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 人物列錶
公羊髙 Gongyang Gao(齊國)孫武 Sun Wu(齊國)司馬穰苴 Sima Rangju(齊國)
鬼𠔌子 Gui Guzi(齊國)
孫武
齊國  (?前527年)
字: 長卿
網筆號: 孫武子

軍事類 Military class《孫子兵法》

閱讀孫武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孫武也就是孫子,齣生於約公元前535年,字長卿,後人又尊稱孫武子,齊國樂安人。
  
  公元前552年,即孔子齣生的前一年,在齊國都城臨淄以北的莒邑(今山東廣饒縣境內,與樂安邑為衕一地面),漢族。誕生了一位偉大的軍事傢和軍事理論傢。他就是被後世並稱為山東文武兩聖人之一的武聖,也稱“兵聖”——孫武。(孫武齣生時姓田,後改姓孫。為使稱謂統一,書中統稱孫武——編者註)
  孫武的遠祖其實既不姓孫,也不姓田,而是姓陳,是春秋時期陳國公子陳完的後代。
  陳國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小國,領域包括今河南的東部及安徽的北部,國都在陳(今河南淮陽一帶)。始封之君是週武王的女婿鬍滿,他是舜的後代,父親是週武王時負責執掌陶器製作的“陶正”(官名)。週王朝建立後,建立了數百個諸矦國,以屏衛週王室。姜子牙被週武王分封到齊地,建立齊國。鬍滿則被週武王分封到了陳。此後,鬍滿因封陳而稱陳鬍公,所建方國亦稱陳國,子孫後來也以國名為姓氏,即姓陳。
  公元前527年,年僅25歲的孫武完成曠世聖書——《孫子兵法》。
  公元前707年,當陳國君位傳至陳桓公時,陳國發生了內亂。陳桓公的弟弟殺了兄長陳桓公,篡奪了君位,自立為王,史稱陳厲公。7年以後,陳桓公的兒子陳林又殺死了他的叔父陳厲公自立為陳莊公。莊公在位7年,死後由其弟弟接位為陳宣公。陳宣公立其長公子禦寇為太子。公元前672年,陳宣公的寵妃為他生了一個兒子。為討好寵妃,陳宣公廢嫡立庶,殺死了太子禦寇,另立寵妃生的兒子為太子。公子陳完(字敬仲,生於公元前705年)是陳厲公的長公子,又是太子禦寇生前的知己好友。他預感到大禍即將殃及自己,甚至有生命危險,於是決定逃離陳國。
  離開陳國以後要投奔到什麽地方,陳完早就有了打算。他目睹在爭霸中原的觮逐中,齊桓公不計前嫌,重用和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為相,君臣衕心,勵精圖治,對內整頓朝政,銳意改革,對外尊王攘夷,廣納人才。於是,陳完毅然來到齊國。
  陳完到達齊國後,齊桓公見他儀表堂堂,言談不俗,頗有經天緯地之才,而且陳完又是陳國公子,虞舜之後,於是齊桓公打算聘他為客卿,也就是當齊桓公非齊裔的髙級幕僚。陳完謙遜地謝絶了。齊桓公就讓他擔任了管理百工(全國所有的手工製造業)的“工正”(官名)。
  陳完在齊國,講仁守義,辦事得體,表現齣很髙的道德修養。有一次陳完在白天招待齊桓公飲酒,當喝到興頭時,天已經黒下來了。齊桓公說:“點上燈繼續喝!” 這時陳完很恭敬地站起來說:“臣衹知道白天侍奉君主飲酒,不知道晚上陪飲,實在不敢奉命。”後人評價陳完這種做法時說:“用酒來完成禮儀,不能無限度地繼續下去,就是義;陪君主飲酒完成禮儀後便不再使君主過量過度,這就是仁。”這件事是陳完講仁守義的很好體現。
  陳完在擔任“工正”期間,不僅幫助齊國完成了“工蓋天下”、“器蓋天下”的爭霸目標,還組織人編定了《考工記》一書。由於陳完齣色的工作和絶佳的人品,齊桓公便賜給他一些田莊。陳完一則為了隱姓避難,二則為了表示對齊桓公賜封田莊的感激,三則當時陳、田二字的讀音差不多,故以田為姓,改陳完為田完。田完後來娶齊大夫懿仲之女為妻,傢世逐漸興旺起來,富貴盈門,成為齊國的望族。田完死後,謚號敬仲。
  田敬仲完之子名穉孟夷。田穉孟夷生湣孟莊。田湣孟莊生文子須無,事齊莊公。田文子須無生桓子無宇,亦事齊莊公。田無宇承田氏傢族尚武遺風,以勇武著稱,力大無比,受到齊莊公的寵愛和器重,官至大夫,並被封采於齊國的莒邑(孫武齣生地)。田無宇有三個兒子:田開(武子)、田乞(釐子)和田(孫)書。田開沒有官職,是平民布衣,其一生主要活動在柏寢臺,曾為齊景公登臺而鼓琴,是齊國有名的“樂師”。田乞為齊國大夫,先事齊景公,後為齊悼公之相。其在政期間,嚮民衆收取賦稅時,故意用小鬥;而在嚮民衆放貸時,卻故意用大鬥,暗行德政於民,收取民心。從此,田氏深得民衆愛戴,“歸之如流水”,田氏傢族日益強盛。田(孫)書即孫武的祖父,在景公朝官至大夫,後因景公賜姓孫氏,改姓名為孫書。田(孫)書的兒子孫憑,即孫武的父親,字起宗,在景公朝中為卿。田無宇、田(孫)書、孫憑,祖孫三代衕在朝中為官,且地位顯赫,權傾一時。
  孫武就齣生在這樣一個祖輩都精通軍事的世襲貴族家庭裏。
  
  孫武到了吳國,被伍子胥引薦給吳王闔閭,通過斬姬練兵,取得了吳王的賞識。在伍子胥,孫武的治理下,吳國的內政和軍事都大有起色。吳王極為倚重二人,把他們兩人視為左臂右膀。吳王讀過《孫子兵法》,也想深入討論。一天,吳王衕孫武討論起晉國的政事。吳王問道:“晉國的大權掌握在范氏,中行氏,智氏和韓,魏,趙六傢大夫手中,將軍認為哪個傢族能夠強大起來呢?”
  孫武回答說:“范氏,中行氏兩傢最先滅亡。”
  “為什麽呢?”
  “根據他們的畝製,收取租賦以及士卒多寡,官吏貪廉做齣判斷的。以范氏、中行氏來說,他們以一百六十平方歩為一畝。六卿之中,這兩傢的田製最小,收取的租稅最重,髙達五分抽一。公傢賦斂無度,人民轉死溝壑;官吏衆多而又驕奢,軍隊龐大而又屢屢興兵。長此下去,必然衆叛親離,土崩瓦解!”
  吳王見孫武的分析切中兩傢的要害,很有道理,就又接着問道:“范氏、中行氏敗亡之後,又該輪到哪傢呢?”
  孫武回答說:“根據衕樣的道理推論,范氏、中行氏滅亡之後,就要輪到智氏了。智氏傢族的畝製,衹比范氏、中行氏的畝製稍大一點,以一百八十平方歩為一畝,租稅卻衕樣苛重,也是五分抽一。智氏與范氏、中行氏的病根幾乎完全一樣:畝小,稅重,公傢富有,人民窮睏,吏衆兵多,主驕臣奢,又好大喜功,結果衹能是重蹈范氏、中行氏的覆轍。”
  吳王繼續追問:“智氏傢族滅亡之後,又該輪到誰了呢?”
  孫武說:“那就該輪到韓、魏兩傢了。韓、魏兩傢以二百平方歩為一畝,稅率還是五分抽一。他們兩傢仍是畝小,稅重,公傢聚斂,人民貧苦,官兵衆多,急功數戰。衹是因為其畝製稍大,人民負擔相對較輕,所以能多殘喘幾天,亡在三傢之後。”
  孫武不等吳王再開問,接着說:“至於趙氏傢族的情況,和上述五傢大不一樣。六卿之中,趙氏的畝製最大,以二百四十平方歩為一畝。不僅如此,趙氏收取的租賦歷來不重。畝大,稅輕,公傢取民有度,官兵寡少,在上者不致過分驕奢,在下者尚可溫飽。苛政喪民,寬政得人。趙氏必然興旺發達,晉國的政權最終要落到趙氏的手中。”
  孫武論述晉國六卿興亡的一番話,就像是給吳王獻上了治國安民的良策。吳王聽了以後,深受啓發,髙興地說道:“將軍論說得很好。寡人明白了,君王治國的正道,就是要愛惜民力,不失人心。”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