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 人物列錶
周南 Zhou Na(秦代)召南 Zhao Na(秦代)先秦古歌 Xian Qinguge(秦代)
邶風 Bei Feng(秦代)鄘風 Yong Feng(秦代)王風 Wang Feng(秦代)
祈父之什 Qi Fuzhishen(秦代)衛風 Wei Feng(秦代)鄭風 Zheng Feng(秦代)
齊風 Ji Feng(秦代)魏風 Wei Feng(秦代)唐風 Tang Feng(秦代)
秦風 Qin Feng(秦代)陳風 Chen Feng(秦代)檜風 Gui Feng(秦代)
曹風 Cao Feng(秦代)豳風 Bin Feng(秦代)鹿鳴之什 Lu Mingzhishen(秦代)
白華之什 Bai Huazhishen(秦代)小旻之什 Xiao Minzhishen(秦代)彤弓之什 Tong Gongzhishen(秦代)
北山之什 Bei Shanzhishen(秦代)桑扈之什 Sang Huzhishen(秦代)都人士之什 Dou Renshizhishen(秦代)
文王之什 Wen Wangzhishen(秦代)生民之什 Sheng Minzhishen(秦代)宋玉 Song Yu(秦代)
文王 Wen Wang(秦代)卜子夏 Pū Zixia(秦代)孔伋 Kong Ji(秦代)
曾參 Zeng Shen(秦代)孔鮒 Kong Fu(秦代)申不害 Shen Buhai(秦代)
鄧析 Deng Xi(秦代)管仲 Guan Zhong(秦代)商鞅 Shang Yang(秦代)
文子 Wen Zi(秦代)庚桑楚(庚桑子) Geng Sangchugengsangzi(秦代)關尹子 Guan Yinzi(秦代)
河上公 He Shanggong(秦代)伍子胥 Wu Zixu(秦代)尉繚 Wei Liao(秦代)
風後 Feng Hou(秦代)孫臏 Sun Bin(秦代)吳起 Wu Qi(秦代)
范蠡 Fan Li(秦代)楊南柯 Yang Nake(秦代)秦越人(扁鵲) Qin Yuerenbianque(秦代)
師曠 Shi Kuang(秦代)程本 Cheng Ben(秦代)鶡冠子 He Guanzi(秦代)
李冰 Li Bing(秦代)秦始皇 Qin Shihuang(秦代)秦二世 Qin Ershi(秦代)
秦王子嬰 Qin Wangziying(秦代)樗裏子 Chu Lizi(秦代)
孫臏
秦代  战国中(?前354年)

軍事類 Military class《孫臏兵法》
《孫臏兵法註釋》

閱讀孫臏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孫臏,戰國時軍事傢。在今山東鄄城人。孫武後代。與龐涓同學兵法,後龐涓為魏惠王將軍,誑他到魏,處以臏刑(去膝蓋骨),故稱孫臏。後經齊國使者秘密接回,被齊威王任為軍師,馬陵之戰,身居輜車,計殺龐涓,大敗魏軍。著作有《孫臏兵法》,久已失傳。1972年銀雀山出土,有一萬一千餘字。
  
  【生平故事】
  孫臏 中國軍事傢。戰國中期齊國人。少時孤苦,年長後從師鬼𠔌子學習《孫子兵法》,顯示了驚人的軍事才能,不料,他卻因此遭人暗算……
  孫臏在從師鬼𠔌子學習兵法時,有一個師弟叫龐涓。龐涓的天資學業雖較好,但和孫臏差得很多,但他為人姦猾,善弄小權術,又輕易不被察覺。他與孫臏同學時,心裏很是嫉妒孫臏的才能,可在嘴上從未流露過,一再表示將來有了出頭之日,一定要舉薦師兄,同享富貴。心地善良的孫臏,與龐涓兄弟相稱,如同親兄弟一樣。
  轉眼過去了幾年,孫臏、龐涓兩人,經過鬼𠔌子的精心調教,兵法、韜略大有長進。這時,傳來了魏惠王招賢納士的消息。本是魏國人的龐涓,覺得機會來了,决定下山應招。臨別時,他嚮孫臏保證,此行一旦順利,馬上引薦師兄下山,扶同做一番事業。孫臏自然深表謝意,囑咐他多加保重,兩人灑淚告別。
  龐涓到魏國後又是送禮,又是托人說情,很快見到了魏惠王。龐涓畢竟也有些本領,很快得到了魏惠王的賞識,被封為將軍。隨後,龐涓指揮軍隊同衛國和宋國開戰,打了幾個勝仗後,龐涓成了魏國上下皆知的人物,從此更得魏惠王的寵信。
  春風得意中的龐涓高興了好一陣子,又突然沉寂下來。原來他有了心病:論天下的用兵之法,除了孫臏之外沒人能趕上自己了。一想到孫臏,他心裏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按照當初的諾言辦吧,就得把孫臏推薦給魏惠王,孫臏的聲名威望很快就會超過自己;不去履行當初的諾言吧,孫臏一旦去了別的國傢,施展起來才能自己同樣不是對手。龐涓寢食不安,日夜思謀着對策。
  一天,正在山上攻讀兵書的孫臏,接到龐涓差人秘密送來的一封信。信上龐涓先敘述了他在魏國受到的禮待重用。然後又說,他嚮魏惠王極力推薦了師兄的蓋世才能,到底把惠王說動,請師兄來魏國就任將軍之職。孫臏看了來信,想到自己就要有大顯身手的機會了,深覺自己的師弟挺講義氣,立即隨同來人趕往魏國的都城大梁。
  孫臏來後,龐涓大擺筵席,盛情款待。幾天過去了,就是沒有魏惠王的消息,龐涓也不提此事。孫臏自然不便多問,衹好耐心等待。
  這天,孫臏閑得難受,找到一本書讀起來。忽然,屋外傳來一陣吵嚷聲,他還沒有弄清是怎麽回事,就已被闖進屋子的兵士捆綁起來,推推搡搡帶到一個地方。那裏的一個當官模樣的人,立即宣佈孫臏犯有私通齊國之罪,奉魏惠王之命對其施以臏足、黥臉之刑。孫臏被這突如其來的事情驚呆了,隨即省悟過來,高聲為自己辯白。然而,一切都晚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兵士七手八腳扒去孫臏的衣褲,拔刀剜去了孫臏的兩個膝蓋骨,並在他的臉上刺上犯罪的標志。孫臏倒臥在血泊之中。
  原來,這龐涓把孫臏騙來之後,即在魏惠王面前巧言誣陷,使孫臏遭此傷身之禍。龐涓以為,受刑後的孫臏成了一個殘疾人,他縱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和自己較量了。
  孫臏的傷口漸漸愈合,但他再也站不起來了,而且,還有人時時刻刻監視着他。他知道龐涓在陷害他,他恨得咬牙切齒,可老這樣也不行,總得想個脫身之法纔是。不久,孫臏瘋了,他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叫鬧個不停。送飯的人拿來吃的,他竟連碗帶飯扔出好遠。龐涓聽說了這些,並不相信孫臏會瘋,便叫人把他扔到豬圈去,又偷偷派人觀察。孫臏披頭散發地倒在豬圈裏,弄得滿身是豬糞,甚至把糞塞到嘴裏大嚼起來。龐涓認為孫臏是真瘋了,從此看管逐漸鬆懈下來。
  孫臏裝瘋産生了作用,他暗中加緊了尋找逃離虎口的機會。一天,他聽說齊國有個使臣來到大梁,便找了個間隙,偷偷前去拜訪。齊國的使臣聽了孫臏的敘述,從談吐中認定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才,十分欽佩,遂答應幫他逃走。這樣,孫臏便藏身於齊國使臣的車子裏,秘密地回到了齊國。
  這個時候,正值齊、魏爭霸,交戰不斷的年代。早在公元前386年,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田氏貴族在齊國取得政權後,就進行了一係列的社會改革,選拔文武人才,堅守邊境,反抗外來的威脅。孫臏回國後,很快見到齊國的大將田忌。田忌十分賞識孫臏的才幹,便將他留在府中,以接待上賓的禮節殷勤加以款待。
  田忌喜歡賽馬,但卻時常輸掉。有一次,他又與齊威王賽馬,馬分上、中、下三等,對等競賽,三場全輸,田忌好不喪氣。這時恰巧孫臏在場,便給田忌出主意說:“待到下一輪比賽時,你用上馬對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威王的下馬,用下馬對威王的上馬,必贏無疑。”田忌依計行事,造成兩個局部的優勢和一個局部的劣勢,以一負二勝贏得齊王千金。一嚮取勝的齊威王這次輸了,大感驚訝,忙問田忌是何原因?田忌把孫臏找來,藉機推薦給齊威王。
  齊威王見是一個雙腿受刑的殘疾人,開始並未介意,當孫臏陳述自己對戰爭問題的看法時,齊威王便有意問道:“依你的見解,不用武力能不能使天下歸服呢?”孫臏果斷地回答說:“這不可能,衹有打勝了,天下纔會歸服。”然後,他列舉黃帝打尤,堯帝伐共工,舜帝徵三苗,以及武王伐紂等事實,說明哪一個朝代都是靠武力解决問題,用戰爭實現國傢的統一。這一番深刻獨到的分析,使齊威王大受震動。再詢問兵法,孫臏更是滔滔不絶,對答如流。齊威王感到孫臏其人確實不簡單,從此以“先生”相稱,把他作為老師看待。
  公元前354年,魏將軍龐涓發兵8萬,以突襲的辦法將趙國的都城邯鄲包圍。趙國抵擋不住,意派使者嚮齊國求救。齊威王欲派孫臏為大將,率兵援趙。孫臏辭謝說:“我是受過刑的殘疾人,帶兵為將多有不便,還是請田大夫為將,我從旁出出主意吧!”齊威王想想也好,就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發兵8萬,前往救趙。大軍既出,田忌欲直奔邯鄲,速解趙國之圍。孫臏不贊成這種硬碰硬的戰法,提出應趁魏國國內兵力空虛之機,發兵直取魏都大梁,迫使魏軍奔趙回救。這一戰略思想,將避免齊軍長途奔襲的疲勞,而致魏軍於奔波被動之中,立即為田忌采納,率領齊軍殺往大梁。
  魏軍好不容易將邯鄲攻陷,卻傳來齊軍壓境,魏都城大梁告急的消息。龐涓顧不得休整部隊,除留少數兵力防守邯鄲外,忙率大軍馳援大梁。沒料到,行至桂陵陷入齊軍包圍。魏軍長期勞頓奔波,士卒疲憊不堪,哪還頂得住以逸待勞的齊軍?結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逃,連主將龐涓也被活捉。到頭來,魏國衹好同齊國議和,乖乖地歸還了邯鄲。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之戰。其實,也是孫臏對龐涓的重重一擊。但孫臏並沒有殺龐涓,衹是訓導他一番,又將他放了。
  桂陵之戰10多年後,即公元前342年,龐涓又帶領10萬大軍、1000輛兵車,分3路進攻韓國。小小的韓國抵擋不住龐涓的進攻,一時形勢危急,遂接連派出使臣,嚮齊國求救。齊威王召集群臣商討對策,有主張坐山觀虎鬥的,有主張發兵救援的,相互爭執不下。孫臏一直沒有說話。齊威王見狀便說:“先生是不是認為這兩種意見都不對啊?”孫臏點頭說:“是的。我以為,魏國以強凌弱,如果韓被攻陷,肯定對齊國不利,因此我不贊成見死不救的主張。但是,魏國現在銳氣正盛。如果我們匆忙出兵,豈不是要代替韓軍承受最初的打擊?”齊威王說:“那麽,依先生的意見怎麽辦好?”孫臏說:“ 我看可以先答應韓國的請求。他們知道我們能出兵救它,必然全力抗擊入侵的魏軍;而魏軍經過激烈拼殺,人力物力也會大大消耗。到那個時候我們再發兵前去,攻擊疲憊不堪的魏軍,拯救危難之中的韓國,就可以用力少而見功多,取勝易而受益大,不知陛下以為如何?”齊威王十分贊賞孫臏的諫儀,當即采納。一年後,當魏韓兩軍交戰更為激烈,雙方實力已大大削弱的時候,齊威王纔决定派兵出戰,仍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於是,孫臏與龐涓又一次相逢在戰場,開始了一場大規模的生死較量。
  戰役之初,按照孫臏的計策,齊軍長驅直入把攻擊的矛頭指嚮魏國的都城大梁。時過不久,孫臏得知龐涓回師都城的稟報,便對田忌說:“魏軍一嚮自恃驍勇,現急於同我軍决戰。我們要抓住這個心理,誘使他們上當。”田忌說:“軍師的意思是……”孫臏接口道:“我們可以裝出膽小怯戰的樣子,用迫兵減竈的辦法誘敵深入。”隨後,孫臏如此這般地對田忌敘說一遍。當龐涓日夜兼程趕回魏國本土,傳令抓住齊軍主力,與其决一雌雄。不料,齊軍不肯交戰,稍一接觸即嚮東退去。龐涓揮師緊緊追趕不放。頭一天,見齊軍營地有10萬人的飯竈;第二天,還剩5萬人的竈;到第三天,衹剩3萬人的竈了。龐涓見狀高興,得意地說道:“我早知道齊國的士兵都是膽小鬼,如今不到三天就逃跑了大半!”於是,傳下將令:留下步兵和笨重物資,集中騎兵輕裝前進,追殲齊軍。
  孫臏得知龐涓輕騎追擊的探報,高興地對衆人說:“龐涓的末日到了!”這時,齊軍正好來到一個叫馬陵道的地方。馬陵道處於兩座高山之間,樹多林密,山勢險要,中間衹有一條狹窄的小路可走,是一個伏擊殲敵的好戰場。孫臏傳令:就地伐樹,將小路堵塞;另挑選路旁的一棵大樹,颳去一段樹皮,在樹幹上面寫道:“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幾個大字。隨後,命令1萬弓箭手埋伏在兩邊密林中,吩咐他們夜裏衹要看見樹達出現火光,就一齊放箭。說話間已到傍晚,龐涓率領的魏軍騎兵果真來到馬陵道。聽說前面的道路被樹木塔塞,龐涓忙上前察看。朦朧間他見路旁有一大樹,白茬上隱約有字,遂命人點起火把。當龐涓看清樹上的那一行字時,大吃一驚,知道中了孫臏的計謀。他急令魏軍後退,但已晚了。埋伏在山林中的齊軍,萬箭齊發,猝不及防的魏軍死傷無數,亂成一團。龐涓身負重傷,知道敗局已定,拔出佩劍自殺了。齊軍乘勝追殺,將魏軍的後續部隊一氣打垮,連魏太子都給俘虜了。馬陵大捷後,孫子名聲大昭.
  但時任齊國相國和忌,曾多次諷諫齊威王。忌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卻心胸狹窄,私心極重。齊對魏兩次大戰之前,他都堅决反對出兵。待田忌、孫臏凱旋之時,他心中的醋意可想而知。
  隨着孫臏、田忌威望的提高,忌擔心自己的相位不穩,因此欲除掉田忌、孫臏而後快。
  可能因為孫臏是個殘疾人,同忌爭奪相位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忌將目標首先對準了風頭甚勁的田忌。
  馬陵之戰結束不久,忌便找來親信謀劃如何除掉田忌。其親信公孫閱出了個主意:“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戰而三勝,聲威天下,欲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卜者出,因令人捕為之卜者,驗其辭於王之所。”
  忌聞計大喜,便派人到市中找賣卜者算卦,揚言是田忌派他去算的,要算算田忌如果要謀反,是吉還是兇。忌則隨後派人將此人抓獲,送到齊威王那裏。
  齊威王這時年紀大了,有點老糊塗了。他本來就對田忌手握重兵心有疑懼,聽了忌的話,遂相信田忌有謀反的意圖。而這時田忌正率兵在外,於是齊威王遣使召田忌回臨淄,準備等田忌回到臨淄後再審問此事。
  孫臏此時也在田忌軍中。他對齊國的政局及忌、田忌之間的矛盾洞若觀火,及見齊威王無緣無故忽然派人來召田忌回臨淄,感覺齊威王一定是聽信了忌的諂言,認為田忌如果回到臨淄,將兇多吉少。
  田忌在孫臏最艱難的時候曾助其一臂之力,而且長期以來,二人合作得非常好,孫臏實在不忍田忌自投羅網,乃提醒田忌說,齊王一定聽信了忌的諂言,千萬不要自己貿然回臨淄。情急之下,他建議田忌率軍回臨淄驅逐忌,說:“若是,則齊君可正,成侯忌可走。不然,將軍不得入於齊矣。”
  孫臏此言,實是要田忌舉兵“清君側”。與其成為忌案板上的肉,不如孤註一擲,與忌一决高低,這樣,倒還可能死中求生、反敗為勝。
  田忌對孫臏早已佩服得五體投地,對他言聽計從。他依孫臏之言,率兵攻打臨淄。但忌也不是等閑之輩,早已作好了守城準備,田忌攻城不勝,眼見各地勤王之兵大集,衹好棄軍逃亡到了楚國。
  而孫臏於田忌攻臨淄之時就已不知去嚮. 傳說他找了一處清靜的地方,招收幾個學生,總結、研究早年所學兵法知識和自己的作戰經驗,撰成《孫臏兵法》89篇,另附作戰圖4捲。
  打這以後,孫臏的名氣傳遍了各諸侯國。他寫的《孫臏兵法》大概在東漢末年便已失傳。1972年在山東臨沂雀山西漢墓中又重新發現。有一萬一千餘字。
  
  【名傢點評】
  (唐)周曇:曾嫌勝己害賢人,鑽火明知速自焚。斷足爾能行不足,逢君誰肯不酬君。(《孫擯》)
  孫臏:攻魏救趙,因敗魏軍,千古高手。
  韋辛夷:化友為敵,欺人人欺,妒嫉是這場戰爭(馬陵之戰)極具戲劇化的內涵所在。
  
  【經典名言】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名言解說】
  彼:對方。殆:危險。對自己的情況和對方的情況都有透徹的瞭解,成百次打仗都不會失敗;不瞭解對方的情況而瞭解自己的情況,打仗則有勝有負;既不瞭解對方的情況,又不瞭解自己的情況,則每仗必敗。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