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人物列錶
周晴川 Zhou Qingchuan(元代)張翥 Zhang Zhu(元代)白樸 Bai Piao(元代)
張可久 Zhang Kejiu(元代)韋居安 Wei Juan(元代)方回 Fang Hui(元代)
金履祥 Jin Lvxiang(元代)劉玉 Liu Yu(元代)鮮於樞 Xianyu Shu(元代)
邵亨貞 Shao Hengzhen(元代)倪瓚 Ni Zan(元代)吳西逸 Wu Xiyi(元代)
張雨 Zhang Yu(元代)喬吉 Qiao Ji(元代)馬致遠 Ma ZhiYuan(元代)
劉秉忠 Liu Bingzhong(元代)周德清 Zhou Deqing(元代)司馬九臯 Sima Jiugao(元代)
徐失名 Xu Shiming(元代)王惲 Wang Yun(元代)趙孟頫 Zhao Mengfu(元代)
無名氏 Mo Mingshi(元代)王冕 Wang Mian(元代)元淮 Yuan Huai(元代)
馮子振 Feng Zizhen(元代)陶宗儀 Tao Zongyi(元代)釋善住 Shi Shanzhu(元代)
郭鈺 Guo Yu(元代)薩都剌 Sa Doula(元代)劉因 Liu Yin(元代)
關漢卿 Guan Hanqing(元代)狄君厚 Di Junhou(元代)範康 Fan Kang(元代)
高文秀 Gao Wenxiu(元代)金仁傑 Jin Renjie(元代)宮天挺 Gong Tianting(元代)
孔文卿 Kong Wenqing(元代)王實甫 Wang Shifu(元代)孟漢卿 Meng Hanqing(元代)
尚仲賢 Shang Zhongxian(元代)石君寶 Dan Junbao(元代)張養浩 Zhang Yanghao(元代)
劉緻 Liu Zhi(元代)張可久 Zhang Kejiu(元代)貫雲石 Guan Yundan(元代)
盧摯 Lu Zhi(元代)鄭光祖 Zheng Guangzu(元代)高明 Gao Ming(元代)
紀君祥 Ji Junxiang(元代)鄭廷玉 Zheng Tingyu(元代)張國賓 Zhang Guobin(元代)
嶽伯川 Yue Bachuan(元代)楊梓 Yang Zi(元代)武漢臣 Wu Hanchen(元代)
王伯成 Wang Bacheng(元代)李文蔚 Li Wenwei(元代)李直夫 Li Zhifu(元代)
吳昌齡 Wu Changling(元代)王仲文 Wang Zhongwen(元代)李壽卿 Li Shouqing(元代)
張養浩
元代  (1269年1329年)

詩詞《小令 short lyric》   《套數 cycle of songs in a traditional opera》   

閱讀張養浩在诗海的作品!!!
  字希孟,山東濟南人。號雲莊。元代著名散麯傢。詩、文兼擅,而以散麯著稱。
    張養浩少年知名,19歲被薦為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因看到元上層統治集團的黑暗腐敗,便以父老歸養為由,於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辭官傢居,此後屢召不赴。文宗天歷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特拜陝西行臺中丞,遂“散其傢之所有”“登車就道”(《元史》本傳),星夜奔赴任所。到任四月,勞瘁而卒。追封濱國公,謚文忠。
  
  從政
  
    張養浩居官清正,敢於犯顔直諫。在堂邑縣,他關心民瘼,抑製豪強,賑災濟貧,做了不少好事。拜監察御史之後,他繩糾貪邪,薦舉廉正,彈劾不避權貴,舉薦不疏仇怨,“入焉與天子爭是非,出焉與大臣辨可否”(《風憲忠告》),蹈厲風發,“道之所在,死生以之”(同上)。其門人黃溍說他“力排權姦,幾蹈禍而不悔”(《濱國公張文忠祠堂碑》)。武宗時,曾因議立尚書省事,與權臣意見牴牾,被構罪罷官;英宗時,又因諫在內廷張燈為鰲山事,險遭不測。懷有“緻君澤民”理想的張養浩,本想幹一番利國濟民的事業,但統治集團中“忠直為國者少,阿容佞詐、惟己之為者多”(《元史》本傳),自己犯顔攖鱗,時有性命之虞,便藉故辭官歸隱,“遠是非,絶名利”(《普天樂·辭參議還傢》),回到自己的故鄉濟南。
  
  成就
  
    張養浩從政期間的詩文並不多,而歸隱田園則使他成為一個著名散麯傢。歷經宦海風波,感受到了上層統治集團的黑暗,其體會自然真切感人:“纔上馬齊聲兒唱道,衹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裏恰心焦。禍來也何處躲?天怨也怎生饒?把舊來時威風不見了”(《朱履麯·警世》)。當其歸隱之初,如鳥兒返林、魚兒縱淵,心情十分愉快:“離省堂,到家乡,正荷花爛開雲錦香。遊玩秋光,朋友相將,日日大筵張。匯波摟醉墨淋浪,歷下亭金縷悠揚,大明湖播畫舫,華不註倒壺觴,這幾場忙殺柘枝娘!”(《寨兒令·辭參議還傢連次鄉會十餘日,故賦此》)。他給自己隱居的別墅起了一個雅號,叫雲莊,雲莊內修建了一座然亭(也叫翠陰亭),亭後蓋了一座遂閑堂。“然一亭塵世表,不許俗人到。四面桑麻,一帶雲山妙。”(《雁兒落兼清江引》)“然亭後遂閑堂,更比仙傢日月長,高情千古羲皇上。北窗風,特地涼。客來到,尊酒淋浪。花與竹,無俗氣;水和山,有異香”(《水仙子·詠遂閑堂》)。這一時期的散麯大多抒寫個人心境與所見所聞,而吟詠故鄉的山光水色之作,工麗清新,取得較高藝術成就。“自隱居,謝塵俗,雲共煙,也歡虞。萬山青繞一茆廬,恰便似畫圖中間裏。著老夫對着無限景,怎下的又做官去”(《鬍十八》)。故鄉的湖光山色,優美的自然景緻,使張養浩尋求到一個與污濁官場完全不同的美好世界。雲莊迤南,便是景色秀麗的大明湖、趵突泉;迤東,是孤高桀立的華不註;迤西,是塊然如壘的標山。在家乡,他時而在明湖遊賞,箕居船頭,放聲高歌;時而登上華不註,領略“蒼山萬頃”的山野風光;時而登臨匯波樓,吟誦“鳥飛雲錦千層外,人在丹青畫幅中”(《登匯波樓》)動人的詩句;時而漫步趵突泉畔,欣賞珠滾絮飛的泉流……足跡所至,詩、麯亦隨之。在這些描寫湖光山色的作品中,時時流露出對黑暗官場的厭惡;在似乎消沉的、吟誦隱逸閑適情趣的詩麯中,也常常寄寓着壯志難酬的憤慨,讓人在字裏行間感到一股抑鬱難申的不平之氣。
    張養浩棲隱雲莊,不求顯達,優遊於山水之間,斂跡於權貴之門,自以為遠離世俗塵囂,不與朝廷政事,然元朝廷對這位“博學碩德,聲名顯赫”(艾俊《雲莊休居自適小樂府引》)的儒臣,卻時時想加以利用,八年之間,凡六下詔書,他均高臥不起。而當天歷二年(1329年)朝廷以“關中大旱,饑民相食”,召其為陝西行臺中丞前往賑災時,他卻不顧高齡體弱,隨即“散其傢之所有”登車就道,星夜奔赴任所。“無多慚,此心非為官。”(《西番經》)使他赴召的不是官爵,而是災情嚴重激發起他為民承重的精神。赴官途中經洛陽、澠池、潼關,直達長安。一路行來,目睹災民慘狀,感歷代興廢,寫了數首懷古麯,意緒蒼涼,流露出對本朝前景暗淡的哀嘆,和對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其中最著名的,是散麯小令《山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到任之後,“凡所以力民者,無所不用其至”(危素《張文忠公年譜序》)。四月之內未嘗傢居,不遑寢處,終因勞瘁而卒。消息傳開,“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史》本傳)。在封建時代,像張養浩這樣為民盡瘁的官兒實在並不多見!元朝廷對其旌表,不過是旌忠勵節,激勵臣下為其效忠,而人民都以自己的眼光來區分善惡,表明自己的愛憎。張養浩所維護的那個制度雖已成為歷史陳跡,而其為民盡瘁的精神,及其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卻可與濟南山川同在,永遠為人們所懷念。
    張養浩著有散麯集《雲莊休居自適小樂府》,詩文集《歸田類稿》。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