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 人物列錶
荀悅
漢代  东汉(148年209年)

編年 Annalistic《前漢紀》
儒傢類 Confucian class《申鑒》
《申鑒註》

閱讀荀悅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閱讀荀悅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字仲豫。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幼時聰慧好學,因傢貧無書,每到人傢,遇書即讀,過目成誦。12歲時,能說《春秋》,尤好著述。靈帝時,因見閹官用權,托疾隱於傢中。獻帝時,應曹操徵召,歷任黃門侍郎、秘書監等職。
  
  獻帝好文學,亦好典籍,因班固《漢書》文繁難懂,讓荀悅依《左傳》體製,作《漢紀》30篇。《後漢書。荀悅傳》稱其書“辭約事詳,論辯多美”。唐代劉知幾《史通。六傢》列《漢紀》為“左傳傢”之首。宋代王銍《兩漢紀後序》亦稱《漢紀》“於朝廷紀綱,禮樂刑政,治亂成敗,忠邪是非之際,指陳論著,每致意焉。故其詞縱橫放肆,反復辯達,明白條暢,既啓告當代,而垂訓無窮”。可見《漢紀》於史事、史識均有可與《漢書》相互印證處。
  
  荀悅見當時曹操專權,漢獻帝僅存虛名,因作《申鑒》5 篇。其中對現實政治的評論,對讖諱符瑞的譏刺,都切中時弊,是西漢以來政論文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明代何孟春稱“其論政體,無賈誼之經製而近於醇,無劉嚮之憤激而長於諷”(《申鑒註序》),從中可以窺見荀悅文章風格的特點。
  
  《後漢書·荀悅傳》稱其另著《崇德》、《正論》及諸論數十篇,多佚。明代輯有《荀侍中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傢集》中。《申鑒》有明黃省曾所作註,《四庫全書總目》稱其“引據博洽,多得悅旨”。有四部叢刊影印明文始堂刊本。
  
  附《後漢書·荀悅傳》:
  悅字仲豫,儉之子也。儉早卒。悅年十二,能說《春秋》。傢貧無書,每之人間,所見篇牘,一覽多能誦記。性沉靜,美姿容,尤好著述。靈帝時閹官用權,士多退身窮處,悅乃托疾隱居,時人莫之識,唯從弟BE77特稱敬焉。初闢鎮東將軍曹操府,遷黃門侍郎。獻帝頗好文學,悅與BE77及少府孔融侍講禁中,旦夕談論。纍遷秘書監、侍中。
  
  時,政移曹氏,天子恭己而已。悅志在獻替,而謀無所用,乃作《申鑒》五篇。其所論辯,通見政體,既成而奏之。其大略曰:
  
  夫道之本,仁義而已矣。五典以經之,群籍以緯之,詠之歌之,弦之舞之,前監既明,後復申之。故古之聖王,其於仁義也,申重而已。
  
  緻政之術,先屏四患,乃崇五政。
  
  一曰偽,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偽亂俗,私壞法,放越軌,奢敗製。四者不除,則政末由行矣。夫俗亂則道荒,雖天地不得保其性矣;法壞則世傾,雖人主不得守其度矣;軌越則禮亡,雖聖人不得全其道矣;製敗則欲肆,雖四表不得充其求矣。是謂四患。
  
  興農桑以養其生,審好惡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備以秉其威,明賞罰以統其法。是謂五政。
  
  人不畏死,不可懼以罪。人不樂生,不可勸以善。雖使契布五教,臯陶作士,政不行焉。故在上者先豐人財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後桑蠶宮,國無遊人,野無荒業,財不賈用,力不妄加,以周人事。是謂養生。
  
  君子之所以動天地,應神明,正萬物而成王化者,必乎真定而已。故在上者審定好醜焉。善惡要乎功罪,毀譽效於準驗。聽言責事,舉名察實,無惑詐傷,以蕩衆心。故事無不核,物無不切,善無不顯,惡無不章,俗無姦怪,民無淫風。百姓上下睹利害之存乎己也,故肅恭其心,慎修其行,內不回惑,外無異望,則民志平矣。是謂正俗。
  
  君子以情用,小人以刑用。榮辱者,賞罰之精華也。故禮教榮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撲,以加小人,化其刑也。君子不犯辱,況於刑乎!小人不忌刑,況於辱乎!若教化之廢,推中人而墜於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納於君子之塗。是謂章化。小人之情,緩則驕,驕則恣,恣則怨,怨則叛,危則謀亂,安則思欲,非威強無以懲之。故在上者,必有武備,以戒不虞,以遏寇虐。安居則寄之內政,有事則用之軍旅。是謂秉威。
  
  賞罰,政之柄也。明賞必罰,審信慎令,賞以勸善,罰以懲惡。人主不妄賞,非徒愛其財也,賞妄行則善不勸矣。不妄罰,非矜其人也,罰妄行則惡不懲矣。賞不勸謂之止善,罰不懲謂之縱惡。在上者能不止下為善,不縱下為惡,則國法立矣。是謂統法。
  
  四患既蠲,五政又立,行之以誠,守之以固,簡而不怠,疏而不失,無為為之,使自施之,無事事之,使自交之。不肅而成,不嚴而化,垂拱揖讓,而海內平矣。是謂為政之方。
  
  又言:
  
  尚主之製非古。釐降二女,陶唐之典。歸妹元吉,帝乙之訓。王姬歸齊,宗周之禮。以陰乘陽違天,以婦陵夫違人。違天不祥,違人不義。又古者天子諸侯有事,必告於廟。廟有二史,左史記言,右史書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君舉必記,善惡成敗,無不存焉。下及士庶,苟有茂異,鹹在載籍。或欲顯而不得,或欲隱而名章。得失一朝,而榮辱千載。善人勸焉,淫人懼焉。宜於今者備置史官,掌其典文,紀其行事。每於歲盡,舉之尚書。以助賞罰,以弘法教。
  
  帝覽而善之。
  
  帝好典籍,常以班固《漢書》文繁難省,乃令悅依《左氏傳》體以為《漢紀》三十篇,詔尚書給筆札。辭約事詳,論辨多美。其序之曰:
  
  昔在上聖,惟建皇極,經緯天地,觀象立法,乃作書契,以通宇宙,揚於王庭,厥用大焉。先王光演大業,肆於時夏。亦惟厥後,永世作典。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達道義,二曰章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日著功勳,五曰表賢能。於是天人之際,事物之宜,粲然顯著,罔不備矣。世濟其軌,不隕其業。損益盈虛,與時消息。臧否不同,其揆一也。漢四百有六載,撥亂反正,統武興文,永惟祖宗之洪業,思光啓乎萬嗣。聖上穆然,惟文之恤,瞻前顧後,是紹是繼,闡崇大猷,命立國典。於是綴敘舊書,以述《漢紀》。中興以前,明主賢臣得失之軌,亦足以觀矣。
  
  又著《崇德》、《正論》及諸論數十篇。年六十二,建安十四年卒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