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楊捷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閱讀楊捷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
四年,師定廣東,命捷率宣化、大同兵三千往鎮撫。五年,行次池州,金聲桓、李成棟叛。大將軍譚泰請以捷駐防九江會剿,即授九江總兵,率兵復都昌,獲聲桓所置吏餘應柱等,斬之。江西平,敘功,予世職拖沙喇哈番。十年,從靖南將軍喀喀木討廣東叛鎮郝尚久,復潮州。調陝西興安,經略大學士洪承疇請留原鎮,加右都督。調福建隨徵右路總兵,十二年,敘復潮州功,進左都督。鄭成功侵掠福建,與戰雲霄、銅山諸處,屢捷。十六年,擢江南提督。會成功陷鎮江,窺江寧,加太子少保,充江南隨徵左路總兵,駐揚州,防江北要汛。十八年,命署廬鳳提督,尋調山東。土寇於七敗竄入海,捷捕治其黨五十餘人,誅之。
康熙十二年,調江南。十七年,鄭錦攻漳州,陷海澄。調捷福建,轄水陸各軍,進少保兼太子太保。疏言:“臣前剿賊雲霄、銅山間,深知閩兵不力戰。自任江南提督,召募材健,訓諫有年。擬選三千人隨徵福建。”詔允之。捷至福州,聞錦犯泉州,即督兵趨惠安。錦將劉國軒斷洛陽橋,以三千人據陳山壩阻我師,捷遣遊擊李璉等襲破之。總兵黃大來與副都統禪布等會師洛陽橋南夾擊,國軒遁,泉州平。錦將王一鵬復窺惠安,捷令總兵張韜禦之,捕斬略盡。其別將葉明、紀朝佐等出沒德化、永春間,蕭武等以舟師泊湄州,窺興化。捷遣將防守策應,移師至漳州。偕副都統吉爾塔布等敗國軒於江東橋,又分兵屯守柯坑山、鳳山、萬鬆關諸要隘,遣別將扼守榴山寨。
捷初上官,疏請別設水師提督,得以專禦陸路。上授捷昭武將軍,領福建陸路提督事。十八年,國軒率衆劫榴山寨,欲奪江東橋。捷會平南將軍賚塔等分兩翼夾擊,大敗之於下坑山及歐溪頭,斬級千餘,獲甲仗無算。國軒屯獅子山,聯絡遠近各寨為聲援。十九年,捷親率健卒剿平烏嶼諸寨,與總督姚啓聖、總兵姚大來等分下玉洲、三汊、石碼,連破十九寨,進取海澄。錦將蘇侃以城降,遂乘勝與浙江提督石調聲復廈門,國軒自銅山竄歸臺灣。
是年,以老病乞罷,命還任江南提督。敘復海澄功,進世職三等阿達哈哈番。三十九年,卒,年七十四,贈少傅兼太子太傅,謚敏壯。孫鑄,襲職,請改籍揚州衛。
楊捷將軍墓位於天長市諭興鄉草廟山南麓,楊府水庫西岸。墓主楊捷,字元凱,原籍江蘇寶應,清代康熙年間昭武將軍,光祿大夫兼太子太保,曾赴蒙古、臺灣等地徵戰,功勳卓著。該墓與山體相連,墓區原建有雙碑亭、雙碑坊,墓前神道長約 400米,寬30米,用籮底磚鋪砌,兩側分列文官武將、獅、馬、虎、羊、狗等七對石像生和一對望柱,石刻造型優美、雕刻細膩,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所處之地空曠開闊,空氣清新,是人們踏青懷古的理想去處。
楊捷(也稱楊府將軍)墓位於諭興鄉草廟山東麓,是天長市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最具歷史價值的清代早期古墓葬。楊捷曾官任清光祿大夫、昭武將軍、少保兼太子太保、督江南總兵等。死於封贈少傅太子太傅。楊將軍墓占地25畝,氣勢恢宏,十分壯觀,墓葬群用人工挖土堆積20—30畝左右的高大土丘,墓前有長500米、寬30米的神道,實為罕見,墓前石華表、石牌坊、石象生、墓志銘等石刻文物一應俱全,這批石刻文物構思獨特、造型優美、雕工精細、形態逼真,在我省尚不多見,實屬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屬省級重點保護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