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柳亞子 Liu Yazi(現代中國)瀋尹默 Shen Yinmo(現代中國)海子 Hai Zi(現代中國)
洛夫 Lo Fu(現代中國)舒婷 Shu Ting(現代中國)徐志摩 Xu Zhimo(現代中國)
席慕容 Ximurong(現代中國)餘光中 Yu Guangzhong(現代中國)食指 Si Zhi(現代中國)
劉半農 Liu Bannong(現代中國)北島 Bei Dao(現代中國)顧城 Gu Cheng(現代中國)
卞之琳 Bian Zhilin(現代中國)戴望舒 Dai Wangshu(現代中國)多多 Duo Duo(現代中國)
昌耀 Chang Yao(現代中國)嚮明 Xiang Ming(現代中國)孤夜賞雨 Gu Yeshangyu(現代中國)
離離 Chi Chi(現代中國)陳忠坤 Chen Zhongkun(現代中國)熊焱 Xiong Yan(現代中國)
絶壁孤俠 Jue Biguxia(現代中國)迪拜 DiBai(現代中國)祁鴻升 Qi Hongsheng(現代中國)
杯中衝浪 Wang XuSheng(現代中國)魯緒剛 Lu XuGang(現代中國)餘刃 Yu Ren(現代中國)
白琳 Bai Lin(現代中國)太陽島 Tai Yangdao(現代中國)秋葉 Qiu She(現代中國)
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周夢蝶 Zhou Mengdie(現代中國)鄭愁予 Zheng Chouyu(現代中國)
蘭語凝嫣 Lan Yuningyan(現代中國)劉華明 Liu Huaming(現代中國)陸華軍 Liu Huajun(現代中國)
離開 Chi Kai(現代中國)郭沫若 Guo MoRuo(現代中國)林泠 Lin Ling(現代中國)
商禽 Shang Qin(現代中國)羅門 Luo Men(現代中國)西川 Xi Chuan(現代中國)
歐陽江河 Ouyang Jianghe(現代中國)翟永明 Di Yongming(現代中國)楊煉 Yang Lian(現代中國)
張錯 Zhang Cuo(現代中國)田間 Tian Jian(現代中國)阿壠 A Long(現代中國)
紀弦 Ji Xian(現代中國)灰娃 Hui Wa(現代中國)馬驊 Ma Hua(現代中國)
覃子豪 Qin Zihao(現代中國)林亨泰 Lin Hengtai(現代中國)蓉子 Rong Zi(現代中國)
瘂弦 Ya Xian(現代中國)楊喚 Yang Huan(現代中國)羊令野 Yang Lingye(現代中國)
林徽因 Lin Huiyin(現代中國)白萩 Bai Qiu(現代中國)管管 Guan Guan(現代中國)
楊瀾
現代中國  (1968年)
籍貫: 北京

新聞媒介 medium《楊瀾訪談錄Ⅰ》
《楊瀾訪談錄Ⅱ》
《東方看奧運3》
群星薈萃 galaxy 杰出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天下女人 The world is a woman》
人文學者 Scholar《讓未來記住今天》

閱讀楊瀾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閱讀楊瀾在影视与戏剧的作品!!!
閱讀楊瀾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職位:陽光媒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全國政協委員
  畢業院校:北京外國語大學
  人生履歷
  1986年至1990年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大學。
  1990年,楊瀾成為中國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節目女主持人。
  1994年,楊瀾獲得中國首屆主持人“金話筒奬”。
  1996年5月,以全優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
  1996年夏,楊瀾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曾數次獲得普利策奬的製片人莫利斯·莫米德共同製作導演了《2000年那一班》兩小時紀錄片,在哥倫比亞電視網晚7點黃金檔嚮全美播出,創下了亞洲主持人進入美國主流媒體的先河,獲評論界好評。
  1997年4月,她應聯合國副秘書長之邀,作為東亞惟一代表,出席了聯合國世界媒體圓桌會議,當年11月又應邀出席聯合國“1997世界電視論壇”。
  1997年1月,楊瀾散文集《憑海臨風》出版,銷量超過50萬册。
  1997年7月,楊瀾被選為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校董,成為這所美國常春藤名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董事。
  1997年7月,楊瀾加盟鳳凰衛視中文臺,並於1998年1月推出訪談節目《楊瀾工作室》。
  1999年10月離開鳳凰衛視中文臺,擔任陽光文化影視公司董事局主席。
  2000年,楊瀾女士創辦了大中華區第一個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衛星頻道—陽光衛視。陽光衛視在弘揚中國文化,加強傳媒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獲得顯著成績。2000年和2001年,陽光文化兩次入選由世界權威財經雜志《福布斯》評選的全球最佳小型企業。
  2001年,楊瀾女士應邀出任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形象大使;同年7月,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會議上代表北京作申奧的文化主題陳述。
  2003年,陽光衛視70%股權轉讓,現和東方衛視、鳳凰衛視、湖南衛視合作,主持《楊瀾視綫》、《楊瀾訪談錄》、《天下女人》等節目。
  所獲榮譽
  1999年2月被《亞洲周刊》評為 “亞洲二十位社會與文化領袖”之一。
  2000年被評選為“能推動中國前進、重塑中國形象的十二位代表人物”之一。
  2001年度海內外十位有影響力的“<中國婦女>時代人物”之一。
  2002年被評為“中國企業女性風雲人物”之一。
  2001年,楊瀾女士出任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形象大使。
  2001年7月,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會議上代表北京作申奧的文化主題陳述。
  自2003年3月起,楊瀾女士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現任中華慈善總會慈善大使和義務獻血形象大使,並在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環境文化理事會等多傢公益機構中擔任理事。
  2005年起,她被聘為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
  楊瀾,一條無毒的美女蛇
  大陸女作傢東方竹子
  剛開始看楊瀾,覺得這個小姑娘挺可人的。
  可是看來看去,除了形象可人,除了運作精彩:楊瀾退出央視嫁對老公,成立陽光,采訪世界知名老總每一步都是走得相當精彩的,卻看不出楊瀾生命內在的精彩爆發出來,內在的光芒綻放出來,更沒有創造性的語言崩射出來,更不見個性的魅力展現出來。
  真是怪!她的展示的機會是多麽的多呀!
  再看楊瀾我覺得她還是美麗還是溫順,但卻似是一條無毒的美女蛇,這衹無毒的美女蛇雖然有蛇的形狀,有蛇的婀娜多姿,可是卻缺少蛇的活力和靈性,更缺少蛇精氣和神氣,更是缺少蛇的狠和準,更是缺少蛇的突破力和蛇的毀滅力。於是雖然是條蛇,卻沒有蛇那種收魂攝魄的魅力,那種讓人死去活來的媚力,更不能讓人為她全神貫註。似乎這條蛇更本就沒裝蛇毒的囊,更沒有噴毒的牙,就是從再好的地方、再精彩的人身邊流過,這世界仍是無卻於衷.可不是?雖然她該去的地方都去了,可是這些地方她卻沒留下的什麽。
  可不是?雖然這個世界上她該采訪的著名企業傢她都采訪了,該出的書她都出了,可是這些活得如此精彩企業傢的居然在楊瀾的節目中流過,在楊瀾的圖書中流過卻似乎什麽痕跡也沒有留下。
  如果換一個人來采訪,可能總有什麽猛料火料暴料讓人津津樂到。
  楊瀾的書居然莊重地凝重地被供在每個新華書店最顯眼的地方卻無人問津.就是偶兒被人翻閱,卻看不到全新的吸引人的靈性的智性的慧性的光點,更沒有帶有生命的語言在其中流淌,更沒有樸實的生活細節和幽默讓人感受,更沒有好聽好玩的故事睛人把玩,又棄之而去.偶有想發財者,相結識著名企業傢的居心叵測者,拿起來翻來翻去,雖然裝幀豪華雖然有楊瀾和企業傢照片交相輝映,可是還是看不到自己想看的,更看不進去,於是,硬着頭皮買一本回傢當資料打入冷宮.
  這是采訪世界大企業傢的書呀!怎麽可能放在那裏沒什麽吸引力?怎麽可能拿起來翻來翻去毫無個性?怎麽可能如同一堆的資料堆在一起?怎麽可能讓翻閱者無動於衷?
  猜想如果是有思想有智慧的麥當娜采訪這些大企業傢,這些大企業傢的心裏會出現莫名的騷動。猜想如果是親切可人的魯豫采訪這些企業傢,這些企業傢可能會哭會笑會駡人會感嘆。可是楊瀾采訪就不一樣了,來了一個美女采訪,美女顯得可人親切,可是大企業傢談笑風生了嗎,可是大企業傢的心裏波瀾起伏了嗎,為什麽講出的故事反響平平,為什麽寫出的文章反響平平?虧得楊瀾還叫楊“瀾”。不然怎麽別說掀天大波瀾還個小的波瀾都感覺不到呢?
  就如一條無毒的美女蛇爬進了美麗的世界頂級花園,且在裏面繞來繞去,可是蜂不驚蝶不飛蟲不跑,就連小狼小狗小獅小豹小鳥都各自悠然,睡在那兒玩在那裏立在哪裏連肯給這無條無毒的美女蛇讓路的激情都沒有。似乎楊瀾的生命中從沒溪水改道,河水換流,激情四溢,瘋狂癡狂,這樣的字眼出現。楊瀾最大的幸福在這裏,最大的悲哀也在這裏了。
  這也是楊瀾在形式精彩的掩護下做出的最大的內容"精彩"
  可不是,楊瀾的書仍在滾滾入世,楊瀾的采訪仍在滾滾入世,可是卻是“過盡千帆皆不是”,唯有一個楊瀾,正大宗藝推出的楊瀾,讓人記住.這一點上楊瀾甚至不如魯豫有約,起碼訪談節目有種親和力,有種現場感,有種幽默的東西隱現,吸引人們去看。甚至不如陳曉楠,有些語言可直接心靈。.
  這也是楊瀾最大的悲哀!
  就如同陽光公司想要點燃一爐火,爐子是按最好的檔次徹好的,外表是按最漂亮的的樣了裝幀的,柴火是世界各地運來的最好的木頭,裏面的火種也是從最神聖的地點引來,且被用最隆重的方式點燃。火,着還是着了,卻着不起來,燃不起來,旺不起來,尤如火種絶望地仰望天空,壓抑地仰望天空,忍受無法燃起的鬱悶,忍受不能薪火相傳的痛苦。看了那麽好的爐子裏的火,不死不活,不灰不暗,讓人的心裏說不出的難受。
  鏈接
  楊瀾自爆轉變命運的三件鮮知事
  —— 楊瀾人生規劃的成功學分析
  ◎搜狐博客 浩歌時評 出品
  楊瀾可以說是在中國知名度很高的文化名人,她集多種身份於一身,她是文化名人,也是名主持、名電視人,還是著名的文化商業人士。楊瀾並無顯赫的家庭背景,走的也是大學教育就業的途徑,她能實現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的蛻變機遇天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知識和意志改變命運。楊瀾的成功經驗對現代青年有很強的啓發指導。分析她的成功道路,不得不提改變楊瀾命運四次轉折的三件隱秘事。
  人生需要規劃
  人們至今對楊瀾那流暢自如、淡定自信的申奧演說記憶猶新,楊瀾有中國新生代知識女性迷人的魅力,楊瀾的微笑同章子怡然的微笑一樣代表東方徵服世界。
  當年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的女主持人,那個叫楊瀾的小姑娘是從千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的。如今經常身着套裝、淡定微笑、出沒於名流社會的楊瀾,已經成了中國職業女性的典範、傢喻戶曉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首富女性和青年女性的偶像和神話。她曾經多次資助和主持文化藝術活動,2001年資助中國紀錄片學術委員會的紀錄片評奬;2002至2004年連續3年資助中法文化的交流活動,包括法國國傢芭蕾舞團在此期間的赴華演出。
  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係。大學畢業進入中央電視臺主持《正大綜藝》節目;後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傳媒專業碩士學位;回國後,加入鳳凰中文衛視做名人訪談節目《楊瀾工作室》。2000年3月,成立香港上市公司陽光文化網絡電視有限公司並出任主席。同年10月,陽光衛視入選《福布斯》全球300個最佳小型企業之一。她個人也躍居《福布斯》2001年度中國富豪榜第56位。
  從著名節目主持人到製片人,從傳媒界到商界,她一次次成功實現了她人生的轉型。楊瀾是幸運的,但這種幸運,並非是人人都有,也不是人人都能駕禦的。它需要睿智的眼光、獨到的操控能力,是職業經歷纍積到一定程度厚積薄發而來。就像楊瀾自己說的那樣:“一次幸運並不可能帶給一個人一輩子好運,人生還需要你自己來規劃。”
  第一次轉折:央視節目主持人
  在成為央視節目主持人以前,楊瀾是北京外語學院的一名大學生,還是一個有些缺乏自信的女生,甚至曾因為聽力課聽不懂而特別沮喪。直到後來聽力水平提高了,纔逐漸恢復了自信。她說:“我經常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有才華和極端聰明的人。”可這一切並沒有影響到楊瀾後來的成功。勤勉努力的她,不僅大膽直率,看問題也通常有自己獨特的視角。
  1990年2月,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節目在全國範圍內招聘主持人。楊瀾以其自然清新的風格、鎮定大方的臺風及出衆的才氣逐漸脫穎而出。但是,由於她長得不是太漂亮,在第六次試鏡時還衹是在“被考慮範圍之列”。楊瀾知道後,就反問導演:“為什麽非得衹找一個女主持人,是不是一出場就是給男主持人做陪襯的?其實女性也可以很有頭腦,所以如果能夠有這個機會的話,自己就希望做一個的聰明主持人。 ”“我不是很漂亮,但我很有氣質。”就是因為楊瀾這些話,徹底打動了導演。畢業後,楊瀾正式成為《正大綜藝》的節目主持人。直到現在,楊瀾也一直堅持主持人不一定非得漂亮,女人的頭腦更重要。進入央視後,楊瀾終於感覺到,這次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做傳媒就是她喜歡的事情。靠着自身的實力與魅力,楊瀾獲得了 “十佳”電視節目主持人、金話筒奬等。這是很多人一生都無法企及的知名度和註意力,也徹底改變了她未來的人生道路。四年央視主持人的職業生涯,不僅開闊了楊瀾的眼界,更確立了她未來的發展方向:做一名真正的傳媒人。
  但漸漸地,楊瀾對這種重複性工作開始有點兒厭煩了。也許是一切來得太容易了,也許覺得自己還可以做更多的事。最重要的是,她開始覺得有點虛:“一開始央視讓我一下子進入一個殿堂,但是我往下一看,空空如也,下邊的基礎都不是我自己建起來的,是一個龐大的機構賦予你支持,我覺得特別不踏實,所以我得自己從下邊壘磚頭慢慢起來,這樣纔會踏實。”
  第二次轉折:美國留學生
  1994年,當人們還驚嘆於楊瀾在主持方面的成就時,她又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决定:辭去央視的工作,去美國留學。
  在事業最明亮的時候選擇激流勇退,這就意味着她要放棄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包括觸手可得的美好未來。但資助她留學的正大集團總裁謝國民先生,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覺得一個節目沒有一個人重要。”這給楊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6歲的時候,楊瀾遠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國際傳媒專業。在異國他鄉的生活,比想象中的還要艱苦。有一次,楊瀾寫論文寫到半夜兩點鐘,好不容易敲完了,沒有來得及存盤,電腦就死機了。楊瀾當時就哭了,覺得第二天肯定交不瞭瞭。宿舍周圍很安靜,除了自己的哭聲,衹有宿舍管道裏的老鼠在爬來爬去。但最後,她還是擦幹眼淚,把論文完成了。談起這段生活,楊瀾說:“有些人遇到的苦難可能比別人多一點兒,但我遇到的睏難並不比別人少,因為沒有一件事是輕而易舉的,需要經歷的磨難委屈,一樣兒也少不了”。雖然如此,但這段生活給楊瀾帶來的收穫要遠遠比磨難多。她的視野開闊了許多,更親身接觸到了許多成功的傳媒人和先進的傳媒理念。在當時她利用業餘時間,她與上海東方電視臺聯合製作了《楊瀾視綫》——一個關於美國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專題節目,這是楊瀾第一次以獨立的眼光看世界。她同時擔當策劃、製片、撰稿和主持的角色,實現了自己從最底層“壘磚頭” 的想法。40集的《楊瀾視綫》發行到國內52個省市電視臺,楊瀾藉此實現了從一個娛樂節目主持人嚮復合型傳媒人才的過渡。
  更重要的是,在這期間,她認識了先生吳徵。作為事業和生活上的夥伴,在為她拓展人際關係網絡和事業空間方面,吳徵可以說居功至偉。他總是鼓勵楊瀾嘗試新的東西:寧可在嘗試中失敗,也不能在保守中成功!正是吳徵的幫助,使得楊瀾未來的道路越走越寬.
  第三次轉折:鳳凰衛視主持人
  1997年回國後,楊瀾開始尋找適合自己的機會。當時,鳳凰衛視中文臺剛剛成立,楊瀾便加盟其中。1998年1月,《楊瀾工作室》正式開播。
  鳳凰衛視的兩年,在楊瀾的職業發展上起了重要作用。她不僅積纍了各方面的經驗和資本,也同時預留了未來的發展空間。在鳳凰衛視,楊瀾不衹是主持人,還是《楊瀾工作室》的當傢人,自己做選題,自己負責預算,組裏所有的柴米油????,她都必須精打細算。這種經濟上的拮据,對楊瀾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鍛煉,使她知道如何在最低的經費條件下,把節目盡量完成到什麽程度。
  在隨後的兩年時間裏,楊瀾一共采訪了120多位名人。這些重量級的人物也構成了楊瀾未來職業發展的一部分,不少人在節目之後仍和她仍保持密切的聯繫。這種聯繫除了會給楊瀾帶來一些具體的幫助之外,精神上的獲益也不可忽視。同時,與來自不同行業不同背景的嘉賓交流,也讓她的信息量獲得極大的豐富。兩年後,楊瀾已經有了質的變化。她擁有了世界級的知名度、多年的傳媒工作經驗,以及重量級的名人關係資源,對於她而言,進軍商界顯然所欠缺的衹是資本而已。而吳徵,正是深諳資本運作的高手。
  第四次轉折:陽光衛視的當傢人
  1999年10月,楊瀾辭去了鳳凰衛視的工作。從鳳凰衛視退出之後,楊瀾曾一度沉寂。2000年3月,她突然之間收購了良記集團,更名為陽光文化網絡電視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地藉殼上市,準備打造一個陽光文化的傳媒帝國。
  由電視界轉嚮商界,對於這次轉變,楊瀾表示,她投身商界不是簡單的為了賺錢,還為了實現她過去不能實現的媒體理念。
  與大多數商人的低調不同,楊瀾選擇了始終站在陽光衛視的前面。在報刊雜志網站上,經常可以看到關於楊瀾的報道。她從一個做傳媒出來的人變成了一個傳媒名人。這種對傳媒資源運用的駕輕就熟,使得她的陽光衛視一出生就有了許多優勢。但楊瀾創業不久,就遇到了全球經濟不景氣,楊瀾立刻感覺到了壓力。她幾乎天天都想着公司的經營。由於市場競爭的壓力,楊瀾將公司的成本銳減了差不多一半,並逐漸剝離了虧損嚴重的衛星電視與香港報紙出版業務,同時她還將自己的工資減了40%。
  2001年夏,楊瀾作為北京申奧的“形象大使”參加了在莫斯科成功申奧的活動。同年,她的“陽光文化”接手了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之——新浪網,開創了網絡和電視相結合的時代,又與四通合作成立“陽光四通”,開始進軍網絡業和IT業。這一切都給公司所有員工帶來了信心。終於,陽光文化在截止2004年3月31日的2003財政年度中取得了盈利,擺脫了近兩年的虧損。之後,陽光文化正式更名為陽光體育,楊瀾同時宣佈辭去董事局主席的職務,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文化電視節目的製作中。
  楊瀾的財富人生
  劉曉慶曾經自稱是中國最富的女人。沒有人也沒有數據來證明這種說法。有數據證明的是,日前中國官方首次就我國十省市高收入人士作出的調查顯示,中國最富的女人是楊瀾。調查數據顯示,楊瀾及其夫吳徵以6400萬美元的資産名列第三。而在去年11月美國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第二次為中國大陸五十名首富排定的座次榜上,楊瀾同樣榜上有名。32歲的楊瀾及其丈夫吳徵所持有的港交所上市公司股份為6400萬美元,排在了第38位。
  就像當年離開中央電視臺令人震驚,楊瀾在1999年9月辭去鳳凰衛視節目主持人時,同樣令香港觀衆感到詫異,正當人們猜測楊瀾會成為××電視臺的主持人時,她卻以8.4億的身價成為香港商界一顆耀眼的新星。
  2000年1月,楊瀾動用約3500萬元的資金,與友利電訊主席高振順聯手收購了良記的控股權 ———良記原是香港一傢主營建築的公司,經營長期處於低潮(根據良記22日收市價五角五分計算,當時楊瀾以每股兩分的代價收購良記)。3月17日,良記正式更名為陽光文化網絡電視有限公司,並公佈了公司發展方向,建設以歷史人物傳記片為主要産品和資源的寬頻網站,為各媒體及網絡電視觀衆提供服務,楊瀾出任主席。8月7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陽光文化網絡電視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楊瀾共同主持了在香港舉行的開播慶典。由於人們對楊瀾普遍看好,在股民的竭力追捧下,楊瀾所擁有的良記股份市值在短期內一度迅速暴漲至8.4億元。
  楊瀾回憶自己最難最纍的時候是在去年,當時她在懷孕,不敢將自己纍着,怕對孩子不好。但當時剛剛開始買殼上市,營運、架構、節目、人員、公關等千頭萬緒。剛開始談公司架構的時候,她正好剛懷孕,開會時都要跑出去吐,然後嚼兩個口香糖繼續開會。“現在好多了,架構都搭好了,兩岸三地的同事都有了一些默契,節目變成自動檔了。香港臺灣的主管都做得很好,我們也是學了GE的做法,是扁平式的管理,而不是像金字塔的管理,不是一級嚮一級匯報,各地都有相當的獨立性,衹要他們的預算達到他們的既定目標,就OK,可以拿奬金。相對來說,我也有自己的時間來做自己的節目,人一輩子總是要做一點自己的事,有的時候可以拉開很長的時間做,有的時間你衹能強度很大地做很多的事。這是你自己無法選擇的,如果機會來了,你沒有把握住它,懶懶散散,那麽過去就過去了,機會年輕時該拚一下就要拚一下。”
  即便成功如斯,但楊瀾卻覺得自己在事業的發展過程中一點都不順利。“順利與成功不是一回事。幸運的是每做一件大的事最後都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比如去美國讀書,然後再從鳳凰出來做陽光衛視,這些都是很大的跳躍。但在跳的時候都很不順,現在回頭看是成功的,並不證明我跳的時候沒有痛苦。為什麽要改變一個環境,是覺得自己的某些東西沒有得到發揮,沒有得到發揮肯定會痛苦。因此,每一次要改變的環境肯定是與周圍不和諧的東西已經達到極限,所以每一次選擇的過程都很痛苦。”
  改變命運三件事情
  經歷了以上人生的不斷變換,如果問楊瀾什麽改變了她的命運?她脫口而出的是,知識改變命運。然後她說,具體有三件事情對她最有影響。
  第一件事是她感謝父母,因為他們給了她長期溫暖有愛的家庭。“我是他們的獨生女兒。在一個很有教養的環境中長大。當時大陸都很窮,但我生活在這個有親情有樂趣的家庭,培養了我的自信心,這是很根本的,我不會有什麽心理缺憾。”
  第二件事是她進入中央電視臺,有1000個人去考試,但她考贏了,這次考試不但改變了她的命運,也改變了她對生活的設計。原來她的理想是去一個國外的公司做金融貿易,就像她現在很多同學都在做的事一樣。但她進入央視纔發現傳媒纔是她最喜歡做的事。
  第三件事是她去美國讀書。“其實那時候我是沒錢去美國讀書的,雖然我在中央電視臺做了兩年,自己也可以賺一些錢,出場費也很高了,但畢竟還是不夠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書。很感謝正大集團的總裁謝國民,他是泰國著名的華裔資本傢,當時我做正大綜藝的主持,跟他有認識。”
  楊瀾人生規劃的成功學分析
  由央視的名主持到遠涉重洋的學子,再到鳳凰衛視的名牌主持,最後到陽光衛視的當傢人,楊瀾的角色在不斷地變化。而以一位文化經營商的身份出現在公衆的視野裏,則是楊瀾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角色轉換。
  堅持目標不懈追求。楊瀾的職業角色幾次變化,但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無論如何轉、如何變,楊瀾始終把自己定為“傳媒人”,聰慧的她很清楚自己就是這塊料,所以從沒有偏離做媒體這個大方向。而她的變化就在於她製定的目標層次一直在提高。楊瀾在她的《憑海臨風》一書中,曾寫到了乘熱氣球的經歷。熱氣球的操作員能做的衹是調整氣球的高度以捕捉不同的風嚮,而氣球的具體航綫和落點,就衹能聽天由命了。這正是乘坐熱氣球的魅力所在:有控製的可能性,又保留了不確定性,所以比任何精確設定的飛行都來得刺激。“其實人生的樂趣也是如此,全在這定與不定之間。 ”楊瀾這樣認為。
  學習充電知識塑造。楊瀾也有很美麗的外表,但不把自己定位在吃青春飯,對知識塑造自己的人生格外看中,楊瀾選擇出國留學也就是側重對中西文化的對比學習,通過不段學習和充實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楊瀾說自己當時並沒有多少錢可以出國讀書,與正大集團總裁謝國民的相識使她圓了求學夢。1993年底,謝國民問楊瀾有無留學計劃。楊瀾說自己走了就沒人做節目了。謝國民認真地說,“一個節目沒有一個人的發展重要。你有很多潛質,如果不出去就可惜了。衹要你考取一個好的名牌大學,我就贊助你,我給你學費”。楊瀾坦言自己至今都非常感動。
  開放視野國際眼量。楊瀾的思維意識是新潮的,也是中國電視主持人中為數不多的具有開放眼量國際視野的電視人,這樣的開放思維讓楊瀾具有強烈的國際背景。這個1968年生的女性,作為電視節目主持人,她曾走訪了諸多的世界政要、科學家、藝術傢、企業傢、傑出華人、傑出女性,1996年她自己也被選入英國《大英百科全書世界名人錄》,1999年2月被《亞洲周刊》(Asia week)評為泛亞地區20位社會與文化領袖之一。2000年1月,出資4000多萬元入股香港上市公司良記集團,作為第一大股東擔任集團主席。2000 年3月,良記集團更名為陽光文化網絡電視有限公司。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112次全會上代表中國奧申委作文化方面的申辦陳述,並親眼見證了北京申奧成功。自2003年3月起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2005年開始主持針對中國都市女性觀衆的大型談話節目《天下女人》,其訪人物談節目始終深受世界華語觀衆的喜愛。
  財富人生藝術人生。楊瀾的事業雖然是商業産業,但也是文化事業,體現的是文化的責任和對社會的責任。楊瀾開辦陽光衛星電視的一個目的就是做歷史和人文,是為文化的一種貢獻。楊瀾現在所有的電視節目也很很豐厚的文化含量,沒有濃厚的商業和金錢味道。楊瀾熱愛公益事業,對社會充滿愛心。楊瀾獲得萬寶竜國際藝術贊助大奬。這次萬寶竜國際藝術贊助大奬奬勵楊瀾15,000歐元奬金,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對楊瀾來說可能就不算什麽。不過,大傢可能還是很關心她是如何花這筆錢,誰讓她是公衆人物呢。楊瀾自己說這筆奬金它將用於和中央芭蕾舞團共同創建一個青少年的現代芭蕾舞培訓和演出的計劃,幫助那些在社會上和在家庭中遇到一些睏難和睏惑的少年。她認為在關心別人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快樂。
  知性魅力的楊瀾,她動人、自信、優雅、陽光的微笑同章子怡的微笑一樣構成東方現代女性的代表,對世界展示了古老而現代的東方神韻。楊瀾也是一個徵服世界的流行符號和溝通的密碼。(參考資料:曹喜蛙 王振輝 /文以及其它新聞報道)
  商業發展
  楊瀾現任陽光媒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陽光媒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是國內民營媒體企業,現持有11傢亞洲地區媒體類企業公司之股份;包括31種各類雜志、3種不同類型報章、10條電視廣播頻道、3個門戶網站及多類型互聯網、多媒體産品、教育及學院投資、體育/賽車運動以及音樂娛樂事業等。陽光媒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現分佈於9個國傢/地區內之15個城市發展其多元化業務。
  日前纔與書業大亨貝塔斯曼結盟的楊瀾,又和聯想集團攜手,其附屬的京文唱片已與聯想集團達成跨行業合作協議,將在影音産品發行、品牌滲透和市場營銷等方面合作,力爭國內音像連鎖經營的竜頭地位。雙方合作的主要項目是藉助聯想集團遍布全國的軟件專賣店,進行音像製品的連鎖經營。
   陽光文化:把音像店開在傢門口
  根據陽光與聯想達成的協議,京文唱片的所有影音産品將以每月10傢的速度,進駐北京的聯想1+1連鎖店,首開國內“連鎖音像店中店”的先河。陽光文化出版集團行政總裁許鐘民表示:“我們要讓大量平常沒有時間逛音像店的消費者,可以在傢門口買到各種優質的影音産品。”
  老公吳徵
  楊瀾和吳徵結合前,彼此都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楊瀾說:“愛情其實是有一點盲目的,想結婚時就結婚,想生孩子就生孩子,沒必要磨磨蹭蹭的。”但是,楊瀾的婚姻顯然並不止是“生孩子”那麽簡單,兩人不僅是夫妻,還是事業夥伴。 
  2000年,楊瀾和吳徵創辦了“陽光文化”,剛創辦時,楊瀾的身價曾一度暴漲到14億港元。楊瀾說:“我覺得愛情是一種氣質上性格上的相互吸引,或者互補。為什麽喜歡他,說得太清楚了可能就不是了。就是覺得挺舒服,挺談得來的,他父母也是做教師的,我們都有着海外留學的經歷,我們的背景、價值觀比較相像,在我遇到的年輕人中,他也是很傑出的。而且他的性格很獨特,他的見識與觀點往往出人意料,我是比較循規蹈矩的人,他有時候的那種靈感火花的碰撞,想不到的點子,讓我特別欽佩。1995年結婚到現在,我們結婚都14年了,我們都是希望過穩定家庭生活的人。我很相信家庭生活,不是那種對家庭生活抱有懷疑態度的人,我父母感情很好,所以我希望我們能帶大兩個孩子白頭偕老的生活下去。”
  吳徵眼裏的楊瀾
  吳徵認為婚姻完美與否,更重要的是看內涵,名氣其實並無所謂。“如果沒有共同的事業,我們的婚姻也會相當完美”,吳徵說道。在吳徵眼裏,楊瀾是不折不扣的好妻子,“楊瀾有的菜做得很好,有的菜做得不好,但她總是忙着給我弄好吃的”。兩人的脾氣上也很和諧,一個脾氣大的時候,另一個總是很耐心,到最後,楊瀾總是能把兩人都弄得笑起來。“楊瀾更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倆都慶幸在茫茫的人海中,能夠遇上這麽一個知己”。在解析兩人事業上的分工合作時,吳徵說,他以資本操作和管理為主,楊瀾則是創意更多一點。“我們倆的文化理念很相似,有共性,又各有所長,能夠相互合作,共同創造一份事業”,吳徵稱之為是一種幸運。 吳徵:夫人的名氣不是壓力 當記者問吳徵:太太的名氣比自己名氣大,是不是很不舒服?吳徵笑着說早就習慣了,當然一開始的時候稍微有些不習慣,現在早已無所謂。事實上,在海外的華人圈裏,吳徵早就是一個名氣頗響的年輕華人實業傢。吳徵笑着說:“在香港,我們的名氣應該差不多,可能還是我的名氣更大一些吧。再就是無論楊瀾的名氣有多大,她都是我的太太。”
  我不是中國的華萊士
  楊瀾:"我不是中國的華萊士"
  永嘉路387號(陽光衛視上海總部)一樓, 楊瀾坦言,陽光衛視成立2年來,自己獲得的人生閱歷,遠遠超過了過去10年的總和。
  “做陽光以來,經濟管理、公司運作等各個方面給我很大的壓力。”
  楊瀾展現給公衆的,是一個多角度的形象。雖然外界有“楊瀾是陽光文化形象大使而不是掌門人”的說法,楊瀾說:她現在一半時間做主持,一半時間做管理。
  做訪談節目至今,楊瀾已經采訪了200多個政界、經濟界或文化界的名人。“他們都給我很大的啓發。有的是人生故事有意思,有的是思想深刻——采訪對於我來說,就像是‘采氣’:從每個人身上,我都可以采到‘氣’。”
  楊瀾堅持認為,自己從《正大綜藝》的“出走”,不是什麽大不了的轉型。“90年代初中國還不是特別開放,《正大綜藝》實際上是給國人介紹國外風土人情和知識的節目,嚴格說來是一個益智類的節目。”從益智類的節目到深度訪談,楊瀾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始終以文化為導嚮:“從傢世背景到個人愛好,我的興趣一直在文化方面,所以真的不存在什麽大的跨越。”
  楊瀾承認《楊瀾視綫》是一個不成功但很重要的轉型:“《楊瀾視綫》嚴格說來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介紹美國百老匯和電影的幕後製作,當時忽略了中美文化之間的差異,雖然介紹了一些美國電影的幕後特技,但中國觀衆根本看不到這些電影,同明星和幕後製作的情感聯繫不是很緊,自然也就不關心。”但後期的《楊瀾視綫》,就明顯地具有了更後來的《楊瀾訪談錄》的影子,節目的主題轉到了社會、經濟方面,風格也與《楊瀾訪談錄》如出一轍。
  楊瀾曾經兩訪基辛格。“今年初我又訪問了基辛格,想起自己1996年的采訪,真是太小兒科了,問的問題都是八桿子打不着的,無一例外地在結尾希望人傢對中國觀衆說幾句話,你在外交事業中感到最驕傲的是什麽等等:都是對任何人都可以問的問題。”6年以後的楊瀾,同樣是訪問基辛格,問的是“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中東戰爭)後,你也在中東有外交穿梭……”(因為訪問時正值鮑威爾的中東之行),這樣的問題具體、有針對性。這和“采訪前做足了功課”有很大關係。采訪前,楊瀾閱讀的是基辛格的主要外交著作等材料;采訪後,基辛格對楊瀾的采訪是 “AMAZING”(令人驚奇)。
  《楊瀾訪談錄》的製片人郝亞蘭說:“這個節目,實際上是對楊瀾和被采訪對象智慧的雙重倚重,是楊瀾和被采訪對象智慧的碰撞交融。”楊瀾認為,自己是一個“認真而有韌性的人”;這一點,得到了同事們的一致認同。郝亞蘭說:“坦白地講,楊瀾是這個製作組裏最勤奮的人。”事實上,楊瀾不僅僅作為主持人出現在節目中,她對節目製作的參與是全方位的。“有時甚至是否需要一個反光板她都會提出建議;作為一個職業的主持人,她對節目的品質有很高的敏感度。”
  我的風格是“綿裏藏針”
  曾經有評論說,楊瀾是中國的華萊士。但事實上,楊瀾並不喜歡華萊士的主持風格:“他(有時)問問題顯得有些生硬。”
  楊瀾認為自己嚮來的重點不在風格,而在內涵:“風格是你在具備一定內涵後纔體現出來的東西。”
  《楊瀾訪談錄》目前走的路綫,是“溫和的深刻型”。提及當初節目製作組在風格取捨上的抉擇,楊瀾說:“到底是開着轟炸機把這塊地都炸平,還是鑽井取油?後來我們認為,深刻的問題也可以用一種溫和的形式提出來。
  對節目風格的取捨和楊瀾的性格息息相關。“平時就不是一個兇巴巴的人嘛!”楊瀾對自己的定位在她的每一次采訪中都表現無遺。《楊瀾訪談錄》采訪竜永圖時,楊瀾問及中國加入WT0最後階段協議時朱總理的兩個讓步,竜回答:“具體的就不要說了”,楊當即表示“沒關係”。
  但楊瀾並不認為自己不尖銳。“采訪吳基傳的時候,我問了一個問題:“中國的電信改革,是改革拉着你走,還是你拉着改革走?吳基傳最先回避了這個問題,我後來又把他拉了回來,問他‘那剛纔那個問題呢?’”
  楊瀾形容自己的主持風格:“綿裏藏針”。“觀衆要看的是內容,而不是兩個人吵架。”
  《楊瀾訪談錄》沒有噱頭,沒有八卦;一律的開頭和結尾,一樣的穿插和解說。楊瀾認為,這類深度訪談的節目形式應該相對穩定,沒有必要像娛樂節目一樣三天一小變、五天一大變。
  楊瀾從來不認為采訪有什麽特別的訣竅,除了認真:“我不是每一次都有靈感,但我每一次都很認真。”采訪前做一大堆的研究,目的衹有一個:“我必須瞭解我在說什麽。”而一次成功的采訪,最重要的是要讓被采訪者知道,你明白了他在說什麽,而不是把一個問題扔給他,得到答案後又接着問采訪提綱上的另一個問題。“畢竟,我不是采訪的主角,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他們。”
  楊瀾的另一面
  楊瀾,一直希望采訪對象的每一次自由發揮,都能帶給普通人最大的啓示。
  不久前,楊瀾到雲南中甸采訪,或許出現了高山反應,她懵懵懂懂地對隨行人員說:“到高原後,食欲就不行了。”但隨後,她又自言自語:“哦,我已經吃了兩個烤土豆、兩個米餅了。“(當地人透露,一個米餅可以做一碗米綫。)。
  楊瀾說:“我會一直做到觀衆不喜歡為止;他們不喜歡,我也不會硬跳到他們面前說:‘看我,看我’。”
  個人博客
  楊瀾新浪博客:http://v35.blog.sina.com.cn/yanglan
  博客節選
  享受我的200米 2008-05-03 21:59:10
  大 中 小
  標簽:雜談
  火炬傳遞的現場視頻
  來到了椰風海島三亞,清新的空氣令人精神為之一爽,沿海的公路兩側都已經是奧運火炬接力的各種旗幟,讓整個城市有了一種期盼中的激動。作為三亞的火炬手,我們今天一早就已經開會做各種培訓,瞭解火炬手的排號、路綫以及相應裝備的情況上。我明天將跑第十四棒,地點是在鳳凰島上。因為車隊要按照編號走,所以明天早上差不多5點半就要起床了,應該能夠欣賞到海上日出的美景吧!
  大批的媒體也都雲集三亞,不斷有相關媒體問到我:“你將用什麽樣的姿態來擔當火炬手的使命?” 我回答說:“火炬手的職責和使命實際上大傢已經很清楚了,奧運首先是會給人帶來身心的愉悅,所以我沒有想到用什麽特別的姿態來展現自己,衹想輕鬆快樂地跑完這一棒,好好享受這兩百米。”
  這一次,我是受聯想集團的邀請,作為聯想的火炬手參加接力,同作為聯想火炬手的還有歌手周華健、新浪總裁曹國偉、中央電視臺的郭振璽、奧運舉重冠軍張國政等等,老友相見,自然是雀躍一番。在新聞發佈會上,我還見到了金晶,這是我第二次見到她了。第一次是在北京太廟進行的奧運倒記時100天的晚會上,當時衹是簡短的打了個招呼,今天更能夠近距離的感受到她的沉着和從容,不由在心中暗自贊嘆這個小姑娘真是不簡單。當我問她在海外傳遞火炬時不愉快的經歷是否會給她的生活帶來陰影時,她微笑着篤定地說:“不會,我認為不管是愉快的事,還是不愉快的事,都是增長一種人生的經歷和見識。作為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希望有一天我老了,能夠有機會對我的孫子說――你看當年你奶奶還是挺勇敢的吧!”
  想想我自己真是非常幸運,從參與兩次申奧,再到之後的與北京奧運有關的各個重要節點,都有機會親歷奧運歷史性的時刻,可謂生逢其時吧。今天也有記者問我:“從第一次申奧到現在,你覺得自己發生的最大的變化是什麽?”我回答說:“我想最大的變化是認識到一個人的成長,有成長的煩惱,甚至是苦痛,但是都要學會成長。一個人是如此,一個民族一個國傢也是如此,就像今天中國的崛起,必然也要經歷一些來自內部和外部的不協調的聲音,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就放棄開放和前進的步伐,也不能因此做一個“抱怨的孩子”。其實,我們都應該以金晶一樣的精神坦然地面對自己、面對這個並不完美的世界,專心去做好自己的一份工作。我總是相信世道人心間,總有一種正義的力量,就像在這樣一個紛亂、衝突的世界上,人們都還認同着奧林匹剋的精神。這就是我們對人類的信心所在。
  我覺得,今天的中國人更應該以一種大國國民的心態來坦然地面對這個世界上仍然存在的偏見和不公正,把他們當作是自己成長中的可貴經歷。不能關起門來自怨、怨人,而是應該敞開自己的胸懷,讓世界來親眼看看這片土地上發生的變化。”
  此時夕陽西下,海面籠罩在一片柔和的金色的光芒中,明天早晨,在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將以充沛的精力享受我的200米旅程。
  傳遞聖火
  著名主持人楊瀾2008年5月4日在三亞擔任了,第14棒火炬手,傳遞了奧運聖火之後,
  
  她對媒體說:“我跑的整個過程都是非常輕鬆、非常享受的。
  我參加過很多與奧運相關的活動,像主持倒計時100天,
  今晚三亞的文化活動也會由我主持,感覺和奧運貼得很近。”
  雅典奧運會時楊瀾已經擔任過一次火炬手,這是她第二次傳遞奧運聖火,
  楊瀾透露說,第一次傳遞的奧運火炬她已經捐出去了,
  換取的資金為一位殘疾人作換膝蓋手術,現在這位殘疾人已經能夠行走了。
  作品列表
  散文集
  《憑海臨風》
  節目主持
  《正大綜藝》
  《楊瀾工作室》
  《楊瀾訪談錄》
  《天下女人》
  電子雜志
  《瀾 Lan》
  《天下女人 Her Village》
   博客
  楊瀾的新浪博客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