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民變 人物列錶
劉六
明朝民變  (?1510年1512年)
姓:
名:
籍貫: 河北文安縣劉莊子村
開端終結
在位1510年1512年

  劉六劉七起義是指明中葉爆發於明朝北直隸(今河北地區)的一次著名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文安人劉六、劉七在霸州發動起義,數千農民響應。次年,起義軍由河北攻入山東,以後又由山東回攻京畿。起義軍紀律嚴明,不妄殺人,使起義軍迅速發展到數萬人。起義軍分兵兩路,一路由劉六、劉七、齊彥名率領,另一路由楊虎、劉惠、趙鐩、邢老虎等率領。兩路起義軍時分時合,互相倚重。明武宗朱厚照以宦官𠔌大用為總督軍務,平亂的主要將領有伏羌伯毛銳、右僉都御史陸完、 邊將總兵許泰,調京師及宣府、大同、延綏等地軍隊前往鎮壓。正德七年,楊虎一路起義軍被擊潰,劉六、劉七孤軍奮戰,率部走湖廣,在黃州兵敗,劉六船翻身亡。七月,劉七與起義軍餘部全軍覆沒於江蘇狼山,起義最終失敗。
  劉六(名寵)、劉七(名宸)兄弟,河北文安縣劉莊子村人,明正德年間,農民起義軍首領,自幼習武,善騎射,尚俠義,驍悍過人。
  明武忠朱厚照在位期間,因其貪玩,放蕩不羈的個性,即位之初就寵幸宦官,且不愛理政事,大興土木,因擴建皇莊,掠奪人民土地,特別是其部下肆意妄為,造成了社會矛盾激化,劉六,劉七的起義就是在這社會背景下爆發的。
  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許多破産農民,接連不斷爆發起義,以反抗朝廷官府統治。文安縣境內有多股三五人或十數人結夥的流亡農民進行活動。他們邀路劫財,盜竊官府大戶。同年秋,霸州府衙被盜,屢派人輯捕不獲,而且盜案屢出。官府苦於無能為力,晝夜思治不得。當時文安縣屬霸州管轄,聞劉六、劉七之名便由霸州官府招募入衙,協助擒捉“盜寇”。劉氏兄弟入衙連破數案,深得官府賞識。
  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大宦官劉謹獨攬朝政,集軍政大權於己手。其傢人梁洪,仗勢欺人,橫行無忌。聞劉氏兄弟得朝廷賞賜頗豐,便嚮劉氏兄弟勒索金銀財物,劉氏兄弟嚴詞拒絶。梁洪勒索未遂,惱羞成怒。暗嚮其主子劉謹誣告劉氏兄弟等是畿南強盜。劉謹偏信讒言,派遣都御使柳尚義等畫影圖形,調兵緝捕。劉六、劉七聞訊逃匿。官軍將其傢抄掠焚燒一空,並逮虜了妻孥。劉氏兄弟陷入無路可走的絶境,衹好落草為“寇”。
  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劉六、劉七率領的一支起義軍,與陸完指揮的官軍交戰,屢屢失利。為保存實力從河北南部,變服易馬北上回文安,攻下香河、寶坻、玉田,進擊武清,巡撫都御使寧杲和京畿防務都指揮王杲均被起義軍打敗,京師有復震再度戒嚴。起義軍在霸州與官軍展開一場大戰,死傷慘重。再復輾轉南撤。5月初,起義軍渡淮河,意與河南起義軍會合,可是河南起義軍已經全軍覆沒。隨走光山、確山、乘船到夏口,復登陸火燒漢口。官軍指揮滿弼追到,混戰中劉六中流失,與其子仲淮皆落水而死。同年7月,劉七在一次激戰中中箭落水死於江中。一場轟轟烈烈畿南農民大起義,至此告終。
  劉六、劉七家乡劉莊子位於文安縣馬務營村西北4.5華裏,呂公務村東南3.5華裏,現在舊村遺址尚存。今文安縣豐各莊村劉姓即其後裔。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