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納德·威爾遜·裏根 | |||||||
Ronald Wilson Reagan | |||||||
|
裏根在1980年的選戰中擊敗了當時的總統吉米·卡特,共和黨也在同年選舉贏得了26年來首次在參議院過半數的席次。裏根推行的經濟政策為供應面經濟學,被人稱為裏根經濟學,將所得稅降低了25%、減少通貨膨脹、降低利率、擴大軍費開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國債,排除稅賦規則的漏洞,繼續對商業行為撤銷管製,使美國經濟在歷經 1981-1982年的急遽衰退後,於1982年開始了非常茁壯的經濟成長。他始終強調他對於聯邦政府在處理問題上的能力抱持着懷疑態度,尤其是在經濟問題方面。他的解决方式是撤回政府的干涉並減少稅率和撤銷管製,以此讓自由市場機製能自動修正所面臨的問題。他在就職典禮那天說道:“政府並不是解决問題的方法,政府本身纔是問題所在。”
他的支持者盛贊他振奮了美國人在1980年面臨的低昂士氣和挫折感,並且讓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體製超越政府的管製。在對外政策上,他大幅度擴張軍備,對蘇聯的政策則由原本的圍堵改為直接的對抗。裏根在政治意識形態上貫徹了反共主義與民主資本主義。裏根任內也經歷了數次嚴重的政治醜聞—並導致不少官員和幕僚被定罪,但他仍然得以安然度過這些危機。
許多的觀察傢,尤其是美國的保守派,稱贊裏根是美國得以拖垮前蘇聯的主要功臣。歷史學家對此還沒有形成共識,一些人認為裏根是使蘇聯於1991年垮臺的主要推手;一些人則認為蘇聯於他任內開始的轉變,衹不過是時間上的巧合。在裏根兩屆任期結束後,同黨的副總統的喬治·H·W·布什於1988年的選戰中,挾著裏根的高昂人氣而大獲全勝。裏根的總統任期影響了美國1980年代的文化,使得1980年代也常被稱為“裏根時代”。
生平
早年生涯
裏根生於1911年2月6日,在伊利諾伊州坦皮科的一棟公寓裏。父親是天主教的愛爾蘭裔人約翰·“傑剋”·裏根(John "Jack" Reagan),母親是蘇格蘭-愛爾蘭及英國後裔的妮爾·威爾森(Nelle Wilson)。他父親一方的曾祖父Michael Reagan於1860年代自愛爾蘭移民至美國。在他移民之前,傢族姓氏原本為Regan。他母親一方的曾祖父John Wilson,則是在1840年代從蘇格蘭移民至美國。
裏根全家在經過數次遷徙後,於1920年定居在伊利諾伊州的迪剋森。在1921年裏根10歲時,裏根在他母親所信仰的基督會教堂受洗(不過裏根的哥哥Neil,則跟隨父親成為天主教徒)。在1924年,裏根開始就讀狄剋森市的北方中學(Northside High School),裏根往後也都自稱狄剋森是他的故鄉。
在1927年裏根16歲時,裏根在狄剋森周遭的羅剋河畔的Lowell Park找了一份救生員工作,他在那裏擔任救生員長達7年,據說拯救了77名溺水者。裏根後來還開玩笑說這些溺水者都沒有嚮他道謝過。未來裏根對這段成就相當自豪,還會嚮白宮的訪客們展示挂在總統辦公室的羅剋河照片。
裏根在1928年進入伊利諾伊州的尤裏卡學院(Eureka College),主修經濟學和社會學,並在1932年畢業。身為學院新生他加入了一次反對減縮學院開支的罷課。在1929年裏根加入了Tau Kappa Epsilon兄弟會,後來他回憶起來,認為加入兄弟會的這段經驗是學院生涯裏最難忘的回憶。他很少花時間在課業上,衹拿到了中等的成績,但他卻是校園裏許多俱樂部和運動隊伍的領導人,而被稱為“校園裏的大角色”。
裏根有着演講和演戲的天份,這些天份使他被選為那次學生罷課上的新生演講人。在1932年,裏根先後在艾奧瓦州的WOC廣播電臺、WHO廣播電臺擔任運動播報員,負責播報芝加哥杯棒球賽,僅依靠著球場傳來的收報機文字訊息,在廣播室裏以他的想像力來報道比賽進行的情況。有一次比賽進行到第九局時收報綫突然故障,但裏根仍流暢地虛構比賽進行的情況,直到收報綫修復為止。
好萊塢
在1937年,當裏根在加州擔任芝加哥杯進行前的棒球春訓播報員時,他進行了一次試鏡,獲得在華納兄弟公司7年的契約。裏根清晰的嗓門、逍遙自在的風格、和運動傢的龐大體型使他相當受觀衆歡迎;他擔任的角色大多是B級片裏的男主角。他演出的第一部電影是在1937年的Love Is on the Air。到了1939年結束時,他已經在19部電影裏演出過。在他擔任Knute Rockne, All American中他飾演足球隊員George Gipp,由於一句著名的臺詞“去替Gipper贏一球!”而獲得了Gipper這個伴隨他一生的昵稱。裏根自認為為最好的演出是在1942年的Kings Row,飾演一名被截肢了的年輕人,後來他還使用裏面的臺詞“我剩下的身體在哪裏?”來作為他自傳的標題。其他的著名電影還包括Tennessee's Partner、Hellcats of the Navy、This Is the Army,而在Bedtime for Bonzo中則因為他是和一隻黑猩猩合演而遭廣泛嘲笑。好萊塢星光大道上也留有他的印記。
裏根於1935年被任命為美國陸軍的後備軍官,並在1941年11月被召集,但由於眼睛患有亂視而沒有成為第一綫戰鬥人員。在珍珠港事件後,裏根中尉被分派至美國陸軍航空隊電影小組,製作訓練和教育用的影片,以充分發揮他演戲的經驗。他一直待在好萊塢直到戰爭結束。期間,據說裏根一度被日後成為影史經典的宣傳電影北非諜影選為男主角,但在開拍前被亨弗萊·鮑嘉取代。
在1950年後期裏根較少擔任電影角色,改為擔任電視節目的演員及主持人。裏根在超過50部電視劇中演出過。他在1954年與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一起在Out of the Night中的演出卻相當聲名狼藉。裏根並於1947年直到1952年、以及1959至1960年間擔任了美國演員協會的主席。在1950年後期的其中一年裏,裏根賺進了高達$125,000美元(大約是2006年的$800,000美元)。他最後一次正規的演出是在Death Valley Days裏擔任主持人和演員。最後一次電影演出則是在1964年的The Killers—以歐內斯特·海明威所寫的短篇故事改編的電影。在電影中裏根飾演一名幫派的頭目,這也是他唯一一次扮演反面角色的電影。本來這是拍攝作為電視播放的,但由於太過暴力而改為電影。
婚姻
南希和裏根在1952年結婚。在後來裏根競選和執政時南希一直扮演着重要的顧問角色。
裏根於1940年1月24日與女演員珍·惠曼(Jane Wyman)結婚;他們於1941年生下女兒Maureen,1945年收養了男嬰Michael;接着在1947年生下女兒Christine,但出生後不久便死去。他們於1948年離婚。(裏根是唯一一個曾經離婚的美國總統) 裏根於1952年3月4日再婚,娶了演員南希·戴維斯(Nancy Davis),在同年11月21日生下女兒Patti。在1958年他們生下第二個孩子Ron。
早年政治生涯
裏根原本是民主黨的支持者,擁護富蘭剋林·德拉諾·羅斯福和他所推行的新政。在1940年代後期他是哈利·S·杜魯門的支持者中最知名的一個。到了1960年代初期他改變為在社會上和經濟上的堅定保守派,並且在1976年說道:“新政的基礎根本就是法西斯主義”。他在政治上最先擔任的角色是美國演員協會的主席,演員協會包含了大多數好萊塢的演員,但裏根宣稱演員協會已經被共産主義滲透了。在這種立場上,他嚮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作證共産主義對好萊塢的滲透。他也暗中監視一些他認為抱持着不忠誠態度的演員,並嚮聯邦調查局密報,他的代號是“Agent T-10”,不過他沒有公開譴責他們。他在公開言論上反對於好萊塢設立黑名單,但在私底下他和第一任妻子珍·惠曼曾於1947年與聯邦調查局幹員會面,告知一些被他們認為“有嫌疑的破壞份子”。
由於相信共和黨更有能力對抗共産主義,並相信他這樣做能獲得更多政黨的支持,裏根逐漸放棄民主黨的傾嚮,開始支持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1952年和1956年的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和1968年的理查德·尼剋鬆。
州長任期
在1966年裏根當選了第33任加利福尼亞州州長,擊敗連任兩屆的派特·布朗(Pat Brown);並在1970年的選戰中成功連任,但他選擇不再連任第三屆。裏根在1967年1月3日宣誓就任加州州長,在他第一屆任期中,他停止政府雇用更多人員,但也批準提升稅率以支撐預算。裏根對當時反越戰的抗議活動采取強硬路綫。在1969年於柏剋萊加州大學校區的人民公園(People's Park)進行的抗議行動中,裏根直接派遣了2,200名國民警衛隊前往鎮壓。
在1971年,他與民主黨的議會會長鮑伯·莫瑞迪(Bob Moretti)合作改革加州的社會福利。裏根稍早曾反對在1964年的民權法案,和1965年的民權法案投票。但他後來改變了立場,並認為民權法案“如果必要的話,必須動用軍事力量來執法”。裏根也反對建立更大的聯邦水壩—Dos Rios水壩,以免水壩會淹沒溪𠔌的印地安人農場。後來裏根和傢人一同進行夏季登山,前往考察內華達山脈一處被提議建造高速公路的地點,考察後他便宣佈放棄建造的計劃。在死刑的議題上,他強烈支持維持死刑,加州最高法院卻在People v. Anderson一案的判决中使得1972年以前於加州的死刑宣判全部無效,儘管這個判决後來被憲法修正案所推翻,但這次判决成為裏根任內最大的挫折。儘管裏根支持死刑,但他在任內頒布了兩次赦免和緩刑命令,在裏根之後都沒有加州州長如此赦免死刑囚犯過。裏根任內唯一一次死刑執行是在1967年4月12日,在那次死刑後加州直到1992年為止都沒有再執行死刑過。
裏根任內還廢除了公共的精神病醫院係統,改以社區為基礎的住宅及醫療來取代非自願的強製住院,因為他認為那是違反公民的自由。不過從裏根任內開始直到其他的繼任者,這種以社區為基礎的設施一直沒有充分實現過。裏根受到古典自由主義的強烈影響,當他在1975年接受訪問被問到哪些經濟學家影響了他的經濟理念時,裏根回答道:“巴斯夏、米塞斯、哈耶剋和赫茲利特。”
裏根也是第一個以商業用噴射機來作公務旅行的州長,加州政府從塞斯納飛機公司(Cessna)取得了一架先進的噴射機。他的飛行員Bill Paynter在與裏根相識不到6個月內便改為支持共和黨,他常告訴別人裏根在私底下的表現就跟在電視上一模一樣,沒有絲毫虛偽。他也說裏根不像其他的政府官員或公司領導人,裏根會詢問他是否方便更改預定的飛行計劃,以免耽擱他的幕僚們與傢人團聚的時間。裏根表現出他將那些替他工作的人和他們的傢人都當作自己的傢人一般。同時裏根的詢問也表現了他對於飛行員的經驗和專業的尊重。
總統選戰
1976年總統大選
裏根於1968年首次參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選舉而沒有成功。他在1976年再次參與,對手是現任的傑拉爾德·福特,由於共和黨自水門事件後失去了衆議院的控製權,民主黨可望在今次選舉中有所發揮。
這次提名選舉是裏根政治生涯中重要的一刻,傑拉爾德·福特被視為是當時共和黨內的元老,因為他連任了多次衆議員,更當選多數黨領袖,陰錯陽差地當上副總統及總統,但裏根再次於全國代表大會中以幾票之差落敗。在全國代表大會上裏根發表演說,闡述核子戰爭的危險及蘇聯在道德上的威脅,聽完他動人的演說後,許多人還表示“很後悔投錯票了”。
1976年總統大選的結果,福特被吉米·卡特擊敗。當選舉結果出爐後,選舉團依據大選結果進行投票時,出乎意料的有一名共和黨的選舉人麥剋·帕頓(Mike Padden)沒有依照誓言投給福特,而轉投給裏根。有些人認為這突如其來的一票鼓勵了裏根於1980年再次競選,不過這種說法並沒有獲得證實。
1980年總統大選
在1980年裏根終於贏得黨內的提名選舉,成為總統候選人。儘管裏根在最早進行投票的艾奧瓦州黨部會議中輸給了喬治·H·W·布什,但他在接下來其他各州的投票中大獲全勝。在全國代表大會中,裏根原本尋求傑拉爾德·福特搭檔副總統,但最後沒有實現。相反的裏根選擇了提名選舉中的對手喬治·H·W·布什作搭檔。
布什有着許多裏根沒有的特質—終身的共和黨員、戰場的老兵,以及曾經擔任中央情報局局長、美國駐中國辦事處的處長、和聯合國大使的國際經驗。與裏根比起來,布什在經濟和政治上的立場較偏嚮溫和派,例如布什就曾將裏根所主張的30%的全面減稅政策稱為“巫毒經濟學”。
1980年總統大選的結果。
在選戰中,威廉·凱西(William J. Casey)主掌裏根陣營的競選計劃,他的策略是瞄準當時伊朗人質危機的議題;新聞媒體每天持續報道卡特政府在拯救人質上的無能失敗,許多分析傢認為這是導致卡特敗選的主因。同時,卡特也無能解决當時高漲的通貨膨脹和失業,經濟成長遲緩,不穩固的石油市場使加油站前大排長竜,更讓選民察覺到美國在國防上的弱點。在談到經濟時裏根如此說道:“我告訴你們我不能使用蕭條這個字眼。讓我來告訴你們這些定義,經濟的衰退是指你的鄰居失了業,經濟蕭條則是指你也失了業。而經濟開始復蘇指的則是—卡特已經失業的時候。”
裏根在電視辯論上的表現也提升了他的選情,辯論中他看起來比卡特更為自在。當時正是美國通貨膨脹和銀行利率急速高漲的時期,在回答觀衆的問題時他做了非常有力的回答:“你覺得你現在的生活比四年前要好嗎?”
選舉的結果裏根在普選上獲得43,903,230票,比卡特的35,480,115票高出了10%。而在選舉人票上裏根則獲得壓倒性勝利,囊括 489張選舉人票,卡特則衹獲得49張。同時那年的選舉還使共和黨在參議院一舉增加了12個席次,成為參議院的多數黨,倒轉了28年來民主黨在參議院保有的多數地位。
1984年總統大選
在競選連任的1984年美國總統選舉中,裏根以壓倒性勝利擊敗華特·蒙岱爾(Walter Mondale),贏得50個州裏的49個州(蒙岱爾衹取得他的老傢明尼蘇達州和華盛頓特區)。裏根獲得將近60%的選票。 裏根贏得連任的機會一直相當穩固,蒙岱爾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發表的演說被視為失誤連連,在演說中他說道:“裏根會提升稅率,而我也會這樣做。但他不會告訴你,而我會。”
裏根在德州的達拉斯接受了共和黨的提名,藉著當時美國經濟的復蘇而支持度高漲。同時他在當年夏天親自揭幕了洛杉磯奧運會,成為第一位親自揭幕夏季奧運的美國總統。
在1984年的選戰中,裏根做出他最著名的失態之一,在他於電臺準備發表演說時,沒有察覺到播音已經開始而開玩笑道:“我親愛的美國人們,我很高興的告訴你們今天我簽署了一項法案,將會宣佈俄國永遠為非法狀態,我們在五分鐘後開始轟炸。”一些人認為在美蘇處於如此緊張的狀態下發表這種言論,是一件大錯誤;一些人則引用裏根的話來質疑裏根在外交政策和國際關係上的現實認知。其他人則認為,這不過是一個在錄音室裏意外流出的幽默笑話罷了。這段錄音後來還被樂手Jerry Harrison和Bootsy Collins改編為舞麯“五分鐘”。
儘管在第一場辯論中裏根表現不佳,但他在第二場辯論中回覆了優勢,並且在整場選戰的大多數時候都占據民調的優先位置。裏根在1984年選戰的的大勝利被許多政治評論者認為這是“裏根式民主”轉變了傳統民主黨支持者立場所造成的。
總統任期1981年-1989年
國內政策
當裏根就任後,他首先必須解决國內嚴重的經濟問題。當時美國經濟面臨兩位數的通貨膨脹(將使得經濟計劃相當難以預料)以及20%的銀行利率(使得大多數人難以抵押貸款),將近800萬人處於失業狀態。勞工的平均時薪比起5年前下降了5%,而聯邦政府徵收的個人稅率平均則高達67%。國債則將近1萬億元。裏根在經濟上被視為是自由意志主義者,他主張減稅、縮小政府規模、減少對商業的管製,但當時沒有人清楚他要如何進行,也不確定由民主黨占多數的衆議院會不會支持他。
裏根第一屆任期的主要目標便是復蘇美國的經濟,當時美國經濟處於所謂的滯脹(經濟發展停滯加上高通貨膨脹)。裏根所下的第一道命令是停止聯邦政府對石油價格的控製,以恢復國內在石油生産和探測上的市場動力。為瞭解决兩位數的通貨膨脹,裏根支持了聯邦儲備係統主席保羅·沃爾剋(Paul Volcker)以戲劇性提升銀行利率來達成減縮貨幣供應量目標的計劃。經濟學家米爾頓·佛利民描述當時裏根瞭解到“若要成功遏止通貨膨脹,金融的管製和短暫的經濟衰退是不可避免的”。裏根利用緊縮貨幣供應配合全面減稅的方法來刺激商業的投資(依據裏根的說法:“芝加哥經濟學派、供應面經濟學,隨便你怎麽稱呼它。我註意到有些人甚至稱它為裏根經濟學,直到它開始生效為止...”)。裏根的對手嘲笑這是“巫毒經濟”、“涓滴效應”、和“裏根經濟學”,但裏根成功的展開全面減稅,1981年推行的減稅法案規模是美國史上前所未見的。減稅不但將所得稅率大幅降低,也消除了稅賦制度的許多漏洞。
為了終結通貨膨脹而緊縮貨幣的供應,使美國經濟在1981年7月開始急劇的衰退,並在1982年11月降到𠔌底,衰退幾乎打破了大蕭條的紀錄。然而,美國經濟在歷經1981年-1982年的衰退後,於1983年開始了戲劇性的茁壯復蘇,這波經濟成長還繼續維持了好幾年,直到裏根任期結束前都還未停止,成為美國史上為期最久的經濟擴張,原本高漲的失業率於1984年中旬已經降回了1981年早期的數字,並且在接下來幾年裏也持續下降。
裏根政府主張減稅幫助了經濟的復蘇、製造了更多工作機會,最終將使聯邦政府獲得更多稅收,從1980年代初的每年5,170億美元大幅提升至超過1萬億美元。而裏根政府新的軍事戰略增加了大量軍事預算,則導致聯邦政府的預算赤字達到前所未見的地步。
米爾頓·佛利民提出了裏根任內每年聯邦公文(Federal Register,紀錄了聯邦政府每年發佈的法規與管製公文)的數量來說明裏根反對政府管製的政策走嚮。自從1960年代以來,每位總統每年的聯邦公文數都持續增加,但在裏根上任後發出的聯邦公文急遽減少,證明了裏根對政府管製的反對態度。聯邦公文的數量在裏根任內都衹維持小幅度增長,直到裏根離任為止纔又開始大量增加。
當時由民主黨占多數的衆議院,則反對裏根如此減縮社會福利和其他國內的支出。一些批評傢則認為,裏根這種將預算大幅投註軍事産業的政策事實上屬於古典的凱因斯經濟學,並認為接踵而來的經濟成長並非減稅造成的,而是政府大幅度支出的結果。
裏根在自由女神像建立的一百周年發表紀念演說,紐約,1986年。
由於警覺到社會福利開支的增長,裏根指派了阿倫·格林斯潘領導社會福利改革,擬出了減緩社會福利支出的計劃。隨着年齡的增長,從社會福利取得的津貼也會隨之緩慢增長(也配合著逐漸增長的國民平均壽命),使這套制度在接下來50-70年內不會超出政府的負擔能力。這套計劃也藉著提升社會福利的工資稅比率來增加政府的稅收。
為瞭解决預算赤字,裏根政府大量由國內和國外貸款國債,到裏根第二屆任期時民間所持有的國債已經從1980年占GDP的26%大幅提升至1989年的41%,是從1963年以來最高的紀錄。在1988年國債總計2.6萬億美元,嚮國外的藉債總額超過了國內,美國也從原本世界最大的債權國轉變為世界最大的藉債國。
裏根的經濟政策拉大了貧富間的差距;然而,在裏根的任期內,所有經濟階層的所得都提高了,包括最底層的貧窮人口也提升了6%(美國普查局,1996年)。而同時最富有的1%美國人則提升了1萬億元的收入(ZINN,2003年)。
1981年的夏季,聯邦政府機場的大量航管人員由於薪資問題和工作環境的爭議,由飛航管製員工會(PATCO)領導發起了違法的罷工。裏根依照事先聲明的警告,開除了所有參與罷工的航管人員。由於這個工會是80年大選中少數支持裏根的兩個工會當中的一個,裏根這項動作在政治上引起宣然大波。
裏根政府被同性戀權利運動及其他人批評沒有迅速處裏當時崛起的HIV-艾滋病。白宮在1982年10月第一次討論起這種疾病;裏根則在1985年的記者會上第一次公開討論政府處裏這個疾病的措施。
裏根參與衣阿華級戰列艦新澤西號的重新服役典禮,1982年12月。
儘管遭受批評,裏根在任內支出了570億美元以對抗HIV和愛滋病,大多數資金都投註至美國國傢衛生院。在HIV和愛滋病研究上的資源於1983年增加了450%、1984年增加了134%、85年增加了99%、和86年增加了148%。在1985年9月裏根說道:“包括我們在86年的預算,我們已經投註超過5億元在愛滋病的研究上,我確定其他醫學團體也在同步進行這些研究。我們今年有1億元預算,明年將會有1.26億元,所以這是我們放在第一優先的問題。這場疾病的嚴重性是毫無疑問的,我們必須找出疾病的原因。”到1986年裏根已經投註大筆經費在愛滋病的預防和研究上,並宣稱愛滋病“是我們在健康與人類服務部的公共衛生上排在第一優先的疾病。”
裏根在愛滋病和同性戀權利上的政策一直廣受爭議,甚至直到他任期結束後仍然是爭論的話題。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曾經支持雞姦法,反對保障同性戀的反歧視法,他所指派的美國最高法院保守派法官也可能助長了在1986年的鮑威爾士對哈德維案(Bowers v. Hardwick),維持了佐治亞州反雞姦法的合法性。不過,他在1984年反對了由加州議員所發起的禁止同性戀者擔任教職的倡議。在1984年,他成為第一位邀請了公開的同性戀伴侶至白宮的總統。在一次少見的針對愛滋病的公開發言中,裏根說他相信科學加上道德的節制是避免愛滋病的最好方法。
裏根也在另一場有關愛滋病的少見爭論裏扮演重要角色。美國研究員羅伯特·加羅(Robert Gallo)與法國科學家路剋·蒙塔尼埃(Luc Montagnier)都宣稱是自己發現了人類免疫不全的病毒(HIV),並各自為其命名,這場爭論最後終於由裏根和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談判達成共識,讓兩人和其團隊在名稱上都占有同樣的功勞。這次事件相當的罕見,忽視了在科學上命名的根據,也是第一次在生物學上的爭論竟上升到政治的層次。顯然的,蒙塔尼埃和裏根瞭解到兩個大國不該為了這個議題而産生爭執。
裏根強烈反對墮胎,他出版了《Abortion and the Conscience of a Nation》一書,書中他指責墮胎是對生命的不敬。許多保守主義的激進份子認為裏根是歷史上最擁護生命權(Pro-life)的總統。不過,兩個由他指派的最高法院法官—桑德拉·戴·奧康納(Sandra Day O'Connor)和安東尼·肯尼迪(Anthony Kennedy)在羅訴韋德案中投票判定反墮胎的法令違反了憲法。在裏根身為州長時,也將自由墮胎的權利寫入加州法令中。
雖然裏根的第二屆任期最顯著的是外交上的政策,但他也主導了許多重要的國內法案。在1982年,裏根簽署法案使1965年的選舉權法(Voting Rights Act)得以延長25年期限—儘管在1980年的選戰中他曾經反對延期。這項法案保護了盲人、殘障者、和文盲的投票權。
其他重要的法案還包括1986年的稅賦改革法令,和1988年的公民自由法案—包含了對二戰中被拘留的日裔美國人的賠償。裏根也立法授權對牽扯至販毒的謀殺行為判處死刑。
外交政策和介入
裏根是第一位主張共産主義將會垮臺的世界主要領導人。在1983年3月3日他說道:“我相信共産主義是人類歷史上可悲而怪異的一頁—仍在進行中的最後一頁。”當時西方對蘇聯的主流看法是,蘇聯新的一批世代即將來臨,而西方世界必然要跟他們合作。但裏根則主張蘇聯正處於嚴重的經濟危機,他打算藉由切斷蘇聯與西方的科技交流來使這種危機加大。認為蘇聯最惡劣的是“與人類歷史的潮流相背,抹滅其人民的自由和尊嚴。”
美國學者對冷戰結束的正統觀點是這樣的“由於自由和民主的西方國傢持續的在軍事地位上、意識形態的動力上和經濟係統上保持優勢,最終導致蘇聯的投降和冷戰的結束。這些因素顯露了共産主義在道德上的非法性並突出了其經濟上的停滯。”這種觀點都能被共和黨(強調裏根扮演的角色)和民主黨(強調杜魯門、肯尼迪、詹森和卡特長期以來的圍堵政策)所接受。這種看法也被東歐國傢所廣泛接受。舉例而言波蘭團结工會的領導人列赫·瓦文薩在2004年時便說:“當談到羅納裏根時,我必須以我個人的角度來談他、我們在波蘭的人都會以我們的角度來談論他。為什麽?因為我們所得到的自由是他給予的。”西德的總理赫爾穆特·科爾則說:“他的出現是這個世界的幸運。在裏根呼籲戈爾巴喬夫推倒柏林墻後的2年,柏林墻就真的倒了,而11個月後德國便統一了。”愛爾蘭首相伯蒂·埃亨說:“裏根總統是共産主義的堅定抵抗者,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終結了共産主義以及二戰後歐洲的分裂”後來於1989年成為捷剋斯洛伐剋總統的瓦茨拉夫·哈維爾說道:“他是個抱持着堅定原則的人,毫無疑問是他促使了共産主義的垮臺。”
裏根選擇強硬地與蘇聯直接對抗,而不像前幾位總統如理查德·尼剋鬆、傑拉爾德·福特、吉米·卡特采取緩和政策。在假設蘇聯已經沒有能力投註比美國更多軍事預算的情況下,展開了新一波的軍備競賽,他努力使冷戰在經濟上和表面上激烈化。
裏根政府以“唯有實力才能獲緻和平”為名的政策進行大規模擴軍,這個名稱是為了對照西奧多·羅斯福的強硬外交政策和他的名言“說話溫和,手持大棒(意味軍事實力)”。裏根政府新設立的對蘇政策以贏得冷戰為最終目標,這個戰略被命名為NSDD-32(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s Directive),這個戰略概述了裏根計劃在三個戰綫上對抗蘇聯:經濟上—減少蘇聯獲取高科技技術的機會並減少其資源,包括壓低蘇聯商品在世界市場上的價值;軍事上—增加美國的軍事支出以鞏固美國在談判上的立場並迫使蘇聯轉移更多經濟資源至軍事用途上;以及秘密地—支援全世界的反蘇聯勢力,從阿富汗的反蘇聯遊擊隊,到波蘭的團结工會運動(這同時也被索羅斯和教廷所支持)。裏根並提出了主動戰略防禦計劃,稱之為“星際大戰”,以外太空為基礎建立的導彈防禦網。這通常被美國以外的國傢視為是一種威脅,因為它將可能抵銷蘇聯對美國“保證互相毀滅”的能力—理論上將能使美國發起核戰的第一擊而躲過接下來的蘇聯反擊;由於感受到可能因此失去軍備競賽中的平衡地位以及世界的戰略根基,蘇聯的領導人和人民對於情勢越來越沮喪。在1986年10月裏根與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冰島會面,會中戈爾巴喬夫急切的希望美國取消這種防禦的、同時也是攻擊性的導彈防禦網。在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在新當選的維陶塔斯·蘭茨貝吉斯(Vytautas Landsbergis)總統領導下宣佈脫離蘇聯獨立,其餘的蘇聯加盟國也在1991年陸續宣佈獨立,蘇聯於是正式瓦解。撒切爾夫人對此描述道:“裏根不開一槍便贏得了冷戰。”
裏根主張美國經濟開始復蘇了;快速電腦化的經濟、高科技的技術是主要力量,但蘇聯在這方面遠遠落後,甚至連韓國的高科技也超越了它,而且一年比一年的落後。裏根進一步禁止美國和盟國對蘇聯輸出高科技技術,使蘇聯處境更為惡劣。有一段時間當石油價位極高時,這種落後由於蘇聯輸出了大量石油而得以掩蓋,但這個優點在1980年代初期也喪失了。要和西方國傢進行經濟競賽顯然必須進行徹底的改革,戈爾巴喬夫開始了這次改革,他期望新政策中的開放性(glasnost)和新思維(perestroika)能夠重新復興蘇聯經濟,但這些改革卻得不到解决的方法、反而産生更多對蘇聯體製的不滿。裏根的大規模擴軍行動和他強硬的反蘇言論,造成蘇聯在1983年北約的例行演習(Able Archer 83)中産生近乎恐慌的反應,雖然這次核戰的危機隨着演習結束而迅速平息,但這次演習也顯示了裏根的強硬態度所可能産生的負面後果。一些歷史學家如 Beth B. Fischer在他所著的The Reagan Reversal裏主張這次危機對裏根的政策有着深遠影響,使得他的對蘇態度從直接對抗轉變為和睦友好的政策。
在歐洲國傢領導人當中,他最主要的同盟國、同時也是他要好的朋友是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撒切爾也支持裏根對蘇聯的威懾態度。
儘管裏根與蘇聯簽訂了限武條約如中程核子武器條約(INF)和裁減戰略武器談判(START I),裏根依然進行着星際大戰計劃,部署外太空為基礎建立的導彈防禦網,以環繞地球的軍事衛星來攔截導彈,使美國能在核子大戰中不受損傷。批評傢認為這項計劃是不切實際的、而且也違背了反彈道導彈的條約,支持者則認為這項計劃能迫使蘇聯投入更多無法負擔的軍事支出。事實上,蘇聯也曾嘗試着自行建立起一套類似的係統,或至少同時經由限武條約來減緩與美國間的軍事差距。最後蘇聯在後者上表現的較為成功,由於試着追上美國的軍事和研究開發經費(不衹是星際大戰係統)而嚴重損害了原本已經不穩固的蘇聯經濟,這也被認為是導致蘇聯垮臺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於反共産主義團體(包括武裝的反共産政府暴動)的支援也是裏根的政策之一,他的支持者稱之為裏根主義(Reagan Doctrine)。在這項政策下,美國支援那些被他們稱為自由戰士的團體—也被反對者稱為恐怖份子的團體—例如阿富汗的反蘇聖戰遊擊隊(mujahideen)、尼加拉瓜的反政府遊擊隊(Contras)、安哥拉的納斯·薩文比(Jonas Savimbi)的反抗勢力,對抗那些由蘇聯或古巴支持的政府。裏根政府也資助歐洲的反共産主義團體例如波蘭的團结工會運動,並采取強硬路綫對抗柬埔寨的共産政權。支援尼加拉瓜反政府遊擊隊的資金來自於秘密販賣武器給伊朗的利潤,後來引發了伊朗門事件,使尼加拉瓜政府得以嚮國際法院提起控訴。
裏根政府強硬對抗黎巴嫩的真主黨恐怖團體,真主黨在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後開始綁架美國公民並攻擊平民目標。裏根政府也強硬對抗在西岸地區和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恐怖份子。較具爭議性的是裏根將薩爾瓦多的FMLN和洪都拉斯的遊擊隊戰士也視為恐怖份子。他也將南非反種族隔離制度的武裝派係非洲之矛(Umkhonto we Sizwe)視為是恐怖份子組織。
裏根在任期中對於薩爾瓦多右翼政府的支援相當具爭議性,因為他擔心FMLN可能會在薩爾瓦多內戰中獲勝。這場戰爭導致75,000人死亡、8,000人失蹤和一百萬人無傢可歸。不過裏根原先所保證的民主選舉進程也獲得一部分成功。
在聯合國下令於黎巴嫩進行限期的多國部隊托管後,800名美軍陸戰隊被派遣至貝魯特以撤離巴解部隊。在1982年9月16日於貝魯特發生了薩布拉-夏蒂拉大屠殺(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造成數百名巴勒斯坦平民死亡後,裏根組織一支新的多國部隊。在積極的外交行動後終於達成了黎巴嫩與以色列間的和平協議。不久後美軍部隊開始撤離,但卻在1983年11月23日發生了汽車炸彈對美軍軍營的攻擊,造成高達241名陸戰隊陣亡。裏根稱那天是他的總統任期和生涯裏最悲傷的一天。
小島國傢格林納達於1983年發生了共産政變,裏根迅速命令美軍入侵格林納達,推翻了新成立的共産政權。
在1980年爆發的兩伊戰爭中,美國最初保持中立,後來逐漸牽涉其中。有時候美國同時支持兩方,但主要是支持伊拉剋,因為美國認為伊拉剋總統侯賽因比起伊朗領導人霍梅尼對於區域安全的威脅性較小。基辛格指當時美國的政策是“不能讓任何一方輸”。美國擔心若是伊朗勝利會鼓舞阿拉伯國傢中伊斯蘭教的基本教義派,將可能導致非宗教的政府被推翻、進而危及西方國傢在當地的公司,如沙特阿拉伯、約旦和科威特等地。最初伊拉剋的軍事勝利後戰局開始倒轉,1982年伊朗可能獲得勝利,美國政府這時試圖切斷伊朗政權取得武器的門路(但稍後又開始船運武器給伊朗而導致了伊朗門事件)。美國也提供伊拉剋的軍事政權許多情報資訊和金融上的支援。美國政府也允許了一些能夠被用作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的“軍商兩用貨品”船運至伊拉剋,伊拉剋以農業用品、醫療研究和平民用途等名義進口這些貨品,卻被侯賽因用作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計劃。
在支援伊拉剋的同時,裏根政府也秘密的進行軍武販賣以資助在尼加拉瓜的反政府遊擊隊,這導致了伊朗門事件醜聞。裏根公開承認他對這項秘密計劃並不知情,並迅速召集美國獨立檢察官辦公室(Office of the Independent Counsel)進行調查。最後10名裏根的政府幕僚被判罪而被迫辭職。裏根的國防部長卡斯帕·溫伯格(Caspar Weinberger)被控告作出偽證,最後在審判開始前一天取得了喬治·H·W·布什的特赦。歷史學家在2006年提出的一份報告將伊朗門事件列為美國總統犯過的最嚴重錯誤中排名第9的事件。
“偉大的溝通者”
副總統布什和裏根與蘇聯總理戈爾巴喬夫在紐約市,1988年。
1987年6月12日,羅納德·裏根訪問西柏林時在柏林墻的勃蘭登堡門前發表演說:“戈爾巴喬夫先生,推倒這堵墻!”
裏根由於他在表達概念時的口才和帶有的獨特情感而被譽為“偉大的溝通者”。這些口才技巧來自於他擔任演員、電視和廣播節目主持人、和政治傢時逐漸培養的經驗,同時身為總統也雇用了技巧高明的演講稿撰稿者以進一步發揮他的魅力。裏根的修辭技巧是相當多變的,他運用強烈、甚至是意識形態的言詞來指責蘇聯和共産主義—尤其是在第一屆任期時。
但他也能喚起人們將美國視為自由捍衛者的印象和觀念。在他於1964年11月27日的演講中他將演講題目取名為“一個選擇的時代”(A Time for Choosing),重新引入了富蘭剋林·德拉諾·羅斯福廣為人知的著名用詞“命運的結合”(rendezvous with destiny)。其他演講中他稱美國為“山巔上的光輝城市”(shining city on a hill)、稱美國人為“慷慨大方、具有理想的、大膽勇敢的、正派的和誠實”的市民並且擁有“夢想英雄目標的權利”。
1986年1月28日,在得悉挑戰者號意外墜毀後,他延遲了他的新年國情咨文演說並改嚮全國發表關於意外的演說,在演說中他形容那些罹難的太空人:“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這也不會是我們最後一次看到他們。因為就在今天早上,他們準備出發並且嚮我們揮手道別,接着‘脫離了陰沉的大地束縛’而‘觸摸了上帝的臉龐’”(在這演說中裏根引用了美國詩人John Gillespie Magee的著名詩句)
或許是裏根的幽默,尤其是他的俏皮話,消除了他的對手的力量並使他廣受大衆喜愛。在1984年總統選戰語華特·蒙岱爾(Walter Mondale)的電視辯論中,在討論到他的年紀時他如此妙語道:“我不會以我的年紀來作為選戰的議題。我不會以此作為政治目的,來彰顯我的對手的年幼和缺乏經驗。”談到他的職業時他開玩笑道:“政治不是什麽糟糕的職業。如果你成功了將會獲得許多奬勵,如果你可恥的失敗了那你也可以出版一本書。”
裏根的支持者和反對者都註意到他“開朗的樂觀態度”,使他比前幾任總統更受歡迎。如吉米卡特時常保持微笑,但卻是嚴肅的笑容。裏根有一次如此說道: “領導者的教訓是相同的;要辛勤的工作、瞭解事情的真相、樂於傾聽並瞭解他人、堅強的責任感和指揮感,並替你所代表的人民作出做好的决定。”
暗殺未遂
1981年3月30日,纔剛就任總統69天的裏根,前往華盛頓特區的希爾頓飯店與美國勞工聯合會-産業工會聯合會(AFL-CIO)的代表們共進午餐並發表演說。當裏根和幕僚們走出飯店大門時,埋伏在飯店門口媒體人潮裏的精神病患欣剋利,以一把點22口徑的左輪手槍朝裏根射擊了6槍,中彈的除了裏根外還有白宮新聞秘書和保鑣等3人,裏根迅速被送至附近的華盛頓大學醫院進行緊急手術。
1發子彈擊中了裏根的腋下,距離心髒衹有1英吋,裏根也因此得以幸免。手術進行時裏根還嚮醫生開玩笑道:“我希望你們都是共和黨人。”(雖然醫生並不是,但他仍回覆道“我們今天都會支持共和黨的。”)當第一夫人南希·裏根到達醫院時,裏根則以重量級拳擊冠軍傑剋·登普西(Jack Dempsey)被擊倒時的名言嚮她開玩笑道:“親愛的,我忘記躲子彈了。”
任內重要法案
* 1981年經濟復蘇稅法(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 of 1981)
* 1982年稅賦公平與會計責任法(Tax Equity and Fiscal Responsibility Act of 1982)
* 1983年社會福利修正法(Social Security Amendments of 1983)
* 1986年稅賦改革法(Tax Reform Act of 1986)
* 戈德華特-尼科爾斯國防部重構法(Goldwater-Nichols Act of 1986)
內閣閣員
1981年2月4日,裏根總統與他的內閣閣員在白宮的總統辦公室。
職位 姓名 任期
總統 羅納德·裏根 1981–1989
副總統 喬治·H·W·布什 1981–1989
國務卿 亞歷山大·黑格(Alexander M. Haig) 1981–1982
喬治·舒爾茨(George P. Shultz) 1982–1989
財政部長 唐諾·黎根(Donald Regan) 1981–1985
詹姆斯·貝剋(James A. Baker III) 1985–1988
尼可拉斯·布瑞迪(Nicholas F. Brady) 1988–1989
國防部長 卡斯帕·溫伯格(Caspar Weinberger) 1981–1987
法蘭剋·卡魯奇(Frank C. Carlucci) 1987–1989
司法部長 威廉·史密斯(William French Smith) 1981–1985
埃德文·米斯(Edwin Meese) 1985–1988
理查·桑伯格(Richard L. Thornburgh) 1988–1989
內政部長 詹姆斯·G·瓦特(James G. Watt) 1981–1983
威廉·P·剋拉剋(William P. Clark, Jr.) 1983–1985
唐納德·霍德爾(Donald P. Hodel) 1985–1989
商業部長 馬康·巴德瑞茲(Malcolm Baldrige) 1981–1987
威廉·維爾第(C. William Verity, Jr.) 1987–1989
勞工部長 雷蒙德·唐納文(Raymond J. Donovan) 1981–1985
威廉·布拉剋(William E. Brock) 1985–1987
安·多爾·麥剋拉夫琳(Ann Dore McLaughlin) 1987–1989
農業部長 約翰·魯斯林·布拉剋(John Rusling Block) 1981–1986
理查·萊恩(Richard E. Lyng) 1986–1989
衛生部長 理查·史威科(Richard S. Schweiker) 1981–1983
瑪格理特·海剋勒(Margaret Heckler) 1983–1985
奧狄斯·鮑恩(Otis R. Bowen) 1985–1989
教育部長 泰德·貝爾(Terrell H. Bell) 1981–1984
威廉·班奈特(William J. Bennett) 1985–1988
勞羅·卡瓦佐斯(Lauro Cavazos) 1988–1989
發展部長 薩繆爾·皮耳斯(Samuel R. Pierce, Jr.) 1981–1989
運輸部長 安德魯·路易斯(Andrew L. Lewis, Jr) 1981–1982
伊麗莎白·多爾(Elizabeth Dole) 1983–1987
詹姆斯·班來(James H. Burnley IV) 1987–1989
能源部長 詹姆斯·愛德華(James B. Edwards) 1981–1982
約翰·赫林頓(John S. Herrington) 1985–1989
最高法院任命
裏根提名以下法官至美國最高法院:
* 桑德拉·戴·奧康納(Sandra Day O'Connor)– 1981
* 威廉·藍奎斯特(William Rehnquist)– 1986年任首席大法官(1972年任大法官)
* 安東尼·史格裏亞(Antonin Scalia)– 1986
* 羅伯特·伯剋(Robert Bork)– 1987(被參議院駁回)
* 道格拉斯·吉恩斯伯格(Douglas Ginsburg)– 1987(撤回)
* 安東尼·肯尼迪(Anthony M. Kennedy)– 1988
批評
裏根的個人魅力使他幾乎發表任何言論都能讓大衆接受,因此而獲得了“特氟竜總統”(意味着不沾鍋,沒有任何東西能黏住他)的綽號。他於伊朗門事件中否認他知情這項交易,但現在存於檔案庫的國防部長卡斯帕·溫伯格的引證則顯示出裏根知情,這可能是違反了美國憲法的,但他帶給公衆的形象卻是“偉大、堅強的裏根冒險試着以武器來交換人質的自由”。在1985年12月裏根寫了一份秘密的總統“調查”來記載這次“以武器換人質”的計劃。裏根時代的秘密文件本來可以從2001年開始被公開,但喬治·沃剋·布什總統簽署了一項法案使這些文件將繼續無限期保密,使得人們無法得知更多這方面的資訊。由於美國在裏根任內對尼加拉瓜恐怖份子的支持而被國際法院判决有罪(尼加拉瓜對美國案),儘管聯合國大會的决議要求美國服從判决,但美國從來沒有付出賠款。
裏根的金融和減稅政策被批評拉大了貧富間的差距,他縮減社會福利和所得稅率則被一些批評傢批評為是加惠富裕人口的政策。在他任內空前的國債成長也被批評將會危及國傢經濟的健全。在1980年代解除了對銀行産業的管製後,信用合作社得以自由的將存款人的存款投資至商業不動産上(之前他們被限製衹能投資住宅不動産),許多信用合作社開始進行風險性的投資。主掌聯邦對産業管製的聯邦房屋貸款銀行(Federal Home Loan Banks)試圖限製這種風險行為,於是開始和裏根政府的政策産生衝突,裏根希望對大多數産業撤銷管製—包括銀行産業在內。裏根也因此拒絶嚮國會遞交聯邦房屋貸款銀行的預算審核,這項衝突使美國損失了$1,500億元而且幾乎導致了信用合作社産業的崩潰。
自由派也批評裏根強硬外交政策可能導致核子大戰的危機。批評傢指出裏根忽略了在中南美洲和南非的人權問題,裏根對於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支持也被非裔美國人強烈批評。雖然裏根也試着結束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並實行自由化,但他反對嚮南非實行經濟上的製裁,認為那是“表面上看似有益的製裁計劃,事實上將會縮減南非政府的影響力,並讓許多南非的好人承受經濟的睏境。”
西歐國傢的人民則視裏根為相當特殊的美國總統。裏根雖然得到英國首相瑪格利特·撒切爾的大力支持,但他在英國也被許多媒體諷刺為腦筋遲鈍、要不就是老態竜鐘的,這種諷刺也是被許多實際發生的意外所促成的。包括1985年11月9日他在演講時忘記了戴安娜王妃的名字,在猶豫一會兒後他稱之為“大衛王妃”,造成廣泛的嘲笑。
醜聞和爭議
裏根任內發生的起次醜聞造成他的數名政府官員被定罪。最知名的便是伊朗門事件,秘密販賣武器給霍梅尼的伊斯蘭基本教義派政權,並將販賣所得利潤支援尼加拉瓜的反共遊擊隊。10名政府官員被判决有罪,包括對國會撒謊、對稅務局撒謊等。不過,裏根在為此進行道歉後安然度過醜聞。
裏根任內也發生其他幾件醜聞;有一件牽扯到了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的幕僚。一名裏根競選總統時的贊助者後來獲得裏根政府補助他對低收入住宅的建設,卻沒有詳細檢查其背景資格。而另一位競選時的贊助者,則獲得前環境保護局局長詹姆斯·瓦特協助他嚮政府進行藉款和抵押,還獲得了遊說的報酬,六名政府官員因此被定罪。
許多其他的醜聞在裏根的八年任期中也不斷發生。裏根的助手Michael Deaver和Lyn Nofziger也因為進行遊說被判罪。
宗教信仰
雖然裏根成年後很少出席教堂,但他自幼便是一個基督徒,而且時常嚮基督教團體發表演說。1978年3月裏根寫了封信給一名衛理宗神職人員,這名神職人員對尼西亞信經抱持着懷疑論—並指責裏根是“主日學校層次的神學”—裏根堅定的支持尼西亞信經,並引用了剋利夫·史戴普·路易斯的三難睏境(Trilemma)。不過在裏根的國葬上並沒有依照他的信仰和願望來進行,而是進行了多種信仰的儀式。
退休後生活
裏根在1989年1月11日於白宮的總統辦公室經由電視轉播發表了全國性的告別演說,9天後便離開總統職位,由喬治·H·W·布什接任。在布什的就職典禮結束後,裏根回到了他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巴巴拉附近的大牧場,每天在那裏寫他的自傳、騎馬、伐木。他最後遷徙至位於加州貝萊爾(Bel-Air)的新傢。在1989年的秋天,裏根應富士産經集團之邀前往日本進行兩次演說並參加幾次宴會,這9天的行程付給裏根的酬金高達$2百萬元,超過了他擔任8年總統的薪水總和。裏根偶而會代表共和黨露面,包括在1992年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了精采演說。他公開支持單項否决權(Line-item veto)、平衡預算的憲法修正案、和撤銷憲法第22號修正案—限製了總統衹能連任一次的修正案。
阿茲海默癥
1994年11月5日裏根宣佈他被診斷出罹患阿茲海默癥─ 但有說法認為裏根早在第二任總統任內就已出現初期癥狀,如他在接受伊朗門事件的調查時曾表示記不得重要幕僚的名字。他經由手寫信件來嚮全國說明他的健康狀況,由於他一嚮樂觀的態度,他最後總結道:“我知道我正在走嚮我人生旅程中的黃昏。我知道對美國而言前方總是有着燦爛的黎明的。謝謝你們,我的朋友們。願上帝永遠祝福你們。”一年接着一年過去,阿茲海默癥慢慢的摧毀了裏根的腦部能力,迫使他過著與世隔絶的生活。2000年8月,美國《新聞和世界周刊》報道出裏根病危的消息。但頑強的生命力使裏根又活了近4年。到了2003年底,裏根進入阿茲海默癥的末期了。
影響
去世和國葬
2004年6月5日,裏根於傢中辭世,死於肺炎,享年93歲。他的遺體也開放讓公衆瞻仰遺容。整場國葬莊隆盛大,在世的數位美國總統和衆多外國元首都參與了這次葬禮。由於裏根在世時酷愛吉利貝利公司出産的軟心豆粒糖(Jelly Belly jelly beans),也放了一小罐在口袋中隨他下葬。
裏根是到目前為止第二長壽的美國總統,總計93年又120天,超過了約翰·亞當斯的紀錄。裏根也是當選時最老的(73歲)總統。最長壽的美國總統是另一前總統傑拉爾德·福特(總計93年又165天)。
支持率
蓋洛普民意測驗做了一次誰是最受歡迎的美國總統的調查。羅納德·裏根得到最高的87%支持,接下來依序是約翰·肯尼迪、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和富蘭剋林·德拉諾·羅斯福。裏根在接下來每年的許多民調測驗中繼續被選為是最好的美國總統之一。
認可度比率
依據ABC新聞 依照日期:
時間 大事 認可(%) 不認可(%)
1981年4月22日 被欣剋利槍擊 73 19
1983年1月22日 高失業率 42 54
1986年4月26日 對利比亞進行轟炸 70 26
1987年2月26日 伊朗門事件 44 51
1989年1月20日 總統任期結束 64 –
無 任期平均 57 39
2001年7月30日 (回顧) 64 27
裏根的昵稱
裏根常常被稱為“Gipper”,來自於他在Knute Rockne, All American一片中飾演的George Gipp角色,通常伴隨著名的口號“去替Gipper贏一球!”。年輕時裏根還曾被父親昵稱為“Dutch”。身為總統時,裏根的支持者將他譽為“偉大的溝通者”或者最近的“偉大的解放者”—述及他的政策導致了共産主義的垮臺和冷戰的結束。他的保鑣們給他的代號則是“Rawhide”。他也被稱為“鐵弗竜總統”,意味着他就像不沾鍋一樣,沒有任何東西能黏住他。
榮譽與紀念
在1995年由Littleton硬幣公司針對2,307名硬幣收藏者的民意調查中,裏根是最受期待被鑄於美國硬幣上的人物。
在1988年2月6日,華盛頓國際機場重新命名為羅納德·裏根華盛頓國際機場。2003年,以其為名的“裏根號”航空母艦正式服役,這是美國首次以在世總統的名字來命名航母,可是當時瀕臨阿茲海默癥末期的裏根總統本人已無法知道這一切了。其他許多高速公路、學校和組織也都以裏根為名。在2005年裏根又獲得兩項榮譽:
* 在5月14日,有綫電視新聞網和時代雜志將他譽為“最迷人的人物”
* 在6月26日,在一場由美國在綫和探索頻道發起的測驗節目中,裏根被選為“最偉大的美國人”。
在2002年,國會授權將裏根位於伊利諾伊州迪剋森的老傢作為歷史場所保存。
獲奬和勳章
* 美國影視演員協會的終身“黃金”會員
* 在1989年,裏根獲得英國名譽上的爵位,巴斯勳位大十字勳章騎士(Knight Grand Cross of the Order of the Bath)。使他能使用GCB的名義,不過因他非英國國民,並沒有賦予他“羅納德·裏根爵士”的稱號。至今衹有裏根、艾森豪威爾、布什三名美國人取得這項榮耀。
* 大勳位菊花章,日本,1989年
* 總統自由勳章,美國,1993年
硬幣面像
許多主張重新設計硬幣的人希望將裏根圖像鑄於美元一角硬幣上,以取代富蘭剋林·德拉諾·羅斯福(當初是為了紀念羅斯福創建出生缺陷基金會《March of Dimes》)。2003年國會中的共和黨員對此提案,但在南希·裏根拒絶之後便撤回了案子。有一段時間支持者希望將他鑄於一美分硬幣上,但美分硬幣將在2005年重新設計且將會永遠使用亞伯拉罕·林肯的圖像。一角硬幣尚未重新設計,而且也尚未有計劃要重新設計,因此還沒有完全排除這個可能。支持者也希望將裏根置於10美元鈔票或20美元鈔票上。20美元鈔票已經重新設計,而且也沒有計劃要更換先前使用的總統。10美元鈔票的設計則在2006年3月2日釋出,將繼續使用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的圖像。裏根將會於2016年出現於1美元硬幣上。
裏根的紀錄影片
* Altered Statesman - Ronald Reagan(臺灣中譯:“變樣的政治傢:美國總統裏根”,探索頻道,2005年)
* "True Grit"(2005年)
* Ronald Reagan - An American President(裏根圖書館發佈的正式影片,2005年1月25日)
* Great Speeches(2004年10月19日)
* Stand Up Reagan(2004年9月7日)
* NBC News Presents - Ronald Reagan(2004年8月10日)
* ABC News Presents - An American Legend(2004年7月13日)
* Ronald Reagan - His Life and Legacy(2004年6月22日)
* Ronald Reagan - His Life and Times(2004年5月11日)
* Ronald Reagan - A Legacy Remembered(歷史頻道,2002年)
* Ronald Reagan - The Great Communicator(2002年)
* Salute to Reagan - A President's Greatest Moments(2001年)
* American Experience - Reagan(1998年)
* Tribute to Ronald Reagan(1996年)
* The Reagan Legacy(探索頻道,1996年)
<< 前一君主: 詹姆斯·厄爾·卡特 | 冷戰結束羅納德·裏根 (1981年~1989年) | 後一君主 >>: 喬治·赫伯特·沃剋·布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