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鬍三省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
鬍三省(1230-1302),宋元之際史學家。原名滿孫,舊字景參,以傢居磵旁而多古梅,因以"梅磵"為號。寧海中鬍村人。出身於書香門第,父鬍鑰篤愛史學,人稱"山澤遺纔"。
省自幼好學,受父親影響,功課之餘攻讀《通鑒》。其父有感於《通鑒》各傢註本雖富,但於音義、釋文等乖謬甚多,又見三省天資聰慧,好學不倦,逐有期托勘誤《通鑒》之囑。三省十五歲時,父死,傢境艱難,但三省牢記先父遺願,益加勤奮。寶祐四年(1256),鬍三省與文天祥、陸秀夫、謝枋得等同登進士第,被任命為吉州泰和尉,因父親早亡,兄弟夭折,為侍奉老母而未赴任。後改任慶元府慈溪尉。由於三省剛正不阿、不事諂媚,任職期間得罪了慶元知府厲文翁,被彈劾罷官。不久,又以"文學行誼"被薦,授楊州江都丞。鹹淳三年(1267),應江淮製置使李庭芝之聘,任壽春府學教授,佐淮東幕府。之後,經考舉及格,改奉議郎,知江陵縣。鹹淳六年(1270),因母去世,離任回傢治喪。喪服滿後,改知安慶府懷寧縣。同年,因李庭芝調任京湖製置使,鬍三省纔從淮壖回杭州。
自登第後,鬍三省在案牘之餘致力於《通鑒》的勘校工作。雖公事冗繁,仍堅持不懈。宦遊所至,見有不同版本之《通鑒》,務必搜羅;遇有《通鑒》方傢,即登門求教。在杭時,已編就《資治通鑒廣註》九十七捲,論著十篇。賈似道的門客廖瑩中聞其名,出重金聘請鬍三省校勘《通鑒》,以教授弟子。三省撰寫《誰校通鑒凡例》一文。不久,廖瑩中又將鬍三省推薦給賈似道。鹹淳十年(1247),鬍三省出任沿江製置司機宜文字,升朝奉郎(七品官銜)。第二年,改任賈似道幕僚,,從軍江上。但與賈意見不合,凡有建議,賈概不采納。是年,賈似道督師蕪湖,二月大敗於呂港。宋軍潰散後,三省返寧海,自此長期匿於鄉裏,隱居著書,直至終年。
德祐二年(1276),元軍陷臨安,俘宋恭帝等多人北去。元將董文炳率軍南下,追擊南逃皇族,所過之處,燒殺搶掠,慘不忍睹。寧漲亦遭兵禍。鬍三省攜帶傢少,遷居新昌。亂過返傢,發現化了幾十年心血寫成的《資治通鑒廣註》已蕩然無存。三省不可奪志,悲痛與餘,仍變賣傢産,再購《通鑒》,發憤重新作註。時年已經四十六歲。從此閉門絶客,日夜奮筆。直到至元二十一年(1284),重撰稿即將完成,又寄居鄞縣南湖袁桷傢中,並在袁傢最後完成《通鑒》校勘。至元二十三年(1286),《資治通鑒音註》全部成編,鬍三省又着手作《通鑒釋文辨誤》。正在這時,寧海楊鎮竜在二十五都起義,攻下慶元,威震浙東。當時鬍三省尚寓居在袁桷傢,為了避亂,衹好把剛完成而尚未付印的《資治通鑒音註》及其他著作,藏於袁傢東軒的石窟中。起義平息後,全部著作仍完整無缺,後遂流傳於世。此石窟,後人稱為"鬍梅磵藏書窟",地在今寧波市內大沙泥街袁傢。
元朝統一中國後,政權日益鞏固,隨即對漢族士人采取拉攏的懷柔政策。並派侍御史程文海訪求江南文幹,羅緻去元朝為官。有些士人易節歸順,如葉李、趙孟煩;有的拒不應召,如三省同榜進士謝枋得。這種形勢,對註重民族氣節的鬍三省又是一種威脅。為了減少意外麻煩,在鄞寄寓日久並有卜居之心的鬍三省,又毅然舉傢歸中鬍村定居,並從此屏謝人事,又著書為樂。自號"知安老人",堂上立匾,題名《逸老堂》,在居所南築讀書室,名"讀書林"。雖風燭殘年,仍仍孜孜不倦地從事《資治通鑒音註》的修改工作,嚴寒酷暑不停。子女以其年高相勸阻,三省說:"吾成此書,死而無憾。"至大德六年(1302)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鬍三省的著作除《資治通鑒音註》外,尚有《通鑒辨誤》十二捲,《通鑒小學》二捲,《竹素園稿》一百捲。後兩部已失傳。三省曾編《通鑒地理考》一百捲,稿成後,見到同代學者王深寧的作品與自己所著大略類同,輒毀去原稿,不傳於世。可見其治學態度之嚴謹。
鬍三省所撰《通鑒音註》的體例演變,大體分為兩個過程:先是按唐陸德明《經典釋文》的體例,寫成《廣註》、《通論》、《辨誤》三書;稿軼重撰時,總成為《資治通鑒音註》。此書對《通鑒》記載的有關典章制度、音韻訓詁都有詳細註釋,特別是對音訓、地理諸項,考證尤為精詳,訂謬殊多。古代對於《通鑒》的註釋,捲帙浩繁,歷來以此書聲價最高,是目前研究《通鑒學》最完整的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