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
1495年~
1575年)
明代詩人。字茂秦。號四溟山人,又號臨屣山人。山東臨清人。"後七子"之一。謝榛一目失明,16歲時作樂府商調,早工詞麯,為少年爭相傳誦。此後,摒除他志,潛心於詩歌創作。不久,即以律、絶聞名於世。入京後與李攀竜、王世貞相識,為首結社論詩。倡導為詩摹擬盛唐,主張“選李杜十四傢之最者,熟讀之以奪神氣,歌詠之以求聲調,玩味之以裒精華。”在當時文壇上享有一定名聲,詩壇稱他們為“後七子”。後與李攀竜論詩見解不同,
遭到排擠。但詩名已著,晚年遂以布衣身份長期客遊諸藩王之間,均受到盛禮接待,萬歷三年(1575)到大名府,有客請他賦壽詩百章,至80餘首,投筆死去。死在遊歷途中。謝榛的詩歌內容,多是寫他浪跡外鄉、對傢室鄉土的眷戀之情,以及政治上的抑鬱不平。僅有少數作品客觀上反映了外族侵擾、人民遭受災難的現實。論詩倡導摹擬唐音,但取徑寬,以為初盛"鹹可取法",提倡"熟讀之以奪神氣,歌詠之以求聲調,玩味之以褒精華"。強調情真,反對盲目模仿,要求詩人應有"人不敢道,我則道之;人不肯為,我則為之"的膽識。其主張主要體現在所著《四溟詩話》中。其詩作撫時感事,富於比興,常抒發他飄遊中的凄苦情懷,如《夜坐感懷寄徐文山》等篇,苦情愁緒,溢於言表;還寫下很多描寫塞外風光之作,如《塞上麯四首》、《鬍笳麯》、《九月麯》等詩,很生動具體。擅長近體,五律寫得更好。句響字穩,風格穩凝,可見其深厚功力。有《四溟集》24捲(一說為10捲)、詩論《四溟詩話》4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