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 人物列錶
蘇曼殊 Su Manshu(近代中國)王國維 Wang Guowei(近代中國)
趙爾巽 Zhao Erxun(近代中國)李定夷 Li Dingyi(近代中國)
梁啓超 Liang Qichao(近代中國)蔡東藩 Cai Dongfan(近代中國)
李寶嘉 Li Baojia(近代中國)張祖翼(梁溪坐觀老人) Zhang Zuyiliangxizuoguanlaoren(近代中國)
孫希孟 Sun Ximeng(近代中國)黃小配 Huang Xiaopei(近代中國)
徐枕亞 Xu Zhenya(近代中國)劉鶚 Liu E(近代中國)
吳趼人 Wu Jianren(近代中國)頤瑣 Yi Suo(近代中國)
林紓 Lin Shu(近代中國)儲仁遜 Chu Renxun(近代中國)
黃世仲 Huang Shizhong(近代中國)遁廬 Dun Lu(近代中國)
雲間天贅生 Yun Jiantianzhuisheng(近代中國)黃南丁氏 Huang Nadingshi(近代中國)
冷佛 Leng Fo(近代中國)蘇輿 Su Yu(近代中國)
王先謙 Wang Xianqian(近代中國)徐珂 Xu Ke(近代中國)
孫詒讓 Sun Yirang(近代中國)易順鼎 Yi Shunding(近代中國)
宋玉卿 Song Yuqing(近代中國)羅惇曧 Luo Dunrong(近代中國)
張謇 Zhang Jian(近代中國)馬建忠 Ma Jianzhong(近代中國)
許南英 Xu Naying(近代中國)葉德輝 She Dehui(近代中國)
李葭榮 Li Jiarong(近代中國)孟森 Meng Sen(近代中國)
佚名 Yi Ming(近代中國)黎遂球美周 Li Suiqiumeizhou(近代中國)
夏仁虎 Xia Renhu(近代中國)許國英 Xu Guoying(近代中國)
黃瀎 Huang Jun(近代中國)虞公 Yu Gong(近代中國)
黃質 Huang Zhi(近代中國)錢基博 Qian Jibo(近代中國)
陶希聖 Tao Xisheng(近代中國)蔣芷儕 Jiang Zhichai(近代中國)
辜鴻銘 Gu Hongming(近代中國)鬍開明 Hu Kaiming(近代中國)
陳蓮痕 Chen Lianhen(近代中國)漢史氏 Han Shishi(近代中國)
宣南吏隱 Xuan Naliyin(近代中國)張春帆 Zhang Chunfan(近代中國)
吳沃堯 Wu Woyao(近代中國)程善之 Cheng Shanzhi(近代中國)
周大荒 Zhou Dahuang(近代中國)韻清女史呂逸 Yun Qingnvshilvyi(近代中國)
李涵秋 Li Hanqiu(近代中國)張恨水 Zhang Henshui(近代中國)
葉楚傖 She Chucang(近代中國)蔡元培 Cai Yuanpei(近代中國)
韓兆琦 Han Zhaoqi(近代中國)許地山 Xu Dishan(近代中國)
徐珂
近代中國  (1869年1928年)

百科全書 cyclopedia《清稗類鈔》

閱讀徐珂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原名昌,字仲可,浙江杭縣(今杭州市)人。1889年參加鄉試,中舉人。不過,他在科舉考試中,終未再獲功名。但他在學習傳統文化之外,頗關註於新學,以至於1895年赴京參加會試時,曾參加過梁啓超發起的呼籲變法的“公車上書”活動。又曾成為柳亞子、高旭等人1909年首創的愛國文化團體“南社”的成員。其間,為了維持生活,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時,他曾充當其幕僚,為將士講解古書詩賦,但終因思想不合而離去。
  
  1901年他到了上海,與蔡元培、張元濟相交往,因他長於文筆,又熟悉官方文書,喜歡收集邸報,而《外交報》正需要這樣的文人,於是,徐珂便加入了該報。擔任了《外交報》的編輯。外交報的成員有,董理一人(即張元濟)、撰述一人(即蔡元培)、編輯一人(即徐珂)、譯西文報一人(溫宗饒),均由創始股東分任。另設譯東文報一人,司帳一人,校繕一人,雜役二人。股東情況是:張元濟兩股,蔡元培杜亞泉合一股,溫宗饒、商務印書館各一股,趙從蕃、徐珂、瀋幼珊股數不詳(以上,據汪傢熔先生提供的資料)。在張元濟的收據上的簽名人是趙從蕃、蔡元培和溫宗饒;溫宗饒的股單和收據上的簽名人是趙從蕃、蔡元培和張元濟,全年預算約為銀洋五千五百元(再加開辦費五十元。)《外交報》到1910年,共辦了十年,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
  
  後來他隨《外交報》一起成為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的職員。接着又當上了《東方雜志》的編輯。老商務的一位編輯,即大名鼎鼎的章錫琛回憶說:“《東方雜志》創刊於1904年,原是一種選報性質的刊物,剪集每月報章雜志上的記事、論文,分類刊登,供留心時事者查考。《宮門抄》和《奏摺》占首要地位,其次纔是時論,衹偶爾發表幾篇撰譯的文字。
  
  1909年前的編者名徐珂。因為編這種雜志完全是剪刀糨糊的工作,他一人在幾個晚上業餘時間就能完成,讀者並不很多。”所以,後來徐珂在商務做過雜纂部長,他可說是地道的雜傢。章錫琛的話雖然有點誇張,但說的也是事實。
  
  到1911年,杜亞泉接任《東方雜志》主編,對刊物進行了改革,雜志有了很大的改變和發展。於是,徐珂接管了“雜纂部”。據當時在編譯所的同仁介紹,“徐在編譯所擔任雜纂部部長,我進去時,他正全力在搞《清稗類鈔》,同時在他領導下編輯出版的有《上海指南》《日用須知》《醒世文柬指南》《通俗新尺牘》等等。這個部的主要工具是糨糊和剪刀,所有各種資料,均從報紙、雜志、政府公報等剪下或到處找人幫忙抄錄在活頁片上”(引自謝菊曾著《十裏洋場的側影》)。目的在於提供有關資料。
  
  據老商務同人說,“徐仲可身材矮小,極度近視,看書寫字必須戴着眼鏡與實物(指書本)接觸在一起,才能看見。但他為人非常風趣,清末他極力提倡婦女天足,即以‘天蘇閣’名其書齋,他喜填詞,與寧鄉程子大等互相唱和,作品時見於當時的《小說月報》。”“徐待人接物,和藹可親,對同事相當關心,每年春節照例在自己傢中備辦‘春酒’,邀請本部同人歡聚,這是別的部從來沒有過。”
  
  勤寫
  徐珂沒有一天不寫作。有一回眼睛生病,他彷惶苦悶,竟然終日不知所措。極度近視,看書寫字必須戴着眼鏡與實物(即書本)接觸在一起,才能看見。白天事忙,他用一個小本子提要式的記住要記錄的事,等有空的時候再整理書寫。每天臨睡的時候,他都要準備一支鉛筆,一個小本子,放在床頭,偶然想起什麽來的時候,就爬起來記下,哪怕是影響了睡眠,他也不管。他寫下的東西雖不是按日記述,卻每每十來天連起來整理一次。老朋友夏劍丞曾經說他有聞必錄,是極為勤奮的人,可惜沒有在前清時候的軍機處供職,不然,記下的都會是很珍貴的軍國大事。徐珂自己寫作又一個說法:“君(夏劍丞)不嘗雲,清人少筆記乎?僕欲一學此恥耳。”見他一天到晚忙於纂述,曾是愛國女校教師、給蔡元培作過大媒、用筆記錄過梁漱溟東西文化訪談的夫人何墨君,還有小妾李希都埋冤說:“難道真的真的是寫不到死,不罷休嗎?”孜孜矻矻,日夕握筆,是徐珂寫作的真實形象。
  
  待客
  宋朝的陳鬱在他的《藏一話腴》裏說到姜夔的時候,留下了這樣的名言:“白石道人薑堯章,氣貌若不勝衣,而筆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傢無立錐,而一飯未嘗無食客。圖書翰墨之藏,汗牛充棟。”徐珂曾經引用其中的“傢無立錐,而一飯未嘗無食客”來述說自己的家庭。徐珂的父祖兩代都有好客傢風,徐珂更是這樣,一飯未嘗無客,做了徐傢座上的人,多為一時名流俊彥,可舉者有張元濟、蔡元培、康有為、鬍適、梁啓超、況周頤、潘仕成、王晉卿、王輯塘、冒鶴亭等人。徐珂是杭州人,清末的杭州風俗,是客人到了,即便是吃飯的時候,傢裏也不留人,徐傢的傢風剛好與此相反。他為人非常風趣,喜填詞,與寧鄉程子大等互相唱和,作品時見於當時的《小說月報》。徐珂待人接物,和藹可親,在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任職、主持《東方雜志》雜纂部時,對同事相當關心,每年春節照例在自己傢中備辦“春酒”,邀請本部同人歡聚,同仁們說“這是別的部從來沒有過的”。
  
  著作
  《清稗類鈔》是他留給後人的一部前人筆記集。“全書48册。分時令、地理、外交、風俗、工藝、文學等92類,約一萬三千五百餘條。錄自數百種清人筆記,並參考報章記載而成。範圍廣泛,檢查便利,但選錄頗為蕪雜。”(參見《辭海》)80年代,此書還重印過,可見還有衆多讀者。另編有《清朝野史大觀》《天蘇閣叢刊》《康居筆記匯函》等掌故筆記著作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