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人物列錶
蔣春霖 Jiang Chunlin(清代)朱彝尊 Zhu Yizun(清代)潘永因 Pan Yongyin(清代)
陳廷敬 Chen Tingjing(清代)倉央嘉措 Tshangs-dbyangs-rgya-mtsho(清代)普荷 Pu He(清代)
鄭燮 Zheng Xie(清代)金農 Jin Nong(清代)惲壽平 Yun Shouping(清代)
汪士慎 Wang Shishen(清代)張大受 Zhang Dashou(清代)寧調元 Ning Diaoyuan(清代)
吳淇 Wu Qi(清代)李方膺 Li Fangying(清代)俞樾內子 Yu Yuenazi(清代)
俞樾 Yu Yue(清代)宋犖 Song Luo(清代)律然 Lv Ran(清代)
曹雪芹 Cao Xueqin(清代)納蘭性德 Na Lanxingde(清代)呂撫 Lv Fu(清代)
錢謙益 Qian Qianyi(清代)吳偉業 Wu Weiye(清代)顧炎武 Gu Yanwu(清代)
顧貞觀 Gu Zhenguan(清代)陳維崧 Chen Weisong(清代)王士禎 Wang Shizhen(清代)
查慎行 Cha Shenhang(清代)袁枚 Yuan Mei(清代)黃景仁 Huang Jingren(清代)
龔自珍 Gong Zizhen(清代)黃遵憲 Huang Zunxian(清代)秋瑾 Qiu Jin(清代)
何文煥 He Wenhuan(清代)馮班 Feng Ban(清代)王夫之 Wang Fuzhi(清代)
孫濤 Sun Tao(清代)郭麟 Guo Lin(清代)楊夔生 Yang Kuisheng(清代)
萬斯同 Mo Sitong(清代)畢沅 Bi Yuan(清代)汪楫 Wang Ji(清代)
湯球 Shang Qiu(清代)黃奭 Huang Shi(清代)黃以周 Huang Yizhou(清代)
張廷玉 Zhang Tingyu(清代)佚名 Yi Ming(清代)王秉滔 Wang Bingtao(清代)
白君琳 Bai Junlin(清代)李清馥 Li Qingfu(清代)陳芳生 Chen Fangsheng(清代)
孫星衍 Sun Xingyan(清代)朱伯廬 Zhu Balu(清代)章學誠 Zhang Xuecheng(清代)
𠔌應泰 Gu Yingtai(清代)高鶚 Gao E(清代)蒲鬆齡 Pu Songling(清代)
吳敬梓 Wu Jingzi(清代)李汝珍 Li Ruzhen(清代)醒世居士 Xing Shijushi(清代)
藍鼎元
清代  (1680年1733年)

公案小說 desk novel《藍公案》

閱讀藍鼎元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字玉霖,號鹿洲,漳浦縣赤嶺人。清代知名學者和經世之材,是一位對臺灣歷史有很大影響的官吏。
  
    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藍鼎元隨藍廷珍出師入臺,平臺後又在臺灣住了一年多。他出入軍府,籌劃軍機,處理政務,著書立說,提出了很多治理臺灣的策略 ﹔藍廷珍的文移書檄多出自他手。因而被譽為"籌臺之宗匠"。藍鼎元精熟臺灣歷史,入臺後又全面考察了臺灣社會、政治、經濟、軍事的現實和地理、風俗、信仰、教化等等方面的情況。他最早提出了對臺灣進行綜合治理,促進臺灣走嚮"文治"社會的具體措施,即十九事:"信賞罰,懲訟師,除草竊,治客民,禁惡欲,儆吏胥,革規例,崇節儉,正婚嫁,興學校,修武備,嚴守禦,教樹畜,寬租賦,行墾日,復官莊,恤澎民,撫士番,招生番?quot;這些,一直是後來臺灣官員的治臺依據。
  
    清領臺灣後,行政建置的一府三縣,都集中於西部和南部,而北部和東部卻無建置設官。這與康熙末年閩粵移民大量遷臺,北部、中部土地大辟的狀況,已很不適應。特別是土番居住的廣大山區,漢番往來日多,而朝廷中有的官員竟提出將山區列為"棄土",更屬不智之畢。藍鼎元以一個學者的嚴肅治學態度,提出了中肯的意見。他說:"臺灣海外天險,較內地更不可緩,因此日之臺灣,較十年二十年以前,又更不可緩。前此臺灣僅府洽百餘裏,鳳山、諸羅皆毒惡瘴地,令其邑者尚不敢至。今則南盡琅橋,比窮淡水,鸚籠以上千五百裏,人民趨之若鶩矣。前此大山之麓,人莫敢近,以為野番嗜殺。今則群人深山,雜耕番地,雖殺不畏。甚至傀儡、內地、哈仔難、崇爻、卑南覓等社,亦有漢人敢至其地,與之貿易。生聚日繁,漸開漸遠,雖屢禁不能使止也。”並提出增設縣製的設想:北路地方遼闊,自昔空虛,分諸羅縣地為二,在半綫以上另置一縣,擬名"彰化";淡水地勢重要,人口日增,置淡水廳。藍鼎元呼籲臺灣山地萬萬不可拋棄,特別強調山地之重要。他說:"臺灣山高土肥,最利墾闢,利之所在,人所必趨。不歸之民,則歸之番與賊。即使內亂不生,冠自外來,將有日本、荷蘭之患,不可不早為措置。"藍鼎元的意見,多被朝廷采納;有關置縣的設想及文武官員駐紮、營汛佈防、哨船挨班等建議,一一得以實現;關於不能廢棄山地的呼籲,也為朝廷大官要員所接受。
  
    康熙四十一年(一七零二),清政府對移民實行禁止攜眷赴臺的政策,造成臺灣男多女少,青壯年成傢難,影響開拓的嚴重社會問題,藍鼎元對此給予極大關註。在《論臺灣事宜書》、《東徵集》中,他列舉了移民"皆丁壯力農,無妻室,無老耆幼稚","一莊有傢室者百不得一"等大量嚴酷事實,建議:"欲赴臺耕種者必帶有眷口,方許給照載渡,編甲安插。臺民有傢屬在內地,願搬取波臺完聚者,許縣呈給照赴內地搬取,文武汛口不得留難。"雍正九年(一七三一),清政府實行憑照攜眷入臺政策,就是出自藍鼎元等官員的建議。藍鼎元著述頗多,主要有《鹿洲初集》、《女學》、《東徵集》、《平臺紀略》、《鹿洲公案》等,並參加編修《大清一統志》。《東徵集》六捲是他為藍廷珍擬寫的公檄、書稟、條陳、告諭的輯成。
  
    《平臺紀略》是對臺灣一年多的考察後,返鄉撰寫的。體現在這兩本書中的治臺卓識和策略,對清代臺灣的發展影響根深遠。直到乾隆五十二年,清高宗還下手諭:"朕披閱藍鼎元所着《東徵集》,其言大有可采,着常青、李侍堯購取詳閩,於辦理善後時,將該處情形細加察核。如其書內所討論各倏,有與見在《事宜》確中利弊者,不妨參酌采擇,俾經理海疆,事事悉歸盡善。"臺灣史傢連橫也說:"鼎元著書多關臺事,其後宦臺者多取資焉。"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