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 人物列錶
蘇曼殊 Su Manshu(近代中國)王國維 Wang Guowei(近代中國)許南英 Xu Naying(近代中國)
魯迅 Lu Xun(近代中國)謝玉岑 Xie Yucen(近代中國)聞一多 Wen Yiduo(近代中國)
戴安瀾
近代中國  (1904年1942年五月26日)
名: 戴炳陽
網筆號: 海鷗
籍貫: 安徽無為練溪鄉旗桿戴村

  (1904~1942年),又名戴炳陽,原名衍功,自號海鷗。漢族,安徽無為練溪鄉旗桿戴村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名將。黃埔係骨幹將領。
  
  主要功績
  
  國內抗戰
  
  1925年,戴安瀾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步兵科學習,翌年參加了北伐戰爭。1932年鼕,任第25師145團團長,率部移防抗日前綫北平。1933年3月,在長城古北口抗擊日軍。七七事變爆發後,戴安瀾已升任第73旅旅長,先後參加了保定、漕河、臺兒莊、中條山諸役。
  1938年,在臺兒莊對日作戰中,因戰功晉升為第89師副師長,參加武漢會戰。
  1939年1月,升任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第5軍200師師長。12月奉命參加桂南昆侖關戰役,苦戰一月,斃敵6千,擊斃日軍前綫指揮官第 5 師團第12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寫下了抗戰史上輝煌的一頁,各報記者在國內外報刊上報道大戰經過,盛贊戴安瀾師長頗具北宋大將軍狄青的風度。
  
  遠征作戰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應美國和英國的一再請求, 1942年初,中國組建了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戴安瀾奉命率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揚威國外,藉伸正義”。
  固守同古——掩護英緬軍安全撤退
  1942年3月8日,作為遠征軍先遣部隊的第200師星夜趕到同古。這是一座位於緬南平原的小城,距緬甸首都仰光260公裏,扼公路、鐵路和水路要衝,戰略地位十分突出。此時的英緬軍,在日軍凌厲攻勢下,正如潮水般潰退。
  19日,追擊撤退英緬軍至皮尤河西岸的日軍,率先與防守同古的第200師先頭部隊接火。戰訊傳來,戴安瀾宣佈:“命令各團營進入陣地,準備戰鬥。本師長立遺囑在先:如果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之;團長戰死,營長代之……以此類推,各級皆然。”
  21日,同古城北的永剋岡機場被日軍占領,守城的200師後路被斷。28日夜,日軍派出小股部隊突襲200師司令部,師長戴安瀾手提一挺機槍,率部與日軍作戰。激戰通宵,司令部全體官兵的子彈全打光了,刺刀也拼彎了,危在旦夕。幸虧天亮時,一營援兵趕到,師部纔化險為夷。
  由於英緬軍已按計劃撤退到卑謬,並且在與尾隨而至日軍的戰鬥中一觸即潰,造成卑謬失守,使第200師陷入到日軍第55、56、33師團的三面包圍之中。為避免全師被聚殲,30日晚,同古守軍主動戰略撤退。
  同古一戰,第200師以僅9000人的隊伍,竟抗擊兩萬多日軍達12天之久,使日軍遭受了南侵以來的第一次重大挫敗。這也是遠征軍入緬作戰的首次勝利。
  收復棠吉——亦難輓遠征軍之敗局
  進入4月,緬甸戰場的局勢瞬息萬變。由於英緬軍連連丟城失地,中國遠征軍與英緬軍間結成的中英盟軍,正一步步陷入失敗的泥淖。
  4月5日上午,緬甸眉苗。時任中緬印戰區總司令的蔣委員長,乘飛機抵達設在這裏的遠征軍前綫指揮部,部署作戰。其間,戴安瀾一直不離委員長左右,備受青睞。
  60多年過後,時任緬甸華僑志願隊隊長的王楚英老人回憶,在眉苗,蔣除與含戴安瀾在內的遠征軍第五軍、第六軍重要將領商定作戰方案外,“(蔣)還特意召見戴安瀾,一同進餐,留宿行轅,勉慰有加,甚為倚重”。
  孰料一夜之間,戰局陡轉直下。24日拂曉,棠吉之戰爆發。負責收復棠吉的第200師將士率先嚮日軍發起進攻。鑒於敵守軍強大,戴安瀾便命部隊先行強攻棠吉西側的敵警戒陣地,並一舉奪下。
  然而,此時局部戰鬥的勝利,已無法遏止整個緬甸戰場上中英盟軍疾速潰敗的車輪。日軍第56軍團除策應正面之敵外,繼續秘密穿越緬泰邊境1500公裏的原始大森林,並神出鬼沒地出現在後方臘戍、密支那等城的中國守軍面前。
  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有力抵抗,中國遠征軍返回國門的咽喉之地便一一失守。
  艱難撤退——將軍殞身緬北叢林中
  5月初,中英盟軍全面潰敗。5月10日,遠征軍大部隊退至鬍康河𠔌,受到日軍第56師團阻擊。在進行地面攻擊的同時,大批日機還屢屢嚮路面俯衝而來,對着人群密集掃射。於是,大軍不戰自亂,爭相逃入山林。負責在溫佐一帶掩護撤退的戴安瀾第200 師,一時與軍部失去了聯繫。
  在後有追兵、前路不通的情形下,戴安瀾毅然决定帶部隊進入緬甸中北部山區打遊擊,並尋隙退回國內。18日,第200師兵分兩路,橫穿細抹公路。前衛部隊突然遭到大股日軍伏擊,意欲逃跑的緬甸嚮導被士兵抓了回來。嚮導堅决拒
  絶為中國軍隊帶路,戴安瀾氣極,不停用馬鞭猛擊自己的馬靴,隨後命令部隊立即分散突圍。副師長鄭庭笈勸阻:“白天突圍目標太大,是否改到晚上?”戴悲愴不已,“關公走麥城,也不過如此。緬甸非久留之地,今天衹能不是魚死,就是網破!”
  迎着日軍用機關槍、步槍和炮火交叉組織的密集火網,數千名中國士兵義無反顧地端着刺刀衝了上去。敵人以逸待勞,據險伏擊,200師傷亡慘重。激戰中,一梭機槍子彈射中了戴安瀾胸腹部,身後將士趕緊將其救起。師長受重傷,剩餘官兵便輪流用擔架擡着他,一邊與日軍周旋,一邊艱難奔波在緬北的高山峽𠔌和原始密林之中。
  26日傍晚,200師與敵周旋至緬甸一個名叫茅邦的剋欽山寨時,因傷口潰爛感染,一代抗日名將戴安瀾遺恨而逝,年僅38歲。當時緬境無木棺,將軍馬革裹屍回國。途經保山、昆明、貴陽、柳州等地,至廣西全州,將遺體安放於湘山寺內,沿途民衆無不愴然淚下,隆重奠祭戴將軍。
  
  事跡年表
  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安徽省無為縣。
  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創辦的安徽公學高中部。
  1924年投奔國民革命軍。
  1926年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歷任國民黨軍隊排長、連長、營長、團長。
  1926年參加北伐。
  1933年3月,率部參加長城古北口抗戰,榮獲五等雲麾勳章。
  1937年8月升任第25師73旅旅長。
  1938年3月,在臺兒莊戰役中,戴旅火攻陶墩,智取朱莊,激戰郭裏集,迫使臺兒莊之敵後撤,得華胄勳章(一說寶鼎勳章)1枚。
  1938年5月,在徐州會戰中,曾率部在中艾山與日軍激戰4晝夜,因戰功卓著,升任第89師副師長兼第31集團軍總部幹訓班教育長。
  1938年8月,率部投入武漢會戰,被第31集團軍記大功1次。
  1939年1月5日升任第200師師長,接替杜聿明。該師是新建的第五軍的主力師。
  1939年5月,率部參加抗擊日軍進犯的隨(縣)棗(陽)之戰。
  1939年9月,參加長沙保衛戰。
  1939年11月,參加桂南昆侖關戰役。
  1940年1月,在堅守昆侖關的戰鬥中,戴部確保441高地,斃敵百餘人,毀敵坦剋2輛、炮4門,繳獲槍械百餘支。11日,戴安瀾身負重傷。國民黨政府頒授四等寶鼎勳章(一說青天白日勳章)1枚嘉奬之。
  1941年12月16日,第200師開赴緬甸協同英軍作戰。
  1942年3月,參加東瓜保衛戰。在沒有空軍協同作戰的情況下,同4倍於己、配備有步兵特種兵和空軍的日軍苦戰12天,掩護了英軍的安全撤退,並殲敵5000餘人。4月25日,又率部剋復棠吉。5月18日,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鬥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甸北部茅邦村殉國。
  1942年10月16日,國民黨政府追贈戴安瀾為陸軍中將。29日,美國國會授權羅斯福總統追授戴安瀾1枚懋績勳章。
  1943年4月1日,國民黨政府在廣西全州香山寺隆重舉行有1萬多人參加的國葬。國共兩黨領袖均親撰輓詞。毛澤東的輓詩《海鷗將軍千古》是:“外侮需人禦,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殉命,壯志也無違。”周恩來題寫了輓詞:“黃埔之英,民族之雄。”蔣介石的輓詞是:“虎頭食肉負雄姿,看萬裏長徵,與敵周旋欣不忝;馬革裹屍酹壯志,惜大勳未集,虛予期望痛何如?”
  1948年5月3日,安葬於故鄉安徽省蕪湖市小赭山。
  1956年9月21日,被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追認為革命烈士。
  
  紀念詩詞
  “虎頭食肉負雄資,看萬裏長徵,與敵周旋欣不忝;
  馬革裹屍酹壯志,惜大勳末成,虛予期望痛何如?”
  當時國民黨最高領導人、中華民國總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國戰區最高司令官————蔣中正
  五律 捥戴安瀾將軍
  當時中國中共最高領導人——————毛澤東
  外侮需人禦,
  將軍賦采薇。
  師稱機械化,
  勇奪虎羆威。
  浴血鼕瓜守,
  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
  壯志也無違。
  
  【註釋】:
  戴安瀾:國民黨200師師長,在緬甸抗擊日軍的戰鬥中犧牲,年僅38歲。
  外侮:外國侵略者,指日寇。
  采薇:即詩經小雅中的采薇。
  虎羆:指敵人。
  鼕瓜、棠吉:緬甸地名。
  作於1943年3月
  將略冠軍門,
  日寇幾回遭重創;
  英魂羈緬境,
  國人無處不哀思。
  ——彭德懷
  黃埔之英
  民族之雄!
  ——周恩來
  1942年3月,緬北一年中最炎熱的夏季已早早到來。在連通中緬兩國的滇緬公路上,塵土飛揚,排成長竜的汽車滿載着荷槍實彈的士兵疾馳而過。
  萬裏旌旗耀眼開,
  王師出境島夷摧。
  揚鞭遙指花如許,
  諸葛前身今又來。
  策馬奔車走八荒,
  遠征功業邁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
  先輓長弓射夕陽。
  第200師師長戴安瀾隨中國遠征軍一道赴緬作戰。行軍途中,將軍躊躇滿志地寫下了這兩首《七絶·遠征》。然而,令他當時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作為國內唯一的摩托化步兵師、國民軍王牌師的第200師,在隨後短短兩個多月的緬北作戰中,竟由接連創下赫赫血火戰功後,走嚮潰退寂滅;他自己也馬革裹屍,戰死在緬北叢林。
  
  英靈永駐
  戴安瀾去世後,美國政府為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出的巨大貢獻,1942年10月29日嚮其頒授懋績勳章一枚,戴安瀾將軍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鬥爭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的命令中說:“中華民國陸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於1942年同盟國緬甸戰場協同援英抗日時期,作戰英勇,指揮卓越,圓滿完成所負任務,實為我同盟國軍人之優良楷模”
  同年12月,國民政府發佈命令,追贈戴安瀾為陸軍中將,並批準戴安瀾的英名入似南京忠烈祠。 1943年的秋天,戴安瀾的靈柩由廣西全州遷葬於安徽蕪湖故裏。
  1956年9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追認戴安瀾將軍為革命烈士, 10月3日,毛澤東主席嚮戴安瀾的遺屬頒發了《革命犧牲軍人傢屬光榮紀念證》。
  為紀念戴安瀾將軍,蕪湖市人民政府於一九七九年重新整修了墓地,並樹立了石碑。
  
  墓地
  為紀念戴安瀾將軍,蕪湖市人民政府於一九七九年重新整修了墓地,並樹立了石碑。左碑銘刻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鄧穎超等先輩當年
  題贈的輓詩輓詞輓聯;右碑是將軍生平簡歷;中碑是王昆侖所題“戴安瀾烈士墓”。墓區林木茂盛,鬆柏長青,瞻仰的人們,終年不絶。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