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人物列錶
陳舜臣 Chin Shunshin高橋敷 Takahashi apply茂呂美耶 Moro Miya
山本常朝 Chang Korean Yamamoto石原結實 Ishihara strong坂東真理子 Mariko Bando
千葉麗子 1000 叶丽子福田千晶 Fu 田千晶高橋美佳 Takahashi Meijia
中澤琉美 Nakazawa Okinawa U.S.立石員子 Tateishi member sub-津田妙子 Jin 田妙子
辜朝明 Koo鬆嶋·亞 Song Nakajima Asia大野耐一 Taiichi Ohno
樋口泰行 Yasuyuki Higuchi甲田光雄 A 田光雄東茂由 Tung Mau by the
桐山桂一 Kiriyama Keiichi井上篤夫 Inoue Du Fu盛田昭夫 Akio Morita
瀧田誠一郎 Tian Cheng Yilang Taki岸見一郎井上達彥 Tatsuhiko INOUE
稻盛和夫 Inamori Kazuo石田純子 Shi Tianchunzi竹久夢二 Takehisa Yumeji
太宰治 Tsushima Shūji小林清之介 Seinosuke Kobayashi中島孝志 Takashi Nakajima
赫布·科恩福澤諭吉 Fukuzawa Yukichi高木直子 Takagi Naoko
艾倫·米勒黑柳徹子 Kuroyanagi Tetsuko
井上靖 Yasushi Inoue
日本 平成時代  (1907年五月6日1991年元月29日)
籍貫: 北海道旭川市

故事演繹 narrative educe《敦煌 Dunhuang》
歷險小說 Adventure novels《冰壁》

閱讀井上靖 Yasushi Inoue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井上靖
  姓名:井上靖
  性別:男
  出生日期:1907年 5月6日
  出生地點:北海道旭川市
  逝世時間:1991年1月29日
  星座:金牛座
  
  井上靖,日本作傢。歷任日本文藝傢協會理事長、日本筆會會長,1976年獲日本政府頒發的文化勳章,現任日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
  
  井上靖出生在北海道旭川的一個軍醫家庭,從中學起就酷愛文學。他在京都大學哲學係畢業前夕所寫的劇本《明治之月》(1935)曾被搬上舞臺,應雜志徵文所寫小說曾多次獲奬。大學畢業後,他在大阪每日新聞社任記者、編輯15年,1951年辭去報社書籍部副部長職務,專心從事文學創作。
  
  1949年,井上靖以短篇小說《獵槍》和中篇小說《鬥牛》名噪文壇,後者獲1949年下半屆芥川文學奬。井上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出版過5本詩集,寫過劇本、電影腳本、美術評論等,但主要成就是小說。僅新潮社就出版了他的小說全集32捲。井上靖的小說,能夠選取一些有社會意義的題材,對日本社會的的種種弊端進行辛辣的諷刺和抨擊,有它獨特的認識價值。《鬥牛》、 《比良山的石楠花》(1950)和《一個冒名畫傢的生涯》(1951)是他前期悉心經營的力作。進入50年代,日本文學開始轉嚮反映戰後生活,井上靖也把自己的眼光和筆觸,從描寫過去轉而反映當前的現實生活,寫下了像《城堡》(1964)、《夜聲》(1968)等具有鮮明現實感的佳作。井上靖的歷史小說蜚聲藝苑,尤其是《天平之甍》(1957)、 《樓蘭》(1958)、《蒼狼》(1959)、《敦煌》(1959)等以中國古代歷史為題材的小說多為人們所稱道。他的長篇近作《孔子》正在《新潮》雜志連載,受到文壇矚目。
  井上靖-生平簡歷
  
  井上靖1907年生於北海道旭川町的一個軍醫家庭。讀中學時,他作為學生必須背誦杜甫、白居易和陶淵明等人的代表詩作,對《論語》也有所瞭解。1930年井上靖進入九州帝國大學法文係,讀了2年便重新考入京都帝大哲學係美學專業。
  
  井上靖在中學時期由接觸到喜愛中國歷史文化,進入大學後,更加自覺廣泛地涉獵中國史籍。大學期間,他閱讀了中國的《史記》、《漢書》以及《後漢書》等歷史著作。1936年3月井上靖從京都帝大畢業。畢業前,《周刊每日》曾懸賞徵文,他的長篇小說《流轉》應徵於1936年7月發表,因此就職於每日新聞社。他到每日新聞社工作後的次年爆發了中日戰爭,井上靖於9月應徵入伍,作為士兵來到中國的河北省,4個月後他因病回國,同年退伍。
  
  戰爭結束後,井上靖開始在關西地方的雜志和報紙上發表詩作,他經過長達20年在文學上的徘徊和醖釀而成熟起來了的積澱,驟然以詩的形式迸發出來了。自1958年處女詩集《北國》問世以來,先後已有《地中海》(1962),《運河》(1967),《季節》(1972),《遠征路》(1976),《幹河道》(1984),《星蘭幹》(1990)等多部詩集出版。  20世紀40年代末,井上靖開始創作歷史小說,1950年以小說《鬥牛》獲芥川奬。1951年,井上靖辭去《每日新聞》的工作,走上專業作傢的道路。
  井上靖-獲奬作品
  
  
  公歷 日本年號 年齡 獲奬作品 奬項名稱
  1936 昭和11 29歲 《變化》 千葉龜雄奬
  1950 昭和25 43歲 《鬥牛》 芥川竜之介奬
  1958 昭和33 51歲 《天平之甍》 藝術選奬文部大臣奬
  1959 昭和34 52歲 《冰壁》 昭和33年度藝術院奬
  1960 昭和35 53歲 《敦煌》、《樓蘭》 每日藝術奬
  1961 昭和36 54歲 《澱君日記》 野間文藝奬
  1962 昭和37 55歲 放送劇「火の山」(小磐梯) イタリヤRTV國際グランプリ
  1964 昭和39 57歲 《風濤》 讀賣文藝奬
  1969 昭和44 62歲 《俄羅斯國醉夢談》 新潮文學奬
  1969 昭和44 62歲 「モラエス全集」編集葡萄牙 ・インファンテ・ヘンリッケ勲章
  1981 昭和56 74歲 絲綢之路取材 NHK廣播文化奬
  1981 昭和56 74歲 《天平之甍》 對佛教的貢獻佛教文化奬
  1981 昭和56 74歲 本覺坊遺文 新潮文學奬
  1984 昭和59 77歲 先達詩人として 日本現代詩人協會表彰
  1985 昭和60 78歲 多年文學上的業績及對文化交流的貢獻 昭和59年度朝日奬
  1989 平成2 82歲 《孔子》 野間文藝奬
  井上靖-中國歷史小說
  
  井上靖是一位大量取材中國歷史、特別是從中國史傳文學為素材進行創作的當代著名作傢。他在人物的選取、人物性格的刻畫以及題材的組織等方面具有鮮明的特點。在這類歷史小說中,寄寓了作者對人生對歷史的獨特思索。中國史傳文學的敘事模式等藝術實踐經驗等方面,井上靖也有所承受與藉鑒。  
  
  井上靖的文學創作與中國史傳文學有着緊密的聯繫。他一生創作了大量評論、隨筆和詩歌,而小說創作更是其事業的核心。在小說中,井上靖寫得最多、最成功的是歷史小說,尤其是取材於中國歷史的小說最為出色。他不僅在中國史傳文學中擷取題材,以表現他對中國歷史與中國文化的嚮往,對人生對歷史的獨特思考和見解,而且在藝術實踐經驗等方面,也對中國史傳文學有所繼承與藉鑒。  
  
  井上靖在創作歷史小說時,治學態度是嚴謹的。他不僅查閱大量文獻,詳盡掌握史料,而且其歷史小說總是由史籍記載過的歷史事變為綫索,以歷史人物的行動為主導,加以想象和發揮,即使是虛構部分,也力求做到歷史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的統一。日本有關史學家便認為,井上靖的中國歷史題材小說,所寫歷史事件是真實無誤,經得起推敲的。  
  
  井上靖有大量獲奬的文學作品。1936年他的長篇小說《流轉》獲千葉龜雄奬,1950年小說《鬥牛》獲芥川奬。之後,他熱衷於以西域為背景,發表了一大批作品,其中《天平之甍》獲1957年日本藝術選奬和日本文部大臣奬;《樓蘭》1958年每日藝術大奬;《敦煌》1958年每日藝術大奬; 《補陀落渡海記》1961年野間文學奬;《俄羅莎國醉夢潭》1967年日本文學大奬。在這些作品中,他沒有完全拘泥於細節的真實。他通過古樸幽深的筆調,以藝術傢的視角審視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着重對人物性格內在矛盾及其復雜性的描寫,開掘歷史深層的斷面,賦予作品以新的認識價值。他的作品,抒發了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深厚感情,揭示了華夏母體文化的深刻內涵,把讀者帶到那遠古的遐想之中。井上靖的西域題材小說營造的藝術真實和客觀的歷史現實,達到了和諧,令人信服。
  井上靖-敦煌情結
  
  井上靖從孩童時代就對西域發生了興趣,對敦煌嚮往之極。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有着深刻的血緣關係。作為一名日本文學家,一旦接觸到歷史,自然要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去尋根溯源。而在浩繁的中國史料中,“敦煌”無疑是最響亮、最醒目的詞語之一。
  
  自本世紀初發現藏經洞後,大量珍貴文物散失到世界各地,敦煌文化從此聞名於世。井上靖從五十年代起,就全力投入到了以絲綢之路和敦煌歷史為背景的文學創作中,參閱大量有關敦煌文化、經濟、地理、歷史的資料,還幾次去京都,當面嚮敦煌學專傢藤枝晃教授請教,走火入魔地一氣寫出了《敦煌》和一批反映中國西部的歷史小說。1960年,他的歷史小說《敦煌》榮獲日本“每日藝術”大奬。他苦苦思索着什麽時候能飛到他的小說的那片境地之中,體會和驗證自己的作品。
  
  1977年,他終於如願以償,來到憧憬已久的古絲綢之路和重鎮敦煌。白雪皚皚的天山山脈,景色秀美的賽裏木湖,雄宏神秘的莫高石窟,古今聞名的酒泉、玉門關,使他陶醉。他感嘆地說:“真沒想到敦煌竟與我想象中的這樣相像。”“23年前我就寫成了《敦煌》,可直到今天才頭一次見到它,卻一點兒也覺不出陌生。我與中國太相通了。”對井上靖來說,這是一次夢境與現實交織在一起的美妙的旅行。  
  
  1978年,當常書鴻和井上靖兩位老人會面時,都興奮不已,相見恨晚。從此以後,井上靖訪問了中國27次。1980年,73歲高齡的井上靖,擔任大型係列電視片《絲綢之路》的藝術顧問,與日本廣播協會、中國中央電視臺的攝製人員一起,又一次來到絲路古道,在戈壁驕陽的炙烤下,在大漠風沙的吹拂中追尋歷史的足跡,實現了自己嚮世界觀衆介紹絲綢之路歷史變遷的願望。他的《敦煌》被德間康快拍成電影,在世界20多個國傢放映,掀起了一陣“敦煌熱”。無數人從《敦煌》故事中,瞪大了眼睛,開始註目中國西部的這塊地方。更有大批人拿着他的西域故事書,登上了去敦煌的漫長旅程。
  井上靖-事件年表
  
  1926年靜岡縣立沼津中學畢業,在武者小路實篤等人的影響下,轉嚮文學。
  
  1930年進入九州帝國大學學習,加入詩刊《焰》社。
  
  1932年從九州帝大轉入京都帝國大學哲學科美學專業。
  
  1935年放棄畢業考試,加入《每日新聞》社任記者。
  
  1937年應徵加入陸軍,駐中國華北。
  
  1938年退伍,繼續從事新聞工作。
  
  1946年任《每日新聞》社學藝部部長。
  
  1950年以小說《鬥牛》獲芥川賞。
  
  1951年退出《每日新聞》社,成為專業作傢。
  
  1955年任芥川賞選考委員會委員。
  
  1957年發表描述古代日中文化交流的友好歷史的中篇小說《天平之甍》,被譽為井上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同年10月訪問中國。
  
  1958年以《天平之甍》獲日本藝術選奬,並獲日本文部大臣賞。同年發表描寫古代中國與西域關係的小說《樓蘭》。
  
  1959年又發表小說《敦煌》、《河口》。
  
  1960年以《樓蘭》、《敦煌》兩部小說獲每日藝術大賞。同年開始編輯《井上靖文庫》 ,共26捲。
  
  1961年發表據《元朝秘史》創作的小說《蒼狼之爭》。同年與龜井勝一郎等訪問中國,回國後,又發表小說《補陀落渡海記》,獲第14屆野間文藝賞。1963年赴南朝鮮訪問,同年參加“鑒真和尚圓寂1200年紀念日本文化代表團”與安藤更生等訪華。
  
  1964年起任日本藝術院會員。
  
  1965年赴中亞細亞考察 “絲綢之路”。
  
  1969—1972年任日本文藝傢協會理事長。
  
  1972年任川端康成紀念會理事長。
  
  1974年赴中國訪問,同年任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常任理事、日本文化財保護委員會委員。
  
  1975年任日本作傢代表團團長訪華。
  
  1976年獲文化勳章。
  
  1977年和1978年幾度訪問中國。
  
  1979年任中日文化交流協會常任顧問。


  Yasushi Inoue (井上 靖 Inoue Yasushi, May 6, 1907 – January 29, 1991) was a Japanese writer whose range of genres included poetry, essays, short fiction, and novels. He was originally from Asahikawa, Hokkaido.
  
  Inoue is famous for his serious historical fiction of ancient Japan and the Asian continent, including Wind and Waves, Tun-huang, and Confucius, but his work also included semi-autobiographical novels and short fiction of great humor, pathos, and wisdom like Shirobamba and Asunaro Monogatari, which depicted the setting of the author's own life--Japan of the early to mid twentieth century--in revealing perspective.
  
   Inoue, who is one of Japan's most prolific writers today,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as a novelist. He was forty-two when he published in 1949 his first works, the two novelettes Ryoju and The Bullfight, which the following year won for him the top literary prize in Japan, the Akutagawa Prize. His longer Tiles of the Tempyo Era deals both with art and ancient China; Lou-Lan and The Flood are short historical novels of China. Whether he is writing full novels, novelettes, or short-stories, however, Inoue's penchant for detailed, exhaustive research and historical accuracy give his stories a flavor of authenticity. Even the characters in his stories can often be traced back to historical individuals. In the spring of 1964, Inoue w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start his research on what he personally believes will be his magnum opus, a multi-volume treatment of first, second, and third generation Japanese abroad, particularly in the United States.
  
  —Leon Picon, from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Counterfeiter, published in 1965
  
  Prizes
  
   * 1950 Akutagawa Prize ---Togyu,闘牛
   * 1957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ize for Literature ---Tiles of the Tempyo Era
   * 1959 Mainichi Press Prize ---Tunhuang
   * 1963 Yomiuri Prize --- Fūtō
  
  Works
   * The Bullfight, 闘牛
   * The Hunting Gun, 猟銃
   * Tiles of the Tempyo Era
   * Tunhuang
   * Shirobamba
   * The Samurai Banner of Furin Kazan, 風林火山
   * Lou-Lan and Other Stories
   * Wind and Waves
   * Journey Beyond Samarkand
   * Blue Wolf: A Novel of the Life of Chinggis Khan
   * The Counterfeiter and Other Stories
   * Chronicle of My Mother
   * Confucius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