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柳亞子 Liu Yazi(現代中國)瀋尹默 Shen Yinmo(現代中國)海子 Hai Zi(現代中國)
洛夫 Lo Fu(現代中國)舒婷 Shu Ting(現代中國)徐志摩 Xu Zhimo(現代中國)
席慕容 Ximurong(現代中國)餘光中 Yu Guangzhong(現代中國)食指 Si Zhi(現代中國)
劉半農 Liu Bannong(現代中國)北島 Bei Dao(現代中國)顧城 Gu Cheng(現代中國)
卞之琳 Bian Zhilin(現代中國)戴望舒 Dai Wangshu(現代中國)多多 Duo Duo(現代中國)
昌耀 Chang Yao(現代中國)嚮明 Xiang Ming(現代中國)孤夜賞雨 Gu Yeshangyu(現代中國)
離離 Chi Chi(現代中國)陳忠坤 Chen Zhongkun(現代中國)熊焱 Xiong Yan(現代中國)
絶壁孤俠 Jue Biguxia(現代中國)迪拜 DiBai(現代中國)祁鴻升 Qi Hongsheng(現代中國)
杯中衝浪 Wang XuSheng(現代中國)魯緒剛 Lu XuGang(現代中國)餘刃 Yu Ren(現代中國)
白琳 Bai Lin(現代中國)太陽島 Tai Yangdao(現代中國)秋葉 Qiu She(現代中國)
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周夢蝶 Zhou Mengdie(現代中國)鄭愁予 Zheng Chouyu(現代中國)
蘭語凝嫣 Lan Yuningyan(現代中國)劉華明 Liu Huaming(現代中國)陸華軍 Liu Huajun(現代中國)
離開 Chi Kai(現代中國)郭沫若 Guo MoRuo(現代中國)林泠 Lin Ling(現代中國)
商禽 Shang Qin(現代中國)羅門 Luo Men(現代中國)西川 Xi Chuan(現代中國)
歐陽江河 Ouyang Jianghe(現代中國)翟永明 Di Yongming(現代中國)楊煉 Yang Lian(現代中國)
張錯 Zhang Cuo(現代中國)田間 Tian Jian(現代中國)阿壠 A Long(現代中國)
紀弦 Ji Xian(現代中國)灰娃 Hui Wa(現代中國)馬驊 Ma Hua(現代中國)
覃子豪 Qin Zihao(現代中國)林亨泰 Lin Hengtai(現代中國)蓉子 Rong Zi(現代中國)
瘂弦 Ya Xian(現代中國)楊喚 Yang Huan(現代中國)羊令野 Yang Lingye(現代中國)
林徽因 Lin Huiyin(現代中國)白萩 Bai Qiu(現代中國)管管 Guan Guan(現代中國)
道源法師
現代中國  (1900年1988年)

釋傢類 Buddhism class《《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閱讀道源法師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清季光緒二十年的中日甲午戰役,中國海軍戰敗,翌年訂立《馬關和約》,日方脅迫清廷割讓臺灣給日本,自此臺灣受日人軍事統治達五十年之久。日據時代,日本僧侶大量來臺,將本省寺院登記在日本宗派名下,選派臺籍僧侶赴日本留學,僧侶改著日式僧服,改用俗傢姓氏,且可以食肉娶妻,使臺灣佛教完全變質。直到一九四五年,日寇侵華戰爭結束,日寇戰敗投降,臺灣光復,重返祖國懷抱。當時臺灣的佛教,以四大法派為主,即大湖法雲寺派、月眉山靈泉寺派、觀音山凌雲寺派,及臺南開元寺派。唯此四大法派,皆出自福州鼓山涌泉寺,全是曹洞宗法脈,亦即全是禪宗傳承,而在大陸盛行的淨土宗念佛法門,在本省則素不為人所知。本省之有念佛法門,為一九四九年,大陸緇素大德避亂來臺以後的事。在大陸來臺的緇素大德中,弘揚推動淨土法門最力的,則為道源老法師、煮雲法師,及雪廬老人李炳南居士。茲為介紹道源老法師的生平如下。
  道源法師,俗傢姓王,是河南省商水縣人,清光緒一九〇〇年歲次庚子的十月初五日,出生於商水縣的周口鎮。他父名德馨,母親陶氏,家庭小康。七歲入私塾就讀,九歲生母棄養,道源不見容於庶母,乃由嬸母收養撫育,得以長大成人。二十歲時,與他相依為命的胞姊,及撫育他長大成人的嬸母相繼病逝,使他在悲痛之餘,頓感人生無常,遂萌出世之念。料理喪事完畢,投入周口鎮的普靜堂,依隆品上人剃度出傢。師父賜他法名能信,法派名騰欽,別號中輪。三十歲以後改名道源,是根據《華嚴經》“信為道源功德母”之義。
  一九二三年,道源二十四歲,赴湖北漢陽歸元寺,依覺清律師受具足戒,圓戒後留在歸元寺參學。他在寺中閱讀《大藏經》,認為《華嚴經》是諸經之王,欲一心參究。住寺二年,以剃度師隆品函召,返回周口鎮本寺,助師料理事務。一九二六年,月霞法師上座弟子慈舟法師,授課於江蘇常熟興福寺的“法界學院”,道源仰慕慈舟法師的道譽,於一九二六年,辭別了隆品老和尚,南下江蘇常熟,入法界學院求學。學院中的功課,主要是賢首學和四分律,當時的同學中,有後來同於三十八年來到臺灣的默如法師。在法界學院受學經年,以慈舟法師體弱多病,請假到靈岩山念佛靜養。道源和幾位同學隨侍慈師到了靈岩山,修學念佛法門。到了一九二八年,慈舟法師應鎮江竹林寺之請,到“竹林佛學院”任教,道源也隨著慈舟到了鎮江,在佛學院聽課。一九三〇年初,慈舟法師應武漢佛教人士之請,到武漢講經。道源又隨著慈師到了武漢,聽經圓滿,即到寶通寺閉關潛修。寶通寺在武昌洪山,是千年古剎,佛教勝地,寺宇廣大莊嚴。這時與道源同在寶通寺閉關的,還有一位湖北籍的白聖法師,他二人的關房僅一墻之隔,由此相識,也結下了以後數十年的道誼。據白聖法師晚年所撰《恭祝道源老法師八十大壽》一文所記:
  一九三〇年,我接道源法師到洪山寶通寺閉關......道老在關中,非但持午,並且打過餓七──七天僅喝開水,不吃任何東西。也不與外人接觸,有事由我代表傳言。記得太虛大師到關房看他,也是由我接待。
  道源法師閉關三年,學力大進。一九三二年出關,時已三十三歲,這時,河南開封鐵塔寺住持淨嚴法師,在鐵塔寺創辦了“河南佛學院”,請道源回河南任教。淨嚴法師是武昌佛學院第一屆畢業的學生,他是河南省唐河縣人,是推動中原佛教復興的大德之一。道源在開封的河南佛學院任教兩年,他曾利用寒暑假的時間,朝禮過普陀山和九華兩大名山,二十四年,到上海圓明講堂,和蘇州靈岩山,先後親近圓瑛、印光兩位大師。
  慈舟法師於一九三〇年在武漢講經,二十年秋,應虛雲老和尚之邀,到福州鼓山涌泉寺,開辦法界學院。二十二年招生開學,慈師在院講《華嚴經》,二十五年講經圓滿,學生亦三年畢業,繼而應福州法海寺之請,於法海寺續辦“法界學院”。開課未久,青島湛山寺的倓虛老和尚,請慈舟法師到湛山佛學院,為學生講“比丘戒相”,慈舟法師函請道源到福州法海寺去代理他的課程。慈舟法師到了青島,在湛山佛學院講戒,繼而領導學生結夏安居,一切如律,佛學院的教風為之一振。到了是年鼕季,授課圓滿,倓虛老法師,及佛教大護法王金鈺(湘亭)居士,力邀法師到北平出任淨蓮寺住持。慈舟法師考慮對福州法界學院事務,南北遙遠不能兼顧,乃决定將福州的法界學院,遷到北平淨蓮寺。在這種因緣下,道源法師也於一九三七年初春,自福州帶著學生到了北平。二月學院在淨蓮寺開課,慈舟法師開講《華嚴經》,道源法師也在學院任教。於慈舟法師出外弘化時,《華嚴經》課程由道源代座。慈舟法師一生是教在賢首,律持四分,行在淨土。道源法師也受慈老的影響,開始提倡“持戒念佛”,主張解行並重。一時之間,法界學院的學僧也都嚴持律儀,篤修淨土。自此以從,道源即以弘揚“持戒念佛”為終身職志。
  道源法師在學院授課年餘,一九三八年秋,受到河北省房山縣智達和尚之請,出任房山縣上方山兜率寺住持。在兜率寺期間,提倡結夏安居,為寺衆講習戒律,寺風丕振。一九四〇年,復應北平廣濟寺現明老和尚之請,任廣濟寺附設的“宏慈佛學院”主講。於此同時,又擔任翠峰寺“八敬學院”主講,和廣化寺佛學院教授。他同時在三所佛學院任教,凡所講學,皆以持戒念佛為主旨,三院學僧受他的影響,皆持過午不食戒,且半月誦戒,結夏安居。在北平數年,道譽遠播,四衆景仰。一九四三年,察哈爾省張垣市的賜兒山雲泉寺,原任住持越塵老和尚,將子孫廟改為十方道場,聘請道源出任第一任住持。以此因緣,道源法師離開了北平,去到塞北之地的張傢口。是年,察哈爾省佛教會改選,道源當選察哈爾省佛教分會的理事長。以後的數年間,他曾應五臺山廣濟茅蓬壽冶老和尚的約請,朝禮五臺,並在山上為廣濟茅蓬僧衆講比丘戒;又受天津佛教居士林之請,到天津居士林講《圓覺經》,繼而在天津大悲院講《地藏經》。
  一九四五年,日寇侵華八年戰爭戰敗,宣佈無條件投降,國土重光。一九四六年,道源應東北善信之請,到長春般若寺講《金剛經》,又在地藏庵講《地藏經》。一九四八年秋,華北內戰戰局激化,他應同參老友白聖法師函告,離開華北到了上海。在上海期間,駐錫靜安寺,為靜安佛學院授課。亦曾朝禮南海普陀山,在百子講堂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回到上海,未久時序進入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戰局緊張,上海進入備戰狀態,道源遂隨著白聖法師航海到了臺灣。是年道源法師年已五十,在一般人說是已入老境,而道老抵臺灣後,又開始了他四十年無間不懈的弘化生涯。
  道老抵達臺北後,稍為安定下來,即開展了講經弘法的利生事業。是年五月初,他在十普寺開講《八大人覺經》。五月底,到新竹青草湖靈隱寺,協助慈航法師解决大陸來臺學僧的生活問題。數日之後,趕上一九四九年發生的“佛教教難”事件。道老適逢其會,也被警察局拘捕。在護法居士、立法委員董正之的《永懷源公教授和尚》文章中,說到這一段經過:
  我在一九四九年五月一日乘船抵基隆,然後搭火車抵臺中定居。因與律航法師約定,於五月四日到新竹青草湖靈隱寺見面。約在當日午後一時半到新竹市車站,步行在赴靈隱寺途中,正值一輛救火車行駛,後面徒步有律航法師、無上法師、道源法師,經律師介紹,拜見道源法師,這是初次瞻仰一幕。晚間陪同慈航大師、道源法師、星雲法師、了中法師近二十位法師,共坐在中警察分局二樓一所辦公室裏,渡過苦難一宵......
  按說正之以他立法委員身分,不至於因訪友而同被拘留。可能是他自動陪同諸位法師到警局去,以示“共患難”之意。第二天正之到了臺北,找到監察委員丁俊生居士,共同奔走營救。另外斌宗法師也趕到臺北,找李子寬、孫張清諸居士共施援手。後來拘留的人先後被保釋出來,“法難”事件始告一段落。
  正之文中稱他“五月四日到新竹青草湖”,他指的是夏歷,因為“法難事件”發生在一九四九年六月初,也正是他寫的是五月初四。
  “教難事件”很快得到解决,道老回到臺北。九月間,他到中壢圓光寺講《金剛經》,十二月到基隆寶明寺講《金剛經》,同時打念佛七。翌年,他生了一場病。他本來身體單弱,這一次的病來勢兇猛,昏迷三日,幾至不起。幸而調護得宜,逐漸痊愈。出院後到基隆寶明寺靜養,以此因緣,得到寶明寺修果、仁光師徒之助,籌劃在八堵橋頭的正道山創建海會寺。以後三年之間,他一方面在十普寺講經,一方面於興建海會寺。一九五二年正月,海會寺大殿完工,他由十普寺移錫八堵的海會寺。一九五三年,海會寺添建觀音殿;一九五五年,增建“三學堂”。以後逐漸增建,以至規模完備。
  一九五二年,臺南大仙寺傳戒──這是臺灣光復後第一次傳戒,意義非常重大。所請的三師七證,皆是佛門大德,一時之選,如得戒阿闍黎是開參老和尚,他是大仙寺的方丈。說戒阿闍黎是智光老和尚,前鎮江焦山定慧寺的方丈。羯磨阿闍黎是太滄老和尚,前鎮江金山江天寺方丈。而教授阿闍黎就是道源老和尚。至於尊證阿闍黎,則有前常州天寧寺方丈證蓮老和尚,前泰州光孝寺方丈南亭法師,臺南開元寺方丈印明法師,臺南竹溪寺方丈眼淨老和尚,以及前上海接引寺住持悟明法師等,開堂大和尚則是白聖法師。
  道老在臺灣光復後首次傳戒中,擔任教授阿闍黎。以後,在他有生之年,臺灣傳過三十六次戒,除了白聖法師外,在戒壇上擔任三師和尚次數最多的,就是道源老法師,計算下來,他擔任過六次得戒和尚,兩次羯磨,兩次教授,一次尊證;傳在傢菩薩戒,他擔任得戒和尚十二次。不過,到了老年之後,體力衰退,聽力和視力都有障礙的時候,參加傳戒,登壇說戒,反而成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負擔。
  一九六五年,道老當選佛教會理事長。在任期內,曾率團出席在印度召開的第七屆世界佛教徒友誼大會,也在臺北召開世界佛教華僧大會。他率團赴印度開會時,曾朝禮聖跡,諸如鹿野苑(開會所在地)、菩提場、世尊涅槃處的沙羅樹、靈鷲山、祇園精捨、那爛陀寺、尼連禪河、恆河等處。返臺後曾應圓融尼師之聘,擔任屏東東山寺佛學院院長,以此因緣,他常到屏東東山寺駐錫,為學僧授課。並以在屏東授課之便,到小琉球的靈山寺講經。
  一九七五年,道老年已七十六歲,是年為實現他培育僧材的夙願,不顧衰老,在海會寺創辦了“能仁佛學院”。首屆學僧四十餘人,包括國內及東南亞各地來的都有。他聘請戒德、真華、廣元、顯明等法師為教授,自己也親自授課。真華法師在悼念道老的文章中,說到他辦學的經過:
  道老七十六歲那年,他自己創辦能仁佛學院,為了培養僧材,除了每日親自上課外,並請戒德、顯明等法師講學,我則被聘為挂名“教務主任”,且講《唯識三十頌》及《廣五藴論》等。憶及此事,仍感到他老人傢辦學的苦心十分可佩。當時海會寺的設備及其他條件,並不能辦學,住處不夠,幾個男衆住在骨灰塔下;經濟不足,每日喝鼕瓜湯。我那時住在臺北棲霞山莊,每周到八堵上課,有時需轉兩次車,坐車的時間比上課的時間還多,為了節省時間,就幹脆乘坐計程車。當道老知道了這件事,就說:“真華法師,我可是個窮辦學的啊,來回坐公車的車馬費,我勉強可以供養得起,坐計程車來上課,我可沒辦法供養啊!”其實,我壓根兒就沒有準備要他老供養,他老卻一定叫仁光一次送給我兩百元的車馬費,我也衹好恭敬不如從命的收下,不過,每一個月拿到仁光交給我的臺幣八百元後,待適當的機會我總是以供養老法師為理由退回......
  道老一生,都是過著極其節儉的生活,茲舉一例,以見一斑。道老在八堵海會寺時,他在常熟興福寺法界學院時的老同學,如今住在新店竹林精捨的默如法師,與真華法師同到八堵去看他,中午的菜餚很豐富,飯後默如法師問他:“你平常吃的菜,也和今天差不多吧!”道老說:“今天的菜,是專為老同學預備的,在平常,我半個月也難得吃一塊豆腐。”真華法師問他:“老法師的戒子滿臺灣,皈依的弟子也很多,隨便供養一點也夠你生活費了,何必這樣刻苦呢?”道老說:“人傢供養是求福的,應該用在建寺、印經、救濟苦惱衆生方面,怎能用於自己享受呢?”
  道老八十歲以後,健康日益衰退。他本來有高度近視,晚年近視到一千多度,又患白內障,聽覺也日益遲鈍。日常行動出入,都需人扶持,但一九八五年──是年他已八十六歲,臺北臨濟寺傳戒,聘他為教授和尚,他由人扶持參加。這種為法忘身的精神,使人感佩贊嘆,也使人為他難過不已。
  一九八八年春天,他因病住院,本來海會寺預定秋季傳戒,他在醫院中時時以海會寺傳戒之事為念,不幸這時他最倚重的弟子仁光比丘尼也住院病危。在仁光去世之前,他對仁光說:“惟一是今年傳戒不能圓滿!你不能看到戒場圓滿,我也不能看到戒場圓滿,這是我們的福報修得不夠。”果然,仁光尼師於四月初往生。道老也於四月十六日捨報入寂,世壽八十八歲,僧臘六十八年。
  道源在臺灣弘法垂四十年,所講過的經典,包括經、律、論有近三十部之多。其中包括《法華經》、《楞嚴經》、《大涅槃經》、《圓覺經》、《金剛經》、《仁王護國經》、《淨土三經》、《賢首五教儀》、《大乘起信論》、《往生論》、律典,各種戒本等。其中有講過數次或十數次者。又主持佛七多次,莫不盡力講說。他所遺留的著作,除了流通最廣的《佛堂講話》一、二、三集合訂本外,尚有《阿彌陀經講錄》、《金剛經講錄》等。但這和他講經的分量不成比例的,也可能是因為講經太多,沒有餘暇從事撰述,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道老在臺灣四十年講經傳戒,他對臺灣佛教的看法,見之於一九六一年海會寺傳戒,他以得戒和尚對戒子們開示:
  臺灣的佛教,受了日本統治的影響,有住廟為住持而仍結婚生子,並自以為是出傢人者,此是末法時代的衰弱現象。不過,日本佛徒之如此者,可以原諒,臺灣僧人之如彼者,則殊為痛心!我們知道,日本僧人娶妻,始於親鸞上人,因為日皇禦妹,逼婚親鸞,如若不從,則整個日本佛教將遭大劫,所以親鸞上人權衡輕重,犧牲自己。但於結婚後,即退出寺院,另組居士佛教的日蓮宗以專弘淨土,復因得皇族擁重,此宗大展,今之東本願寺、西本願寺,便是其支派。日本的寺廟,總數約五萬,東、西本願寺即約占三萬,其勢力之盛,由此可見。距今六、七十年前,日本明治維新,鑒於人口之不足,便通令青壯年僧人一律娶妻,老年僧人則仍保持其淨戒。但後來老的日益衰謝,代起之者,均為有妻有子的和尚了。但這都是由於惡王的逼迫所致。臺灣的和尚,未受政治的壓迫,何以也要學日本和尚的娶妻生子?
  當然,道老所說的“臺灣和尚”,是日據時代及初光復時的現象,這種現象現在早已不復存在了。
  道老雖然一生弘揚“持律念佛”,行在淨土,但他卻是臨濟宗的法嗣,因為他的剃度師隆品和尚,是臨濟宗“本覺昌隆,能仁聖果”中的隆字輩,道老是能字輩,所以名能信。此外,道老曾受法於鼓山涌泉寺復仁老和尚,故嗣曹洞宗法於壽昌下鼓山續派四十九世,法名騰欽。而道老的嗣法弟子,是後來月眉山靈泉寺的住持晴虛法師。
  臺灣佛教的淨土法門,在早年有三位弘揚最力的大德,緇衆除道源老法師外,南部鳳山佛教蓮社的煮雲法師,也是倡導最力的一位,他一生主持佛七不計其數,帶動各地的念佛風氣。在傢衆的雪廬老人李炳南居士,最早創辦臺中佛教蓮社,以後發展各地布教所、念佛會五十餘處。這三位都對臺灣佛教有重大貢獻,都可稱之為淨宗導師。
  道老入寂,佛教書法傢廣元法師輓之以聯曰:
  佛教遽喪長老
  淨宗痛失導師
  (於凌波著)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