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現代中國
泰德·阿蘭今年六十三歲,他與白求恩相識後即結成戰友,都是*員,他們一起到過西班牙,並肩參加了反法西斯的戰鬥,曾一度擔任過白求恩所在部隊的政委。阿蘭曾先後三次應邀到我國訪問。一九七五年他嚮我們生動地介紹了他與白求恩的第一次見面。當時他是一個年青的記者,報上發表了他寫的一篇關於同情窮人街
悲慘生活的報道。沒想到,當天晚上,他意外地收到白求恩的電話,請他周末到他傢一坐。在他一走進白求恩的房門時,就接受了一篇熱情的歡迎詞。還沒等坐下,白求恩迫不及待地把他帶到衛生間去,這個舉動使他大為詫異。白求恩指了指一個盛着顔料的盤子,讓他張開右手的五指,往盤子裏蘸上顔色,然後嚮衛生間的墻壁上按去,一個深深的手印留在墻上。白求恩高興地告訴他:“這是我對知己朋友的特殊待遇。請你把你的大名簽在手印掌心的空白處,以留作紀念。”當他擡頭往墻上一看,發現已印上了許多知名人士的手印,同時他還看到白求恩把自己的學歷文憑和各種學位、學會證書也貼在這裏。這些都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東西啊!阿蘭十分驚訝地喊了一聲。白求恩笑着說:“如果那些頭銜不能造福人民,它們又有什麽用呢?對名利不能癡情,那些東西衹配擺在這裏……”。
阿蘭是做為白求恩相知甚深、共嘗苦難的戰友來為當代世界英雄白求恩樹碑立傳的。這本傳記的材料是他付出千辛萬苦,到過許多國傢,用了十一年的功夫,廣為搜集而來的,許多材料是第一手的,十分珍貴的。作者的筆觸生動、熱情、深刻,敘述猶如行雲,議論頗顯警策,評價不失分寸。全書的佈局完整、結構嚴謹。從白求恩的死寫起,最後又歸結到死。由第二次“死”引出第一次“死”,而後寫“生”。白求恩的“敵人”是誰?作者認為,第一次是“肺結核”;第二次是“法西斯主義”;第三次是“製造創傷的人們”。這樣的回答是十分堅定而明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