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人物列錶
周晴川 Zhou Qingchuan(元代)張翥 Zhang Zhu(元代)白樸 Bai Piao(元代)
張可久 Zhang Kejiu(元代)韋居安 Wei Juan(元代)方回 Fang Hui(元代)
金履祥 Jin Lvxiang(元代)劉玉 Liu Yu(元代)鮮於樞 Xianyu Shu(元代)
邵亨貞 Shao Hengzhen(元代)倪瓚 Ni Zan(元代)吳西逸 Wu Xiyi(元代)
張雨 Zhang Yu(元代)喬吉 Qiao Ji(元代)馬致遠 Ma ZhiYuan(元代)
劉秉忠 Liu Bingzhong(元代)周德清 Zhou Deqing(元代)司馬九臯 Sima Jiugao(元代)
徐失名 Xu Shiming(元代)王惲 Wang Yun(元代)趙孟頫 Zhao Mengfu(元代)
無名氏 Mo Mingshi(元代)王冕 Wang Mian(元代)元淮 Yuan Huai(元代)
馮子振 Feng Zizhen(元代)陶宗儀 Tao Zongyi(元代)釋善住 Shi Shanzhu(元代)
郭鈺 Guo Yu(元代)薩都剌 Sa Doula(元代)劉因 Liu Yin(元代)
關漢卿 Guan Hanqing(元代)狄君厚 Di Junhou(元代)範康 Fan Kang(元代)
高文秀 Gao Wenxiu(元代)金仁傑 Jin Renjie(元代)宮天挺 Gong Tianting(元代)
孔文卿 Kong Wenqing(元代)王實甫 Wang Shifu(元代)孟漢卿 Meng Hanqing(元代)
尚仲賢 Shang Zhongxian(元代)石君寶 Dan Junbao(元代)張養浩 Zhang Yanghao(元代)
劉緻 Liu Zhi(元代)張可久 Zhang Kejiu(元代)貫雲石 Guan Yundan(元代)
盧摯 Lu Zhi(元代)鄭光祖 Zheng Guangzu(元代)高明 Gao Ming(元代)
紀君祥 Ji Junxiang(元代)鄭廷玉 Zheng Tingyu(元代)張國賓 Zhang Guobin(元代)
嶽伯川 Yue Bachuan(元代)楊梓 Yang Zi(元代)武漢臣 Wu Hanchen(元代)
王伯成 Wang Bacheng(元代)李文蔚 Li Wenwei(元代)李直夫 Li Zhifu(元代)
吳昌齡 Wu Changling(元代)王仲文 Wang Zhongwen(元代)李壽卿 Li Shouqing(元代)
李志常
元代  (1193年1256年)

筆記雜錄 Historical writings《長春真人西遊記》

閱讀李志常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為元初著名全真道士。字浩然,其先洺州(治所在今河北永平)人,宋季徙居開州觀城(今山東範縣)。幼孤,養於伯父傢。年十九,不從伯父為之議婚,負書曳杖作雲水遊。初隱東萊之牢山,復徙天柱山之仙人宮,宮之主者囑其往從邱處機。元太祖十三年(1218),聞邱處機自登州(今山東牟平縣)轉居萊州(今山東掖縣),乃束裝往拜席下,賜號真常子。次年,邱處機應召西覲元太祖,被選為十八隨行弟子之一。迨處機東返,隨師居燕京長春宮。“凡教門公事,必與聞之。”①元太祖二十二年處機逝世,尹志平嗣教,委之為都道錄兼領長春宮事。太宗元年(1229)七月,“見上於乾樓輦。時方詔通經之士教太子,公進《易》《詩》《書》《道德》《孝經》,且具陳大義,上嘉之。鼕十一月,得旨方還”。②次年鼕,“有誣告處順堂(邱處機埋骨處——引者註)繪事有不應者,清和(指尹志平——引者註)即日被執,衆皆駭散,公(指李志常——引者註)獨請代之,曰:‘清和,宗師也,職在傳道,教門一切,我悉主之,罪則在我,他人無及焉’。使者高其節,特免扭械,鎖之入獄”。③不久,訟事息,乃還。
  太宗(闊臺汗)時期(1229~1241),汗庭鮮有儒傢士人,太宗知李志常博通儒
  學,遂命創建國子學,選漢族教師以教蒙古貴官子弟。時在太宗五年(1233)。志常承
  旨後,薦馮志亨(亦是邱處機弟子)佐其事。志亨乃於蒙古貴官子弟中選十八人為學員,
  課讀《孝經》《論語》《孟子》《中庸》《大學》等書;其後又令添選漢人子弟習蒙古
  語言和騎射。當時京城殘破,國子學即設於長春宮內。太宗曾為此事頒發過兩通“宣諭”
  聖旨,後立碑於國子學內,稱《宣諭奪羅等聖旨碑》《通諭夏學子弟員等聖旨碑》,
  ④文中除具列蒙、漢學員名(蒙人十九,漢人二十八)外,即列有:宣授蒙必闍赤(意
  為書生)四牌子總教馮志亨,宣授金牌提舉國子學事中書楊維中,御前宣議國子學事仙
  孔八合識(意為師傅)李志常。
  說明蒙古貴族入主中原,亟須學習“漢法”以治漢地,全真道首領適逢其會,成為
  蒙古族學習“漢法”之師。這無疑是全真道獲得統治者支持而取得很大發展的重要原因
  之一。李志常也因此受到太宗的殊遇。
  元太宗十年(1238)春,尹志平以年老薦李志常繼任掌教,同年三月,奉朝命加封
  為“玄門正派嗣法演教真常真人”。四月赴闕,奏請擴建其祖師王重陽修真之所終南山
  靈虛觀,得旨賜重陽宮號,命大為營建。海迷失後二年(1250),李志常及隨邱處機赴
  西域的其餘十七人,皆奉旨封大師。憲宗元年(1251),奉命遍祭嶽瀆。三年,受命作
  金籙大齋,並隨路給散道士、女冠普度戒牒。五年,憲宗數次召見,咨以治國保民之術。
  問曰:“朕欲天下百姓安生樂業,然與我同此心者,未見其人,何如?”志常答稱:
  “自古聖君有愛民之心,則纔德之士必應誠而至。因歷舉勳賢並用,可成國泰民安之效。”
  ⑤憲宗稱是。
  李志常掌教期間,不少士大夫因金亡之後流離失所,或淪為賤隸,或凍餓街頭。李
  志常則“委麯招延,飯於齋堂,日數十人。或者厭其煩,公(指李志常——引者註)不
  恤也”。⑥其中不少人因此去儒為道。此舉深得士大夫們的稱贊,王惲說:“全真教倡
  於重陽王尊師,道行於邱仙翁(指邱處機——
  引者註),逮真常李公,體含妙用,動應玄機,通明中正,價重一時,可謂成全光
  大矣!”⑦李志常掌教十八年,全真道仍方興未艾。但到晚年,因佛道矛盾激化,憲宗
  五年爆發了關於《化鬍經》和《老子八十一化圖》之爭,全真道在辯論中失敗,被勒令
  焚毀道經,全真道遭到嚴重打擊,其鼎盛局面從此結束;李志常在感到屈辱與憤懣中,
  於次年六月將教事付張志敬後去世。中統二年(1261),追贈“真常上德宣教真人”。
  至大三年(1310),加封“真常妙應顯文弘濟大真人”。
  著作有《又玄集》二十捲,已佚。《長春真人西遊記》二捲,現存於《正統道藏》
  中。該書對研究我國西北和西亞史地以及中外交通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
  註:
  ①②③⑤⑥ 皆見《道藏》第19册745~746頁,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
  出版社聯合出版,1988年
  ④ 《畿輔通志》捲一百三十九:《金石二》
  ⑦ 《秋澗集》捲三十九:《真常觀記》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