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人物列錶
陳舜臣 Chin Shunshin高橋敷 Takahashi apply茂呂美耶 Moro Miya
山本常朝 Chang Korean Yamamoto石原結實 Ishihara strong坂東真理子 Mariko Bando
千葉麗子 1000 叶丽子福田千晶 Fu 田千晶高橋美佳 Takahashi Meijia
中澤琉美 Nakazawa Okinawa U.S.立石員子 Tateishi member sub-津田妙子 Jin 田妙子
辜朝明 Koo鬆嶋·亞 Song Nakajima Asia大野耐一 Taiichi Ohno
樋口泰行 Yasuyuki Higuchi甲田光雄 A 田光雄東茂由 Tung Mau by the
桐山桂一 Kiriyama Keiichi井上篤夫 Inoue Du Fu盛田昭夫 Akio Morita
瀧田誠一郎 Tian Cheng Yilang Taki岸見一郎井上達彥 Tatsuhiko INOUE
稻盛和夫 Inamori Kazuo石田純子 Shi Tianchunzi竹久夢二 Takehisa Yumeji
太宰治 Tsushima Shūji小林清之介 Seinosuke Kobayashi中島孝志 Takashi Nakajima
赫布·科恩福澤諭吉 Fukuzawa Yukichi高木直子 Takagi Naoko
艾倫·米勒黑柳徹子 Kuroyanagi Tetsuko
岡元鳳
日本  (?1735年)

詩歌評論 poetry comment《毛詩品物圖考》

閱讀岡元鳳在诗海的作品!!!
  關於作者岡元鳳,我們迄今所知很少。查書中屢見“享保中來漢種”字樣(見《木部》“言劉其楚”、“投我以木瓜”諸條),似屬日本中禦門天皇享保(1716-1735年)年間或稍後追記之語;又書後所附浪速木孔《跋》語,謂撰於日本光格天皇“天明甲辰”年,相當於我國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準此,則全書的最終寫定,必定就在這年或此前不久了。作者在18世紀中後期,能夠抱着敬慎其事的態度,堅持闡釋《詩經》的工作,不惜花費大量精力,說明中國經學、文學在日本的廣泛影響,也顯示了岡元鳳本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中日兩國文化交流與學術交流的源遠流長。
  作者自稱“纂斯編”的目的在於“以便幼學”(《序》),然而,由於全書具有如上所說的一些客觀價值,傳世以來頗受各方重視。在中國,光緒、宣統之際也曾不止一次被印行。然而,基於種種原因,卻迄今還沒有一個較好的整理本。有鑒於此,山東畫報出版社特約請山東大學副教授王承略博士,在全面訂正字句的基礎上,酌予註明資料的出處,並作簡要評說。原書圖譜,則力求保存原貌,精意印製,以饗讀者。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