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齊 人物列錶
呂尚 Lv Shang(薑齊)薑伋 Jiang Ji(薑齊)薑得 Jiang De(薑齊)
薑慈母 Jiang Cimu(薑齊)薑不辰 Jiang Buchen(薑齊)薑靜 Jiang Jing(薑齊)
薑山 Jiang Shan(薑齊)薑壽 Jiang Shou(薑齊)薑無忌 Jiang Moji(薑齊)
薑赤 Jiang Chi(薑齊)薑脫 Jiang Tuo(薑齊)薑購 Jiang Gou(薑齊)
薑祿甫 Jiang Lufu(薑齊)薑諸兒 Jiang Zhuren(薑齊)薑無知 Jiang Mozhi(薑齊)
薑小白 Jiang Xiaobai(薑齊)薑無詭 Jiang Mogui(薑齊)薑昭 Jiang Zhao(薑齊)
薑潘 Jiang Pan(薑齊)薑捨 Jiang She(薑齊)薑商人 Jiang Shangren(薑齊)
薑元 Jiang Yuan(薑齊)薑無野 Jiang Moye(薑齊)薑環 Jiang Huan(薑齊)
薑光 Jiang Guang(薑齊)薑杵臼 Jiang Chujiu(薑齊)薑荼 Jiang Shu(薑齊)
薑陽生 Jiang Yangsheng(薑齊)薑壬 Jiang Ren(薑齊)薑驁 Jiang Ao(薑齊)
薑積 Jiang Ji(薑齊)薑貸 Jiang Dai(薑齊)
薑小白
薑齊  (?前685年前643年十月7日)
網筆號: 桓公
開端終結
在位前685年前643年

  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2]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名小白。[3]齊僖公的兒子、齊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齊襄公和齊君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竪刁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身死不葬,蟲流出戶”。
  
  齊襄公時,國政混亂。小白的師傅鮑叔牙預感齊國將發生大亂,就保護小白逃到莒國。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孫無知殺齊襄公,自立為君。次年,雍林人殺公孫無知。一時間齊國無君,一片混亂。小白和齊國正卿高傒從小相好,一聽說雍林人殺無知,就和國氏秘密召小白從莒國回來。魯國聽說無知被殺,也發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糾回國,而派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鈎。小白咬舌吐血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於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六日方抵。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立其為國君。是為桓公。
  
  當時桓公被射中帶鈎,裝死騙過管仲。躲在帳篷車裏日夜兼程趕回齊國,又有齊國貴族國、高兩氏支持,成為國君。桓公發兵迎擊魯國,在幹時(今山東省桓臺縣)大戰,魯軍敗走。鮑叔牙給魯侯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剁成肉泥。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魯人害怕,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衹想讓齊國成為強國,那麽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麽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傢,哪個國傢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聽從他的建議,假裝要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
  改革
  
  齊桓公任用管仲進行改革,一時間齊國大治。
  
   * 建立宮廷官製。在相之下,設立大行、大司田、大司馬、大司理、大諫等五官,分別掌管外交、經濟、軍事、刑法、監察等,削弱了世卿的統治權力,增強了君主集權,形成了完整的中央政權機構。
   * 構建地方行政機構,實行國野分治的方法,國都為國,其他地方為野。國中設二十一鄉,其中工商六鄉,士十五鄉。每五傢為一軌,軌設軌長。每十軌為一裏,裏設裏司。每四裏為一連,連設連長。每十連為一鄉,鄉設良人。再為臣設三卿,工設三族,商設三鄉,澤設三虞,山設三衡,加強管理。對於野,以三十傢為一邑,邑設邑司。十邑為一卒,卒設卒帥。十卒為一鄉,鄉設鄉帥。三鄉為一縣,縣設縣帥。十縣為一屬,屬設大夫。全國共有五屬,設五屬大夫分別治理。並劃分各級官員的職權範圍,屬大夫管刑獄,縣帥管劃分田界,鄉帥管一般政事,要求他們兢兢業業,不許荒廢政事,不然處以刑罰。每年正月,五屬大夫要嚮桓公匯報述職,桓公根據政績來進行奬懲。
  
  軍事刑法方面
  
  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規定士鄉的居民必須服兵役。每傢出一人為士卒,每軌為一伍,伍由軌長率領。每裏五十人為一小戎,小戎由裏司率領。每連二百人為卒,卒由連長率領。每鄉兩千人為一旅,旅由良人率領。五鄉一萬人為一軍,十五鄉共三軍,桓公、國子、高子各率一軍。農閑時訓練,由戰事時出徵。這樣既提高了士兵戰鬥力,也不必支付養兵的費用。另外,為解决武器不足的問題,規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贖罪。犯重罪可以用甲和戟贖罪,犯輕罪的可以用盾和戟贖罪,犯小罪可以用金屬贖罪,銅用來鑄兵器,鐵用來鑄農具。訴訟成功則要交一束箭。從此,齊國的兵器也漸漸充足起來。[4]
  經濟方面
  
  通過減少稅收,增加人口的生育水平。從而提高齊國的總體人口數量。對商業特別是????商加以重稅,以補足稅收的差異。並實行了糧食,“準平”的政策,避免富人搶奪窮人的糧食,進一步限製貧富的差距。也間接承認了農民自由買賣糧食的權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並且還保障了私田農的生産利潤。這種經濟政策,亦為經濟層面的國君集權。並在齊國各處設立“女閭”,將戰犯或罪犯的寡婦充於其間,並抽以稅收。這樣的做法導致了許多秦人,晉人慕名而來到齊國大大的充實了齊國的國庫。
  開始稱霸
  
  桓公二年(前684年),在長勺被魯國擊敗。桓公五年(前681年),攻打魯國,魯國戰敗,魯莊公請求割遂邑求和,桓公答應了,與魯國在柯會盟。曹沫用匕首在壇上劫持桓公,說:“歸還侵占魯國的土地!”桓公答應他。在曹沫拿掉匕首後,桓公後悔,要不給魯國土地而殺曹沫。管仲勸阻說:“不可喪失天下諸侯的信任。”於是就歸還了魯國土地。
  
  齊桓公改革之後,齊國國力大為增強,齊桓公開始走上稱霸的道路。他先是與鄰國修好,歸還給以前侵占魯國的棠、潛兩邑,讓魯國作為南邊的屏障;歸還以前侵占衛國的臺、原、姑、漆裏四邑,讓衛國成為西邊的屏障;歸還以前侵占燕國的柴夫、吠狗兩邑,讓燕國成為北部的屏障。桓公七年(前679年),在甄召集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另外,齊桓公還滅了譚、遂、鄣等小國。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陳歷公子完,即田完,逃到齊國,桓公想任命他為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為工正。
  尊王攘夷
  
  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嚮齊求救。齊桓公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纔停。燕莊公送齊桓公到齊境。桓公說:“不是天子,諸侯嚮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對燕無禮。”於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給了燕國,叮囑燕君學習召公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時一樣給周朝納貢。諸侯聽說此事,都擁護齊國。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狄人攻打邢國,桓公出兵救援。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桓公妹妹哀薑是魯閔公的母親,她和魯公子慶父淫亂。慶父弒閔公,哀薑想立慶父,而魯人立僖公。桓公召回哀薑,將其殺死。桓公二十八年(前658年),衛文公被狄人騷擾,嚮齊求救。齊打敗狄人,並為衛國築楚丘城,把衛國臣民遷到那裏。
  
  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桓公和蔡姬在水中遊玩,蔡姬晃船,桓公心怕,阻止蔡姬。蔡姬不聽,晃個不停。齊桓公出船,大發雷霆,把蔡姬送了回去。蔡國也不高興,把蔡姬又嫁給別人。桓公發怒,興兵討伐。桓公三十年春(前656年),齊桓公帶領魯、宋、陳、衛、鄭、許、曹七國諸侯伐蔡,蔡國臣民反叛。又討伐楚國,楚成王起兵迎戰,問:“為什麽來到我國?”。管仲回答說:“從前召康公對我國先君太公說:‘你要討伐諸侯,輔助周室。’給我們先君東到大海,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棣的土地。楚國沒有進貢包茅,使周王祭祀時沒有用來縮酒的東西。周昭王南徵沒有回來。是因為這些來責問。”楚王說:“沒有進貢,實有此事,這是寡人的過錯。昭王南徵沒有回來,你到漢水岸邊去問吧。”聯軍推進至陘。夏,楚王派屈完帶兵抵禦,聯軍退回召陵。屈完前往召陵嚮齊桓公請求講和,桓公同意。桓公和屈完檢閱部隊時,對自己所率領的聯軍赫赫軍容感到非常驕傲。而屈完在此時勸解桓公“以德綏諸侯”。於是參與聯軍的諸侯們和屈完舉行盟誓後退兵。[5]
  
  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夏,桓公大會諸侯於葵丘(今河南民權)。周襄王派宰孔賜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諸侯朝服之車),不要桓公下拜受賜。桓公想不拜,管仲說:“不可。”,於是桓公還是下拜收賜。秋,又和諸侯會於葵丘,周派宰孔參加。桓公越來越驕傲,諸侯有不少背叛的。宰孔對晉侯說:“齊桓公太驕傲了。”這年,晉獻公死,晉國發生內亂,秦穆公立公子夷吾為晉君,桓公也出兵平亂。這時周朝式微,衹有齊、晉、楚、秦強大。晉國內亂,秦國偏遠,楚王以蠻夷自居,齊桓公成為中原的霸主。桓公說:“寡人嚮南打到召陵,望見熊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西伐大夏,深入流沙之中。登上太行山,到卑耳山纔返回。諸侯不要違背寡人。我三次聯合諸侯出兵,六次和諸侯會盟,定襄王太子之位。說以前三王偉大,現在我和他們有什麽兩樣嗎?我想在泰山封禪。”管仲勸說,桓公不聽。管仲又說,要得到遠方的珍奇怪物才能封禪,桓公纔不考慮這事。
  
  易牙以廚藝服侍齊桓公。齊桓公說:“衹有蒸嬰兒肉還沒嘗過。”於是易牙將其長子蒸了獻給齊桓公吃。[6]
  晚年
  
  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重病,桓公問他:“群臣中誰可以代你為相?”管仲說:“瞭解臣下沒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說:“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殺掉孩子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 桓公說:“開方如何?”管仲回答:“背棄親人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近。” 桓公說:“竪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閹割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愛。”管仲死後,齊桓公不聽管仲的話,重用三人,三人專權。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戎攻打周朝,周告急於齊,齊令各國諸侯發兵救周。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齊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鼕十月七日,齊桓公餓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對方,齊國一片混亂。桓公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裏爬了出來。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齊君無虧纔把桓公收殮。
  評價
  《春秋公羊傳》之評價
  
  《春秋公羊傳》說:“南夷北狄交,中國不絶如綫,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國。”[7]齊桓公作為春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他一嚮是被高度評價的。當時在夷狄的逼迫之下,中原各國的確遭到了極大的威脅,而通過改革而強盛起來的齊桓公,此時充當起了中原各國的保護神,打出了“尊王壤夷”的旗號。作為霸主,齊桓公又是會盟諸侯,又是插手別國事務,又是安定王室,又是徵伐夷狄,可謂風光一時。
  《春秋穀梁傳》之評價
  
  穀梁傳譴責了齊桓公通過殺公子糾成為齊國國君的手段。[8]。對於桓公前681年在北杏的會盟,《穀梁傳》認為齊桓公並不是周天子任命的方伯,如此是不應當的。[9]。但在記載前667年桓公與諸侯在幽的會盟時,稱贊桓公仁義守信。[10]對於桓公在前666年伐衛一事,《穀梁傳》認為桓公雖然是奉王命,但攻伐別國又索取財物,需要輕視。[11]。《穀梁傳》認為桓公為燕國討伐山戎一事是莫大之善舉,需要稱贊。[12]《穀梁傳》以為桓公駐曹救邢一事是害怕狄人,不值得贊揚,所以《春秋》避諱不書齊桓公。[13]前658年桓公為衛國築楚丘城,對於此事《𠔌梁傳》認為桓公雖然有仁愛之心,但此舉超出禮製。[14]桓公率大軍伐蔡,《穀梁傳》認為合乎正道。[15]前655年桓公盟諸侯,擁戴周王的太子,《穀梁傳》認為這是變通禮製擁戴周王的做法值得肯定。[16]《穀梁傳》對桓公在葵丘大會諸侯申明周王禁令表示稱贊。[17]《穀梁傳》譴責桓公滅項一事,但又說桓公曾有存亡繼絶之功,所以為之避諱。對於桓公的去世,《穀梁傳》說此人不正道,但前文有所貶抑,記載他的去世時對他的尊敬。[18]
  《春秋左氏傳》之評價
  
  關於齊桓公伐楚的“召陵之師”,也許首當其衝的楚國人最瞭解當時的情況。召陵之師過去一百多年後,楚國的大夫椒舉嚮追求霸業的楚靈王提到歷史上夏啓王、商湯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齊桓公和晉文公這“六王二公”之功業。而楚靈王在這些歷史人物的偉大業績中,僅選擇了齊桓“召陵之師”作為自己效仿的對象。可見楚國人心目中“召陵之師”是多麽雄壯。[19]童書業認為,“召陵之師”聯軍有一千數百乘兵車的兵力,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在聯軍深入楚境的巨大壓力下,楚國不尋求在戰場擊退聯軍,而是請求加入齊國同盟,此事在楚人心中印象極深。而齊桓去世後的前641年想謀求霸權的楚國在齊國參加盟會,仍然以齊國為盟主。可見齊桓霸業之盛。[20]
  
  有人認為,當時齊桓公並未有多少實力,當時秦晉都還不是很強大,而對於楚國,齊桓公不過是定了一個盟約,並沒有試試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的雄厚實力。至於抗擊夷狄,更多的是打敗了實力不強的狄人,而對於楚國出兵滅了一些小國的行為,齊桓公並沒有干涉。[21]
  其他評價
  
  孟子對齊桓公持批評態度,認為他不過是靠霸道,而不是王道。[22]
  
  齊桓公生活糜爛,《史記》:“桓公好內,多內寵,如夫人(妾)者六人”、“桓公病,五公子各樹黨爭立。”如此多的兒子也為以後的內亂埋下了隱患。另外從齊桓公親近小人,甚至吃人肉,也可以看出這點。
<< 前一君主: 前廢公 薑無知薑齊薑小白
(前685年前643年)
後一君主 >>: 中廢公 薑無詭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