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岑仲勉
現代中國  (1886年1961年)

軍事類 Military class《墨子城守各篇簡註》

閱讀岑仲勉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中國歷史學家。學名銘恕﹐字仲勉﹐別名汝懋。廣東順德縣人。1886年 9月出生。青年時﹐入兩廣大學堂(清廣雅書院﹐後改為兩廣高等學堂)﹐就讀兩年半﹐考入兩廣遊學預備科(清粵秀書院)。1908年10月入北京高等專門稅務學校﹐1912年12月畢業。其後在上海江海關及廣東財政廳等處任職員﹐業餘從事植物名實考訂及中外史地考證。1934年7月至1935年6月﹐任上海暨南大學秘書兼文書主任﹐業餘撰著《佛遊天竺記考釋》﹐於1934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從而引起史學界註意。1933~1937年在《聖心》﹑《輔仁學志》﹑《金陵學報》﹑《中山大學文史專刊》等雜志發表一批論著﹐其中尤以《水經註捲一箋校》及《金石證史》等引起一些史學名傢的註目。1937年經陳垣推薦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同年7月至1948年6月任該所專任研究員。1948年 7月至1961年10月任中山大學歷史係教授﹐先後擔任《隋唐五代史》﹑《唐代石刻文選讀》﹑《兩漢西域學》﹑《蒙古初期史》﹑《隋唐史》等課程。曾任廣東省政協委員。1961年10月7日病逝於廣州。
  
  岑仲勉的家乡順德是清代著名西北史地學家李文田的故鄉﹐故其治學深受清代西北史地學派的影響。岑仲勉把《西域水道記》﹑《漢書西域傳補註》﹑《登科記考》的作者徐鬆奉為先驅﹐因而有《漢書西域傳地理校釋》和《登科記考訂補》之作。岑仲勉還受到清季英年早逝的唐史學者勞格的影響﹐所著《郎官石柱題名新著錄》 ﹑《郎官石柱題名新考訂》﹑《續勞格讀全唐文札記》﹑《元和姓纂四校記》等都發揚了勞格的未竟之業﹐而在博大方面有所超過。
  
  岑仲勉治學最重要的成就是以碑刻考證歷史﹐清代金石傢的碑跋﹐多述小學﹑碑例﹑書法等專義﹐岑仲勉則以碑志考證史實﹐又糾正了清金石傢過信石刻﹑偏責史實的毛病﹐客觀地論證碑志之價值。除郎官石柱研究外﹐1936~1942年﹐著有《金石證史》﹑《貞石證史》﹑《續貞石證史》﹐後收入《金石論叢》﹐於 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在隋唐史校勘考釋之學中﹐在辨偽方面﹐《白集醉吟先生墓志銘存疑》等文受到國內外學者廣泛好評﹐與《白氏長慶集偽文》﹑《論白氏長慶集源流並評東洋本白集》一起﹐對白居易文集整理有重要貢獻。在追錄史源方面﹐指出《元和姓纂》為《新唐書‧宰相世係表》之史源﹐此為一重要發現。在職官典製考證方面﹐《翰林學士壁記註補》﹑《補唐代翰林兩記》是超邁清人的作品。在地理考證方面﹐《括地志序略新銓》論定孫星衍排列之非。這方面的專著有50~60年代的《隋書求是》﹑《唐史餘審》﹑《通鑒隋唐紀比事質疑》﹑《唐人行第錄》。《行第錄》為對唐代文學史及傳記學很有裨益的首創之作。
  
  岑著《隋唐史》(1950~1953年撰成)﹐反映了作者在隋唐史通論中的創見。如其中對李德裕﹑陳子昂﹑四鎮的研究﹐新意迭出。此外﹐在他晚年還著有《黃河變遷史》﹑《府兵制度研究》﹑《西周社會制度問題》﹑《兩周文史論叢》﹑《墨子城守各篇簡註》。這些專著反映了作者對西周以來的歷史乃至黃河歷史的廣泛興趣。
  
  在中外史地研究方面﹑尤其是西北史地方面﹐出版有《西突厥史料補闕及考證》﹑《突厥集史》﹑《中外史地考證》等。在突厥史料的搜輯方面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好評。岑仲勉自四十歲至七十五歲三十餘年間﹐全部史學著作約一千萬字﹐自1912年起發表論文一百八十餘篇﹐已刊專著十八種﹐特刊專著二種。
    

評論 (0)