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人物列錶
蔣春霖 Jiang Chunlin(清代)朱彝尊 Zhu Yizun(清代)潘永因 Pan Yongyin(清代)
陳廷敬 Chen Tingjing(清代)倉央嘉措 Tshangs-dbyangs-rgya-mtsho(清代)普荷 Pu He(清代)
鄭燮 Zheng Xie(清代)金農 Jin Nong(清代)惲壽平 Yun Shouping(清代)
汪士慎 Wang Shishen(清代)張大受 Zhang Dashou(清代)寧調元 Ning Diaoyuan(清代)
吳淇 Wu Qi(清代)李方膺 Li Fangying(清代)俞樾內子 Yu Yuenazi(清代)
俞樾 Yu Yue(清代)宋犖 Song Luo(清代)律然 Lv Ran(清代)
曹雪芹 Cao Xueqin(清代)納蘭性德 Na Lanxingde(清代)呂撫 Lv Fu(清代)
錢謙益 Qian Qianyi(清代)吳偉業 Wu Weiye(清代)顧炎武 Gu Yanwu(清代)
顧貞觀 Gu Zhenguan(清代)陳維崧 Chen Weisong(清代)王士禎 Wang Shizhen(清代)
查慎行 Cha Shenhang(清代)袁枚 Yuan Mei(清代)黃景仁 Huang Jingren(清代)
龔自珍 Gong Zizhen(清代)黃遵憲 Huang Zunxian(清代)秋瑾 Qiu Jin(清代)
何文煥 He Wenhuan(清代)馮班 Feng Ban(清代)王夫之 Wang Fuzhi(清代)
孫濤 Sun Tao(清代)郭麟 Guo Lin(清代)楊夔生 Yang Kuisheng(清代)
萬斯同 Mo Sitong(清代)畢沅 Bi Yuan(清代)汪楫 Wang Ji(清代)
湯球 Shang Qiu(清代)黃奭 Huang Shi(清代)黃以周 Huang Yizhou(清代)
張廷玉 Zhang Tingyu(清代)佚名 Yi Ming(清代)王秉滔 Wang Bingtao(清代)
白君琳 Bai Junlin(清代)李清馥 Li Qingfu(清代)陳芳生 Chen Fangsheng(清代)
孫星衍 Sun Xingyan(清代)朱伯廬 Zhu Balu(清代)章學誠 Zhang Xuecheng(清代)
𠔌應泰 Gu Yingtai(清代)高鶚 Gao E(清代)蒲鬆齡 Pu Songling(清代)
吳敬梓 Wu Jingzi(清代)李汝珍 Li Ruzhen(清代)醒世居士 Xing Shijushi(清代)
阮元
清代  (1764年1849年)
籍貫: 揚州儀徵

散文集 leisurely corpus《全唐文》

閱讀阮元在散文天地的作品!!!
  字伯元,號蕓臺,又號雷塘庵主,晚號怡性老人,揚州儀徵人,生於高宗乾隆二十九年甲申(一七六四年),卒於宣宗道光二十九年己酉(一八四九年),得年八十六歲。少年即篤志墳典,廿五歲(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成進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1790年授翰林院編修。一年後因學識淵博,受高宗賞識升任少詹事,入值南書房,1793年至179 5年,提督山東學政,曾數遊濟南名泉,留下不少贊泉詩,寫有《小滄浪筆談》,雜記濟南掌故風物等;廣交山東及寓魯金石學家,遍訪山東金石文物,在畢沅主持下,撰成《山左金石志》24捲,對山東乾嘉之際金石學的興盛貢獻頗巨。後歷任浙江學政,仁宗嘉慶三年(1798)返京,任戶部左侍郎,會試同考官,未幾又赴浙江任巡撫,撫浙約十年。在任期間,除吏治軍政之外,又糾合浙江文人,編書撰述不輟。嘉慶六年(1801)在杭州建立「詁經精捨」,聘王昶授詞章,孫星衍授經義,作育英才。以嘉慶十年喪父,服除,任職兵部,又先後出為湖南、浙江巡撫。此後,又曾先後任江西巡撫、兩廣總督。在粵期間,建議禁鴉片,對英商采用較嚴厲的政策。嘉慶廿五年(1820)在粵創立「學海堂書院」。道光六年,遷雲貴總督,旋又晉升體仁閣大學士,在道光十八年(1838)致仕,返揚州定居,先後加太子太保、太傅。 1849年 (道光二十九年) 去世,謚“文達”。
  他畢生仕宦特達,但撰述編纂工作未嘗稍輟。他學問淵博,在經學、方志、金石學及詩詞方面都有很高造詣, 尤以音韻訓詁之學為長。著書180餘種,編著有《皇清經解》《 經室集》等。值乾嘉文化鼎盛之時,阮元標領文壇數十年,海內尊之為學界泰鬥。早歲編集金石書畫目錄,為《石渠隨筆》、《山左金石志》、《兩浙金石志》。任浙江學政時邀臧庸兄弟、何元錫、陳鱣等學者編《經籍纂詁》一百一十六捲,於嘉慶五年(1800)刊行,翌年刊刻清初以降浙江詩人作品為《兩浙輶軒錄》四十捲。又翌年立詁經精捨,刊《詁經精捨文集》十四捲。喪父守製期間,刊《十三經校勘記》,又蒐羅《四庫全書》未收書,編為《四庫未收書目提要》目錄進呈御覽。數年後,撰成《疇人傳》五十九捲,為中國歷代天文歷算傢之專門史。道光二十一年(1816)刊刻宋本《十三經註疏》;創立學海堂期間,刊《學海堂叢刻》。阮氏亦重視修志,所修志書著名者有《浙江通志》、《廣東通志》、《雲南通志》、《揚州圖經》等。其中《揚州圖經》以圖為經,可稱創例。阮元的文集,為《揅經室集》五十七捲 所作《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均是書學史上的重要著述 。
  阮元硯
  “自有天然硯,山林景可嘉”,這是以前讀過的阮元麻子坑石硯銘文的首句。但未見過此硯。不想那日竟在北京古玩書畫城的“藏硯齋”,見到了一方阮元硯,硯橢圓形,素池無紋飾,有銘文。
  據清人錢泳在《履園叢話》中記載,阮元確曾藏有此硯,“石之出於端州者,概而名之曰端。端非一種,種非一類,衹要質理細,發墨易,便是佳硯。其他名色甚多,如鴝鵒眼、黃竜紋、蕉葉白之類,而石質粗笨,不發墨,則亦安用其名色耶?近日阮雲臺宮保在粵東,又得恩平茶坑石,甚發墨,五色俱有,較端州新坑為優,此前人之所未見。”《恩平縣志》上說,恩平茶坑産異石,嘉慶初年的時候就有人掘之,並請硯工製作為硯。其名氣不如端硯。不過錢泳對名硯的看法,與阮元正合。
  阮元的硯銘是這樣寫的:“此恩平茶坑緑石,質潤而堅,有黃竜氣,與端溪北石之緑端,枯而無氣不同”。
  文選樓為其藏書處,樓在揚州文選巷。嘉慶十年鼕,阮元遵照父親遺志,在文選巷傢廟西邊築建了“ 文選樓”,樓的下面是私塾,樓的上面祀隋代著名文選學家曹憲,並且以唐代著名文選學家李善等人相配。阮元個人認為曹憲是文選學得以創立的開山者,唐代李善則是文選學得以成為顯學的集大成者。阮元的文選因其藏有宋版《文選》,加上樓以“曹李”而聞名,故名“文選樓”。
  阮元和他同時代的藏書傢一樣,都喜歡把自己收藏的善本加以刻印,以利傳播。他刻的書就取名為《文選樓叢書》。《清史稿》對他的評價是:“元博學淹通,……刊當代名宿著述數十傢為《文選樓叢書》。”阮元好藏硯,並以“九十九硯齋”名其室,其作品收入《揅經室集》。
  《宛委別藏》
  清代著名學者阮元巡撫浙江時,留心搜訪《四庫全書》未收之書,先後求得175種,依《四庫全書總目》例,為每書撰寫提要,隨書奏進。嘉慶帝十分高興 , 遂據傳說夏禹登宛委山得金簡玉字之書,親筆賜名《宛委別藏》。
  所收多為世所罕覯之珍本秘笈,或不見於公私着錄,如《皇宋通鑒紀事本末》、《釣磯文集》、《招捕總錄》等;或在中土久已失傳,如《難經集註》、《五行大義》、《文館詞林》等;或可補《四庫全書》之缺佚,如《尚書要義》補足四庫所缺三捲,《夷堅志》補足四庫所缺甲乙
  丙丁四志,《墨客揮犀》補足四庫所缺續編等。同時《宛委別藏》所收各書均據舊本精鈔影寫,其中源於宋刻的有30餘種,源於元刊的有10多種,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
  書成後原本一直存於宮中,世間並無刊刻流傳。80年代臺灣商務始將原書重行整理,影印出版。但所收書僅得161種,其餘12種不知去嚮。
  宛委別藏: 係嘉慶帝在故宮養心殿的藏書總稱。《四庫全書》修纂結束後,著名學者阮元在南方供職時,發現大量《四庫全書》未收的精本善本書籍。他除了收集到部分原版書外,又雇人抄錄了部分精品,進呈給皇帝。並仿照《四庫全書》每書撰寫提要一篇附於捲首。
  嘉慶對這些書籍十分欣賞,遂在養心殿闢一隅藏之,並鈐以"嘉慶禦賞之寶",成後世所傳之《宛委別藏》。
  考"宛委"二字源自浙江紹興(古稱會稽)之宛委山。宛委山乃會稽山的支峰,上有石匱,故亦稱石匱山。其山勢陡峻,聳入雲霄,又稱天柱。
  登者需拾級而上。傳說禹曾得金笥玉字於此地,所以此山又名玉笥。無論石匱抑或玉笥,均與置放書籍的器物有關,故冠之於藏書。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