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阮梅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閱讀阮梅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
寫作出於母愛的天性
《世紀之痛》全書分為《缺位》《悲情》《救贖》三篇,反映了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生存睏境,從家庭、學校、社會各個方面揭示了造成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頻發的根源,並且從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對問題産生的原因及解决辦法進行了理性分析與深層思考。
阮梅對於農村留守兒童的關註始於5年前。那時阮梅正做中學生心理問題調查,她憑着母愛的天性,發現一些父母出去打工的孩子出現了許多問題,比如,走不出網癮的男童之死,寄居在姑姑傢懷孕後投河自殺的女童之死,都是因為父母外出打工。“也就是那兩個孩子的死,讓我來不及作過多理性的思考。我下定决心,要做農村留守孩子問題這個專題調查。”
在創作過程中,讓阮梅受到震撼的地方太多太多。“我最難忘記的是孩子們提起父母時的眼神,那種憂鬱、那種看着令人想哭的難過,我永遠也忘不掉。”
業餘時間走訪六個省
阮梅進行的所有調查都是利用業餘時間和節假日進行的。在兩年多的時間裏,她先後到了湖南、安徽、河南、四川、湖北、陝西六個省十多個縣進行走訪。因為交通不便、語言不通、路程不熟,經驗、經費不足,着實吃了不少苦:手機被盜過,從摩托車上摔下來過,調查也曾不止一次地被一些單位拒絶過,在病房還遭到患精神病的孩子襲擊過。“其實這一類的苦,在當時都沒有感覺有多苦。”阮梅說,“最苦的是,每天整理完調查筆記後,對留守兒童前途與命運的擔憂,對一個家庭、對社會的擔憂。這些擔憂常常令我內心疼痛鬱結,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文字去為那些孩子喊痛叫苦。”
阮梅說,她期望這部作品所寫的內容在人們眼中成為一個個立起來的問號,期待它能夠引起更多的組織,特別是基層組織、社會上更多的人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關註,從而達到正視現實,群策群力,逐步解决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目的。
立足社會寫出精品
省會各界對阮梅的作品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蔣建國以書面形式表示,《世紀之痛》關註現實、關註基層、關註農村、關註未成年人,體現了文藝的“二為”方向和“三貼近”原則,也體現了作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直面現實的勇氣和關心民瘼的情懷,是一部有較強的現實主義精神、有可貴的藝術追求、有溫馨的人文關懷的作品。省作協主席唐浩明認為,《世紀之痛》發出了世紀扣問。湖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章羅生認為,阮梅以女性細膩的筆觸關註社會,關註命運,寫出了深層的憂患意識,具有巾幗不讓須眉的勇氣。
首部關註留守兒童電影9月婁底開拍
據長沙晚報8月27日報道 (田芳)由中國電影傢協會、中國人口宣教中心、婁底市計生委共同打造的中國首部關註留守兒童故事電影《馬東的假期》正在緊羅密鼓地籌備中。
電影由中國電影傢協會康健民主席出品、著名藝術傢於洋擔當藝術指導,湖南華人文化演出傳播有限公司投資、特別授權東方影視公司為全國演員惟一全權選拔輸送單位,並負責《馬東的假期》所需演員的招募、推薦、選拔及其宣傳等相關事宜。電影拍攝工作主要在婁底市的新化縣和冷水江市完成,將於9月上旬開機。(編輯 李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