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人物列錶
歐陽修 Ouyang Xiu(宋代)秦觀 Qin Guan(宋代)呂本中 Lv Benzhong(宋代)
王觀 Wang Guan(宋代)宋祁 Song Qi(宋代)阮逸 Yuan Yi(宋代)
司馬光 Sima Guang(宋代)李廌 Li Zhi(宋代)釋惠洪 Shi Huihong(宋代)
謝絳 Xie Jiang(宋代)蔡襄 Cai Xiang(宋代)劉敞 Liu Chang(宋代)
瀋括 Shen Kuo(宋代)蘇轍 Su Zhe(宋代)朱熹 Zhu Xi(宋代)
陳鬱 Chen Yu(宋代)晁說之 Chao Shuizhi(宋代)車若水 Che Reshui(宋代)
陳淳 Chen Chun(宋代)陳傅良 Chen Fuliang(宋代)陳仁玉 Chen Renyu(宋代)
陳祥道 Chen Xiangdao(宋代)鄧椿 Deng Chun(宋代)郭思 Guo Sai(宋代)
李昉 Li Fang(宋代)呂祖謙 Lv Zuqian(宋代)羅大經 Luo Dajing(宋代)
史正志 Shi Zhengzhi(宋代)釋普濟 Shi Puji(宋代)釋圓悟 Shi Yuanwu(宋代)
釋贊寧 Shi Zanning(宋代)孫奭 Sun Shi(宋代)王欽若 Wang Qinre(宋代)
王應麟 Wang Yinglin(宋代)王洙 Wang Zhu(宋代)許洞 Xu Dong(宋代)
佚名 Yi Ming(宋代)袁燮 Yuan Xie(宋代)張載 Zhang Zai(宋代)
趙希鵠 Zhao Xigu(宋代)鄭樵 Zheng Qiao(宋代)馬永卿 Ma Yongqing(宋代)
何薳 He Wei(宋代)李上交 Li Shangjiao(宋代)邢昺(邢邴) Xing Bingxingbing(宋代)
袁采 Yuan Cai(宋代)謝良佐 Xie Liangzuo(宋代)鬍安國 Hu Anguo(宋代)
桂萬榮 Gui Morong(宋代)李昌齡 Li Changling(宋代)釋慧能 Shi Huineng(宋代)
陳規 Chen Gui(宋代)湯璹 Shang Shu(宋代)何去非 He Qufei(宋代)
韓彥直 Han Yanzhi(宋代)劉蒙 Liu Meng(宋代)曾安止 Ceng Anzhi(宋代)
劉道醇 Liu Daochun(宋代)韓拙 Han Zhuo(宋代)郭若虛 Guo Rexu(宋代)
姚鉉
宋代  北宋(968年1020年)

詩詞《曹娥廟碑 E temple stele》   《翻經臺 Translation by _set_》   《過鬆江 across Loose River》   《句 sentence》   《冷泉亭 Cold Spring Pavilion》   《賞花釣魚侍宴應製 Flower fish Shi Yan write poem according to the emperor's order》   

閱讀姚鉉在诗海的作品!!!
  字寶之,廬州合肥人。生於宋太祖開寶元年,卒於真宗天禧四年,年五十三歲。太平興國八年,(公元九八三年)登進士甲科。起傢大理評事,知潭州湘鄉縣。淳化五年,(公元九九四年)直史館。嘗侍宴內苑,應製賦賞花釣魚詩,特被嘉賞纍遷兩浙漕司。鉉隼爽,頗尚氣。以與薜映不協,映摭鉉罪狀數條,密以聞,因奪官貶連州。大中祥符五年,(公元一o一二年)會赦,移嶽州。後授舒州團練副使,卒。鉉文詞敏麗,善筆札。藏書至多,頗有異本。著有文集二十捲;又采唐人文章,纂為百捲,目曰文粹,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
  
  [北宋初期詩歌的三大流派]
    李商隱一路的詩歌風格,在宋初也有人效仿。一些文人出身的高級官僚,以文學為
  顯示才學與身份的手段,在唱酬應和時往往寫一些深婉綺麗、多用典故的詩篇,在表面
  特徵上很容易嚮李商隱詩的方向靠攏。宋太宗時,姚鉉以一首《賞花釣魚侍宴應製》贏
  得太宗的激賞,為時人所羨,所以這種詩在上層有相當的影響。到真宗時期,以楊億
  (974—1021)、劉筠(971—1031)、錢惟演(977—1034)為首的一批館閣詩人,大
  量地寫作辭采華麗、屬對精工的詩篇,彼此唱和應酬,使這種詩風進一步流行起來。正
  如當時人所記載:
    “鹹平、景德中,錢惟演、劉筠首變詩格,而楊文公與之鼎立……大率效李義山之
  為,豐富藻麗,不作枯瘠語。”(《宋詩紀事》引《丹陽集》)大中祥符二年(1009),
  楊億把這些詩作編為《西昆酬唱集》問世後,這種被稱為“西昆體”的詩風進一步在社
  會中盛行,如《六一詩話》說:“自《西昆集》出,時人爭效之,詩體一變。”
    平心而論,西昆詩人對晚唐五代至北宋開國初的詩風是有一定衝擊力的。在那一段
  時期中,習白體者每有俚俗滑易之弊,而西昆體較之有精緻含蓄之長;習姚、賈體者每
  有細碎小巧之弊,而西昆體較之有豐贍開闊之優。而且,西昆詩人的作品也並不如一般
  批評者所說,完全是內容空泛的,如劉筠、楊億等七名館臣以《漢武》為題的唱酬詩,
  即是針對真宗妄信符、東封泰山之事,而以漢武故事藉古諷今。劉筠一首如下:
    漢武高臺切絳河,半涵非霧鬱嵯峨。桑田欲看他年變,匏子先成此日歌。夏鼎幾遷
  空象物,秦橋未就已沉波。相如作賦徒能諷,卻助飄飄逸氣多。
    此詩多用典故,但喻示切實,包涵豐富的內容,並無堆垛之病;語言典麗,組織細
  密,顯示了較高的藝術技巧。除此以外,他們的詠史詩和交遊贈別之作中,也有寫得比
  較有意思的。
    但李商隱的詩實在很難學。它的表面特徵很強烈,衹要有相當的文化素養就能把握,
  而李商隱那種深刻的思想、熾烈的情感、痛苦的經歷藴涵於語言所形成的詩歌的張力,
  卻非常人所能摹仿。《西昆酬唱集》中固然有些佳作,但這些佳作也難以同李商隱的詩
  相提並論;更何況,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為寫詩而寫詩,如楊億在《西昆酬唱集序》
  中所說:
    “歷覽遺編,研味前作,挹其芳潤,發於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劘。”因此,他
  們詩歌的弊病也就很明顯。譬如說,李商隱用典,主要是藉典故所包含的情緒色彩和象
  徵意藴,來顯示與烘托一種朦朧迷離的內在心境,而不是作為指示符號,即不是用“故
  事”替代某一事物,以甲換乙,顯示有學識有材料。西昆詩人卻容易犯這種毛病,像楊
  億、劉筠、錢惟演的《淚》詩,就衹是把古來有關悲哀的故事集中在一起,好像是一堆
  謎語。又如他們學李商隱詩的絢麗色彩與綺瑰意象,但並非如李商隱那樣是出於表現內
  在情感的必須,而往往衹是停留在外在物象上。如楊億寫《夜宴》,便是用些“綺宴”、
  “芳罍”、“飛舄”、“珠喉”、“薄雲”、“流雪”之類的辭藻,除了顯示富貴的生
  活氛圍和高雅的文化素養,再無其他意味,感情是很貧乏的。
    在下一階段,西昆體遭主張詩文變革的人們的集中攻擊,這裏面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則西昆體確有很大的弊病,而這種詩體出於朝廷館閣詩人之手,在社會中的影響又特
  別大,所以主張變革文風的人首先要對付它。而另一方面,也要註意到歷史文化方面的
  因素:西昆體實際上帶有濃厚的貴族趣味,這和宋代社會的特點不相容;西昆體有明顯
  的娛樂傾嚮,這和道統文學觀的日漸強化相抵觸。
  (中國文學史,章培恆 駱玉明,youth掃校)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