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人物列錶
斯塔夫理阿諾斯 L. S. Stavrianos巴拉剋·奧巴馬 Barack Hussein Obama湯姆·聖彼得羅 Tom Santopietro
莫裏斯·羅沙比 Morris Rossabi希瑟·萊爾·瓦格納 Heather Lehr Wagner海倫·凱勒 Helen Keller
老剋 Clemens哈雷特·阿班 Hallett Edward Abend比爾·剋林頓 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
拉裏·凱恩 Larry Kane卡爾·伯恩斯坦 Carl Bernstein魯思.本尼迪剋特 Ruth Benedict
明妮·魏特琳 Minnie Vautrin凱瑟琳·特雷西 Kathleen Tracy施瓦·巴拉吉 Shiva Balaghi
詹姆斯·曼 James Mann查爾斯·R·莫裏斯 Charles R. Morris利默 Leamer L.
加裏·沃爾夫 Gary Wolf剋裏斯托弗·希爾頓 Christopher Hilton何天爵 Chester Holcombe
弗羅德裏剋·鮑爾 弗罗德里克 Powell羅斯·特裏爾 Ross Terrill魏斐德 Frederic Evans Wakeman, Jr.
詹姆斯·麥格雷戈·伯恩斯 James MacGregor Burns彼得·德魯剋 Peter F. Drucker德博拉·海登 Deborah Hayden
本·布萊德利 Ben Bradlee理查德·A·約翰遜 Richard A. Johnson傑剋·威澤弗德 Jack Weatherford
剋裏斯·華萊士 Chris Wallace海倫·S·加森 Helen S.Garson亨利·福特 Henry Ford
丹尼爾·埃爾斯博格 Daniel Ellsberg艾倫·肖姆 Alan Schom康尼·安·柯剋 Connie Ann Kirk
喬治·巴頓 George Smith Patton湯晏 Tang Yan阿爾敏·迪·萊曼 Armin D. Lehmann
蒂姆·卡羅爾 Tim Carroll帕米拉·剋拉剋·凱羅 帕米拉克拉 Kekai Luo羅伯特·達萊剋 Robert Dallek
伯納德·剋裏剋 Bernard Kerik羅伯特·魯賓 Robert Edward Rubin莫妮卡·萊溫斯基 Monica Lewinsky
艾倫·紐哈斯 Allen Neuharth蘇斐 SU Fei傑剋·韋爾奇 Jack Welch
麥當娜 Madonna Ciccone戴維·洛剋菲勒 David Rockefeller洛蘭·格倫農 Lorraine Glennon
凱瑟琳·卡爾 Cathleen Carl房竜 Hendrik Willem van Loon張純如 Iris Chang
托馬斯•索威爾 Thomas Swowell薛竜 Ronald Suleski彼得•鄺
杜桑卡•米賽耶維奇丹尼斯•捨曼 Dennis ShermanA•湯姆•格倫費爾德
羅洛·梅 Rollo May
美國 現代美國  (1909年四月21日1994年十月22日)
Rollo Reece May

Rollo May

羅洛·梅(英語:Rollo May,1909年4月21日-1994年10月22)是一位美國存在主義心理學家。他在1969年期間撰寫了具有影響力的書《愛與意志》。他經常被和人本主義心理學與存在主義哲學聯繫在一起。梅是神學家保羅·田立剋的一位親密朋友。羅洛·梅的作品包括《愛與意志》和《創造的勇氣》,後者的題目紀念了田立剋的《存在的勇氣》。

生平

1909年,羅洛·梅生於俄亥俄州艾達。他經歷了一個坎坷的童年,他的父母離異並且他的姐姐患上了精神病。他的受教育經歷使他進入了密歇根學院主修英語和奧柏林學院以獲得學士學位,他在希臘教了一段時間的書,1938年期間進入聯合神學院以獲得神學學士學位,並且最後1949年期間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以獲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羅洛·梅是位於聖弗蘭西斯科塞布魯剋研究生院和研究中心的創立者和資深成員。

人生的最後幾年他居住在蒂勃朗的聖弗朗西斯科海灣,並於1994年10月在當地去世。1994年10月22日,梅死於多種原因,在他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蒂伯竜的傢。他的妻子,格魯吉亞,因為知道他的健康狀況已迫在眉睫,邀請他的一些朋友到他傢陪他。梅的健康狀況已經惡化個月,他的朋友與他同在此期間多次被知道他是如何奮勇維護自己,儘管意識到他的能力是失敗的,直到結束了他的一生。

成就

羅洛·梅受美國人本主義影響,並且對使存在主義心理學和其他哲學調和感興趣,特別是對弗洛伊德的。

羅洛·梅認為奧托·蘭剋(1884-1939)是存在主義療法最重要的先驅。在他去世前不久,羅洛·梅為由羅伯特·剋雷默編輯的蘭剋美國演講集作了序。羅洛·梅寫道“我一直認為奧托·蘭剋是弗洛伊德領域中偉大且未得承認的天才”

羅洛·梅在使用一些傳統的存在主義的術語上相比其他人的方式略微不同,並且他為傳統存在主義的概念發明了新的詞彙給予。例如,命運,"thrownness" 聯合"fallenness"——被决定給予我們的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以創造我們的生命為目的。他總是用“勇敢”來表示抵製焦慮。

參考文獻

  • Rank, Otto. A Psychology of Difference: The American Lectures [talks given 1924–1938; edi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ory essay by Robert Kram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0-691-04470-8 (英語).


Rollo Reece May (April 21, 1909 – October 22, 1994) was an American existential psychologist and author of the influential book Love and Will (1969). He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humanistic psychology and existentialist philosophy, and alongside Viktor Frankl, was a major proponent of 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 The philosopher and theologian Paul Tillich was a close friend who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his work.

As well as Love and Will, May's works include The Meaning of Anxiety (1950, revised 1977) and, titled in honor of Tillich's The Courage to BeThe Courage to Create (1975).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