“最優等生”成績畢業。次年當選廣東省咨議局議員,在上海加入同盟會。1910年參與倪映典廣東新軍起義,失敗後到香港參加劉思復組織的暗殺團。次年3月參加黃花崗起義,為敢死隊第四隊隊長,謀炸廣東水師提督未中。10月武昌起義後,到東江組織民軍起義,並參與攻打惠州的戰役。後歷任廣東副都督,代理都督。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後到新加坡經商。期間孫中山重組中華革命黨,要求畫押並宣誓效忠他個人,陳炯明未參加。1916年回廣東成立粵軍,任總司令,反對袁世凱。袁死後,被北京政府封為“定威將軍”。
  1917年擁護孫中山南下,發動護法戰爭,對抗北京段祺瑞政府。他在軍事上支持和幫助孫中山在廣東的發展。
  陳炯明主政廣東期間對廣東有一定的建設。其政治主張為“聯省自治”製省憲,效美國州憲之聯邦體製,但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産黨的官方歷史觀點一直認為陳炯明的“聯省自治”承認北洋政府國體的統治現狀,實質仍會導致變相軍閥割據。亦有人認為他是中國聯邦憲政的實踐者。其對廣東的貢獻有:
  政治上推行“聯省自治”,使廣東成為全國的“模範省”。建立了現代的政治機構,如:廣州市的正式建市由其主導進行;立法、行政、財政、審計等機構運行有序。推行基層民主和自治,精兵簡政,促進社會改良。
  經濟上,興辦實業,興建公路,扶持民企等,使廣東在民國期間得到最好的發展。
  教育上,私立學校興盛,為全國之最;發展公辦教育,實行免費教育;邀請陳獨秀任省教育廳長。
  社會生活上,革除陋俗,主要禁絶煙賭,使之絶跡,民風大好。
  下野後,創建中國緻公黨,任總理,繼續為中國的統一和富強而奔走。
  陳炯明,字競存,廣東海豐人。生於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卒於香港。1909年當選廣東省諮議局議員,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赴新加坡等地經商。1917年擁護孫中山南下護法,被任命為援閩粵軍總司令。1920年所部發展為2萬多人。8月,奉命率粵軍回師廣東,驅逐桂軍。10月占領廣州,任粵軍總司令兼廣東省省長 。1921年5月廣州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任內務總長兼陸軍總長 。1922年4月因反對北伐被孫中山免去陸軍總長以外的各項職務,引起部屬不滿,最終導致1922年6月16日粵軍部將葉舉率兵包圍總統府,意在驅逐孫中山。1925年下野後寓居香港,致力於組建中國緻公黨,並擔任首任總理。1933年9月於香港病逝,第二年遷葬廣東惠州。
  ◆生平
  1878年,生於廣東海豐,原名捷,字贊之,又字競存;
  1898年,中秀纔;
  1906年,到廣州就讀於廣東法政學堂,1908以優等成績畢業;
  1909年,任廣東諮議局議員,先後提出《革除衙署積弊案》、《廢除就地正法案》、《籌辦城鎮鄉地方自治案》、《籌築惠湖鐵路案》、《禁絶一切賭博案》等提案;11月與丘逢甲等一起被推為代表,赴上海參加各省咨議局聯合大會,加入同盟會;
  1910年,參加廣州新軍起義聯絡工作;
  1911年,任廣州起義領導機關統籌部屬下的編製課課長兼調度課副課長,又被確定負責率領一路選鋒隊進攻巡警教練公所。武昌起義後被同盟會南方支部派到東江組織民軍起義,光復惠州;
  1911年,廣東軍政府成立,被推為副都督,不久後為代都督;
  1913年,宣佈廣東獨立,聲討袁世凱,失敗後逃往香港轉赴新加坡;
  1915年,聯絡一批原國民黨人組建中華水利促進社;
  1916年,回到廣東東江發動駐軍和民軍起義,參加討袁鬥爭;
  1917年,北京政府大總統黎元洪授予其“定威將軍”。參加護法運動,任援閩粵軍總司令,占領閩西南的汀州、漳州、竜岩等地,建立根據地,稱為“閩南護法區”;
  1920年8月,率粵軍從廣西回粵,打敗盤踞廣東的桂係軍閥,被任命為廣東省省長兼粵軍總司令;
  1921年5月,被孫中山任命為中華民國政府陸軍部總長兼內務部總長,積極參與“聯省自治”運動,反對孫中山的北伐主張;6月任援桂軍總司令,進軍廣西,攻占廣西全境。
  1922年4月,婉拒前往梧州與孫中山面商北伐問題,後被孫中山免去廣東省省長,粵軍總司令、內務部總長三職。此後退居惠州,其部屬葉舉等將領不滿孫中山出爾反爾、過河拆橋的舉措,於6月16日派兵包圍總統府和粵秀樓,意欲把孫中山趕出廣東。8月15日,陳炯明回到廣州任粵軍總司令。
  1923年,被滇、桂、粵聯軍組成的西路東徵軍擊敗,陳炯明率部退守東江;
  1925年,革命軍兩次東徵徹底打垮其所部後避居香港,後將美洲洪門緻公堂改組為中國緻公黨;
  1933年9月22日在香港病故。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