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 人物列錶
杜洛杜斯 杜洛 dos維庸 Francois Villon杜·貝萊 Joachim du Bellay
高乃依 Pierre Corneille維剋多·雨果 Victor Hugo夏爾·波德萊爾 Charles Baudelaire
斯特芳·馬拉美 Stephane Mallarme魏爾倫 Paul-Marie Veriaine洛特雷阿蒙 Comte de Lautréamont
蘭波 Arthur Rimbaud古爾蒙 Remy de Gourmont保爾-讓·圖萊 Paul-Jean Toulet
弗朗西斯·雅姆 Francis Jammes法爾格 Léon-Paul Fargue剋洛岱爾 Paul Claudel
保爾·瓦雷裏 Paul Valery夏爾·佩吉 Charles Peguy蘇佩維埃爾 Jules Supervielle
布洛東 André Breton艾呂雅 Paul Eluard阿波裏奈爾 Guillaume Apollinaire
雅剋·普萊維爾 Jacques Prévert阿拉貢 Louis Aragon保爾·福爾 Paul Fort
亨利·米修 Henri Michaux埃雷迪亞 José Maria de Heredia阿爾托 Antonin Artaud
勒韋迪 Pierre Reverdy拜斯 Saint-John Perse普呂多姆 Sully Prudhomme
勒內·夏爾 René Char伊凡·哥爾 Yvan Goll博斯凱 Alain Bosquet
博納富瓦 Yves Bonnefoy勒內·格魯塞 Rene Grousset阿蘭·佩雷菲特 Alain Peyrefitte
米歇爾·大衛-威爾 Michelle David - Will白晉 Joachim Bouvet卡特琳娜·耐 Katrina resistant
若澤·弗雷什 José Frèches米歇爾-施奈德 Michelle - Schneider尼古拉·薩科齊 Nicolas Sarkozy
阿娜伊斯·寧 Anaïs Nin讓·多米尼剋·鮑比 Jean-Dominique Bauby米歇爾-安托瓦納·布尼耶 Michel-Antoine Burnier
米歇爾·孔達 Michel Contat埃萊娜·格裏莫 Hélène Grimaud塔麗塔·特裏帕亞 Tarita Teriipaia
讓·菲利普 To Philip尼瑪·紮瑪爾 尼玛扎玛尔剋洛維一世 Clovis I
剋洛泰爾一世 Clothaire Ier希爾德裏剋三世 Childeric III丕平 Pepin III
查理大帝 Charlemagne路易一世 Louis the Pious查理二世 Charles II (le Chauve)
路易二世 Louis II路易三世 Louis III卡洛曼二世 Carloman II
伊萊娜·內米洛夫斯基 Irene Nemirovsky
法國 二戰時期的法國  (1903年二月24日1942年八月17日)
Irène Némirovsky
出生地: 俄國基輔
去世地: 奧斯維辛集中營

伊萊娜·內米洛夫斯基(Irene Nemirovsky),俄裔法國猶太人女作傢,1903年出生於俄國基輔的一個烏剋蘭猶太銀行傢家庭,1942年夏被殺害於奧斯維辛集中營。

個人履歷

編輯
伊萊娜·內米洛夫斯基(Irene Nemirovsky),俄裔法國猶太人女作傢,1903年出生於俄國基輔的一個烏剋蘭猶太銀行傢家庭,父親是前莫斯科銀行行長,母親是一位沒落貴族小姐。十月革命後,她移居巴黎,憑藉其處女作小說《大衛·格德爾》(1929年)迎來了文學上的成功,緊接着,她又創作了小說《舞會》(19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巴黎大逃亡之後,她躲在摩萬的一個小鎮裏,後遭法國憲兵逮捕,1942年夏被殺害於奧斯維辛集中營。當時,她在十三歲的長女德尼斯帶着一口箱子東躲西藏,箱子裝着承載着痛苦的聖物:母親的遺
伊萊娜內米洛夫斯基與長女伊萊娜內米洛夫斯基與長女
稿———直至今天才出版的《法蘭西組麯》。
內米洛夫斯基的作品大都使用戰爭背景,其中主要反映了她與母親的矛盾。她的母親生下內米洛夫斯基完全是為了取悅丈夫,並且將女兒的出生看作自己女性魅力衰減的開始,將她扔給家庭教師和保姆。她拒絶女兒的長大,並強迫內米洛夫斯基穿小女孩的衣服。長大後的內米洛夫斯基同樣對母親充滿了仇恨,這一點在作品《伊莎貝爾》和《孤獨之酒》中都得到充分體現。
當內米洛夫斯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殺害,她的兩個女兒來到外祖母傢時,她拒絶給兩個外孫女開門,並說她們可以住到孤兒院去。當內米洛夫斯基的母親102歲老死於闊綽的豪宅時,人們衹在保險櫃裏兩本內米洛夫斯基的書,《大衛·格德爾》和《伊莎貝爾》。

人物年表

編輯
內米洛夫斯基一傢早年住在聖彼得堡,她跟隨法國家庭教師學會了流利的法語,她還會說意第緒語、巴斯剋語、芬蘭語、波蘭語、英語。
1918年俄國革命爆發後,內米洛夫斯基一傢在芬蘭流亡一年,並在1919年搬到巴黎。伊萊娜入讀索邦大學,並從18歲開始寫作。
1926年,伊萊娜·內米洛夫斯基嫁給銀行傢米歇爾·愛潑斯坦,並先後於1929年和1937年生了兩個女兒德尼絲和伊麗莎白。
1929年,處女作小說《大衛·格德爾》(David Golder)出版,在法國文壇一舉成名,並於1930年被導演Julien Duvivier改編成電影,主演是Harry Baur。1930年出版的小說《舞會》也被改編成戲劇和電影。
伊萊娜·內米洛夫斯基嚮格拉塞出版社投《大衛·格德爾》書稿的時候,沒有留聯繫方式,衹有一個郵政信箱和丈夫的姓愛潑斯坦。出版社在報紙刊登尋人廣告後纔找了她。但是當時伊萊娜正忙着生她第一個女兒。最終她出現在出版社老闆格拉塞面前時,他無法相信這樣一部老練的作品,居然是這麽年輕的女人寫的。
儘管內米洛夫斯基在三十年代已經受到了法國文壇的認可,儘管她為了保護孩子,防止遭受反猶迫害而受洗成了天主教徒並為兩傢反猶太報紙寫文章,但法國政府仍然由於她的猶太人血統而拒絶她加入法國國籍。
1940年,內米洛夫斯基的作品被禁止出版,她丈夫在銀行也待不下去了。在德國入侵法國之前,他們一傢逃到小村Issy-l'Evêque。在那裏,內米洛夫斯基被要求佩戴黃色大衛星。
1942年7月13日,39歲的依萊娜·內米洛夫斯基由於“是沒有國籍的猶太人”而被法國警方根據德國占領軍的規定逮捕。被帶走前,她對兩個女兒說:“我現在要出門旅行一趟。”在Pithiviers集中營逗留幾天後,她於7月17日與928名猶太人一起送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手臂上打上了編號。根據留存下來的官方檔案記錄,她於一個月後的8月17日死於傷寒。
伊萊娜被捕不久,她的丈夫申請進入集中營方便照顧妻子,於是不久也被送進了集中營,然而兩人並沒有相見並被投入毒氣室。
2004年《法蘭西組麯》在法國出版,立刻成為全球暢銷書,並獲得當年度雷諾多奬。 這是雷諾多文學奬有史以來第一次授予一位已故作傢。

主要作品

編輯
1.《神童》L'Enfant génial (短篇,Éditions Fayard, 1927)
2. 《大衛·格德爾》David Golder (Éditions Grasset, 1929;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6月)
3. 《舞會》Le Bal (Éditions Grasset, 1930;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6月)
4.Le malentendu (Éditions Fayard, 1930)
5. 《秋之蠅》Les Mouches d'automne (Éditions Grasset, 1931;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11月)
6. 《剋雷洛夫行動》L'Affaire Courilof (Éditions Grasset, 1933;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11月)
7. Le Pion sur l'échiquier (Éditions Albin Michel, 1934)
8. Films parlés (Éditions Nouvelle Revue Française, 1934)
9.《孤獨之酒》Le Vin de solitude (Éditions Albin Michel, 1935,作傢出版社2007年8月)
10. 《依莎貝爾》Jézabel (Éditions Albin Michel, 1936;作傢出版社2007年8月)
11. 《獵物》La Proie (Éditions Albin Michel, 1938;作傢出版社2007年1月)
12. Deux (Éditions Albin Michel, 1939)
13. Le maître des âmes (Revue Gringoire, 1939, published as weekly episodes)
14. 《狗與狼》Les Chiens et les loups (Éditions Albin Michel, 1940;作傢出版社2007年9月)
身後出版遺作:
1. 《契訶夫的一生》La Vie de Tchekhov (Éditions Albin Michel, 1946;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2. Les Biens de ce monde (Éditions Albin Michel, 1947)
3. Les Feux de l'automne (Éditions Albin Michel, 1957)
4. Dimanche (short stories) (Éditions Stock, 2000)
5. Destinées et autres nouvelles (Éditions Sables, 2004)
6. 《法蘭西組麯》Suite française (Éditions Denoël, 2004;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5月)
7. Le maître des âmes (Éditions Denoël, 2005)
8. 《血中火》 Chaleur du sang,Éditions Denoël, 2007;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9.《星期天》短篇小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Irène Némirovsky (French: [iʁɛn nemiʁɔfski]; 24 February 1903 – 17 August 1942) was a novelist of Ukrainian Jewish origin who was born in KievUkraine under the Russian Empire. She lived more than half her life in France, and wrote in French, but was denied French citizenship. Arrested as a Jew under the racial laws – which did not take into account her conversion to Roman Catholicism – she died at Auschwitz at the age of 39. Némirovsky is best known for the posthumously published Suite française.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