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人物列錶
袁枚 Yuan Mei(清代)白君琳 Bai Junlin(清代)李調元 Li Diaoyuan(清代)
冒襄 Mao Xiang(清代)葉夢珠 She Mengzhu(清代)屈大均 Qu Dajun(清代)
陸莘行 Liu Shenhang(清代)顧祖禹 Gu Zuyu(清代)丁紹儀 Ding Shaoyi(清代)
朱仕玠 Zhu Shijie(清代)黃叔璥 Huang Shujing(清代)蔣師轍 Jiang Shizhe(清代)
李元春 Li Yuanchun(清代)陳倫炯 Chen Lunjiong(清代)梁廷枏 Liang Tingnan(清代)
聶鈫 Nie Qin(清代)曹廷傑 Cao Tingjie(清代)景方昶 Jing Fangchang(清代)
厲鶚(清代)倪贊元(清代)薑廷銘 Jiang Tingming(清代)
張鬱文(清代)林佶 Lin Ji(清代)陳文達 Chen Wenda(清代)
盧德嘉(清代)周凱 Zhou Kai(清代)王禮 Wang Li(清代)
江日升(清代)高拱乾 Gao Gongqian(清代)夏獻綸 Xia Xianguan(清代)
薛紹元 Xue Shaoyuan(清代)陳淑均 Chen Shujun(清代)柯培元(清代)
馬幼良(清代)南懷仁 Nan Huairen(清代)哈達清格 Ha Daqingge(清代)
富爾丹 Fu 'erdan(清代)嶽西本 Yue Xiben(清代)張縉彥 Zhang Jinyan(清代)
李方學 Li Fangxue(清代)馮昌奕 Feng Changyi(清代)祁寯藻(清代)
葉封 Ye Feng(清代)臺隆阿(清代)吳綺 Wu Qi(清代)
潘榮陛 Pan Rongbi(清代)張文治(清代)李紹綱(清代)
劉起凡 Liu Qifan(清代)周璽 Zhou Xi(清代)唐宗源(清代)
屠繼善 Tu Jishan(清代)陳希魁 Chen Xikui(清代)張鳳羽 Zhang Fengyu(清代)
周學曾 Zhou Xueceng(清代)張簽定(清代)楊賓(清代)
林百川 Lin Baichuan(清代)楊守敬 Yang Shoujing(清代)曾曰瑛 Zeng Yueying(清代)
黃景仁
清代  (1749年1783年)

詩詞《詩詞選 Poetry anthology》   《感舊 (四章)》   《《綺懷》十六首之十五》   

閱讀黃景仁在诗海的作品!!!
  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北宋詩人黃庭堅的後裔。4歲喪父,16歲應童子試,三千人中名列第一,17歲補博士弟子員,但從此屢應鄉試都不中。乾隆三十三年(1768),黃景仁20歲時即開始浪遊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曾在湖南按察使王太嶽、太平知府瀋業富、安徽學政朱筠幕中為客。在朱筠幕,於采石磯的太白樓宴會上即席所賦《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樓醉中作歌》詩傳誦一時。乾隆四十年(1775),27歲時赴北京,次年應乾隆帝東巡召試取二等,授武英殿書簽官。33歲時,遊西安,客陝西巡撫畢沅幕。明年回京師,為候補丞,未補官。乾隆四十八年(1783),黃景仁35歲,為債傢所迫,抱病再赴西安,至山西解州運城,病逝於河東????運使瀋業富官署中。
  
  黃景仁短暫的一生,大都是在貧病愁苦中度過的。所作詩歌,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凄愴的情懷。如《病中雜成》:"凍蠅僵壁飛無力,雨露棲鬆翅倒垂。"他的《別老母》、《途中遘病頗劇愴然作詩》、《微病簡諸故人》、《旅夜》、《雜感四首》、《癸巳除夕偶成》等,都寫得低沉蒼涼,但語調清新,感情真摯動人。他還作有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如《感舊》、《感舊雜詩》、《綺懷》等;有些詩寫得慷慨豪邁,如《少年行》:"男兒作健嚮沙場,自愛登臺不望鄉;太白高高天尺五,寶刀明月共輝光。"還有《觀潮行》、《後觀潮行》、《太白墓》等。有些刻畫山水景物或人情事態的詩篇,也寫得細緻生動,如《黃山鬆歌》、《天門山》、《獻縣汪丞座中觀伎》等;有些懷古詠史的詩篇,也能別出新意,如《虞忠肅祠》、《壽陽懷古》、《鳳山南宋故內》等。翁方綱曾為黃景仁的詩集作序,評論說:"故其為詩,能詣前人所未造之地,□、厲、奇、矯,不主故常。"洪亮吉為他寫《行狀》,評論說:"自湖南歸,詩益奇肆,見者以為謫仙人復出也。後始稍稍變其體,為王、李、高、岑,為宋元□諸君子,又為楊誠 齋,卒其所詣,與青蓮(李白)最近。"王昶為黃景仁寫《墓志銘》,評其詩說:"上自漢魏,下逮唐宋,無弗效者,疏瀹靈腑,出精入能,刻琢沉摯,不以蹈襲剽竊為能。"可以看出他詩的風格和創造性。缺點是情調比較感傷低沉。
  
  黃景仁亦能詞,詞作明白曉暢,擅長白描,但含蓄不夠。
  
  著作有《兩當軒集》22捲,其中詩16捲,詞3,詩詞補遺及遺文3
  
  後世評黃氏詩多雲“愁苦辛酸”,如瞿秋白有句“吾鄉黃仲則,風雪一傢寒”。但這衹是其詩的一個層面,其古風常具幽並豪俠氣,是學太白而真能得其神者。“虛光四來指毛發,殺氣迅走兼英靈”,如此句名曰題畫詠鷹,實為自身寫照。一生窮愁,但卻傲岸不群。生前落落寡歡,死後聲明不彰。後世之有心人能不為之泣下數行嗎?“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這些原本是少陵評價太白之語,但挪用到黃仲則身上亦無不恰切!就以最心儀、最能彰顯黃仲則瀟灑獨行之魅力的《癸巳除夕偶成》(其一)作結吧:千傢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