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字和甫。生年不詳。《錄鬼簿》列其入“方今已死名公才人相知者”, 小傳中又稱“近年方卒”,據王鋼《錄鬼簿三種校訂·前言》,《錄鬼簿》第一次修訂傳世當在至正二年(一三四二年)至五年(一三四五),則其卒年當在元統、至元到至正之間(一三三四— 一三四一)。杭州人。其生父早逝,母再嫁黃姓。元代後期知名麯傢黃天澤即其同母異父弟。後寓居江州(今江西九州)。門巋《元麯百傢縱論·以南北調合腔的蠻於漢卿》認為其離開杭州去江西,可能有家庭的緣故。《錄鬼簿》為其立傳,稱:“能詞翰,善談謔。天性風流,兼明音律。以南北腔合調,自和甫始。如《瀟湘八景》、《歡喜冤傢》等麯,極為工巧。”《錄鬼簿》小傳未言其官否,考其所存〔仙呂·賞花時〕套數,有“棄朝中俸祿, 避風波仕途”、“得失榮枯總是虛,便做道三公位待何如”、“不求玉帶挂金魚,我則待離塵世訪江湖”等句,對功名利祿相當淡薄,則其曾出仕為官,或即官於江西,後可能辭官隱居。其能詞麯、善書法、通音律,鐘嗣成極為
尊重,所作〔凌波仙〕吊詞稱:“五言嘗寫和陶詩,一麯能傳冠柳詞,半生書法欺顔字。占風流獨我師,是梨園南北分司。當時事,仔細思;細思量,不似當時。”時在江南地區享有相當高的聲望。《錄鬼簿》小傳錄其文壇雅號:“江西稱為‘蠻子關漢卿’者是也。”朱權《太和正音譜·古今群英樂府格勢》評曰:“瀋和甫之詞,如翠羽孔雀。”不過,其所作詩詞、書法,今皆不可得見。所作散麯,僅存《瀟湘八景》一套。但這種南北麯調交互使用的新形式,不僅使時人耳目一新,更主要的是促進了南北地區間民族音樂的交流與融合,擴大了麯調的來源和容量,豐富了麯的表現功能,對於麯的進一步發展是一重大貢獻。所作雜劇,《錄鬼簿》著錄五種,均佚;《太和正音譜》增補一種:《瀟湘八景》,當今學術界一般認為是朱權誤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