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人物列錶
劉敏中 Liu Minzhong(元代)姚桐壽 Yao Tongshou(元代)鬍三省 Hu Sansheng(元代)
脫脫 Tuo Tuo(元代)佚名 Yi Ming(元代)辛文房 Xin Wenfang(元代)
徐顯 Xu Xian(元代)馬端臨 Ma Duanlin(元代)佚名 Yi Ming(元代)
鄭元祐 Zheng Yuanyou(元代)尤玘 You Qi(元代)俞鎮 Yu Zhen(元代)
盛如梓(元代)伊世珍 Yi Shizhen(元代)林坤 Lin Kun(元代)
吾衍(元代)郭翼(元代)黃雪簑 Huang Xuesuo(元代)
陳元靚 Chen Yuanjing(元代)宇文懋昭(元代)完顔納丹 Wanyan Nadan(元代)
葉留 Ye Liu(元代)徐元瑞 Xu Yuanrui(元代)鬍祇遹 Hu Zhiyu(元代)
王士點(元代)劉孟保(元代)郭鬆年 Guo Songnian(元代)
郭畀 Guo Bi(元代)楊瑀 Yang Yu(元代)權衡(元代)
陸友仁 Lu Youren(元代)孟奎 Meng Kui(元代)孔剋齊 Kong Keqi(元代)
劉鬱(元代)李材 Li Cai(元代)劉一清(元代)
忽必烈
元代  (1215年1294年)
姓: 孛兒衹斤
名: 忽必烈
網筆號: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廟號: 世祖
開端終結
在位1260年1294年
中统1260年五月1264年八月
至元1264年八月1294年

  元世祖忽必烈(蒙古語西裏爾字母拼寫:Хубилай хаан,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名字全稱孛爾衹斤忽必烈,又稱奇渥溫忽必烈,蒙古人,拖雷第四子,母客以烈。中國元朝的創立皇帝,廟號世祖,漢文謚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文謚號薛禪可汗(Sečen Qaγan)。
  
  其長兄蒙哥即位後,下令攻打南宋,忽必烈則負責總領漠南漢地事務。他在這段時間內任用了大批漢族幕僚和儒士,如劉秉忠、許衡和姚樞等等,並提出了“行漢法”的主張。儒士元好問和張德輝還請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師”的稱號,忽必烈悅而受之。1253年,忽必烈率軍進攻位於今雲南的大理國,國王段氏投降,被任為大理世襲總管。
  
  蒙哥在1259年去世後,次年其弟阿裏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選立為大蒙古國大汗,而忽必烈則在中原開平在精兵擁立下自立為大汗。幼弟阿裏不哥與忽必烈為此發動戰爭爭奪汗位,直到1264年阿裏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定為一尊,遷都大都,上都為陪都,並繼續推行漢法、任用漢族官員。但四大汗國之中的三國則因他違反歷來大汗選舉傳統以及他“行漢法”的主張而紛紛終止藩屬關係,脫離了他的統領範圍。僅伊兒汗國(首任伊兒汗即忽必烈之弟旭烈兀)在名義上承認忽必烈的大汗地位,但實際上伊兒汗國也處於半獨立的地位,而在忽必烈去世後則完全獨立了。至此,他實際管轄的政治版圖僅止中原地區、今新疆東半部、西藏和蒙古全境。
  
  1267年忽必烈在大都築新城,同時發佈《下江南檄》討伐南宋,首攻襄陽。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正式即位為皇帝。1273年,元軍經過六年時間包圍,纔攻陷襄陽。但是以後的進展則相當順利。1276年,攻陷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1279年,在厓山海戰中,南宋丞相陸秀夫背着8歲的小皇帝宋帝昺跳海而死,南宋亡,忽必烈正式君臨華夏。
  
  忽必烈後來亦有派遣軍隊進攻一些其它國傢和地區,其中以入侵日本國的戰事最有名,也最慘烈。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軍發動第一次侵日戰爭,日本史書稱之為“文永之役”,以三萬二千餘人,東徵日本。至元十八年(1281年)七月,忽必烈又發動第二次侵日戰爭,史稱“弘安之役”,由範文虎、李庭率江南軍十餘萬人,到達次能、志賀二島,卻碰到臺風,溺死近半。
  
  忽必烈晚年飽受肥胖與痛風病痛之苦。愛妻察必與皇太子真金先行離世,使他悲痛不已。他過度的飲酒損害了健康。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於宮內去世。
  
  《元史》記載忽必烈的妻妾為:
  大皇后帖古倫
  右大斡耳朵:
  o 察必皇后
  o 南必皇后,弘吉列氏。1273年納為皇后。
  右第二斡耳朵
  o 塔剌海皇后
  o 奴罕皇后
  右第三斡耳朵
  o 伯要兀真皇后
  o 闊闊倫皇后
  右第四斡耳朵
  o 八八罕妃子
  o 撒不忽妃子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