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謝赫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
《古畫品錄》首先提出繪畫的目的是:“明勸戒,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這就是指出了:通過真實的描寫收到教育的效果。這一理論認識的出現是進步的現象。
他提出繪畫的“六法”是:一、氣韻生動,二、骨法用筆,三、應物象形,四、隨類賦彩,五、經營位置,六、傳移模寫(或作“傳模移寫”)。“氣韻生動” 是指表現的目的,即人物畫要以表現出對象的精神狀態與性格特徵為目的。顧愷之的關於繪畫藝術的言論,以及魏晉以來人們對於人物的鑒賞評論所一致強調的人的精神氣質的生動的表現。這些言論是謝赫提倡“氣韻生動”的根據。“骨法用筆”主要的是指作為表現手段的“筆墨”的效果,例如綫條的運動感、節奏感和裝飾性等。從古代畫論中可見古代畫傢和評論傢對這一點的重視。“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是繪畫藝術的造型基礎:形、色、構圖。“傳移模寫”是學習繪畫藝術的方法:臨摹,也是復製的方法。關於臨摹,古代有很多不同的技術,是一個畫傢所必須熟悉的。由此可見,“六法”是古代繪畫實踐經,提高為理論的。關於“六法”,過去存在着若幹混亂的看法。或有意的加以神秘化,例如說:五法可以學,而氣韻衹能先天的。或者用氣韻生動否定其餘諸法的必要性,而流為形式主義的掩護。或者把“六法”當作創作實踐的技法,用以證明古人的寫實技法已達到很高的水平。諸如此類混亂的看法,都有待用歷史觀點加以澄清。
謝赫的“六法論”之重要,乃在於他作了這一整理集中的工作。雖然“六法”之間的正確的科學的邏輯的關係沒有完全明確起來,然而由於反映了繪畫藝術發展的一定階段上完整的認識,而此認識既肯定了根據對象造型的必要性,也提出了理解對象內在性質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筆墨是表現對象的手段。《古畫品錄》的大部分文字是謝赫評論曹不興以及他同時代的二十七個畫傢的作品。他在評論中,把畫傢分成六品,即六個等級。這一方面也是當時對人品評所采用的方法。對人的評論以精神氣質、風度為標準。所以這一分別等第的方法,和“氣韻生動”的概念,都和當時評論人的風氣有關係的。除畫品以外,當時還有《詩品》、《棋品》等,都是藉用了評論人物分別等第的方法。謝赫《古畫品錄》中對於畫傢的評論的重要意義也在於保留了可貴的史料。在他之後有陳朝姚最的《續畫品》,唐朝李嗣真的《後畫品》,僧彥悰的《後畫錄》,這就開始了中國繪畫史的最早的著述,至唐代,由張彥遠匯集成《歷代名畫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