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徐大椿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
祖父除釚,康熙十八年(1679)鴻詞科翰林,任檢討職,纂修明史。父徐養浩,精水利之學,曾聘修《吳中水利志》。大椿白幼習儒,旁及百傢,聰明過人。年近三十,因傢人多病而致力醫學,攻研歷代名醫之書,速成深邃。懸壺濟世,洞明藥性,雖至重之疾,每能手到病除。
大椿精勤於學,平生著述甚豐,皆其所評論闡發,如《醫學源流論》(1757)、《醫貫砭》(1767)、《蘭臺軌範》(1764)《慎疾芻言》(1767)等,均能一掃成見,另樹一幟,實中醫史上千百年獨見之醫學評論大傢。又著《難經經釋》(1727),《神農本草經百種錄》(1736)、《傷寒類方》(1759)及《內經詮釋》、《六經病解》等,雖曰遵經詮釋之作,其中真知灼見亦頗不少。後人將其所著輯為《徐氏醫學全書十六種》等板行,流傳甚廣影響極大。
徐大椿曾兩度奉詔赴京。首次為乾隆二十五年(1760),直言質樸而得乾隆帝嘉賞,原擬留職京師,堅辭放歸隱居畫眉泉;第二次乾隆三十六年,年已七十九歲,自知不豫,攜子徐爔同行,到京後三日死。死前自擬墓前對聯曰:“滿山芳草仙人藥,一徑清風處士墳,”可謂平生寫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