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鄭燮在诗海的作品!!! |
鄭燮受儒傢“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思想影響,要求自己“第一要明理作個好人”,出仕作官,要“立功天地,字養生民”。在文學創作上也主張“理必歸於聖賢,文必切於日用”,“作主子文章,不可作奴才文章”。他的詩歌,很多是描繪窮苦人民生活,揭露富豪和胥吏的殘暴貪婪。在繪畫和書法上,他深感“以區區筆墨供人玩好”是可恥的“俗事”,而提出:“凡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創作中盡力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倫理道德的教育意義。對待傳統和前人成法,主張“學一半,撇一半”,“師其意不在跡象間”。即“不泥古法,不執己見,惟活而已”。重視自己的創造性,“不肯從人俯仰”。他十分註重對自然的直接觀察,以真切的感受來萌發畫意,曾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主張“胸無成竹”的創作方法,指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聯繫 和區別,詳盡敘述了從觀察感受、構思醖釀,到落筆定型的創作過程,見解獨到,為前人所未道。他的許多創作感受與經驗體會,見之於題跋、題詩,如“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等,都是很有價值的美學觀點。
鄭燮專長於畫蘭、竹、石、鬆、菊等,偶亦寫梅,筆法直接取法石濤,又多從徐渭、高其佩等畫傢中得其意。剪裁構圖崇尚簡潔,筆情縱逸,隨意揮灑,蒼勁豪邁。其題材雖然局限於傳統的文人畫“四君子”範圍,但通過題詩、題跋寓社會倫理教育於畫中,能時出新意。其書法以畫法入筆,折中行書和隸書之間,自稱“六分半書”。縱橫錯落,整整斜斜,如亂石鋪街,不落前人窠臼,別具一番風味,後人亦稱書體為板橋體。
一、教書
鄭燮二十六歲至真州 之江村設熟教書。三十歲,父親去世,此時板橋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詩,慨嘆"鄭生三十無一營".
二、賣畫揚州
由於生活困苦,鄭板橋在三十歲以後即棄館至揚州賣畫為生,"實救睏貧,托名風雅"。在揚州賣畫十年期間,也穿插着一些旅遊活動。不幸 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鄭板橋曾作詩以致哀。三十二歲出遊江西,於廬山結識無方上人和滿洲士人保祿。三十三歲,出遊北京,與禪宗尊宿 及其門羽林諸子弟交遊,放言高論,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間,結織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瓊崖主人。三十五歲,客於通州。 三十六歲,讀書於揚州天寧寺,手寫"四書"各一部。三十七歲時,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歲,徐夫人病歿。鄭板橋十載揚州,結論了許多 畫友,金農、黃慎等都與他過往甚密,對他的創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極大的影響。
三、中舉人、進士及宦遊
1732年,鄭板橋四十歲,是年秋,赴南京參加鄉試,中舉人,作"得南捷音"詩。為求深造,赴鎮江焦山讀書。現焦山別峰庵有鄭板橋手書木刻 對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歲,在北京,參加禮部會試,中貢士,五月,於太和殿前丹墀參加殿試,中二甲第 八十八名進士,為"賜進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筍圖"並題詩曰:"我亦終葵稱進士,相隨丹桂狀元郎",喜悅之情溢於言表。1737年,四十五歲, 滯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圖仕進,未果,南歸揚州.得江西程羽宸資助,娶饒氏。乳母費氏卒。1739年,四十七歲,作七律四首贈淮南監運使虞見曾。1740年, 四十八歲,為董偉業"揚州竹枝詞"作序。1741年,四十九歲,入京,侯補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禮誠款待。
四、作吏山東
鄭板橋五十歲時,即1742年春天,為範縣令兼署小縣朝城,始訂定詩、詞集。1743年,五十一歲,將"道情十首"幾經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為上元 司徒文膏。1744年,饒氏生子。鄭板橋宰範期間,重視農桑,體察民情、興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 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歲,自範縣調署濰縣。是年山東大饑,人相食。濰縣原本繁華大邑,然自是年災荒連年,救災便成了鄭板橋主持濰縣政事的一項 重要內容,他開倉賑貨,令民具領券供給,又大興工役,修城築池,招遠近饑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戶開廠煮粥輪食之。盡封積粟之傢,活萬餘人。秋以歉收,捐廉 代輪,盡毀藉條,活民無算。濰縣饑民出關覓食,板橋感嘆係之,作"逃荒行"。1748年大學士高斌和都御史劉統勳為特使到山東放賑,板橋隨之。秋大熟,濰縣災情 漸趨緩解,饑民也由關外絡繹返鄉,板橋作"還傢行"紀其事。為防水浸寇擾,捐資倡衆大修濰縣城墻。秋末,書"修濰縣城記"。1751年,海水溢,板橋至濰縣北邊 禹王臺勘災。 鄭板橋作官意在"得志則澤加於民",因而他理政時能體恤平民和小商販,改革弊政,並從法令上、措施上維護他們的利益,板橋宰濰期間勤政廉政,"無留積,亦無冤民", 深得百姓擁戴。 濰縣富商雲集,人們以奢靡相容,鄭板橋力倡文事,發現人才,留下了許多佳話。1747年,滿洲正黃旗人、侍講學士德保主試山東,板橋同在試院,相與唱和。1748年,乾隆 出巡山東。鄭板橋為書畫史,參與籌備,佈置天子登泰山諸事,臥泰山絶頂四十餘日,常以此自豪,鎸一印章雲:"乾隆柬封書畫史"。1749年,五十七歲,饒氏所生之子又於興化 病歿。與御史瀋延芳同遊郭氏園。重訂"傢書"、"詩鈔"、"詞鈔",並手寫付梓。1750年撰"板橋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狀元橋,作"文昌祠記"。1751年, 五十九歲,作"難得湖塗"橫幅。1752年,主持修濰縣城隍廟,撰"城隍廟碑記"。在"文昌祠記"和"城隍廟碑記"裏,板橋力勸濰縣紳民"修文潔行",在濰且百姓間産生了 相當大的影響。同年,與濰縣童生韓鎬論文,並作行書七言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板橋在濰縣任上著述頗多,其"濰縣竹枝詞"四十首尤為膾炙人口。
五、再次賣畫揚州
"民於順處皆成子,官到閑時更讀書"。官濰七年,板橋無論是在吏治還是詩文書畫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為時所重"。 板橋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場的種種黑暗,"立功天地,字養生民"的抱負難以實現,歸田之意與日俱增。1753年,鄭板橋六十一歲,以為 民請賑忤大吏而去官。去濰之時,百姓遮道輓留,傢傢畫像以祀,並自發於濰城海島寺為鄭板橋建立了生祠。 去官以後,板橋賣畫為生,往來於揚州、興化之間,與同道書畫往來,詩酒唱和。1754年,鄭板橋遊杭州。復過錢塘,至會稽,探禹穴,遊蘭 亭,往來山陰道上。1757年,六十五歲,參加了兩淮監運使虞見曾主持的虹橋修禊,並結識了袁枚,互以詩句贈答。這段時期,板橋所作書畫作品 極多,流傳極廣。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橋卒,葬於興化城東管阮莊,享年七十三歲。板橋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鄭墨之子鄣田嗣。
藝術成就
詩畫書的完美結合,這構成了鄭板橋的主要藝術特色,在畫幅中,他用"六分半書"題詩題句,或穿插或避讓,巧妙地連接整個畫面,使之有機結合。鄭 板橋詩書畫印四美合一,構圖新穎,章法奇特,令人耳目一新,大大增強了作品的形式美。 鄭板橋生活的時代正值康乾"盛世",趨炎附勢,嘩衆取寵的媚世之風籠罩了文壇和藝壇,禁固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文學藝術的發展。鄭板橋和"揚州八怪" 的其他人物一樣,在各自的領域裏,大膽探索,推陳出新,給清代文壇藝壇畫壇增添了一絲生氣,對後世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徐悲鴻先生說:"板橋先生為中國 近三百年來最卓絶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書畫尤奇。觀其詩文及書畫,不但想見高緻,而其寓仁慈於奇妙,尤為古今天下之難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