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人物列錶
袁枚 Yuan Mei(清代)白君琳 Bai Junlin(清代)李調元 Li Diaoyuan(清代)
冒襄 Mao Xiang(清代)葉夢珠 She Mengzhu(清代)屈大均 Qu Dajun(清代)
陸莘行 Liu Shenhang(清代)顧祖禹 Gu Zuyu(清代)丁紹儀 Ding Shaoyi(清代)
朱仕玠 Zhu Shijie(清代)黃叔璥 Huang Shujing(清代)蔣師轍 Jiang Shizhe(清代)
李元春 Li Yuanchun(清代)陳倫炯 Chen Lunjiong(清代)梁廷枏 Liang Tingnan(清代)
聶鈫 Nie Qin(清代)曹廷傑 Cao Tingjie(清代)景方昶 Jing Fangchang(清代)
厲鶚(清代)倪贊元(清代)薑廷銘 Jiang Tingming(清代)
張鬱文(清代)林佶 Lin Ji(清代)陳文達 Chen Wenda(清代)
盧德嘉(清代)周凱 Zhou Kai(清代)王禮 Wang Li(清代)
江日升(清代)高拱乾 Gao Gongqian(清代)夏獻綸 Xia Xianguan(清代)
薛紹元 Xue Shaoyuan(清代)陳淑均 Chen Shujun(清代)柯培元(清代)
馬幼良(清代)南懷仁 Nan Huairen(清代)哈達清格 Ha Daqingge(清代)
富爾丹 Fu 'erdan(清代)嶽西本 Yue Xiben(清代)張縉彥 Zhang Jinyan(清代)
李方學 Li Fangxue(清代)馮昌奕 Feng Changyi(清代)祁寯藻(清代)
葉封 Ye Feng(清代)臺隆阿(清代)吳綺 Wu Qi(清代)
潘榮陛 Pan Rongbi(清代)張文治(清代)李紹綱(清代)
劉起凡 Liu Qifan(清代)周璽 Zhou Xi(清代)唐宗源(清代)
屠繼善 Tu Jishan(清代)陳希魁 Chen Xikui(清代)張鳳羽 Zhang Fengyu(清代)
周學曾 Zhou Xueceng(清代)張簽定(清代)楊賓(清代)
林百川 Lin Baichuan(清代)楊守敬 Yang Shoujing(清代)曾曰瑛 Zeng Yueying(清代)
章學誠
清代  (1738年1801年)
籍貫: 浙江紹興

史論史評 a historical treatise historiography《文史通義》
詩詞《章學誠詩 Zhang xuecheng poem》   

閱讀章學誠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閱讀章學誠在诗海的作品!!!
  清代史學家、思想傢、方志學家。字實齋,會稽(今浙江紹興)人 。乾隆43年(1778)進士。曾援授國子監典籍,主講定州定武、保定蓮池、歸德文正等書院。後入湖廣總督畢沅幕府,協助編纂《續資治通鑒》等書。
  
  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志。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並稱史學理論名著。曾編纂《史籍考》,擬盡收古今史部書敘目凡例,總目達三百二十五捲,但書未完成,稿亦散失。所修方志,傳世有和州、亳州、永清三志。曾主修《湖北通志》,現存遺稿數十篇。
  
  哲學上提出“道(理)寓於器(事物)”命題,認為“道”是客觀事物之規律,“求道”應根據對事物的實際考察。所提出“六經皆史”之說,主張治經以考證史料和發揮義理相結合,將治經引嚮治史,反映其解脫舊經學傳統束縛學術趨嚮。論文註重內容,反對擬古和形式主義傾嚮,批判了當時桐城派的流弊。其學說至清末始為人重視。1922年有《章氏遺書》刊行。
  章學誠倡“六經皆史”之論﹐治經治史﹐皆有特色。所著《文史通義》共 9(內篇6捲﹐外篇3)﹐是清中葉著名的學術理論著作。其中《文德》﹑《文理》和《史德》等篇中涉及文學理論見解最多。他反對“桐城派”的專講“義法 ”﹐袁枚的專講“性靈”。他在《文德》﹑《與朱少白論文》中﹐認為作文要“修辭立誠”﹐要“主敬”﹐所謂“敬”﹐就是態度要嚴肅﹔“論古必恕”﹐就是從事批評應該設身處地﹐知人論世﹐通情達理。在《文理》中﹐認為“是以學文之事﹐可授受者規矩方圓﹐其不可授受者心營意造”。強調“讀書養氣之功﹐博古通經之要﹐親師近友之益﹐取材求助之方”纔是論文的前提。着重批評了捨本逐末的“文法論”。在《史德》中﹐認為“氣昌而情摯”﹐纔是“天下之至文”。在《答瀋楓墀論學》中﹐提倡“文貴發明”(亦即是要有創新)﹐“亦期用世”。在《古文十弊》中﹐反對“不達時勢”﹑“畫蛇添足”﹑“優伶演劇”﹑“削足適履”等等不良文風。這些都具有針砭時弊的作用。所作的文章也疏暢條達﹐以議論勝。《文史通義》有近人葉長青註本。另有《校讎通義》4捲﹐《方志略例》2捲﹐《文集》8捲﹐《外集》2捲﹐《湖北通志檢存稿》4捲及《未成稿》1捲﹐《外編》18捲等﹐均收入吳興嘉業堂刊本《章氏遺書》。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