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人物列錶
劉辰 Liu Chen(明代)湯顯祖 Tang Xianzu(明代)陸容 Liu Rong(明代)
朱權 Zhu Quan(明代)明世宗 Ming Shizong(明代)夏完淳 Xia Wanchun(明代)
徐渭 Xu Wei(明代)唐寅 Tang Yin(明代)陳繼儒 Chen Jiru(明代)
趙友同 Zhao Youtong(明代)方孝孺 Fang Xiaoru(明代)陳道復 Chen Daofu(明代)
薛暄 Xue Xuan(明代)通潤 Tong Run(明代)李日華 Li Rihua(明代)
高啓 Gao Qi(明代)王鏊 Wang Ao(明代)劉基 Liu Ji(明代)
陳子竜 Chen Zilong(明代)楊慎 Yang Shen(明代)王世貞 Wang Shizhen(明代)
顧起綸 Gu Qiguan(明代)謝榛 Xie Zhen(明代)瞿佑 Qu You(明代)
俞弁 Yu Bian(明代)都穆 Dou Mu(明代)李東陽 Li Dongyang(明代)
陸時雍 Liu Shiyong(明代)徐禎卿 Xu Zhenqing(明代)王世懋 Wang Shimao(明代)
朱承爵 Zhu Chengjue(明代)顧元慶 Gu Yuanqing(明代)蹇義 Jian Yi(明代)
葉嚮高 She Xianggao(明代)宋濂 Song Lian(明代)張大齡 Zhang Daling(明代)
馬文升 Ma Wensheng(明代)焦竑 Jiao Hong(明代)董越 Dong Yue(明代)
徐宏祖 Xu Hongzu(明代)席書 Xi Shu(明代)朱傢相 Zhu Guxiang(明代)
高舉 Gao Ju(明代)田汝成 Tian Rucheng(明代)羅貫中 Luo Guanzhong(明代)
施耐庵 Shi Naian(明代)吳承恩 Wu Chengen(明代)蘭陵笑笑生 Lan Lingxiaoxiaosheng(明代)
許仲琳 Xu Zhonglin(明代)馮夢竜 Feng Menglong(明代)凌濛初 Ling Mengchu(明代)
抱甕老人 Bao Wenglaoren(明代)洪楩 Hong Pian(明代)周楫 Zhou Ji(明代)
陸人竜 Liu Renlong(明代)謝肇淛 Xie Zhaozhe(明代)張岱 Zhang Dai(明代)
呂坤 Lv Kun(明代)王秀楚 Wang Xiuchu(明代)佚名 Yi Ming(明代)
宋應星
明代  (1587年1661年)

諸子雜傢 the Eclectics, a school of thoughts flourishing in ancient China《天工開物》

閱讀宋應星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字長庚,奉新縣宋埠鎮牌樓村人。明末清初科學家。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他28歲,他考中舉人。但以後五次進京會試均告失敗。五次跋涉,見聞大增,他說:“為方萬裏中,何事何物不可聞”。他在田間、作坊調查到許多生産知識。他鄙棄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紈絝子弟 ”與“經士之傢”。在擔任江西分宜縣教諭(1654~1638)年間寫成了《天工開物》。他在《序》中描寫這段情況時說:“傷哉貧也!欲購奇考證,而乞洛下之資,欲招致同人,商略贋真,而缺陳思之館。”(想加以驗證而無錢,想與同人們討論真偽而無場館),衹得“炊燈具(備)草”,日夜寫書,但“大業文人,棄擲案頭,此書於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出任江西分宜縣教諭(縣學的教官)。在這個時期,他把他長期積纍的生産技術等方面知識加以總結整理,編著了《天工開物》一書,在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刊行。稍後,他又出任福建汀州(今福建省長汀縣)推官、亳州(今安徽省亳州)知府,大約在清順治年間(公元1661年前後)去世。宋應星一生講求實學,反對士大夫輕視生産的態度。他對勞動人民懷有深刻的同情,對官府壓榨人民深為不滿。
  
  宋應星除著《天工開物》外,還有《卮言十種》、《畫音歸正》、《雜色文》、《原耗》等著作,多已失傳。近年來,在江西省發現了宋應星四篇佚著的明刻本:《野議》、《論氣》、《談天》和《思憐詩》。《野議》是一部議論時局的政論著作,對明末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揭露和批判,並且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張。《思憐詩》包括“思美”詩十首,“憐愚”詩四十二首,反映了作者憤世憂民的感情。《論氣》和《談天》是關於自然科學方面的著作,從這兩篇的標題來看,很可能是《卮言十種》中的部分篇章。
  
  《天工開物》的書名取自《易·係辭》中“天工人其代之”及“開物成務”,作者說是“蓋人巧造成異物也”(《五金》捲)。全書按“貴五穀而賤金玉之義 ”(《序》)分為《乃粒》(𠔌物)、《乃服》(紡織)、《彰施》(染色)、《粹精》(𠔌物加工)、《作鹹》(製????)、《甘嗜》(食糖)、《膏液》(食油)、《陶埏》(陶瓷)、《冶鑄》、《舟車》、《錘鍛》、《播石》(煤石燒製)、《殺青》(造紙)、《五金》、《佳兵》(兵器)、《丹青》(礦物顔料)、《麯蘖》(酒麯)和《珠玉》共18捲。包括當時許多,工藝部門世代相傳的各種技術,並附有大量插圖,註明工藝關鍵,具體描述生産中各種實際數據(如重量準確到錢,長度準確到寸)。
  
  《天工開物》全書詳細敘述了各種農作物和工業原料的種類、産地、生産技術和工藝裝備,以及一些生産組織經驗,既有大量確切的數據,又繪製了一百二十三幅插圖。全書分上、中、下三捲,又細分做十八捲。上捲記載了𠔌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蠶絲棉苎的紡織和染色技術,以及製????、製糖工藝。中捲內容包括磚瓦、陶瓷的製作,車船的建造,金屬的鑄鍛,煤炭、石灰、硫黃、白礬的開採和燒製,以及榨油、造紙方法等。下捲記述金屬礦物的開採和冶煉,兵器的製造,顔料、酒麯的生産,以及珠玉的採集加工等。
  
  我國古代物理知識大部分分散體現在各種技術過程的書籍中,《天工開物》中也是如此。如在提水工具(筒車、水灘、風車)、船舵、灌鋼、泥型鑄釜、失蠟鑄造、排除煤礦瓦斯方法、????井中的吸鹵器(唧筒)、熔融、提取法等中都有許多力學、熱學等物理知識。此外,在《論氣》中,宋應星深刻闡述了發聲原因及波,他還指出太陽也在不斷變化,"以今日之日為昨日之日,刻舟求劍之義"(《談天》)。
  
  他的著作都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如在“五金”捲中,宋應星是世界上第一個科學地論述鋅和銅鋅合金(黃銅)的科學家。他明確指出,鋅是一種新金屬,並且首次記載了它的冶煉方法。這是我國古代金屬冶煉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大規模煉鋅的國傢。宋應星記載的用金屬鋅代替鋅化合物(爐甘石)煉製黃銅的方法,是人類歷史上用銅和鋅兩種金屬直接熔融而得黃銅的最早記錄。
  
  特別是,宋應星註意從一般現象中發現本質,在自然科學理論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首先,在生物學方面,他在《天工開物》中記錄了農民培育水稻、大麥新品種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氣候、栽培方法對作物品種變化的影響,又註意到不同品種蠶蛾雜交引起變異的情況,說明通過人為的努力,可以改變動植物的品種特性,得出了“土脈歷時代而異,種性隨水土而分”的科學見解,把我國古代科學家關於生態變異的認識推進了一步,為人工培育新品種提出了理論根據。
  
  在物理學方面,新發現的佚著《論氣·氣聲》篇是論述聲學的傑出篇章。宋應星通過對各種音響的具體分析,研究了聲音的發生和傳播規律,並提出了聲是氣波的概念。
  
  宋應星刊印《天工開物》後,還曾任福建汀州府推官(1638)、亳州知府(1643)。 1644年明亡,他挂冠回鄉隱居。由於他的反清思想,《四庫全書》沒有收人他的《天工開物》,但卻在日本、歐洲廣泛傳播,被譯為日、法、英、德、意、俄文,三百多年來國內外也發行16版次(1637~1977),其中關於製墨、製銅、養蠶、用竹造紙、冶鋅、農藝加工等等方法,都對西方産生了影響,代表了中國明代的技術水平。
  
  宋應星卒於清順治年間,大約享年八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