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人物列錶
蔡元定 Cai Yuanding
嶽飛 Yue Fei
南宋  (1103年三月24日1142年元月28日)
姓:
名:
字: 鵬舉
網筆號: 武穆; 忠武
出生地: 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裏

詩詞《小重山 Xiaochong Mountain》   《滿江紅 Azolla》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Azolla ascend Tower of yellow crane Thoughts》   《池州翠微亭》   《從駕遊內苑應製 From driving Travel within the Court write poem according to the emperor's order》   赴行在過上竺寺偶題》   《過張溪贈張完》   《寄浮圖慧海》   《送軫上人之廬山 Send Zhen Buddhist monk S Lushan Mountain》   《送紫岩張先生北伐 Send purple rock Zhang xian accrue the Northward Expedition (inthe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更多詩歌...

閱讀嶽飛 Yue Fei在诗海的作品!!!
岳飞
岳飞
岳飞
岳飞
岳飞
岳飞
岳飞
(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北宋末年投軍,任秉 義郎(下級軍官)。南宋王朝建立,以上書高宗反對南遷,被革職。不久隨宗澤守衛 開封,任統製。澤死,從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9)金兀術渡江南侵,他移軍廣德、 宜興,堅持抵抗。次年,金軍在江南軍民的反擊下被迫北撤。他攻擊金軍後防,收 復建康(今江蘇南京),紹興三年(1133),因鎮壓江西地區的農民起義,得高宗所奬 “精忠嶽飛”的錦旗。次年又破金傀儡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任清遠軍節度 使。紹興五年,又從張瀎鎮壓洞庭湖地區楊麽領導的農民起義。後駐軍鄂州( 今湖 北武昌),派人渡河聯絡太行義軍,屢次建議大舉北進。紹興九年,高宗、 秦檜與 金議和,他上表反對。次年,兀術進兵河南。他出兵反擊,收復鄭州、洛陽等地, 在郾城大敗金軍。兩河義軍紛起響應。這時高宗、秦檜一心求和,下令退兵。他回 臨安後,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不久被誣謀反下獄。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 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須有”(也許有) 的罪名與子嶽雲及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寧宗時追封鄂王。有《嶽武穆遺文》(一作《嶽忠武王文集》),詩詞散文都慷慨激昂。

嶽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精忠報國之人,著名軍事傢、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字鵬舉,南宋中興四將(嶽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一。死後謚武穆,後改謚忠武,漢族。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裏(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城東30裏的菜園鎮程崗村)人。
嶽飛20歲投軍抗金。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 “莫須有”(也許有吧)的罪名將嶽飛治罪,在臨安大理寺獄中被獄卒拉肋(猛擊胸肋)而死,還有一種說法為“賜毒酒”而死和被吊死。正史中對嶽飛之死沒有詳細記載。時年三十九歲。嶽飛作為我國歷史上的抗金民族英雄,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留有《嶽武穆集》。存詞3首。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嶽傢軍”,金人流傳着“撼山易,撼嶽傢軍難”的名句,嶽飛被誣害後金國人舉國喝酒慶祝。表示對“嶽傢軍”的最高贊譽。

【抗金歷程】
嶽飛出生於北宋相州(今安陽)湯陰(今河南湯陰縣)的一戶佃農傢裏。傳說嶽母在他的背上刺四個字“精忠報國”,讓他銘記國仇傢恨。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且喜歡看《左氏春秋》、《孫子兵法》。
青年時代,正遇上金女真貴族對宋發動大規模掠奪戰爭,深受民族壓迫的漢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國,深入骨髓”,紛紛自動組織起來反抗。
從十二世紀二十年代起,黃河南北、兩淮之間,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金民族戰爭。嶽飛和抗金名將宗澤、韓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鬥爭的最前綫。

【靖康之恥】
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撫劉韐募勇聚士,嶽飛應募,但不久即因父親嶽和病故,回到家乡湯陰縣。
1126年鼕,嶽飛在相州城第三次投軍,歸劉浩軍中。
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初一壬戌日,宋康王趙構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淬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康王命武顯大夫陳亨伯任元帥府的都統製,其下編組為前、後、中、左、右五軍,其中前軍統製就是劉浩。嶽飛屬劉浩的前軍。
靖康元年十二月下旬(1127年1月下旬),宗澤承擔了救援開封的重任,而大元帥趙構僅分給他一萬兵力,分成前、後、中、左、右五軍。陳亨伯任都統製,兼領中軍。嶽飛在前軍,這是他初次成為宗澤的部將。宗澤率部衆進軍開德府,接連同金軍打了十三仗,每戰皆捷。在正月的一次戰鬥中,嶽飛射死金軍兩個執旗者,在率領騎兵突擊敵人後又擄獲一批軍械。因此升為“正八品修武郎”。
天會五年二月(1127年3月末),嶽飛所在的宗澤前軍進駐廣濟軍定陶縣的柏林鎮後,元帥府又命令他改隸黃潛善,而取消宗澤對此軍的指揮權。
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庚寅日(1127年6月12日),宋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建立南宋繼續抗金。
嶽飛自歸入黃潛善軍中後,因為接連幾個月無仗可打便上書趙構求戰。黃潛善和汪伯彥看到嶽飛的上書,批示“小臣越職,非所宜言”,並嚴厲懲罰嶽飛,將他革掉官職,削除軍籍。
建炎元年八月(1127年9月),嶽飛北上,入河北招討使張所軍中,藉補“正八品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張所很賞識嶽飛,又很快升嶽飛為“從七品武經郎”、任統製。建炎元年九月中旬(1127年10月間),張所命王彥任都統製,率嶽飛和張翼、白安民等將前去收復衛州等地。隨即張所因從前曾彈劾黃潛善而被貶逐嶺南,河北西路招撫司撤銷,王彥一軍成為孤軍。
王彥駐軍衛州新鄉縣(今河南新鄉市)的石門山,為集結金軍所包圍,因此謹慎出戰。嶽飛卻笑其膽小,獨率部下衝敵,奪旗揮舞,王彥衹得揮兵力戰,遂攻下新鄉領部下擅自出戰,攻占新鄉縣。王彥責嶽飛不服從指揮,嶽飛則嗔王彥畏敵如虎,二人為此反目,嶽飛遂率部獨自行動。而就在這時,金人以為宋大軍進入河北,急調數萬精兵前來圍剿,將新鄉圍得水泄不通。王彥則率衆死戰,終因寡不敵衆,不得不冒死突出重圍,且戰且退到共城(今河南輝縣)西山,據說身邊僅剩700餘人,但他們據險設寨,頑強死守,使散亡部下逐漸尋歸。為了表達自己的决心,王彥和他的部屬們都在臉部刺上“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是謂“八字軍”,後來發展到數萬人,收復數百裏的地方。金軍屢次進行圍剿都沒有成功。這時,嶽飛不聽將令,反在此時理直氣壯地嚮處於危機中的王彥要糧。因此,衆人在氣憤中要求按軍法處置嶽飛。但王彥為嶽飛鬆綁,置酒相待,說明睏守荒山,沒有餘糧,讓嶽飛回去自己想辦法。可嶽飛竟在這樣的危急時刻,率部下渡河回東京,轉投宗澤去了。金軍屢次進行圍剿都沒有成功。

【組嶽傢軍】
完顔宗弼占領建康府後,親率主力追趕宋高宗。宋高宗從明州乘船經海上逃到溫州避難。
完顔宗弼占領明州後,無法活捉逃到海上的宋高宗,劫掠一番决定撤兵。金軍利用大運河,將劫掠所獲用船運往北方,一路攻破秀州、平江府、常州,準備自鎮江府北渡。三月,完顔宗弼被韓世忠所部八千餘人在黃天蕩攔截,被睏四十日。因為有漢姦獻策,金軍掘通河道將船隊經秦淮河引入建康城西的長江江面。韓世忠趕去攻擊,卻被金軍的火箭擊退。
嶽飛在此間帶領東京留守司軍的殘部轉戰廣德軍,六戰皆捷,俘虜王權等偽軍將領四十多名。駐軍廣德軍的鐘村,軍糧用盡,將士忍饑,卻不敢擾民。建炎四年(1130年)初春,宜興知縣錢諶(chén,作姓時讀shèn,zhōng)通知嶽飛說縣裏的存糧夠一萬人吃十年,歡迎他率軍保護縣境。二月,嶽飛進駐宜興,屯於張渚鎮。在宜興,嶽飛收降了因政局混亂而在當地為匪的多支部隊以及金軍強徵來的河北偽軍。嶽飛自己就是河北人,平等對待河北、河東等地的簽軍。偽軍們都傳話說:“此嶽爺爺軍。”爭來降附。
三月,金軍在劫掠秀州和平江府之後,攻嚮常州。常州知州周杞探知這一情況,派趙九齡(是曾經在張所的河北招撫司裏和嶽飛共事過的熟人)到宜興縣請嶽飛前來鎮守常州。但在嶽飛啓程之前,周杞已經緊隨趙九齡也來到了宜興縣,放棄了常州城。嶽飛與周杞、趙九齡一起帶兵北進,前後四戰,奪回常州。又尾隨追襲於鎮江府東邊,再捷。此時,原杜充手下的統製、現已成為割據一方的盜匪的戚方攻陷了廣德軍,嶽飛忙趕回宜興縣,帶一千多騎兵赴廣德軍,但戚方已西去攻打宣州。
宋高宗已從海上逃回越州,任命張俊為浙西路江東路製置使,“諸將並受節度”要收復建康。張俊自己的部隊是宋高宗原來的河北兵馬大元帥府的嫡係部隊,他衹派嶽飛統率的原宗澤、杜充的東京留守司的非嫡係部隊當前鋒去攻打金兵鎮守的建康府。四月二十五日,嶽飛在位於建康城南三十裏的清水亭首戰大捷,金兵橫屍十五裏,斬得耳戴金、銀環的女真人頭一百七十五級,活捉女真軍、渤海軍和漢兒簽軍四十五人。五月初,嶽飛到達清水亭以西十二裏的牛頭山紮營,夜裏令百人敢死隊穿黑衣混入金營中擾之,金兵驚,自相攻擊殺傷甚衆。
完顔宗弼於五月十日退到建康城西北十五裏的竜灣鎮(靖安鎮,靜安)。嶽飛以騎三百、步兵二千馳至新城,大破之。五月十一日,完顔宗弼從竜灣撤退到長江對岸的真州六合縣宣化鎮。嶽飛追至竜灣鎮,實現了四年前“靖康之難”前一年金國第一次伐宋時西軍老將種師道的“(江河)半渡邀擊金軍”的遺願,完全消滅了留在南岸的所有金軍。金軍損失慘重,女真人被斬的“禿發垂環者之首無慮三千人”,千夫長留哥等二十多名高級軍官被俘,其中僅在竜灣鎮一地就俘獲包括八名女真人在內金兵三百多人。韓世忠和嶽飛給予金軍重創,以至完顔宗弼回到北方見到熟人就“相持泣下,訴以過江艱危”,這一年金國皇太弟完顔斜也死時的遺囑裏也對南宋迅速增長的戰力表示憂慮:“吾大慮者,南宋近年軍勢雄銳,有心爭戰。”
五月下旬,嶽飛親自押解這些戰俘去越州,生平第一次覲見宋高宗趙構。嶽飛先見到了上司張俊,張俊通知嶽飛朝廷要派他鎮守江南東路的饒州(今江西波陽縣),嶽飛認為這樣不妥而上奏:“建康為要害之地,宜選兵固守,仍益兵守淮,拱護腹心。”宋高宗嘉納。
範宗尹嚮宋高宗推薦嶽飛任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嶽飛辭謝,改命為淮南東路一重難任使。這時金軍攻楚州,宋高宗詔張俊援之。張俊自己的部隊是宋高宗原來的兵馬大元帥府的嫡係部隊,推辭不去,又派嶽飛統率的原東京留守司的非嫡係部隊當前鋒去,並命令劉光世出兵援嶽飛。嶽飛屯三墩,不久到達承州,三戰三捷,殺高太保,俘女真酋長七十餘人。但劉光世等皆未跟進,嶽飛此時還沒有成立自己的“嶽傢軍”,師孤力寡無法救楚州。宋高宗詔嶽飛還守通州、泰州,有旨可守就守,如不可守,但以沙洲保護百姓,伺機掩擊即可。嶽飛以泰州無險可恃,退保柴墟,戰於南霸橋,大敗進攻的金軍。這以後,嶽飛纔擁有了人馬萬餘,着手建立所謂的“嶽傢軍”。
紹興元年(1130年)七月,宋廷因原有的正規軍“禁兵”已被戰亂打散,重新編組新的正規軍。將張俊所部組建為“神武右軍”,韓世忠所部組建為“神武左軍”,兩人均為都統製。王??所部組建為“神武前軍”,陳思恭所部組建為“神武後軍”,兩人均為統製。嶽傢軍在張俊所部,軍號定名為“神武右副軍”,嶽飛為統製,屯駐洪州。原神武右副軍統製顔孝恭的兵馬撥屬江南東路安撫大使司,空缺由嶽飛填補。十月,宋廷又將嶽飛武官虛銜升為親衛大夫、建州觀察使,為從五品的遙郡觀察使。十二月,“神武副軍”都統製辛企宗因鎮壓福建範汝為之亂不力而被削職,嶽飛的 “神武右副軍”改名為“神武副軍”,並升遷為都統製。
紹興二年(1132年)正月末,嶽飛被任命為知州、兼荊湖東路安撫使、都總管,統率軍馬前往潭州。二月,主戰派頭號人物李綱被起用為荊湖、廣南路宣撫使,嶽飛等將領劃入李綱部下,討伐湖東路的盜匪曹成。當時嶽傢軍的兵力為一萬二千餘人,嶽飛以二千人駐守吉州(今江西吉安市),以其餘的一萬多人進攻曹成的部隊。戰鬥中嶽傢軍盡占優勢,但曹成部下悍將楊再興驍勇異常,先是攻入嶽傢軍第五正將韓順夫的營地,將韓砍折一臂而死,後又殺死了嶽飛的胞弟嶽飜。但楊再興最終被嶽傢軍俘虜,被嶽飛收服而成為日後嶽傢軍的著名悍將之一。李綱稱贊嶽飛“年齒方壯,治軍嚴肅,能立奇功,近來之所少得”,斷言他“異時决為中興名將”。閏六月,嶽飛升三官為中衛大夫、武安軍承宣使,仍屬從五品。討伐曹成後,嶽傢軍兵力增一倍,達二萬三千到四千人左右,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軍相差不多。
紹興三年(1133年)九月,嶽飛第二次朝見宋高宗。宋高宗親筆書寫“精忠嶽飛”四字,綉成一面戰旗,命嶽飛在用兵行師時作為大纛。又任命嶽飛任江南西路舒蘄州製置使,將駐守蘄州的統製李山,屯紮江州的統製傅選兩支部隊並入嶽傢軍,將淮南西路舒州和蘄州的防務並入嶽飛的防區。嶽傢軍的軍號也由“神武副軍”升格為“神武後軍”,但嶽飛的官銜卻由都統製改回統製,這是因為他的資歷尚淺,還不能和“神武左軍”都統製韓世忠、“神武右軍”都統製張俊相比。

【首次北伐】
紹興三年(1133年),宋神武左副軍統製、襄陽府鄧州隨州郢州鎮撫使、兼襄陽知府李橫和隨州知州李道聯合伊陽縣風牛山寨的翟琮北伐偽齊劉豫。偽齊部隊紛紛倒戈,牛臯、彭玘、趙起、朱全、牛寶、朱萬成等軍歸附於李橫,董先、張玘、董震等軍歸附於翟琮,偽齊唐州知州鬍安中由李道招降。李橫和牛臯、彭玘等剋復了汝州 (今河南汝州市)、潁昌府(今河南許昌市)、信陽軍(今河南信陽市)等地。翟琮和董震、張玘、董貴、趙通等攻入西京河南府,處决了盜掘宋朝皇陵的偽齊河南尹孟邦雄。但劉豫馬上嚮金軍求援。三月間,金元帥左都監完顔宗弼會合李成所率二萬偽齊軍,在開封西北牟施岡同宋軍會戰。李橫、牛臯等軍被金方重鎧鐵浮圖騎兵擊潰。到十月為止,翟琮的伊陽縣風牛山寨大本營、鄧州(今河南鄧州市)、隨州(今湖北隨州市)、唐州(今河南唐河縣)、襄陽府、郢州(今湖北鐘祥市)等地相繼被金軍攻占陷落,李橫、翟琮、牛臯、董先、李道、張玘等全部退到江南西路,彭玘戰死。偽齊的李成、許約等聯絡割據洞庭湖的楊幺、黃誠叛軍,約定來年六月間南北夾攻,偽齊軍和楊幺軍水陸並進,順江東下,“前去浙中會合”,消滅南宋政權,雙方“建國通和”。
敗逃到長江一帶的宋軍中,李道、牛臯等屢次申狀嶽飛和江南西路安撫製置大使趙鼎,“乞聽嶽飛節制”。宋廷於是將牛臯、董先共一千餘人以及李道等部並入嶽傢軍,張玘也撥歸嶽飛統轄;翟琮改任江南東路兵馬鈐轄,獨立成軍;李橫和嶽飛基本同級別,不願隸屬嶽飛,其一萬五千人馬改隸官職更高的張俊。
紹興四年(1134年),為擊敗偽齊軍和楊幺軍的合兵計劃,嶽飛决定先打李成、後打楊幺,宋廷正式任命嶽飛為荊湖北路前沿統帥,在他的製置使官職上添入“兼製置荊南、鄂、嶽”的加銜,嶽傢軍裏增加荊湖北路安撫使司顔孝恭部約一千九百人,崔邦弼部三千人,以及荊南鎮撫使司的兵馬。嶽傢軍當時用於進攻襄漢六郡的總兵力,大致在三萬五千人左右。
由於再敗對戰局有重大影響,南宋朝廷非常看重這次嶽飛的出徵。出師前,趙鼎又生怕嶽飛有失,上奏高宗:“陛下渡江以來,每遣兵將,止是討蕩盜賊,未嘗與敵國交鋒。(嶽)飛之此舉,利害甚重,或少有蹉跌,則使偽境益有輕慢朝廷之意。”為了使嶽飛之 “將佐竭力奮死”,“以濟事功”,宋高宗親自手詔,稱嶽飛曾保奏王貴、張憲和徐慶三將“數立戰效,深可倚辦”,“理宜先有以旌賞之”,給王貴等三人頒賜捻金綫戰袍各一領,金束帶各一條。宰相朱勝非遣使通知嶽飛,衹要得勝即授予他節度使的頭銜。宋高宗又特令張俊的神武右軍和楊沂中的神武中軍分別甄選戰馬各一百匹撥給嶽傢軍,並在嶽飛的製置使官銜上又增加“兼黃州、復州、漢陽軍、德安府”的加銜。嶽傢軍自鄂州渡江攻郢州,嶽飛在江心對幕僚們發誓:“飛不擒賊帥,復舊境,不涉此江!”
紹興四年(1134年)五月五日,嶽傢軍開到郢州城下。偽齊郢州知州荊超和長壽知縣劉楫率一萬多人馬守城,拒絶投降。由於後勤供應有睏難,嶽傢軍的軍糧不過兩餐飯,但嶽飛卻說:“可矣,吾以翌日巳時破賊!”六日黎明,嶽傢軍開始總攻。荊超投崖自殺,劉楫被活捉後斬首,偽齊守軍被殺達七千人。
然後嶽傢軍分兵兩路,張憲和徐慶率軍往東北去進攻隨州,嶽飛率主力往西北主攻偽齊大將李成駐守的襄陽府。李成不戰而逃,五月十七日,嶽飛占領襄陽。而另一邊,偽齊隨州知州王嵩堅守不出,張憲和徐慶連攻數日不果,牛臯自告奮勇,衹帶三日口糧領兵支援張憲和徐慶。五月十八日,三日糧食尚未吃完,牛臯便與張憲、徐慶合軍攻下隨州城,其中十六歲的嶽雲使兩桿數十斤重的鐵錐槍,第一個攻上城頭。五千偽齊軍被殲滅,王嵩被俘並被押赴襄陽府處斬。
和前一年(1133年)對付李橫北伐一樣,劉豫急忙調度兵力並請來一部分金兵,集結在鄧州東南的新野市、竜陂、鬍陽、隨州的棗陽縣(今湖北棗陽市)以及唐州、鄧州,加上李成逃到新野的部隊,號稱三十萬大軍。嶽飛命統製王萬和荊南府鎮撫使司統製辛太守住清水河,引誘偽齊軍進攻。辛太怯戰,竟私自逃往峽州宜都縣(今湖北枝城市)。六月五日,王萬軍與偽齊軍交戰後,嶽飛親率主力夾攻,擊敗了李成軍。第二天,李成又列陣求戰,卻犯了劉邦在彭城之戰中犯的戰術錯誤,被嶽飛看出破綻。對於王貴、牛臯等將的請戰,嶽飛說:“且止,此賊屢敗吾手,吾意其更事頗多,必差練習,今其疏暗如故。夫步卒之利在阻險,騎兵之利在平曠;成乃左列騎兵於江岸,右列步卒於平地,雖言有衆十萬,何能為!”嶽飛舉鞭對王貴說:“爾以長槍步卒,由成之右擊騎兵。”又對牛臯說:“爾以騎兵,由成之左擊步卒。”和劉邦在彭城之戰的敗局相似,李成的前列騎兵潰散之後,將後列騎兵擠入水中淹死,軍隊崩潰一敗塗地。李成一軍元氣大傷,後來再也沒能反攻襄陽府。
劉豫不斷火急嚮金國求援,但是完顔宗弼剛剛在三月被吳玠一軍在仙人關大敗,金軍主力損折很大,元氣未復。又恰逢盛夏,女真人不耐酷熱,正在北方避暑。於是衹派了一員史書上未記錄姓的、名叫劉合孛堇的二等戰將,會合李成,拼湊了陝西和河北簽軍數萬,在鄧州西北紮了三十多個營寨防守。
在備辦糧草準備了一個多月以後,王貴和張憲分別率軍從光化路和橫林路嚮鄧州挺進。七月十五日,王貴和張憲兩軍在鄧州城外三十幾宋裏,同數萬偽齊軍和金軍激戰;王萬和董先兩部突然出現夾擊,擊敗了對手。金將劉合孛堇衹身逃竄。嶽傢軍俘降簽軍將領楊德勝等二百餘人,奪取戰馬二百多匹,兵仗數以萬計。偽齊軍高仲退守鄧州城。七月十七日,嶽傢軍攻城,嶽雲又是第一個登城的勇士,攻下鄧州活捉了高仲。嶽飛為避嫌,衹報了嶽雲隨州之功,未將鄧州之功申報。事隔一年,宋廷查清此事,方纔將嶽雲升遷武翼郎。由於嶽雲勇猛善戰,被稱為“贏官人”。
七月二十三日,選鋒軍統製李道攻占唐州。王貴和張憲同時在唐州以北三十宋裏,再次擊敗偽齊軍和金軍。同一天,信陽軍也被攻下。偽齊唐州知州、信陽軍知軍、通判等官員被俘共五十名。第二年,宋高宗為此特奬賞李道和崔邦弼金束帶各一條。
七月二十六日,劉光世部將酈瓊纔率五千援軍趕到,但已經無仗可打。嶽飛特別上奏,懇求給這五千人“先次推賞”,“卒使不沾寸賞,恐咈人情”。
剋復襄漢是嶽飛的第一次北伐,由於兩三個月前吳玠仙人關之戰大破金軍主力,幫助了嶽傢軍完成了自南宋開國八年以來第一次收復了大片失地的目標。收復的地方包括前一年丟失的原先李橫的轄區,以及額外的原由偽齊控製的唐州和信陽軍。

【鎮守襄漢】
剋復襄漢後,嶽飛面臨的是新恢復的中原地區的後勤防務問題,這是以後直到金哀宗時金國被滅中原被剋復後都一直睏擾宋軍的問題。這些地方因為“久罹兵火”,原來的居民“或被驅虜,或遭殺戮,甚為荒殘”,以至於“百裏絶人,荊榛塞路,虎狼交跡”,“野無耕農,市無販商,城郭隳廢,邑屋蕩盡,而糧餉難於運漕”。凡是這樣剋復失地的宋軍,都有一個兩難的防務問題:“若少留將兵,恐復為賊有”;“若多留將兵,唯俟朝廷千裏饋糧,徒成自睏,終莫能守”。
因為後勤的問題,嶽飛衹能將主力撤回,留少量兵力戍守。偽齊劉豫李成的軍隊雖然不時騷擾,卻始終不能奪回襄漢六郡的控製權。
襄漢六郡原來分屬京西南路和京西北路,這次收復之後,宋廷為統一管理,單設襄陽府路。除在襄陽府設安撫使司外,不按制度設置“差監司”、即轉運使司等文人監軍係統,“止委製置使嶽飛措置”。這是戰時對宋朝歷來的文人控製武將軍隊的反動,對提高軍隊的戰鬥力有一定的影響。
此時嶽飛作為武將不敢居功,上奏說自己“人微望輕,難任斯職”,要辭去製置使並請求宋廷另“委任重臣,經畫荊、襄”。宰相趙鼎認為:“湖北鄂、嶽,最為沿江上流控扼要害之所,乞令(嶽)飛鄂、嶽州屯駐。不惟淮西藉其聲援,可保無虞,而湖南、二廣、江、浙亦獲安妥。”宋高宗同意趙鼎的主張,確定嶽飛改駐荊湖北路的首府鄂州(今湖北武昌),自此嶽傢軍的大本營就定在了鄂州。
紹興五年的南宋軍隊整編
紹興五年(1135年),嶽傢軍的規模從三萬多人的規模增加到十萬人左右的規模、,嶽傢軍也從原先十將的編製擴充至三十將的編製,每將的平均兵力是三千多人。到紹興九年(1139年)嶽傢軍增至八十四將,每將的平均兵力減至一千二百餘人。
據紹興九年(1139年)統計,這十二軍共有22名統製、5名統領和252名將官分別率領,其中有正將、副將和準備將各84名。王貴任中軍統製,張憲任前軍統製,這二人是嶽飛的副手,嶽飛不在時可代替嶽飛指揮其他統製,主持嶽傢軍全軍的事務;徐慶、牛臯和董先三人最為善戰;此五人是嶽傢軍的中堅人物。

【二次北伐】
紹興六年(1136年)嶽飛第二次北伐前,有兩件事影響了他的佈置。
一是目疾。自1130年着手建立嶽傢軍後,嶽飛連續六年在夏天剿匪、在鼕天抗金和偽齊。尤其是夏天在南方濕熱的氣候中用兵,是嶽飛這個河北人所不適應的。紹興五年(1135年)夏六月,平定楊幺後,嶽飛病勢加重,‘兩目赤昏,飯食不進’,‘四肢墮廢’,以至於不得不上奏懇請解除軍務養病。宋高宗當時傾嚮主戰,回絶了嶽飛的申請,反而說嶽飛‘措置上流事務,責任繁重’,‘卿當厲忠憤之素心,雪國傢之積恥,勉副朕志,助成大勳’。經過治療,到了秋鼕季,嶽飛的目疾有所好轉。
二是嶽母姚氏於紹興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去世。嶽飛是歷史上有名的孝子,和老母在一起時總是全天侍侯,親自調藥換衣,無微不至。姚氏死後,嶽飛和嶽雲等人扶着其靈柩,光着腳徒步走到江州的廬山。喪葬完畢,嶽飛就留在東林寺中為母守孝。按古代禮法,嶽飛必須‘丁憂’三年,如有特殊情況方可‘起復’,即居官守喪。嶽飛要堅持禮法,但滿朝上下均一致反對。宋高宗命宦官鄧琮到東林寺請嶽飛起復,嶽飛‘欲以衰服謝恩’,鄧琮堅持不允,但嶽飛‘三詔不起’。最後,宋高宗對嶽飛及其部下下達了嚴厲的警告,說嶽飛‘至今尚未祗受起復恩命,顯是屬官等並不體國敦請’, ‘如依前遷延,緻再有辭免,其屬官等並當遠竄’。主戰派李綱也單獨給嶽飛寫信說,‘宣撫少保以天性過人,孝思罔極,銜哀抱恤’,懇切希望他不要‘以私恩而廢公義’,‘幡然而起,總戎就道,建不世之勳,助成中興之業’。嶽飛終於下了决心放棄禮法,重返鄂州後帶兵鎮守襄漢,同時將姚氏‘刻木為像,行溫凊定省之禮如生時’。
主戰派宰相張瀎從紹興六年(1136年)正月起到前綫視師。中興四將嶽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都被召到鎮江府的都督行府商議軍事。張瀎嚮宋高宗稱贊韓世忠忠勇、嶽飛沉鷙,可以倚辦大事。三月,宋廷任命韓世忠為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嶽飛為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副使,並且移鎮為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此次都督行府軍事會議决定由韓世忠自承州、楚州出兵攻京東東路的淮陽軍(今江蘇邳州市西南),由嶽飛自鄂州出發到襄陽府然後北伐,由張俊自建康府出發到泗州,由劉光世由太平州出發到廬州,由楊沂中的殿前司軍作為其舊上司張俊一軍的後援。韓世忠和嶽飛主攻,張俊和劉光世主守。
二月中旬,韓世忠發動了攻勢,但嶽飛還在臨安府覲見宋高宗,無法配合。韓世忠在淮陽軍宿遷縣(今江蘇宿遷市)擊敗偽齊守軍,圍困了淮陽軍城池。但六天後,偽齊援兵趕到,韓世忠被迫撤退。
當時都統製王彥患重病,其“八字軍”(行營前護副軍)駐荊南府,和嶽傢軍的防區相鄰。二月,左相趙鼎和右相張瀎决定將“八字軍”移屯襄陽府,由王彥出任襄陽府知府兼京西南路安撫使,歸嶽飛節制;以便一旦王彥病故,就把“八字軍”並入嶽傢軍。但王彥因舊事不接受這項任命,並且健康又有好轉,宋廷遂將“八字軍”調駐臨安府。這樣一來,嶽傢軍沒有增強軍力,反而要接管“八字軍”的荊南府防區分散兵力。
七、八月間,嶽飛再次出兵,以春季剛剛投降的原偽齊虢州欒川縣知縣李通為嚮導進行第二次北伐。先鋒左軍統製牛臯迅速攻下自己故鄉汝州魯山縣附近的偽齊鎮汝軍,活捉守將薛亨。薛亨在十一月時,由嶽傢軍參議官李若虛押送至臨安府,宋高宗命他在嶽傢軍中戴罪立功,結果二十多年後,他仍在鄂州軍中服役。牛臯又繼續攻下潁昌府大部和蔡州附近進行佯攻。嶽飛率主力則往西北方向進攻。八月初,王貴、董先、郝晸等攻占虢州州治盧氏縣,繳獲糧食十五萬石。嶽傢軍旋即攻占了虢略縣(今河南靈寶市)、朱陽縣(今河南靈寶市西南朱陽鎮)和李通原來當官的欒川縣。王貴繼續西嚮攻剋了商州全境,包括上洛縣(今陝西商州市)、商洛縣(今陝西商州市東南商洛鎮)、洛南縣、豐陽縣(今陝西山陽縣)和上津縣(今湖北鄖西縣西北)。
商州、虢州都屬陝西路,是吳玠的戰區。吳玠部將邵隆(原名邵興,為避宋高宗紹興年號之諱而改名)早已上奏要收復這兩地,並已被宋廷任命為商州知州。嶽飛攻剋商州後,便催促邵隆盡快赴任,以便騰出嶽傢軍的人馬繼續徵戰。
嶽傢軍繼續攻取偽齊順州、州治伊陽縣。八月十三日,偽齊順州安撫司都統製孫某與後軍統製滿在,在長水縣的業陽迎戰嶽傢軍悍將楊再興,被擊潰。孫某等五百餘人被陣斬,滿在等一百多人被生擒。十四日,楊再興又擊潰偽齊順州安撫使張某的二千多人。十五日夜間,嶽傢軍奪取長水縣城,繳獲糧食二萬石,並奪取了一個偽齊馬監,得馬萬匹。接着順州另外兩縣永寧縣和福昌縣也被攻剋。李綱在接到嶽飛的捷報後寫信說: ‘屢承移文,垂示捷音,十餘年來所未曾有,良用欣快。’
但此時在陜西附近的山區作戰,後勤供應綫過長造成糧草不足。嶽飛衹得班師,留王貴等戍守。但商州的全境和虢州的部分地區從此為南宋所控製,邵隆在年底赴商州就任知州,“披荊棘,立官府,招徠離散,各得其心”,逐漸將商州建設為要塞和下一次進攻的後勤基地。
九月下旬,嶽飛回到鄂州後目疾再次劇烈發作,白天的時候,連臥室的窗戶都必須全擋住纔行。宋廷聞訊後,特派眼科醫官皇甫知常與和尚中印兩人急馳鄂州為嶽飛治療,方得好轉。
嶽飛在這次北伐中壯志未酬,於武昌寫下《滿江紅》。
二次北伐後,秦檜派刺客殺嶽飛,未果,之後嚮皇帝進讒言,害死嶽飛!

【第三次北伐】
嶽飛率嶽傢軍的第三次北伐發生於紹興六年(1136年)十一月期間。嶽飛率嶽傢軍反擊偽齊劉豫的進攻,是一次小規模的北伐,進軍至蔡州一帶收兵,俘獲偽齊戰馬三千至五千匹。
嶽飛第二次北伐剛剛結束,偽齊劉豫就立刻反攻。紹興六年(1136年)九月,劉豫以號稱七十萬大軍進攻劉光世駐守的淮南西路。儘管宋廷右相張瀎反對,但左相趙鼎調動嶽傢軍去江州、池州支援。嶽飛走到江州,劉豫已被劉光世擊退,嶽飛又得退回鄂州。但劉豫馬上轉攻長江中遊的嶽傢軍,嶽傢軍留在商州、虢州、鄧州、唐州(後來這些地方均被宋高宗和秦檜簽訂的《紹興和議》割讓給金國)的部隊均和偽齊軍和少量金軍交戰。
十一月十日,王貴以少擊衆,以一萬人馬在離唐州何傢寨不遠的大標木大敗偽齊劉豫的弟弟劉復率領的十萬偽齊主力,劉復僅以身免。十一月十五日,嶽飛剛從江州返回鄂州不久,就親自出兵北伐偽齊。在虢州,嶽傢軍統製寇成在擊敗偽齊軍後將五百名俘虜全部殺掉,違抗了嶽飛的不殺偽軍俘虜的軍令。寇成非但沒有授功,反而被嶽導彈劾。在鄧州,張憲以一萬兵力擊敗了偽齊西京留守司統製郭德、魏汝弼、施富、任安中等人,俘虜郭德、施富等一千人,俘獲戰馬五百餘匹,魏汝弼等逃回西京洛陽。在唐州,牛臯、王剛等人以步兵八千於方城縣擊敗偽齊軍,斬馬汝翼,並俘虜一千人,俘獲戰馬三百多匹。
嶽飛到達唐州前綫時,大敗劉復的王貴一軍已經追擊偽齊進入蔡州,嶽飛决定帶上十天的糧草跟進。到了蔡州城下,卻發現城防堅固,而且偽齊李成、李序、商元、孔彥舟、王彥先、賈潭等部在附近埋伏,準備合擊嶽傢軍。嶽飛於是决定退軍。老對手李成一軍再次窮追不捨,但被王貴、董先先後大敗。嶽傢軍俘虜了偽齊幾十員將領,幾千名兵士,並俘獲戰馬三千匹。
班師後,因為“掩殺逆賊五大王劉復、李成等,纍立奇功”,王貴晉升為正任的棣州防御使,牛臯升為竜、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和建州觀察使。

【第四次北伐】
嶽飛率嶽傢軍的第四次北伐發生於紹興十年(1140年)六月、閏六月和七月期間。嶽飛率十萬嶽傢軍大敗金軍統帥完顔宗弼(兀術)的女真軍主力於郾城、穎昌和其它河南各地,完顔宗弼逃出開封退回北方。但因為宋高宗趙構和權相秦檜要簽訂《紹興和議》等政治原因,嶽飛的第四次北伐因此失敗。
背景知識
紹興七年(1137年),金軍的前幾個主帥完顔宗望、完顔宗輔、完顔宗翰已先後病故,金軍大權在左副元帥完顔昌和右副元帥完顔宗弼兩人手中。十一月,完顔昌和完顔宗弼假稱助劉豫攻宋,率兵到開封府正式廢除偽齊政權,廢劉豫為蜀王,還聲稱要宋欽宗回開封當傀儡皇帝。宋高宗派遣的迎奉梓宮使王倫到達開封,求河南、陝西地於完顔昌。完顔昌對王倫說:“好報江南(當時金方不用宋的國號),既道途無壅,和議自此平達。”
紹興八年(1138年),完顔昌回到金國上京,倡議以原來的偽齊舊地送給南宋,在完顔宗磐和完顔宗雋的幫助下,和秦檜達成了第一次紹興和議,以河南、陝西地還給宋。
紹興九年(1139年)七、八月間,完顔宗磐和完顔宗雋因為與金熙宗養父完顔宗幹的權鬥中失敗被殺,完顔昌因為從前的戰功暫時不死,被貶到中京行臺任尚書左丞相。但不久完顔昌即被人告謀反,金熙宗下詔誅殺。完顔昌自中京南走,被完顔宗弼派人追上殺於祁州。至此,主戰的完顔宗弼成為唯一的金國軍隊總指揮,其所部是金國最精銳的部隊。
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完顔宗弼撕毀和議,分四路南下。完顔宗弼親率主力攻入開封,元帥右監軍完顔撒離喝攻陝西,金河南知府李成攻西京河南府(今洛陽),聶黎孛堇攻宋之京東路。
1.陝西戰場上,因為吳玠已於前一年病逝,其所轄的行營右護軍由副手鬍世將統領吳璘(吳玠之弟)、楊政和郭浩三個都統製和完顔撒離喝所部在關中僵持,雙方處於膠着狀態。
2.京東路戰場上,宋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韓世忠所部攻取了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市),並在淮陽軍附近的泇口鎮、潭城、千秋湖等地擊敗金軍,在淮陽軍城下和金軍僵持不下。
這一東一西兩路都是平局的狀態。而最關鍵的中部戰場,由完顔宗弼親率主力,在李成一軍的幫助下,和嶽飛的“嶽傢軍”、張俊的“行營中護軍”,以及的劉錡(當時被宋廷任命為開封副留守)的兩萬“八字軍”較量。
“八字軍”的幫助
五月,劉錡的兩萬“八字軍”正在赴開封途中,經順昌府(今安徽阜陽市)。在順昌以逸待勞,以少勝多,先挫敗了葛王完顔褎和竜虎大王完顔突合速所部金軍,又再次大敗完顔宗弼親率的主力。“八字軍”以依城野戰的方式,以拒馬器械和重斧擊退了進攻順昌的女真主力“鐵浮圖”“拐子馬”。金軍被殺五千多人,受傷一萬多人,在順昌留下死去戰馬三千多匹。金軍“自言入中原十五年,嘗一敗於吳玠,以失地利而敗;今敗於劉錡,真以戰而敗”,“十五年間,無如此戰”。金軍由此從全面進攻轉為部分防守,完顔宗弼和完顔突合速退回開封,韓常守潁昌府,翟將軍守淮寧府,三路都統完顔阿魯補守應天府,以潁昌、淮寧、應天三地作為開封的防衛。(金國騎兵進攻順昌雖然挫敗,但如果不進攻則無危險,全是步兵的“八字軍”無法乘勝追擊消滅之,“鐵浮圖”和“拐子馬”在後來的“郾城之戰”中尚存15000左右此--為受嶽飛之孫歌功頌德著作導致之嚴重誤解,實際上拐子馬僅指兩翼騎兵,鐵浮圖為鐵塔兵之意,單純為重裝步兵而已;既非特定部隊,何來殘存之有?)
剋潁昌府和淮寧府
六月十二日,嶽傢軍統製張憲和姚政率前軍與遊奕軍攻下蔡州,嶽飛委派馬羽鎮守蔡州。十三日,嶽傢軍統製牛臯的左軍在京西路打敗金軍,攻剋牛臯的故鄉魯山等縣,威脅汝州。二十三日,嶽傢軍統領孫顯在蔡州和淮寧府之間破裴滿千夫長所部。
閏六月十九日,在離潁昌府四十宋裏的地方,前軍統製張憲指揮傅選等將擊潰金國漢人萬夫長韓常所部。張憲追擊並在第二天奪取潁昌府城。韓常逃回開封後被完顔宗弼親自鞭笞。張憲留董先的踏白軍和姚政的遊奕軍守潁昌府城,自己會同牛臯、徐慶等軍,東進淮寧府。二十四日中午,在淮寧府城外十五宋裏,擊敗金騎三千多人。又追擊到城外幾宋裏的地方擊破金方翟將軍的列陣,占淮寧府城。金將王太保等人被俘。
二十五日上午,韓常企圖奪回潁昌府城,和女真邪也孛堇率六千餘騎回攻踏白軍和遊奕軍,被擊敗。至此,保衛開封府的三個金軍戰略要點,幾天之內就被嶽傢軍拔除了兩個。而剩下一個南京應天府,是張俊的行營中護軍的戰區,按《金史》載金軍在此地獲勝數次。
另一方面,一十五日,王貴所部將官楊成等擊敗金軍萬夫長漫獨化率領的五千餘騎,攻剋鄭州。二十九日,準備將劉政又在開封府中牟縣(今河南中牟縣)夜襲漫獨化的營寨,基本消滅了這股金軍,奪得三百五十多匹戰馬。七月一日,在離河南府城六十宋裏外紮營的中軍副統製郝晸,擊敗了金河南知府李成所部。第二天攻占了西京河南府。
郾城之戰
七月初,完顔宗弼在順昌之敗一個半月後,得到了蓋天大王完顔宗賢(賽裏)等的援軍,在探知嶽飛本人在郾城指揮嶽傢軍後,全軍出動試圖突襲郾城這個嶽傢軍總部,導致一場主力之間的大决戰。
八日,探馬報告嶽飛:完顔宗弼領竜虎大王完顔突合速、蓋天大王完顔宗賢、昭武大將軍韓常等將,精銳馬軍共一萬五千多騎神速出現在距郾城衹有二十多宋裏的路上,不僅如此,還有源源不斷的金國十萬步軍嚮郾城推進。嶽飛命令嶽雲率領背嵬八千馬軍和遊奕軍的馬軍出城迎擊,並說:“必勝而後返,如不用命,吾先斬汝!”金軍後續部隊不斷到達郾城投入戰鬥。嶽雲的馬軍不斷打退金軍的衝鋒。嶽傢軍悍將楊再興聲稱要活捉完顔宗弼,單騎衝入金軍隊伍中,殺金軍將士數十。
完顔宗弼久攻不下,下令將重鎧“鐵浮圖”(三個騎兵以鐵索連為一組,馬和騎兵皆重鎧不怕箭射和小型兵器砍殺,專門在關鍵時刻通過集團衝鋒擊潰宋軍)投入戰鬥。嶽傢軍精銳步兵早有準備,兵分四組,每組一千兵力,分別以斧斫馬足,槍挑護盔,刀斬敵首,鐵浮圖損失慘重。宗弼又投入拐子馬(最精銳騎兵,使弓箭,善於配合鐵浮屠在兩翼做包抄使用),亦被擊退。戰局膠着時,嶽飛親率四十精銳親兵鐵騎突出陣前。都訓練霍堅怕有閃失,上前勸阻:“相公為國重臣,安危所係,奈何輕敵!”嶽飛回答“非爾所知!”躍馬衝出以箭射金軍陣地(嶽飛輓弓三百宋斤,是南宋軍人裏最高記錄)。嶽傢軍將士看到統帥親自出馬,頓時全力死戰。殺到天黑,完顔宗弼全軍潰敗,將士十損七八。嶽傢軍獲得了“郾城之戰”的完勝。
郾城之戰之後、潁昌之戰之前
十日下午,完顔宗弼組織了一千多人的騎兵,進攻郾城縣北的五裏店。嶽飛率領軍馬出城,令背嵬軍將官王剛帶五十多騎前往偵察。王剛砍死帶頭的金將,在其屍體和馬鬃上,分別摘到兩個紅漆牌,上面寫有“阿李朵孛堇”字樣。
十三日,張憲率背嵬軍、遊奕軍、前軍等主力進入完顔宗弼殘軍所在的臨潁縣,再次尋求和其决戰。將官楊再興和王蘭、高林、羅彥、姚侑、李德等三百騎前哨在抵達臨潁縣南的小商河時,與完顔宗弼的主力猝然相遇。和楊再興三百騎交手的金國騎兵中高級軍官很多,最後被殺的包括萬夫長(忒母孛堇)撒八、千夫長(猛安孛堇)、百夫長(謀剋孛堇)、五十夫長(蒲輦孛堇)等百餘人。其他金兵射箭如飛蝗,楊再興身上每中一箭,就隨手折斷箭桿,鐵箭頭留在肉中繼續衝殺,最後馬陷泥中,終於被射死,三百將士也全部陣亡,而金軍則付出更大的代價,死上千人。
小商河一戰之後,完顔宗弼或因為懼怕背嵬軍的這種驚人的戰力、或因為自身戰術需要,沒有和張憲的嶽傢軍主力决戰,留下八千金兵守臨潁縣,自己帶領殘餘主力轉攻潁昌府。十四日天明,張憲軍攻占臨潁縣,八千金兵或往潁昌府方向,或往開封府尉氏縣(今河南尉氏縣)方向逃走。張憲軍找到楊再興的遺體,火化以後竟燒出鐵箭頭二升有餘。
潁昌之戰
四日上午,完顔宗弼得到增援,投入剩餘全部主力攻潁昌府城,其中有六個萬夫長,號稱騎兵三萬多騎、步兵十萬名,綿延十多宋裏,鑼鼓喧天。
在潁昌府的嶽傢軍共有五個軍,然而除踏白軍是全軍外,中軍統領蘇堅在西京河南府,選鋒軍統製李道在外地,背嵬軍和遊奕軍主力又在郾城縣和臨潁縣,都衹是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主帥嶽飛也不在此地。潁昌府嶽傢軍統帥王貴自己和姚政、嶽雲等率八百名背嵬軍和一部分中軍、遊奕軍出城决戰,令統製董先率踏白軍,副統製鬍清率選鋒軍守城。
二十二歲的嶽雲率領八百名背嵬軍,和金軍主力左、右拐子馬苦戰幾十回合,前後十多次出入敵陣,身受百餘處創傷。大多出城决戰的嶽傢軍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王貴甚至有些氣餒怯戰,想要逃走,被嶽雲勸回。到了正午,守城的董先和鬍清分別親率踏白軍和選鋒軍差不多5000人出城增援,完顔宗弼全軍潰敗逃走。
潁昌之戰中和嶽雲的八百名背嵬軍交手的金國騎兵中高級軍官很多:完顔宗弼的女婿萬夫長夏金吾陣亡;副統軍粘汗孛堇身受重傷,擡到開封府後死去;金軍千夫長被格斃五人。嶽傢軍活捉漢人千夫長王鬆壽、張來孫,千夫長阿黎不,左班祗候承製田瓘等七十八名敵將,金兵橫屍五百餘(估計共被殺五千多人),被俘二千多人,馬三千多匹。
朱仙鎮之戰
嶽傢軍然後全綫進擊,包圍開封。七月十八日,張憲同徐慶、李山、傅選、寇成等諸統製從臨潁縣率主力往東北方向進發,將路上遭遇的金騎數千擊潰, “橫屍滿野”,繳獲戰馬一百多匹。同時,王貴自潁昌府發兵,牛臯也率領左軍進軍。
《會編》和《要錄》不載朱仙鎮之戰,說潁昌之戰後嶽飛即班師。現存朱仙鎮之戰最早記錄見於《金佗稡編》8《鄂王行實編年》,說完顔宗弼號稱以十萬大軍駐紮開封西南四十五宋裏的朱仙鎮,但在受到嶽傢軍前哨五百背嵬騎兵攻擊後即全軍敗潰。不過很多學者對此說持懷疑,因為正史中沒有相關記載,且完顔宗弼主力十萬大軍不駐開封卻駐朱仙鎮,不符常理,可能此時朱仙鎮女真駐軍數量並不多。
至此,在劉豫的偽齊垮臺後,南宋主力嶽飛的嶽傢軍和金國主力完顔宗弼的女真軍第一次拋開這個墊在中間的緩衝進行了一場真正的較量。郾城之戰中完顔宗弼的女真“鐵浮圖”軍覆沒、女真左右“拐子馬”軍受重創,小商河之戰和潁昌之戰中完顔宗弼的殘餘“拐子馬”軍很反常地損失了很多百夫長以上的女真高級軍官(此前吳玠的和尚原之戰和劉錡的順昌之戰雖然大勝,卻沒有格斃金軍萬夫長的報告和證據,或者俘虜金軍千夫長),當時因出使金國被拘留在燕京的洪皓在傢書中說:“順昌之敗,嶽帥之來,此間震恐。”嶽飛也為捷報頻傳而高興,很樂觀地嚮部下說自己要破酒戒: “今次殺金人,直搗黃竜府,當與諸君痛飲!”
按《鄂國金佗稡編》捲八《鄂王行實編年》所載,完顔宗弼此時已經被迫放棄開封北遁。此說在《金史》捲七十七《完顔宗弼傳》中得到驗證:“宗弼由黎陽趨汴,右監軍撒離喝出河中趨陝西。宋嶽飛、韓世忠分據河南州郡要害,復出兵涉河東,駐嵐、石、保德之境,以相牽製。宗弼遣孔彥舟下汴、鄭兩州。”紹興十年五月十三日,完顔宗弼“由黎陽趨汴”是第一次占領開封。此時嶽飛還在鄂州(今湖北武昌),並未“分據河南州郡要害”。完顔宗弼此時的對手是剛走到順昌的南宋派去開封鎮守的劉錡所統領的“八字軍”。嶽傢軍全軍出擊攻占河南州郡要害,是六月以後的事情。經過六月、閏六月和七月的大戰,嶽飛在七月奉十二道金牌被迫班師後,“孔彥舟下汴、鄭兩州”實為從開封北逃後知道嶽飛退軍,又重占開封。

【千古奇冤】
十二道金牌
七月十八日,即張憲從臨潁殺嚮開封之時,第一道班師詔送達。嶽飛鑒於當時完勝的戰局,寫了一封奏章反對班師:“契勘金虜重兵盡聚東京,屢經敗衄,銳氣沮喪,內外震駭。聞之諜者,虜欲棄其輜重,疾走渡河。況今豪傑嚮風,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強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圖之。”
隔了兩三日,朱仙鎮已剋,完顔宗弼已逃出開封之時,嶽飛在一天之內接連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遞發的班師詔。其中全是措辭嚴峻、不容反駁的急令,命令嶽傢軍必須班師回鄂州,嶽飛本人則去“行在”臨安府朝見皇帝。宋高宗發十二道金牌的時間,大約是在七月十日左右,即他得到七月二日剋復西京河南府捷報不久。
嶽飛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憤惋泣下,“十年之功,廢於一旦。”然而友軍已經撤退,嶽傢軍孤軍難支,不得不下令班師,百姓聞訊攔阻在嶽飛的馬前,哭訴說擔心金兵反攻倒算:“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嶽飛無奈,含淚取詔書出示衆人,說:“吾不得擅留。”於是哭聲震野。嶽飛决定留軍五日,以便當地百姓南遷,“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閑田處之。”
嶽飛前往“行在”臨安府的路途已走了大半,期間不斷接到宋高宗的手詔,以及秦檜以三省、樞密院名義遞發的省札。儘管內容自相矛盾顛來倒去,(特別註意,現在能看到的史料是經過秦檜一黨銷毀篡改的,這次北伐中斷的關鍵細節的直接證據怕是不可能保存下來了。)最後仍是令嶽飛“疾馳入覲”,“赴行在奏事”。當嶽飛聽到中原傳來的宋軍敗訊,衹能長嘆:“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結果嶽飛的第四次北伐因為政治原因而失敗。
“莫須有”
之後,嶽飛父子被秦檜以謀反罪名予以逮捕審訊,雖然找不到證據而無審訊結果,趙、秦最終决定殺害嶽飛父子和張憲,而秦檜創造發明了“莫須有”的罪名。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其詞“其事體莫須有(也許有吧)”。紹興十一年農歷十二月廿九(1142 年1月27日)除夕之夜,一代名將嶽飛及其兒子嶽雲、部將張憲在杭州大理寺風波亭內被殺害。嶽飛被害前,在風波亭中寫下8個絶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嶽飛被害後,獄卒隗順冒了生命危險,將嶽飛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麯叢祠旁。隗順死前,又將此事告訴其兒,並說:嶽元帥盡忠報國,今後必有給他昭雪冤案的一天!嶽飛沉冤21年後,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準備北伐,便下詔平反嶽飛,追封鄂王,謚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棲霞嶺,即杭州西湖畔“宋嶽鄂王墓”,並立廟祀於湖北武昌,額名忠烈,修宋史列志傳記。

【嶽飛品行】
一:廉潔奉公
衣——全家均穿粗布衣服,妻子李氏有次穿了件綢衣,嶽飛便道:“皇后與衆王妃在北方(靖康之難時被金兵俘虜)過着艱苦的生活,你既然與我同甘共苦,就不要綢布衣瞭瞭。”自此李氏終生不着綾羅。
食——與士卒同例,部隊補給艱難時,則“與士卒最下者同食”。有次受地方官招待,吃到“酸餡”(一種類似包子的面食)這種在官員富商們看來很普通的食物時,驚嘆道:“竟然還有這麽美味的食物。”特意帶回去與傢人共享。
住——茅屋軍帳,與士卒同甘共苦。高宗曾要在杭州為嶽飛建豪宅,嶽飛辭謝說:“北虜未滅,臣何以傢為?”
財産——南宋諸大將無不豪富,張俊為防盜,鑄一千兩一個的大銀球,稱為“沒奈何”,堆滿大屋,退休後尚有每年六十萬石租米的收入。而嶽飛被害抄傢時,總傢産衹有三千貫(約合二千多兩銀),且其中含有數千匹麻布和數千石糧米,顯然也是準備用於軍隊的。
犒賞——戰時,南宋對軍隊犒賞極厚,嶽飛從來不取一文,全部分給將士。有次一名部將貪污賞銀,立斬。
二:嚴以律子,厚以待人
除了自己儉樸淡泊,刻苦勵志外,嶽飛對子女教育很嚴。要求他們每天做完功課後,必須下地勞作。除非節日,不得飲酒。宋時有“任子恩例”,官員品級越高,子女可享受的官階越高,次數越多。嶽飛勉勵兒子們“自立勳勞”,僅用了一次“恩例”,還是為被秦檜迫害致死的老上級張所之子張宗本而用。而嶽雲屢立殊勳(多次戰鬥中“功第一”),嶽飛卻多次隱瞞不報。為此張瀎說:“嶽侯避寵榮一至此,廉則廉也,然未得為公也!”(嶽侯躲避榮耀到了這個地步,廉潔固然是廉潔了,卻不見得公正)嶽飛答道:“父之教子,怎可責以近功?”(父親教育兒子,怎麽能讓孩子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又說: “正己而後可以正物,自治而後可以治人,若使臣男受無功之賞,則是臣已不能正己而自治,何以率人乎?”
虔城百姓暴亂時曾驚擾孟太後車駕,被嶽飛平定後,高宗密旨屠城,嶽飛冒險屢次求情,保全了一城老小。
三:令出如山,賞罰分明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是嶽傢軍的口號,也是真實的寫照。損壞莊稼,妨礙農作,買賣不公……斬!在古代,令出不行者斬,很多軍隊做得到,號稱損壞莊稼買賣不公斬的也不少,但真正做得到的,恐怕衹有嶽傢軍一支。所以嶽傢軍所到之處,民衆無不歡欣圍觀,“舉手加額,感慕至泣”
嚴格的軍紀外,又有濃濃的溫情:士卒傷病,嶽飛親自撫問;士卒家庭睏難,讓相關機構多贈銀帛;將士犧牲,厚加撫恤外,還“以子妻其女”(部將犧牲後僅餘孤女無人照料,嶽飛讓兒子娶她),李氏亦時常慰問將士遺孀。如此賞罰分明官兵同心的軍隊,自然是 “撼山易,撼嶽傢軍難。”
四:不縱女色
南宋諸將中,唯有嶽飛堅持一妻,且從不去青樓縱欲。吳階曾花二千貫買了一名士人傢(讀書人傢)的女兒送給嶽飛,嶽飛以屏風遮擋問道:“我傢的人都穿布衣,吃粗食,娘子若能同甘苦,便請留下,否則,我不敢留你。” 女子聽了竊笑不已,顯然不願。嶽飛便遣人送回。部將諫阻說不要傷了吳階的情面,嶽飛說:“而今國恥未雪,豈是大將安逸取樂之時?”吳階得知後益發敬重嶽飛。
五:事母至孝
母病,“嘗藥進餌”,親自侍奉;母亡,赤腳扶棺近千裏。嶽飛認為:“若內不能剋事親之道,外豈復有愛主之忠?”(在傢裏尚且不能孝順父母,又豈能忠君報國?)
六:文才橫溢,儒將風範
嶽飛的文才自不必說,數十首詩詞足以說明問題。除此之外,他愛好讀書,書法頗佳,時人稱“室有鄴架”、“字尚蘇體”(鄴架,形容藏書極多;蘇體,蘇東坡書法甚好,嶽飛學的便是蘇體)。他還愛與士子文人交往,“往來皆高士”。
七:武藝高強,武略非凡
嶽飛精擅各種兵器,年少時槍術就“一縣無敵”,還達到了宋朝的最高射箭記錄:三石。可謂“勇冠三軍”。
作為方面統帥,嶽飛的戰略戰術更是高明。戰略上,針對金兵武力強盛而統治手段低下民衆爭相反抗的特點,他提出了結連河朔的方針,並取得了極好的成效。戰術運用靈活。如靈活運用步、騎特點,擊破李成優勢兵力;如針對楊幺軍不得人心的特點,以睏、撫相結合,結果讓宋軍屢攻屢敗的楊幺水軍,在嶽傢軍面前不堪一擊,一鼓而破;如利用金國內部矛盾,以反間計殺劉豫,沉重打擊偽齊政權……
八:身先士卒,行若明鏡
嶽飛直至最後一戰,都是身先士卒。官職不高時自不必說,升任通泰鎮撫使後,為掩護大隊和百姓過江,親率後衛死拒南灞橋頭,擋住金兵唯一去路,此役嶽飛身被數十創,嶽傢軍後衛戰死無數;直到死前最後一場惡戰:郾城之戰時,還親率鐵騎突出陣前,都訓練霍堅怕有閃失,上前勸阻:“相公為國重臣,安危所係,奈何輕敵!”嶽飛回答“非爾所知!”見主帥親自衝陣,嶽傢軍士氣大振,一舉擊破金兵。
嶽飛首先提出“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堪稱封建社會官吏的行為典範。

【歷代封賜】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七月十三日“追復指揮”,同年十月十六日“追復少保、 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食邑六千一百戶、 食實封二千六百戶” ;
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七月十九日,嶽甫(飛之孫、雲之子)上奏朝廷,請求發還嶽飛生前江州的田宅(計錢三千八百二十二貫八百六十三文、田七頃八十八畝一角一步、地十一頃九十六畝三角、水磨五所、屋四百九十八間),孝宗準奏發還;
淳熙五年(1178年)潤六月二十二日,嶽霖由欽州調任將作少監,孝宗便殿召見嶽霖,嶽霖奏請發還嶽飛的全部奏章、禦札、手詔,孝宗準奏,命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令左藏南庫搜檢發還;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孝宗受江東轉運使顔度為嶽飛定謚的上奏,賜嶽飛武穆,孝宗皇帝的聖旨曰:武穆。折衝禦侮日武,布德執義日穆。合茲二美以武穆謚公。
嘉泰四年(1204年)五月二十日, 宋寧宗皇帝頒布嶽飛追封鄂王告,封嶽飛為鄂王,寧宗皇帝的聖旨曰:“嶽飛忠義殉國,風烈如存,雖巳追復原官,未盡褒嘉之典,可特與追封王爵”。五月二十一日,三省同奉聖旨:“追封鄂王、左札付故迫封鄂王本傢”;
寶慶元年(1225年)二月三日,宋理宗皇帝賜嶽飛忠武、太師。 理宗皇帝的聖旨曰:特與賜謚忠武,右札付故追付少保、武胂定國軍節建使、贈太師追封嶽鄂王本傢”;
宋景定二年(1261年),宋理宗皇帝趙昀賜嶽飛忠文。 理宗皇帝的詔書曰:“嶽飛改稱忠武”;
元至正九年(1349年)元惠宗皇帝封嶽飛保義,惠宗皇帝的詔書曰:“嶽飛封加賜保義,餘如宋”;
明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皇帝詔配嶽飛宋太祖享。明太祖皇帝的詔書曰:“嶽飛仍稱武穆。從祀歷代帝王廟,配宋太祖享;
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 明神宗皇帝封嶽飛為三界靖魔大帝。明神宗皇帝的詔書曰:“咨爾宋忠臣嶽飛,精忠貫日,大孝昭天,憤泄靖康之恥,誓清朔漠之師,原職宋忠文武穆嶽鄂王,茲特封爾為三界靖魔大帝;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秋,乾隆皇帝巡視江南以後返京途中,曾駐於湯陰,親往嶽飛廟祭典,祭文曰:“惟爾公忠秉性,智勇超倫”;並題詩一首: “翠柏紅桓見葆祠,羔豚命祭復過之。兩言臣則師千古,百戰兵威震一時。道濟長城誰自壞?臨安一木幸猶支。 故鄉俎豆復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
清乾隆皇帝還撰寫《嶽武穆論》,給予嶽飛高度的評價:“夫武穆之用兵馭將,勇敢無敵,若韓信彭越輩,類皆能之。乃如以文武兼備,仁智並施,精忠無二,則雖古名將亦有所未逮焉。知有君而不知有身,知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師必為秦檜所構,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重權於封疆之外。嗚呼!以公之精誠,雖死於秦檜之手,而天下後世而仰望風烈,實可與日月爭光矣。”
清德宗皇帝(光緒)為嶽飛題匾:“百戰神威”;
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一日,毛澤東主席路過湯陰,看了“嶽忠武王故裏碑”,詢問了嶽廟的情況,對文物古跡的保護問題作了重要指示;
一九七九年葉劍英委員長為杭州嶽王廟題匾《心昭天日》,並批示:“國花百萬修嶽廟,重在教育後代”。


Yue Fei (March 24, 1103 – January 28, 1142), courtesy name Pengju, was a Chinese military general, calligrapher, and poet who lived during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is ancestral home was in Xiaoti, Yonghe Village, Tangyin, Xiangzhou, Henan (in present-day Tangyin CountyAnyangHenan). He is best known for leading Southern Song forces in the wars in the 12th century between Southern Song and the Jurchen-ruled Jin dynasty in northern China before being put to death by the Southern Song government in 1142 under a concocted charge. He was granted the posthumous name Wumu (武穆) by Emperor Xiaozong in 1169, and later granted the posthumous title King of È (鄂王) by Emperor Ningzong in 1211. Widely seen as a patriot and national folk hero in China, since his death Yue Fei has evolved into a paragon of loyalty in Chinese culture.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